具有优异光效率的背光组件和具有它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82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优异光效率的背光组件和具有它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优异光效率的背光组件和设置有这种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改变光源的排列来提高光效率的背光组件以及设置有这种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近来的发展,对尺寸小、重量轻、高性能的显示装置的需求日益强烈。
液晶显示(LCD)装置具有诸如尺寸小、重量轻以及能耗低的优点。因此,已经关注LCD装置作为阴极射线管(CRT)的替代品。LCD装置广泛用于需要显示装置的办公室或家庭应用,如监视器和电视机。
通常,LCD装置通过施加电压来将液晶的特定分子排列改变成不同的分子排列,并将由于分子排列的变化带来的发光的液晶盒(liquid crystal cell)的光学特性,如双折射性、旋光性、二色性和光学散射的变化转变成视觉变化。即,LCD装置通过利用液晶盒的光学调制来显示信息。
LCD装置不是自发光装置,而是一种光接收装置,它需要提供光线的背光组件,以便显示图像。背光组件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大尺寸LCD装置,如LCD电视,设置有多个光源,以便提供清晰的图像。
在这种大尺寸LCD装置中,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显示区域。显示区域是光线从其中发出的区域,并作用为将光线提供到LCD面板,以显示图像。大尺寸LCD装置的亮度通常在边缘处比在中心处低。
传统上,这个问题是通过将光源靠近显示区域的边缘放置来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在边缘上集中了不需要的光线,由此造成光损耗。另外,由于灯之间的间距拓宽,可能会产生亮线。为了防止亮线的产生,灯与位于其上的散射板之间的距离可以加宽,但是,这导致LCD装置的厚度增加。
当光源设置在显示区域的边缘附近时,光源在显示区域的中心区进一步间隔开,由此造成显示区域的中心区亮度降低的问题。由于观察者趋于将他的眼镜集中在LCD电视的中心而非边缘,这种观察者参照屏幕的中心判断图像的清晰度,因此用他们的裸眼观察到亮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这样一种背光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该背光组件具有可以从视野的观察点提高光效率的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纵向彼此平行排列的多个光源;以及接纳多个光源的固定元件。当由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显示区域被多个光源分成多个显示区域片段时,彼此靠近的光源之间的显示区域片段的平均面积小于或等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和最靠近它的光源之间的显示区域片段的面积。
优选地,背光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元件上并反射从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反射元件。在光源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反射片的侧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且该倾斜表面的倾斜角相对于固定元件的底面小于或等于50度。
反射元件可以是反射片。
反射元件的侧表面的边缘可以延伸到固定元件内比固定元件内接收的光源的高度更大的高度。
散射板可以被支撑在反射元件侧表面的边缘上。
在光源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固定元件的内部侧表面也优选地形成为倾斜表面,并且该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50度。
反射元件可以内衬具有倾斜表面的固定元件的内部侧表面和底部内表面。
光源可以朝向显示区域的中心布置得越来越密。
在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内的彼此邻近的一对光源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显示区域边缘的彼此邻近的一对光源之间的距离。
显示区域的边缘和显示区域中对应于最靠近它的光源的中心的一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彼此邻近的光源之间的间距。
显示区域的边缘和显示区域中对应于最靠近它的光源的中心的一点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在20mm到24mm的范围内。
固定元件可以由金属制成。
多个光源可以汇集在一起,并然后形成一个平面荧光灯。
光源可以是灯,或可以包括具有发光二极管的光源。
每个光源平行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显示图像的面板单元;以及向面板单元提供光线的背光组件。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彼此纵向平行延伸的光源和接收所述多个光源的固定元件。当由光源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显示区域被多个光源分成多个显示区域片段时,彼此邻近的光源之间的显示区域片段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和最靠近它的光源之间的显示区域片段的面积。
优选的是,显示装置还包括反射元件,该反射元件设置在固定元件上并反射从光源发出的光线。沿光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反射元件的侧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并且该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50度。
反射元件可以是反射片。
在光源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固定元件的内侧表面也优选地形成为倾斜表面,并且该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50度。
光源可以朝向显示区域的中心布置得越来越密。
显示区域的边缘和显示区域中对应于最靠近它的光源的中心的一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彼此邻近的光源之间的间距。
显示区域的边缘和显示区域中对应于最靠近它的光源的中心的一点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在20mm到24mm的范围内。
多个光源可以汇集在一起,并然后形成一个平面荧光灯。
光源可以是灯。
固定元件可以由金属制成。
面板单元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
显示装置可以组装在电视机单元中。
一种对观察者改善显示图像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提供多个光源;由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显示区域;将所述多个光源彼此平行地纵向布置在固定元件内;将最外侧光源平行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布置;以及使得最外侧光源和显示区域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彼此靠近的光源之间的距离,以增加显示区域的中心区的亮度。该方法还包括将反射元件设置在固定元件上,并使得反射元件的侧表面相对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倾斜。


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平面图;图4是沿着图2的线IV-IV取得的横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7是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性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试验例和对比例的测试结果的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到6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各实施例并非意图在于显示本发明,而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层、薄膜和区域的厚度为了清晰而有所夸大。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有附图中标识相同的元件。应该理解的是诸如层、薄膜、区域或衬底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之上时,它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直接型背光组件70的第一实施例,该背光组件主要用于大尺寸LCD装置,但是该背光组件70的其他用途也在这些实施例的范围内。而且,图1所示的背光组件70的结构并非意图在于限制本发明,而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因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其他结构的背光组件中。
背光组件70包括光学片72、散射板74、多个光源76、反射元件79和侧模框(frame mold side)78。这种元件容纳并固定在固定元件75内,固定元件作用为背光组件70的接收容器。考虑到它的强度,金属优选地用于固定元件,但是具有类似特性的其他材料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可以使用机壳。各元件容纳在固定元件75内,并通过中间机壳71固定在固定元件内。
背光组件70散射从光源76发出的光线,使得光线均匀化,并然后将均匀的光线发射到背光组件70的上表面(沿Z方向)。即,固定元件75的底侧可以代表背光组件70底下表面,而最外侧的光学片72可以代表背光组件70的上表面。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背光组件70可以沿任何方向取向,因此“上表面”和“下表面”不必对应于垂直于重力方向取向的表面的布置形式。相反,相对于显示区域,背光组件70的上表面代表背光组件的最前面的表面,而背光组件的下表面表示背光组件最后面的表面。于是,从光源76发出的光线在背光组件70的上部或最前部上形成一个显示区域。作为“显示区域”,它意味着实际显示图像的区域。
所述多个光源76朝向背光组件的最前面部分沿着Z轴方向发光。每个光源76具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纵轴,使得光源76在固定元件75之内沿着X轴方向伸长。光源76彼此沿着Y轴方向平行排列。虽然在图1中灯被显示为光源76,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灯。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的线光源可以代替灯使用。作为灯,可以使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外电极荧光灯(EEFL)。
光源76用设置在每个光源76两端的灯支架(未示出)固定。光源76的电极部分用灯支架固定。导线从光源76的电极部分引出,并连接到设置在固定元件75之下的逆变器上。逆变器转变外部功率,并向光源76施加驱动电压。灯支架用侧模框78固定。
从光源76发出的光线在穿过散射板74时均匀散射。从光源76发出的光线被反射元件79反射,并向上、沿着Z轴方向朝向背光组件70的最前表面传播。于是,可以使光损耗最小。具有优异反射效率且成本低的白色片材可以用作反射元件79。反射元件79可以是反射片。
光源76和散射板74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使得不会由于光源76而在位于背光组件70之上的显示面板的外部产生亮线。穿过散射板74的光线可靠地笔直穿过多个光学片72。光学片72包括棱镜片灯,用于使光线笔直的目的。应该理解到在背光组件70内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光学片72,并且每个光学片72对从其穿过的光线实现所需的光学特性。此外,背光组件70的一些实施例可以没有任何光学片72。在任一种情况下,均匀且高亮度的光线被提供到背光组件70的上部或最前表面上。
固定元件75的内侧表面751沿着光源76的纵向与光源76相对。固定元件75的第一内侧表面751定位在固定元件75的一侧处,而第二内侧表面751位于固定元件75的相对侧。从而,光源76平行于内侧表面751延伸。每个内侧表面751相对于固定元件75的底侧形成为倾斜表面,反射元件79的侧表面定位于其上。因此,从光源76发出的几乎所有光线都被向上导引(沿Z轴方向),并因此很少发生光损耗。
虽然固定元件75的内侧表面751形成为图1所示的倾斜表面,但这并非意图在于限制本发明,而仅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反射元件79的侧表面可以单独形成为倾斜表面,如下面进一步描述的,而并非固定元件75的内侧表面751相对于固定元件75的底侧倾斜。
在图2中,图1所示的背光组件70的各元件组装到一起。从光源76发出的光线(见图1)在背光组件70的上部或最前部表面(沿Z轴方向)形成一个显示区域。于是,可以获得均匀并且亮度优异的显示区域。
图3示出从Z轴方向看到的图2所示的背光组件的外观。在图3中,中间机壳71(见图2)为了清晰的缘故而省略。虽然在图3中显示出16个光源,但是这并非意图在于限制本发明,而仅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光源的数量如由于背光组件的尺寸、单个光源的尺寸或者照明需求而可以变化。
由光源76发出的光线形成显示区域,在该区域内,每个光源76用虚线表示。围绕显示区域形成不发光的哑区(dummy area)。哑区对应于显示区域的外周边的外部、中间机壳71围绕和固定光学片72的地方。由于哑区的面积远小于显示区域的面积,因此,光效率不会受到极大破坏。
多个光源76设置在显示区域之下。当显示区域由多个光源76分割时,形成在光源76之间沿着纵向(Z轴方向)延伸的多个显示区域,如显示区域片段。由于光源76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为16,因此被分割的显示区域,即显示区域片段的数量是17。在这种情况下,由光源76所围绕的显示区域S2的数量是15。换句话说,显示区域S2侧面由光源76相接。即,每个显示区域S2位于一对相邻的光源76之间。虽然在图3中示出在光源76之间的间隙是恒定的,但是,光源76之间的间隙可以有所不同。由显示区域的边缘和与其最接近的光源76所围绕的两个显示区域S1形成在显示区域的上端和下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从而,每个显示区域S1位于内侧表面751和与其最接近的光源76之间。
在本发明中,位于相邻一对光源76之间的显示区域S2的平均面积小于位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和与其最接近的光源76之间的显示区域S1的面积。这可以通过调节光源76相对于固定元件75的底面的布置形式来实现。即,光源76布置成显示区域S2的平均面积小于或等于显示区域S1的各个面积。
因此,在本发明中,不需要将光源76靠近显示区域的边缘设置来提高显示区域边缘的亮度。即,不需要将显示区域S2的平均面积设置成大于显示区域S1的面积。于是,中心的亮度得以极大地提高,同时边缘的亮度稍微降低。
由于光源76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小,亮线问题如果有的话也仅仅非常轻微地出现。另外,可以使边缘处的光损失最小。在本发明中,光源76在考虑观察者的可视性方面加以布置,而不是考虑到显示区域整体的亮度分布,这是因为观察者注意显示区域的中心,而非显示区域的边缘。因此,在中心的亮度增强时,观察者会认为屏幕的质量优异。相反,由于观察者的注意力不集中在显示面板的边缘上,因此,即使边缘的亮度稍微降低,考虑到观察者的视觉焦点,亮度几乎不会恶化。
结果,当光源76在考虑观察者的视觉焦点的情况下加以布置时,可以以提高的亮度实现清晰的图像。具体地说,为了提高中心处的亮度,优选的是光源76在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内比显示区域的第一和第二侧更集中。于是,在中心处的亮度得以提高,由此为观察者提供清晰图像。
另一方面,在边缘区内显示区域的亮度的恶化可以通过变形固定元件75而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补偿。这种情况将参照图4加以说明。
图4是沿着图2的线4-4截取的横截面图,并示出背光组件70的内部结构。为了清晰起见,在图4中主要示出显示区域的边缘。
如图4所示,固定元件75的内侧表面751的倾斜角度α被设定为大约50度或更小,其中倾斜角度α是从内侧表面751的外表面相对于与固定元件75的底面共面的平面测量的。通过将倾斜角度α设定为大约50度或更小,可以尽可能补偿显示区域边缘处的亮度恶化。即,当内侧表面751的倾斜角度α大约为50度或更小时,从光源76发出的光线反射到最大,由此使光损耗最小。于是,由于更大量的光线被向上朝向背光组件70的前面提供,在边缘处的亮度恶化不那么明显。
在图4中,位于中间机壳71边缘E处的显示区域的边缘E和显示区域上对应于与其最靠近的光源76的中心C1的一点C1’之间的距离被定义为B。相邻光源76之间的间距(相邻一对光源76的中心C1和C2中间的距离)被定义为P。在本发明中,B被设定成大于或等于P。即,光源76与显示区域的边缘间隔开至少相邻一对光源76之间的间距那么大的距离。于是,在显示区域中心处的亮度可得以提高。优选的是,B的范围在20mm到24mm。当B小于20mm时,在显示区域中心处亮度的增强不明显。当B大于24mm时,在显示区域边缘处的亮度恶化过大,并会为观察者注意到。
在显示区域边缘处的亮度恶化至少相当大地通过调节内侧表面751的倾斜角度来抵消。反射元件79的沿着内侧表面751设置的那部分将光线从相邻光源76向显示区域反射。反射元件79的倾斜部分补偿显示区域边缘和光源76的第一中心之间的增大的距离B。于是,在用裸眼观察时,可以根据观察者的视觉焦点来显示清晰图像。由于亮度的增强,可以减小背光组件70的高度,这个高度是从固定元件75的底侧到光学片72的最前表面测量的。结果,可以使得背光组件70更紧凑。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80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固定元件85的内侧表面平行于Z轴方向。即,固定元件85的内侧表面并非如前面实施例的内侧表面751那样是倾斜的。平行于光源76的纵轴(X轴方向)的反射元件79的侧表面791形成为倾斜表面,并且它的端部由固定元件85支撑。即,反射元件79的一个端部倚靠在固定元件85的内侧表面上,由此在侧表面791和固定元件85的拐角线之间形成一个空的空间。侧表面791的倾斜表面相对于固定元件85的底侧的倾斜角度β优选地为50度或更小。因此,从所有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被反射元件79向上反射向背光组件80的最前表面,由此使光损耗最小。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组件90的截面结构。图6示出平面荧光灯91,该平面荧光灯91是通过汇集多个光源76而形成的。除了平面荧光灯91,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光组件90的截面结构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并且省略详细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光源76被定义为形成平面荧光灯91的每个通道。平面荧光灯91包括上板911和下板913。上板911的上部是弯曲形状的,由此形成多个光源76。每个光源76由隔板915限定。包含在光源76中的放电气体由设置在每个光源76中的电极(未示出)激励,并由此产生紫外线。紫外线与荧光层919撞击,然后产生可见光。在下板913上安装有反射层,以防止光损失。因此,指向下的光线被完全反射,并可以防止光线的损失。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B设定为大于或等于P,这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即,光源76与显示区域的边缘间隔开,于是,可以提高显示区域中心处的亮度。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图5所示的固定元件85。
图7是示出显示装置10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其中,示例性面板单元50耦合到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上。虽然在图7中LCD面板被举例为面板单元50,但是这并非意图为限制本发明,而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在此为特别描述的不同类型的光接收面板都可以与这些实施例的背光组件一同使用。
面板单元组件40包括面板单元50、连接到面板单元上并传输驱动信号的栅极和数据驱动器集成电路(IC)封装43和44、以及栅极和数据印刷电路板(PCB)41和42。栅极和数据驱动器IC封装43和44分别电连接到面板单元50上形成的栅极线和数据线(未示出)。驱动器IC封装43和44可以是薄膜上芯片(COF)、带载封装(TCP)等。IC芯片431和441分别安装在栅极和数据驱动器IC封装43和44上。栅极和数据PCB41和42容纳在顶壳60的内侧中。
面板单元50包括包含多个薄膜晶体管(TFT)的薄膜晶体管(TFT)面板51;设置在TFT面板51上的彩色滤光器面板53;以及注入两个面板中间的液晶(未示出)。偏光器(未示出)附着在彩色滤光器面板53上和TFT面板51之下,以使穿过面板单元50的光线偏振。
TFT面板51是透明的玻璃面板,其中多个TFT形成为矩阵。形成在TFT面板51上的源极端连接到数据线上,而形成在其上的栅极端连接到栅极线上。另外,由作为导体的透明铟锡氧化物(ITO)形成的象素电极形成在其漏极端内。
面板单元50的栅极线和数据线分别连接到栅极和数据驱动器IC封装43和44上。如果来自数据PCB 42的电信号输入到源极端,且来自栅极PCB 41的电信号输入到TFT的栅极端,则TFT根据输入的电信号导通或截至,然后形成象素的电信号输出到漏极端。电连接到数据PCB 42上的控制板(未示出)接收来自面板单元组件40外部的驱动信号,并将驱动信号提供到面板单元50的数据线和栅极线。
彩色滤光器面板53布置在TFT面板51上,以便它们彼此面对。彩色滤光器面板53是其上形成RGB(红、绿、蓝)象素的面板,RGB象素在光线穿过时可以呈现出各种颜色。ITO制成的公共电极形成在彩色滤光器面板53的整个表面或基本整个表面上。如果驱动电压施加到TFT的栅极端和源极端上来导通TFT,在彩色滤光器面板53的象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注入TFT面板51和彩色滤光器面板53之间的液晶的排列角由于该电场而变化,使得光的透射性根据所变化的排列角变化,由此获得所需的象素。
栅极PCB 41通过栅极驱动器IC封装43向面板单元50传输栅极驱动信号,而数据PCB 42通过数据驱动器IC封装44向面板单元50传输数据驱动信号。
面板单元组件40和背光组件70利用顶壳60组装到一起。于是,显示装置100得以完成并可以显示清晰图象。虽然与显示装置100一起示出背光组件70,但是应该理解到类似于显示装置100的显示装置也可以结合背光组件或在此描述的背光组件的范围内的任何其他替代实施例。
下面,参照试验例更详细描述本发明。各试验例并非意图在于限制本发明,而仅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
试验例1准备一个32英寸LCD面板。用于试验例中的灯的数量是16。图4所示的距离B设定为23.6mm,而间距P设定为23.0mm。驱动功率施加到按上述方式排列的灯。在灯的宽度方向尚,从边缘E限定的显示区域的第一侧到相对边缘E限定的显示区域的相对侧,测量显示区域的亮度。试验结果在图8中用粗实线表示。
试验例2
准备一个40英寸LCD面板。用在这个试验例中的灯的数量是20。图4所示的距离B设定为25.6mm,而间距P设定为23.5mm。驱动功率施加到按上述方式排列的灯上。沿着灯的宽度方向,从边缘E限定的显示区域的第一侧到相对边缘E限定的显示区域的相对侧测量显示区域的亮度。试验结果在图8中用细实现表示。
对比例准备一个传统的32英寸LCD面板,用在这个对比例中的灯的数量是16。如图4所示的距离B设定为3.3mm,且间距P设定为24.5mm。驱动功率施加到按上述方式排列的灯上。沿着灯的宽度方向,从边缘E限定的显示区域的第一侧到由相对边缘E限定的显示区域的相对侧测量显示区域的亮度,对比例的试验结构由图8中虚线所示。
在图8所示的曲线中,Y轴表示亮度(以每平方米坎或cd/m2为单位测量)且X轴表示距离(cm)。在试验例1和2中,可以从图8中看出在显示区域中心处和中心区内的亮度增加,而在边缘处的亮度减小。相反,在对比例中,可以看出除了边缘,亮度整体上均匀。
当用观察者的裸眼实际观察LCD面板时,根据试验例1和2的LCD面板的屏幕对观察者来说更清楚,这是因为观察者将聚焦于显示区域的中心区,而非边缘,并且在LCD面板中心处的亮度增加。另一方面,虽然在LCD面板边缘处的亮度减小,实质的亮度并未极大降低。这是因为通过调节固定元件的倾斜表面,使光损耗最小。
由此,一种提高对观察者显示图像的示例性方法包括提供多个光源;由从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显示区域;将多个光源彼此平行地沿纵向排列在固定元件内;将最外侧光源平行于显示区域的边缘排列;以及使得最外侧光源于显示区域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彼此邻近的光源之间的距离,以增加显示区域中心区内的亮度。而且,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反射元件设置在固定元件上,以及使反射元件的侧表面相对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倾斜。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利用在此描述的实施例的其他特征。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理解到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髓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形式修改。此外,第一、第二等的术语的使用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或重要性,而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来将元件彼此区分开。此外,术语一、一个等的使用并不表示对数量的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所修饰的物品。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彼此平行地纵向排列;以及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接纳所述多个光源;其中,当由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显示区域被所述多个光源分成多个显示区域片段时,彼此相邻的光源中间的显示区域片段的平均面积小于或等于显示区域边缘和与其最靠近的光源之间的显示区域片段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反射元件,该反射元件设置在固定元件上并反射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其中,沿着光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反射元件的侧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并且相对于固定元件的底面,该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5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反射元件是反射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反射元件的侧表面的边缘在固定元件内延伸到比容纳在固定元件内的光源的高度更大的高度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散射板,该散射板支撑在反射元件的侧表面的边缘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沿着光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元件的内侧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并且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50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反射元件,该反射元件内衬固定元件的内部侧表面和底部内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光源朝向显示区域的中心布置得越来越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在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内的彼此相邻的一对光源之间的距离小于更靠近显示区域边缘的彼此邻近的一对光源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显示区域的边缘和显示区域上对应于最靠近显示区域边缘的光源的中心的一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彼此相邻的光源之间的间距。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显示区域的边缘和显示区域上对应于最靠近显示区域边缘的光源的中心的一点之间的距离范围在20mm到24m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固定元件由金属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光源汇集在一起,然后形成一个平面荧光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光源是灯。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光源是包括发光二极管在内的光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每个光源平行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延伸。
1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面板单元;以及向面板单元提供光线的背光组件,其中,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彼此平行地纵向延伸的光源和接纳所述多个光源的固定元件,其中,当由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显示区域被所述多个光源分成多个显示区域片段时,彼此相邻的光源中间的显示区域片段的平均面积小于或等于显示区域边缘和与其最靠近的光源之间的显示区域片段的面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区域,还包括反射元件,该反射元件设置在固定元件上,并反射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其中,沿着光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反射元件的侧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并且相对于固定元件的底面,该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50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反射元件是反射片。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沿着光源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固定元件的内侧表面形成为倾斜表面,并且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小于或等于50度。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光源朝向显示区域的中心布置得越来越密。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显示区域的边缘和显示区域上对应于最靠近显示区域边缘的光源的中心的一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彼此相邻的光源之间的间距。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显示区域的边缘和显示区域上对应于最靠近显示区域边缘的光源的中心的一点之间的距离范围在20mm到24mm。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光源汇集在一起,然后形成一个平面荧光灯。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源是灯。
2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元件由金属制成。
27.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单元是液晶显示面板。
2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与电视机组装到一起。
29.一种为观察者改善显示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多个光源;由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显示区域;将所述多个光源彼此平行地沿纵向布置在固定元件内;将最外侧光源平行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布置;以及使得最外侧光源和显示区域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彼此相邻的光源之间的距离,以增加显示区域的中心区内的亮度。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反射元件设置在固定元件上,并且使反射元件的侧表面相对于显示区域的边缘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优异光效率的背光组件以及设置有这种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其中,背光组件包括多个彼此平行地纵向延伸的光源和接纳所述多个光源的固定元件。当由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显示区域被所述多个光源分成多个显示区域片段时,彼此相邻的光源中间的显示区域片段的平均面积小于或等于显示区域边缘和与其最靠近的光源之间的显示区域片段的面积。
文档编号F21S2/00GK1831611SQ20061000607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9日
发明者姜正泰, 权伦秀, 张雄在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