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82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气体放电来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且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显示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与其它平板显示器相比,使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装置(后文称为“PDP”)因为它们的简单的制造方法和大屏幕制造的容易性已经引起了作为下一代平板显示器的关注。PDP还具有优越的特性,比如大屏幕、高图像质量、减小的厚度、轻重量和宽视角。
根据被施加的放电电压,PDP被分为直流(DC)型、交流(AC)型和混合型。另外,根据放电结构,PDP被分为相对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
DC PDP具有所有的电极被暴露于放电空间且电荷直接在相对的电极之间迁移的结构。在AC PDP中,至少一个电极被涂布有电介质,且放电以壁电荷来执行,而不是相对电极之间的电荷的直接迁移。
在DC PDP中,电荷在相对电极之间直接迁移,因此存在电极被严重损伤的问题。为此,近年来通常采用使用AC的AC PDP,特别是三电极表面放电型的结构。
图1显示了这样的AC三电极表面放电PDP,其具有前基板200和后基板300。
在后基板300上形成有用于选择将被开启的放电单元的寻址电极330、其中埋覆寻址电极330的后介电层350、用于分隔单元的阻挡肋370、以及被涂布在阻挡肋370的壁表面和放电单元的底表面上的荧光层390。
在面对后基板300的前基板200上设置有用于执行所选择的放电单元的维持放电的电极220和230、其中埋覆电极220和230的前介电层250、以及保护膜290。
在相关技术的PDP中,将一对电极220和230设置于每个放电单元的上侧。电极220和230由透明电极制成以免遮住来自放电单元的光。但是,透明电极具有高电阻,造成放电电压不利的增加。
为此,为了减小透明电极的电阻,使用了非透明金属制成的电极。但是,在该情形,存在光无法透过金属电极因此放电单元的开口率劣化的问题。
另外,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电极在用介电层和保护膜覆盖时被保护。在该情形,由于该介电层和保护膜,从放电单元发射的光透射率显著降低。
另外,在相关技术表面放电型PDP中,用于产生放电的电极形成于放电空间的上侧,即光透过的前基板200的内表面。因此,放电在前基板200的内表面产生且被扩散,因此存在发光效率劣化的问题。
另外,在相关技术的表面放电型PDP中,当其被使用了长时间后,存在由于放电气体的带电颗粒被电场离子溅射到荧光层而产生持久余像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改善的显示电极结构,由此显著提高了开口率和透射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分隔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结构。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为围绕放电单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第一和第二电极被埋覆于阻挡肋结构中。寻址电极沿横跨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形成且对应于各自的放电单元。荧光层形成于各自的放电单元中,使放电单元被分为红、绿、蓝和白放电单元。
红、绿、蓝和白放电单元可以排列为2×2矩阵以界定一个像素。
另外,阻挡肋结构可以包括电介质。
另外,放电单元的截面可以围绕它们的中心为几何上的点对称。在一个实施例中,放电单元的截面具有基本矩形的形状。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第一和第二电极可以从第一基板到第二基板被线性地设置。第二电极可以和寻址电极一起选择将被开启的放电单元。
另外,阻挡肋结构可以具有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阻挡肋和设置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阻挡肋。第一和第二电极可以被埋覆在第一阻挡肋中。荧光层可以形成于第二阻挡肋上。
另外,阻挡肋结构可以具有沿第二方向形成的垂直阻挡肋和沿横跨第二方向的第一方向形成的水平阻挡肋。第一和第二电极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以被埋覆在一对水平阻挡肋中的线电极,和连接线电极且被埋覆在垂直阻挡肋中的连接电极。
另外,寻址电极可以被埋覆在阻挡肋结构中。在该情形,第二电极可以与寻址电极一起选择将被开启的放电单元,且寻址电极可以设置得邻近于第二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分隔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结构;以及形成为围绕放电单元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和横跨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电极被线性地埋覆在阻挡肋结构中,且荧光层形成于相应的放电单元中,使得放电单元被分为红、绿、蓝和白放电单元。
阻挡肋结构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形成的垂直阻挡肋和沿横跨第二方向的第一方向形成的水平阻挡肋。第一电极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以被埋覆在一对水平阻挡肋中的第一线电极,和连接第一线电极并被埋覆在垂直阻挡肋中的第一连接电极。第二电极可以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以被埋覆在一对垂直阻挡肋中的第二线电极,和连接第二线电极并被埋覆在水平阻挡肋中的第二连接电极。


结合附图,从实施例的实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特征将更加明显易懂,在附图中图1是显示相关技术三电极表面放电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设置的透视图;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显示寻址电极形成到前基板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显示形成于一个像素中的子像素的排列关系的简图;图5是显示放电单元形成为圆形平面形状和形成于一个像素中的子像素的排列关系的简图;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电极的透视图;
图7是沿图2的线V-V所截取的横截面图;图8是沿图2的线VI-VI所截取的横截面图;图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电极的透视图;图11是沿图9的线IX-IX所截取的横截面图;以及图12是沿图9的线X-X所截取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局部分解透视图。该实施例包括在前基板20和后基板10之间由阻挡肋161和163分开的放电单元18(18R、18G、18B和18W)。这里,显示电极25被埋覆在第一阻挡肋161中以围绕放电单元18的周边。
前基板20由可见光透过的透明玻璃基板制成,且设置成面对后基板10。
在前基板20和后基板10之间,形成第一阻挡肋161。第一阻挡肋161形成于前基板20上以分隔放电单元18。相应的放电单元18构成子像素,每个子像素作为显示图像的最小单位。
在本发明中,一组用于红(R)、绿(G)、蓝(B)和白(W)的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将在以下给出其详细的说明。
显示电极25形成于第一阻挡肋161中以围绕放电单元18。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显示电极25具有用于与寻址电极12一起选择放电单元的第一电极(下文称为“扫描电极”)21和用于与扫描电极21一起维持所选择的放电单元中的放电的第二电极(下文称为“维持电极”)23。
在第一实施例中,扫描电极21和维持电极23设置成围绕放电单元的上部分。这里,每个放电单元18的上部分是指在形成于第二阻挡肋163上的荧光层19的上方(图2中的z轴方向)的部分。
第一阻挡肋161分隔放电单元18(其分别形成独立的放电空间),且由电介质制成以防止扫描电极21和维持电极23被彼此电连接。
另外,第一阻挡肋161防止带电的颗粒直接碰撞且损伤显示电极25并诱发带电颗粒以聚集壁电荷。
在第一阻挡肋161和后基板10之间,形成第二阻挡肋163。在该情形,第二阻挡肋163设置于第一阻挡肋161和后基板10之间以与第一阻挡肋161一起分隔放电单元18,且防止放电单元18之间的错误放电。这里,通过第一阻挡肋161和第二阻挡肋163的组合来分隔放电单元18,但是可以将第一阻挡肋161和第二阻挡肋163一体地形成。
在图2中,阻挡肋161具有沿寻址电极12的延伸方向(图2中的y轴方向)延伸以从彼此分开的垂直阻挡肋16a,和沿横跨垂直阻挡肋16a的方向(图2中的x轴方向)延伸以从彼此分开的水平阻挡肋16b,使得放电单元18形成为格栅形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放电单元18可以被分隔为很多形状。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阻挡肋161用保护膜27覆盖。保护膜27防止在放电时第一阻挡肋161由于带电颗粒与第一阻挡肋161的碰撞而被损伤并发射二次电子。
当除了第一阻挡肋161之外,还提供第二阻挡肋163以界定放电单元18时,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荧光层19的高度hp等于第二阻挡肋163的高度hb(见图7)。
再次参考图2,为了使放电容易产生,第一阻挡肋161由电介质制成,由此展现出优越的记忆性能。为了使可见光在更宽的区域中产生,荧光层19形成于第一阻挡肋161下方的第二阻挡肋163上。
第二阻挡肋163形成于介电层14上,介电层14形成于后基板10的整个表面上。介电层14覆盖设置于相应的放电空间18处的寻址电极12。介电层14由电介质制成以防止在放电时寻址电极12由于正离子或电子碰撞寻址电极12而被损伤并诱发电荷。这样就可以使用电介质、PbO、B2O3、SiO2等。
寻址电极12形成于后基板10上以沿横跨放电单元18的y轴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寻址电极12可以被埋覆在阻挡肋163中,像上述的显示电极25那样。在该情形,寻址电极12被埋覆在沿横跨扫描电极21的方向(图2中的y轴方向)形成的阻挡肋中。
荧光层19形成于相应的放电单元18中且由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激励以发射可见光。如图2所示,遍及第二阻挡肋163的壁表面和由第二阻挡肋163界定的底表面形成荧光层19(见图6和7)。
每种荧光层19由用于颜色表现的红、绿、蓝和白荧光体之一制成。因此,荧光层19被分为红、绿、蓝和白荧光层18R、18G、18G和18W。如上述,在其上设置荧光层19的相应的放电单元18中,填充氖(Ne)、氙(Xe)等的混合放电气体。
其后,将参考图4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放电单元结构。图4是显示构成一个像素即放电单元的子像素的排列的简图。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相应颜色的放电单元18(18R、18G、18B和18W)包括发射红光成分的红放电单元18R、发射蓝光成分的蓝放电单元18B、发射绿光成分的绿放电单元18G、和发射白光成分的白放电单元18W。在用于相应颜色的放电单元18中,涂布荧光体以在发光时发射相应的光成分。
如此,在本发明中,像素包括红、蓝、绿和白四个子像素。用于相应颜色的子像素被排列为2×2矩阵。
如上述,在本发明的PDP中,白放电单元18W被包括于像素中,因此可以改善图像的白色纯度且可以精确地表现颜色。
另外,在本发明中,放电单元被排列为2×2矩阵来构成一个像素。因此,四个子像素SP被几何上排列为基本正方形状,其中水平长度W或Wc和垂直长度L或Lc彼此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形成显示电极25来围绕相应的放电单元18,所以每个放电单元18在几何上基本相对于其中心点对称。通过如此作法,可以在整个放电单元中利用放电。
例如,当显示电极25设置在每个放电单元的壁表面时,如果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放电单元中垂直长度大于水平长度,则沿垂直方向由显示电极产生的电场大于沿水平方向的电场。因此,仅沿垂直方向产生等离子体。因此,可能存在放电单元不能整体使用且仅由部分放电单元发光的问题。
如本实施例,当放电单元设置为2×2矩阵时,相应的放电单元可以形成为其中水平长度和垂直长度彼此相等的正方形状,从而放电单元可以整体得到使用。
如图5所示,每个放电单元180R、180G、180B、180W可以形成具有圆形平面形状,且每个放电单元180R、180G、180B、180W设置为2×2矩阵以构成一个像素。在该情形,因为每个放电单元的中心O距阻挡肋181的壁具有恒定距离r,所以在阻挡肋的壁开始的放电被均匀地扩散到中心O。
下文,将参考图6到8详细说明相对于以此方式形成的放电单元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电极。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电极的透视图,图7是沿图2的线V-V所截取的横截面图,且图8是沿图2的线VI-VI所截取的横截面图。
在第一实施例中,维持电极23和扫描电极21被从前基板20朝向后基板10顺序地埋覆在第一阻挡肋161中,从而形成显示电极25。如此,形成扫描电极21以比维持电极23更接近寻址电极12,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减小了在扫描电极21和寻址电极12之间的用于选择被开启的放电单元的寻址放电的放电电压,由此实现了低电压驱动。
形成维持电极23以被埋覆在前基板20上的第一阻挡肋161中,且在维持电极23下方形成扫描电极21而且扫描电极21与维持电极23电隔离。这里,维持电极23和扫描电极21形成为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扫描电极21的说明可以用维持电极23的说明取代。
在第一实施例中,维持电极23具有一对沿水平阻挡肋16b的延伸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延伸的线电极231和231’,和连接线电极对231和231’的连接电极233。因此,第一实施例的维持电极23具有梯子的形状。
具有如此的形状的维持电极23设置于来自阻挡肋161的设置于前基板20的紧下方的阻挡肋中。
线电极231和231’被埋覆在垂直阻挡肋16b中且设置为沿垂直阻挡肋16b的延伸方向延伸(见图7)。
连接电极233设置于水平阻挡肋16a中,使得维持电极23基本围绕放电单元18的周边(见图8)。
相似地,扫描电极21设置在维持电极23的紧下方以具有与维持电极23相同的形状。
因此,设置维持电极23和扫描电极21以在沿放电单元的周边的同一壁表面彼此面对。
如此,本实施例的显示电极25设置于放电空间的侧表面,而不是可见光透过的前基板20。因此,具有大电阻的透明电极不需要被用作显示电极25。即,具有低电阻的电极(例如,金属电极)可以被用作显示电极25。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PDP中,放电响应速度是快的,且因此可以在没有波形扭曲的情况下实现低电压驱动。
在下文中,在第一实施例的PDP中,将参考图7和8说明根据利用记忆特性的一般驱动方法在维持放电周期中的放电现象。
如果将驱动电压施加到寻址电极12和扫描电极21之间,则选择了被放电的放电单元18,且在所选择的放电单元18的扫描电极21上聚集壁电荷。
接下来,如果将正(+)电压施加到维持电极23且将比该正电压相对较低的电压施加到扫描电极21,则壁电荷由扫描电极21和维持电极23之间的电压差在相反方向迁移。迁移的壁电荷与放电单元18中的放电气体碰撞以引起放电并产生等离子体。在该情形,存在一种高的可能性,即如此的放电可以由扫描电极23和扫描电极21彼此接近的部分产生且因此形成相对强的电场。
在本实施例中,维持电极23和扫描电极21沿放电单元18的周边彼此面对,因此与显示电极25仅设置于放电单元的上侧的相关技术相比,显著增加了可以产生放电的可能性。
如果即使当时间流逝也以充分大的水平保持两个电极21和23之间的电压差,则形成于两个电极21和23的表面之间的电场被越来越强地会聚,从而将放电遍及放电单元18扩散。
在第一实施例中,从放电单元18的四个表面将放电产生为环形状,以被扩散到其中心。另一方面,在相关技术中,将放电产生在放电单元的上侧以扩散到其中心部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相关技术中的放电相比,显著增加了放电的扩散范围。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形成为沿放电单元18的壁表面的环形状,且被扩散到放电单元18的中心,因此显著增加了等离子体的体积且还显著增加了可见光的量。因为等离子体被会聚到放电单元18的中心部分中,所以可以利用空间电荷,从而可以实现低电压驱动且可以提高发光效率。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等离子体被聚集到放电单元18的中心中,且在等离子体的两侧由显示电极25产生电场。因此,电荷被聚集到放电单元的中心中,由此防止了由电荷造成的对荧光体的离子溅射。
在下文中,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PDP。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且因此将省略其说明。图9是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本实施例的PDP具有由彼此面对的前基板20和后基板10之间的阻挡肋16分隔的放电单元18(18R、18G、18B和18W)。形成显示电极45以围绕放电单元18的周边。
每个显示电极45具有用于选择放电单元18和维持放电的维持电极41,和用于与维持电极41一起选择放电单元18的扫描电极43。
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3形成为被埋覆在第一阻挡肋161中且沿从第一基板20向后基板10的方向(或反向)依次设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寻址电极12没有设置于后基板10上。
为此,没有选择性地形成用于保护寻址电极12的介电层,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涂布在放电单元18上的荧光体的量。
红(R)、绿(G)、蓝(B)和白(W)四种颜色的荧光体被涂布在放电单元18中以形成子像素,且子像素被排列为2×2矩阵以构成一个像素。
在第二实施例的PDP中,寻址电极不存在,因此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3形成为彼此交叉。例如,当维持电极41形成为沿图的x轴方向延伸时,扫描电极43形成为沿图的y轴方向延伸。
图10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显示电极45。参考图10,维持电极41具有一对线电极411和411’和连接线电极411和411’的连接电极413。
线电极411和411’形成为细长线性形状且沿图的x轴方向延伸。线电极411和411’彼此面对。
连接电极413沿横跨线电极的方向延伸以连接一对线电极411和411’。
线电极411和411’被埋覆在水平阻挡肋16b中,且连接电极413被埋覆在垂直阻挡肋16a中,从而以环形状围绕放电单元18。
在第二实施例中,扫描电极43形成为横跨维持电极41。
因此,如图10所示,扫描电极43具有一对线电极431和431’和连接该对线电极431和431’的连接电极433。这里,线电极431和431’形成为沿图的y轴方向延伸。那么,连接电极433沿横跨线电极431和431’的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延伸从而连接线电极431和431’。
因此,扫描电极43和维持电极41形成为基本彼此交叉。
在以如此方式形成为横跨维持电极41的扫描电极43中,线电极431和431’被埋覆在垂直阻挡肋16a中且连接电极433被埋覆在水平阻挡肋16b中,从而以环形状围绕放电单元18。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显示电极45中,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3沿阻挡肋16的z方向垂直地彼此面对。在下文中,在第二实施例的PDP中,将参考图11和图12说明根据利用记忆特性(memory characteristics)的一般驱动方法在维持放电周期中的放电现象。
如果将驱动电压施加到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3之间,则选择了被放电的放电单元18,且在所选择的放电单元18的维持电极41上聚集了壁电荷。
接下来,如果将正(+)电压施加到维持电极41且将比该正电压相对较低的电压施加到扫描电极43,则壁电荷由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3之间的电压差在相反方向迁移。迁移的壁电荷与放电单元18中的放电气体碰撞以引起放电和产生等离子体。在该情形,存在一种高的可能性,即如此的放电可以从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3彼此接近的部分产生且因此形成相对强的电场。
在本实施例中,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3沿放电单元18的周边彼此面对,因此与显示电极45仅设置于放电单元上侧的相关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可能产生放电的可能性。
如果即使当时间流逝也以充分大的水平保持两个电极41和43之间的电压差,则形成于两个电极41和43的表面之间的电场被越来越强地会聚,从而将放电遍及放电单元18扩散。
根据本实施例,在通过可见光以显示图像的前基板上没有设置其它的部件,由此显著提高了开口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PDP中,放电单元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形状是对称的,因此可以将放电区均匀地扩展且可以将电场会聚到其中心中,因此改善了发光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PDP中,放电产生于界定放电空间的侧表面,且被扩散到放电空间的中心部分。因此,显著增加了由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的体积和量,由此改善了发光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PDP中,放电产生于界定放电空间的侧表面,且被扩散到放电空间的中心,这样等离子体就被会聚到放电空间的中心中。即,由于施加到形成于侧表面的放电电极的电压而导致的电场,等离子体被会聚到放电空间的中心部分中,从而可以将空间电荷用于放电。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PDP中,电极在阻挡肋中被设置为彼此面对,因此可以减小电极之间的间距,且可以显著减小放电电压。因此,可以实现低电压驱动,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发光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发光效率,高浓度的Xe气可以被用作放电气体。在该情形,难于实现低电压驱动。相反,在上述实施例的PDP中,可以实现低电压驱动,因此即使当高浓度的Xe气被用作放电气体时,也可以实现低电压驱动,由此提高发光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PDP中,放电响应速度快且低电压驱动是可能的。显示电极设置于放电空间的侧表面,而不是在可见光通过的前基板上。因此,不需要具有大电阻的透明电极被用作显示电极。即,具有低电阻的电极,例如金属电极可以被用作显示电极。结果,可以使放电响应速度快且可以在没有波形扭曲的情况下实现低电压驱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PDP中,可以防止持久的余像。由于施加到形成于侧表面的放电电极的电压所导致的电场,等离子体被会聚到放电空间的中心部分中。因此,即使当放电被保持长时间时,也防止了由放电产生的离子由于电场而与荧光体碰撞且因此可以防止由于离子溅射导致的荧光体的损伤而引起的余像。特别地,当高浓度的Xe气被用作放电气体时,持久的余像可能是严重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防止持久的余像。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PDP中,包括白放电单元的放电单元被排列为2×2矩阵来构成一个像素,因此构成子像素的放电单元可以被容易地形成为几何对称的。另外,因为包括白放电单元,所以可以根据数字信号更清楚地进行彩色表现。
另外,在本发明的PDP中,因为包括了白放电单元,所以与相关技术不同,为了表现白色,不需要选择所有的红、绿和蓝放电单元。即,为了表现白色,仅选择白放电单元。因此,可以减小根据放电单元的驱动的功耗。
虽然在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可以理解这里教授的本基本发明构思的变化和/或修饰仍将落在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分隔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结构;围绕所述放电单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被埋覆于所述阻挡肋结构中;沿横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形成且对应于相应放电单元的寻址电极;以及形成于相应的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使所述放电单元被分为红、绿、蓝和白放电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红、绿、蓝和白放电单元排列为2×2矩阵以界定一个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结构包括电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单元的横截面关于它们的中心基本为几何点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将所述放电单元分为圆形平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从所述第一基板到所述第二基板被线性地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寻址电极一起选择所述放电单元的哪个将被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结构包括邻近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阻挡肋和邻近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阻挡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被埋覆在所述第一阻挡肋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荧光层邻近所述第二阻挡肋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结构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垂直阻挡肋和沿横跨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水平阻挡肋,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被埋覆在一对所述水平阻挡肋中的线电极,和连接所述线电极并被埋覆在所述垂直阻挡肋中的连接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被埋覆在所述阻挡肋结构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寻址电极一起选择所述放电单元的哪一个将被开启,且所述寻址电极设置为邻近所述第二电极。
1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分隔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结构;形成为围绕所述放电单元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和横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被埋覆在所述阻挡肋结构中,以及形成于相应的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使所述放电单元被分为红、绿、蓝和白放电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红、绿、蓝和白放电单元排列为2×2矩阵以界定一个像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结构包括电介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单元的横截面围绕它们的中心基本为几何点对称。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将所述放电单元分为圆形平面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阻挡肋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阻挡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被埋覆在所述第一阻挡肋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荧光层邻近所述第二阻挡肋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阻挡肋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垂直阻挡肋和沿横跨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水平阻挡肋;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被埋覆在一对所述水平阻挡肋中的第一线电极,和连接所述第一线电极并被埋覆在所述垂直阻挡肋中的第一连接电极;且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被埋覆在一对所述垂直阻挡肋中的第二线电极,和连接所述第二线电极并被埋覆在所述水平阻挡肋中的第二连接电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面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分隔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结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为围绕放电单元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第一和第二电极被埋覆于阻挡肋结构中。寻址电极沿横跨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形成且对应于相应的放电单元。荧光层形成于相应的放电单元中,使放电单元被分为红、绿、蓝和白放电单元。
文档编号H01J11/22GK1822290SQ20061000606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6日
发明者权宰翊, 李源周, 姜景斗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