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38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例如使用薄膜电子源等电子发射元件的矩阵型图像显示装置的场致发射显示器(以下简称为FED)的画质校正技术。
背景技术
FED具备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电子源,该电子源采用施加与图像信号对应的驱动电压的办法发射电子。借助于此,就可以在FED的显示面上形成图像。
在这样的构成的FED中,依赖于其制造工序,各个电子源的电学特性常常会彼此不同。即,来自各个电子源的电子发射量在显示面内会产生波动,像素间的亮度因此而变为不均匀。例如,在日本特开平7-181911号公报中,公开了在面板驱动电路中校正该像素间的亮度波动的技术。在该公报中记载了这样的情况将每一个像素的电子发射量当作阳极电流进行检测,制作成各个电子源的校正值并存储起来,用该校正值,对提供给各个电子源的驱动电压的振幅或其脉冲宽度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各个电子源的电子发射量。
但是,1个像素(1个电子源)的阳极电流实际上非常小(1微安左右),为此,检测误差就将变大。此外,在要对每一个像素都检测阳极电流的情况下,就需要许多的时间。例如,在面板为VGA尺寸(640×480)的情况下,由于为了对1个像素进行1次测定最低需要1个水平期间(31.7微秒),故需要640×480×3色×31.7微秒=29.2秒的时间。此外,为了提高校正·测定精度,需要对1个像素的电子发射量进行N(N≥2)次测定。在该情况下,为了进行电子发射量的测定,需要N×29.2秒的时间。
就是说,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得到与各电子源对应的校正值,就需要许多的时间。此外,需要与所有的电子源相对应地存储校正值,故还需要大量的存储器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可以良好地校正电子源的亮度波动、显示减少了亮度不均匀的高画质的图像的技术。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经过了改良的校正电路。该本发明的校正电路,对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电子源,以在水平方向上N个、在垂直方向上M个的周期设定校正点。根据预先设定好了与被定为该校正点的电子源对应的图像信号的第一校正值进行校正。然后,根据由设定在各个校正点上的第一校正值进行插值运算所得到的第二校正值,对与位于校正点间的电子源对应的图像信号进行校正。
上述第二校正值,可以作成为根据2个第一校正值进行线性插值得到,此外,还可以作成为对这些第一校正值进行非线性插值运算得到。上述校正点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优选的是作成10个以上。
倘采用上述那样的构成,就可以借助于所存储的第一校正值校正与作为校正点而设定的电子源对应的图像信号,对于除此之外的图像信号,可借助于从所存储的校正值进行运算所得到的第二校正值进行校正。因此,倘采用本发明,由于只要设定与校正点的个数而不是所有的电子源对应的校正值即可,故可以减少用来取得校正值的电子发射量的测定时间。此外,由于不需要对所有的电子源中的每一者都存储用来对各个电子源的波动进行校正的校正值,故存储器容量也可以减少。
倘采用本发明,则可以良好地校正电子源的亮度波动,可以显示减少了亮度不均匀的高画质的图像。


图1的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1。
图2是示出了电子源的图像信号一电子发射量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说明实施例1的校正值的插值方法的图。
图4是说明实施例1的校正值的插值方法的图。
图5的框图示出了图1所示的亮度波动校正电路8的一个具体例。
图6是实施了1的测定图形的显示例。
图7的框图示出了图5所示的插值电路80的一个具体例。
图8是说明图7所示的锁存器电路31的动作的图。
图9是说明图7所示的线性插值电路20a、20b、20c的动作的图。
图10的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
图11是示出了电子源的图像信号-电子发射量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了电子源的图像信号-电子发射量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说明实施例2的校正值的插值方法的图。
图14是说明实施例2的校正值的插值方法的图。
图15是说明实施例1和2的校正后的图像信号的图。
优选实施方式以下,参看图面,对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FED型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作为电子源具有MIM(Metal-Insulator-Metal,金属-绝缘体-金属)型的电子源的无源矩阵驱动方式的FED型图像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即便是在MIM以外的电子源,例如表面传导型(SCE)或碳纳米管型(CNT)、弹道电子面发射型(BSD)、和Spindt型中也同样可以应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要以在扫描线的单侧设置有扫描线控制电路5的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即便是将扫描线控制电路5设置在扫描线的两端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图像信号被输入至图像信号输入端子3,并供给至信号处理电路7。在信号处理电路7中,除去进行使图像信号与显示面板6的分辨率相吻合的分辨率变换之外,还要进行对比度或亮度、伽马校正等与使用者的喜好相一致的画质调整。其次,供给至亮度波动校正电路8,进行显示面板6面内的亮度波动校正。对于该校正电路8的详细情况将另外说明。
与上述图像信号对应的同步信号被输入至同步信号输入端子1,供给至定时控制器2。在定时控制器2中,产生与同步信号同步的定时脉冲,供给至扫描线控制电路5和信号线控制电路4。
另一方面,显示面板6的多条的扫描线51~53并行地配置在画面垂直方向上,此外,多条信号线41~43并行地配置在画面水平方向上。这些扫描线51~53和信号线41~43彼此垂直相交,在它们的各交点部配置有与各条扫描线和各条信号线连接的电子源(电子发射元件)。
在扫描线51~53的左端连接有扫描线控制电路5。该扫描线控制电路5与来自定时控制器2的水平周期的信号同步地对扫描线51~53供给用来每次各选择1条或2条扫描线51~53的扫描电压。就是说,扫描线控制电路5从上边开始以水平周期依次选择1行或2行的电子源进行垂直扫描。
在信号线41~43的上端连接有作为信号电压供给电路的信号线控制电路4。信号线控制电路4,根据从亮度波动校正电路8供给的图像信号,供给与各条信号线(电子源)对应的信号电压。
当对于连接到被扫描电压选中的扫描线上的各个电子源,供给来自信号线控制电路4的信号电压后,在各个电子源上就会产生扫描电压与信号电压之间的电位差(以后叫做驱动电压)。当该驱动电压超过了规定的阈值时,电子源就要发射电子。来自电子源的电子的发射量,在电位差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与该电位差大体上成比例。另外,在信号电压为正极性的情况下,扫描电压就变成为负极性,在信号电压为负极性的情况下,扫描电压就变成为正极性。在与各个电子源的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未画出来的荧光体和加速电极。此外,电子源与荧光体之间的空间,被作成真空环境。因此,从电子源发射出来的电子就可以借助于从高电压控制电路9供给到加速电极上的高压而被加速,在真空内行进、激励荧光体使之发光。该光通过未画出来的透明玻璃基板向外部射出,就可以在显示面板6上形成图像。
其次,详细地对亮度波动校正电路8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FED的面内亮度波动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FED的制造工序中,在电子源的元件电阻值等元件特性上会产生波动,由此会产生亮度波动。图2示出了处于不同的位置上的2个电子源的、电子发射量对图像信号电平的特性。虽然当图像信号超过了规定的阈值时电子源就会发射电子,但是,归因于元件特性的波动,在2个电子源间各个阈值常常会不同。以下,将该阈值叫做电子发射开始电压。由于发光亮度与该电子发射量成比例,故即便是给2个电子源加上同一图像信号电压也会产生亮度不同的现象。但是,该现象在2个电子源的位置分离开来的情况下,在相邻的电子源中图像信号对电子发射量特性大体上是相同的。人们认为电子源的元件电阻值等的各种特性依赖于物理上的布线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元件材料的纯度等。此外,由于在相邻的元件中,这些因素比较一致,故人们推测为电子发射量特性也不怎么变化。
本实施例就利用了这样的电子发射量特性。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并不是对所有的电子源的每一者都要设置用来进行亮度校正的校正值,而是要如下地设定校正值。首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将多个的电子源分割成多个块。然后,在用来将电子源分割成多个块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假想性地)引出来的分割线的交点,就是说仅仅在各个块的4个角上设置校正值。此外,对于存在于该4个角间的电子源,则用该4个角的校正值进行数据插值,产生新的校正值。即,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与上述分割块的4角对应的图像信号(就是说,成为要供给至该电子源的驱动信号的基础的图像信号)来说,使用预先设定的第一校正值进行校正,对于与该4角以外的电子源对应的图像信号,通过从第一校正值进行数据插值所得到的第二校正值进行校正。该校正值的插值,利用了相邻的电子源的电子发射量大体上相同这样的特性。上述块的大小,优选的是与电子源全体的电子发射量特性的变化的周期相同或比之更小。例如,考虑在FED面板的整个显示面上边显示具有一定的灰度等级的图像(例如,前面灰色一色的图像)时,由于上述电子源间的电子发射量特性的波动,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产生了亮度变化的情况。使这时的连接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亮度变化的那些变化点彼此的直线和上述各个块的1边的长度相等,或者使各个块的1边的长度比该直线更短。这样一来,就可以设定块的大小,就是说可以设定分割数。
图3(a)示出了在将显示面板6分成了多块的情况,例如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进行8等分,合计分割成了64块的例子。虽然实际上优选的是更细地进行分割,但是,为便于说明起见分割成了64块。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将显示面板6分割成64块的方法,在显示面板6的显示面上边,要设定例如水平方向上延伸的7条的假想性的水平线和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7条的假想性的垂直线。将该水平线与垂直线之间的交点,就是说将各个块的4个角(图3(a)的黑点)的位置设定为校正点。在本例中,校正点就变成为共计49个。上述假想性地水平线和垂直线,可隔着例如电子源的规定个数地周期性地设定。因此,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就可以隔着规定间隔(规定个数)地周期性地设定校正点。然后,对与各个校正点对应的位置的电子源,测定其电子发射特性,借助于该测定值计算各个校正点的校正值。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电子发射开始电压的波动进行校正,要给图像信号加上预先所设定的补偿量。例如,在图2中,在作为某一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的特性1中,在加上了图像信号D1时,电子发射量将流动I2,在加上了D3时则将流动I4。
另一方面,在作为另一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的特性2中,在加上了图像信号D1时电子发射量为I1,在加上了D3时则将流动I3。就是说,即便是给这些电子源分别加上同一图像信号也将变成为不同的电流。于是,为了使即便是在给这些电子源加上了同一电平的图像信号时,也要流动同样电流,在特性2中,在输入了图像信号D1时加上一个补偿量ΔD,使得流动I2;在输入了图像信号D3时,也要同样地加上一个补偿量ΔD,使得流动I4。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给与上述别的电子源(具有特性2的电子源)对应的图像信号加上一个补偿量ΔD的办法,使得别的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与上述的某一电子源(具有特性1的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近似或相等。
其次,边参看图1和图2边说明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的测定方法以及校正值的计算方法。从电子源发射出来的电子,到达处于对置的位置的加速电极,通过高电压控制电路9流向大地。该电流相当于图2的电子发射量,为了对之进行检测,向大地与高电压控制电路9之间插入分流电阻10,变换成电压值。用AD转换器11将该电压值变换成数字值,供给至控制电路12。控制电路12是例如微处理器等的CPU,将所取入进来的数字值变换成电子发射量。对于所有的(在上述例子中为49个)校正点都进行该电子发射量的测定。在控制电路12中,从校正点之内选出基准(以后叫做基准校正点),对别的校正点,计算补偿量ΔD,使得与别的校正点对应的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和与基准校正点对应的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大体上一致。例如,在作为基准校正点选择了电子发射开始电压最小的电子发射特性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12就要计算用来使别的校正点与基准校正点的电子发射量一致的补偿量。该补偿量就是各个校正点的校正值,将该补偿量保存、存储在闪速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13内。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AD转换器11配置在控制电路12的外部,但是,也可以将AD转换器内置于控制电路12内,使用该内置的AD转换器。
在测定上述电子发射特性时,在本实施例中,要借助于测定图形发生器83使得在FED面板6的显示面上产生规定的图形。说明该测定图形发生器83的动作。如果是现有技术,则在测定图3(a)的A点的电子发射量时,要使之显示仅仅A点发光的点图形(或通过A点的1条垂直线图形)。但是,在仅仅A点发光时的电子发射量是极其之小的,所以存在着测定精度降低的可能性。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边所说的相邻的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大体上一致这样的特征,在以A点为中心不超过块的范围内使多个像素发光,测定该多个像素单位的电子发射量,用其平均值计算A点的电子发射量。具体地说,例如,如图6所示,使以A点为中心相邻的块的一半那种程度发光的垂直线图形显示。之所以作成线显示,是因为在一个垂直期间内也要测定B点等别的测定点的缘故。在测定C点等其它的块时,要使显示线依次移位。以上就是测定图形发生器83的动作。在电子发射特性测定中,使开关84与测定图形发生器83这一侧接通,以使之显示测定显示图形。在除此之外的通常动作时,则使开关84与加法器82这一侧接通。上边所说的测定图形的产生的电子发射特性的测定,虽然基本上可在FED的制造时进行,但是也可以为在出厂后,根据使用者的指示进行这些的动作。此外,还可以为在通常动作时,每隔规定时间进行这些动作,对由时间性变换产生的各个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的波动进行补偿。
其次,对校正值的插值方法进行说明。图3(b)示出了作为图3(a)的左上块的校正点的点A、B、C、D的扩大图。在图3(b)中,说明计算块中央部分的点E3的位置的校正值的方法。该点A、B、C、D的校正值,是根据上边所说的电子发射特性的测定结果已经设定好的校正值,设其校正值分别为[A]、[B]、[C]、[D]。插值步骤如下首先,采用根据点A、B对点E1进行插值,而且根据点C、D对点E2进行插值的办法,进行垂直方向的插值。然后,采用根据点E1、E2对点E3进行插值的办法,进行水平方向的插值。每一者的插值方法例如要用线性插值进行。边参看图3(c)边对线性插值的计算式进行说明。若设点A-B间的距离为L1、点B-E1间的距离为L2,则在线性插值的情况下,采用从[B]减去使点A、B的差分值[B]-[A]与距离L2成比例地计算出来的值的办法,就可以计算在点E1处的插值[E1]。计算式可以用以下的公式1表示。
(公式1)[E1]=[B]-([B]-[A])×L2/L1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在点E2处的插值[E2],点E3的插值[E3]也是同样的。当借助于上述的线性插值对点A、B、C、D内的校正值进行了插值后,结果就变成为可在图4那样的通过点A、B、C、D的平面上边画出校正值。
其次,用图5对亮度波动校正电路8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例如,在图3(a)所示的8×8的块中,校正点是7×7=49个,该49个的校正值已经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3内。在显示图像的通常动作时,控制电路12读出非易失型存储器13内的49个校正值,将它们转送给亮度波动校正电路8。亮度波动校正电路8接收它们,并保存到校正数据用存储器81内。该校正数据用存储器81可以是SRAM等的易失性存储器。在插值电路80中依次从校正数据用存储器81读出校正值,进行公式1的计算,进行与存在于各个校正点间的电子源对应的校正值的插值。所插值的校正值借助于加法器82与图像信号进行加法运算,向信号线控制电路4转送。
其次,用图7对内置于亮度波动校正电路8内的插值电路8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该插值电路80进行公式1的计算,借助于校正值[A]、[B]、[C]、[D]计算插值[E3]。其步骤如下。首先,控制电路32以从校正数据用存储器81内依次读出校正值[A]、[B]、[C]、[D]那样的方式产生地址信号。用锁存器电路31将以串行方式读出来的校正值变换成并行,同时从端子I、II、III、IV输出4个校正值。在这里,用图8说明锁存器电路31的动作。在图8(a)中,有6个块,在各自的4个角上共计有12个校正值。在图8(b)中,示出了在各个块中究竟是如何地选择4个校正值并同时输出的。例如,在块1的期间内存在有图像信号的情况下,在读出了校正值[1]、[5]、[2]、[6]后,同时进行输出。在块2中也同样在读出了校正值[2]、[6]、[3]、[7]后,同时进行输出。以后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从锁存器电路31输出的4个校正值,端子I、II的输出向线性插值电路20a输出,端子III、IV的输出则要向线性插值电路20b输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有20a、20b、20c这3个插值电路,电路构成是相同的。为此,线性插值电路20b、20c的内部构成被省略。以下,说明线性插值电路20a的一个具体例。
在线性插值电路20a中,执行公式1的计算,插值运算各个校正点间的插值。首先,设来自端子I的输入为校正值α,设来自端子II的输入为校正值β,借助于减法器21求(β-α)。另一方面,设α-β点间的距离为L1,设β与校正点之间的距离为L2,用除法器24计算(L2/L1)。在这里,L1具体地说是在1块中的垂直方向1边内所包括的线数(在线性插值电路20c中是1块中的水平方向的1边内所包括的像素数),已预先保存在寄存器23内。此外,L2则可随着校正点位置不同而变化。就是说,在校正点处于α点的情况下,L2=L1,每当离开1条线就每次减1,在来到β点的情况下,则变成为L2=0。该L2值可以在减值计数器22产生。图9示出了其动作。当从控制电路32输入了载入信号后,减值计数器22就输出L1值,然后,一直到减到0为止每次减1进行减值计数。然后,再次输入载入信号,输出L1值并进行减值计数动作。以后,反复进行该动作。其次,用乘法器25对在上述中所求得的(β-α)和(L2/L1)进行乘法运算,求(β-α)×(L2/L1),向减法器26内输入该值,求作为垂直方向的插值的β-(β-α)×(L2/L1)(在线性插值电路20c中是水平方向的插值)。借助于上述那样的动作,就可以插值运算对含于校正点A-B间的所有的线的电子源的校正值。
用线性插值电路20b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动作,插值运算对含于校正点C-D间的所有的线的电子源的校正值。借助于此,就可以根据线性插值电路20a、20b的输出,求垂直方向的2个插值(图3的点E1和点E2的校正值)。若使用线性插值电路20c,则采用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插值运算,根据该2个插值(点E1和点E2的校正值)求水平方向的插值(图3的点E3的值)的办法,就可以计算在最终的信号位置处的插值。
借助于以上的动作,就可以求对含于被点A~B的四角的点围起来的块内的所有的电子源的校正值。另外,在要得到与位于将点A-B间连接起来的直线上的电子源对应的校正值、和与位于将点C-D间连接起来的直线上的电子源对应的校正值的情况下,就要选择线性插值电路20c的寄存器值或计数器值,使得线性插值电路20c的输出与线性插值电路20a或20b的输出相等。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对于与在上述49个的校正点之内位于最外侧的校正点、和位于与FED面板6显示面的最外周之间的电子源对应的校正值的运算没有特别说明。但是,优选的是也同样求与处于该位置上的电子源对应的校正值。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位于上边所说的假想性的水平线的左右两端上的电子源、以及位于假想性的垂直线的上下两端上的电子源当作校正点。此外,与上述同样,用位于该垂直线的端部上的校正点执行插值运算。
在这里,归纳起来本实施例的图像信号的校正的动作如下。
(1)将FED面板6的显示面分割成多个块设定校正点;(2)测定图形的显示以及所设定的校正点的电子发射量的测定;(3)将校正点之内特定的校正点当作基准校正点,以与该基准校正点对应的电子源的电子发射量为基准的别的校正点所对应的校正值(偏移值)的运算和设定(存储到存储器内);(4)使用上述所设定的校正值的、与上述校正点以外的电子源对应的校正值的插值运算。
上述(1)~(3),如上所述,可在制造时或出厂前进行,(4)则要在通常动作时进行。上述(1)~(3),也可以在出厂以后,在通常动作时执行。
如上所述,若使用本实施例,则可以借助于分给多个块中的每一块的校正值求插值,可以用少的校正值而且用短时间的测定,对亮度波动进行校正。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线性插值,但是,也可以是样条插值或拉格朗日插值等别的非线性插值。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用8×8对块进行的说明,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块个数优选的是10×10以上,此外,优选的是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全部像素数的1/2倍(即隔一个电子源地设定校正点)以下。
实施例2其次,说明本发明的FED型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2。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插值电路85的框图,在图10的插值电路85中,那些与实施方式1的图5和图7同一标号的部分都具有同一功能。实施方式2与图5和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与多个规定的灰度等级对应的多个的校正数据用存储器,与此相伴,还设置有多个插值电路。因此,还在于借助于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使校正数据变化,更为精度良好地校正亮度波动。
首先,说明实施方式2的动作概要。图11示出了电子发射量对处于不同的位置上的2个电子源的图像信号电平的特性,归因于元件特性的波动,电子发射开始电压在特性1和特性2中不同。此外,归因于电子发射开始电压,电子发射量对高的信号电平的变化的增加率也在特性1和特性2中不同。在这里,特性2这一方比起特性1来上述电子发射量的增加率变得更低。为此,对于具有图11所示的特性2的电子源,即便是在所有的灰度等级中都加上同一个补偿量ΔD,也不能得到与特性1同样的电流。因此,例如在D3中采用加上ΔD+α的办法,就可以流动所希望的电流I4。这是因为2个电子源的元件特性不仅仅是单纯的电子发射开始电压的差异,在中间灰度等级以上的元件特性、就是说在上述电子发射量的增加率方面也产生了差异的缘故。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个的规定的灰度等级中的每一者中都设置多个校正值,在该多个点中,借助于测定计算最佳的校正值,借助于插值制作与其间的灰度等级对应的校正值。用图12和图13进一步说明该概念。在图12中,测定低灰度等级、中间灰度等级、高灰度等级的3点(分别设为P1、P2、P3)的元件特性,而且使P1、P2、P3每一者都具有校正值。然后,采用在P1处加上ΔD1在P2处加上ΔD2,在P3处加上ΔD3的办法,就可以使2个电子源的电子发射特性变成为大体上相等。P1、P2、P3间的校正值,可采用使用在P1~P3的每一者中所设定校正值进行插值运算的办法求得。图13是示出了灰度等级方向与面空间块分割的插值概念的图。在面空间内的插值,与实施方式1同样,对多个块的每一者都设置校正点,其间进行插值。该面空间,在低灰度等级、中间灰度等级、高灰度等级的3点上存在,与图12的P1、P2、P3这3个灰度等级对应。灰度等级方向的插值,也要用与在面空间中进行的块间插值同样的方式进行计算。以上就是本实施例的动作概要。
其次,用图10和图14说明本实施例的详细动作。图14是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进行的灰度等级方向的插值方法的图。与图12同样将灰度等级方向的校正点设为P1、P2、P3,设例如已输入进来的图像信号的电平处于P1与P2之间。虽然在各个灰度等级P1、P2处的面内插值方法因与实施例1相同而省略,但是,要在各个灰度等级处分别计算校正值E3-1、E3-2。E3-1和E3-2的插值E4,与在实施例1中的垂直、水平插值方法同样,可借助于从P1和P2算起的距离(在这里是图像信号电平)进行计算。
图10示出了用来进行在图14中所说明的插值运算的校正电路的一个具体例。在图10中,校正数据用存储器81a、81b、81c分别与灰度等级P1、P2、P3对应。输入信号灰度等级检测电路40,判别所输入的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检测究竟存在于P1到P3中的哪一个之间。例如,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存在于P1和P2之间的情况下,开关电路44a就要选择作为灰度等级P1的校正数据用存储器81a,开关电路44b就要选择作为灰度等级P2的校正数据用存储器81b,并分别送往插值电路80a、80b。插值电路80a、80b由于与在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插值电路是同样的,故省略其动作的说明,但是,不论哪一者都要进行灰度等级P1、P2中的面内块间插值,输出图14中的插值E3-1和E3-2。还要根据该插值E3-1和E3-2,用线性插值电路20d产生插值E4。线性插值电路20d,虽然与实施例1的线性插值电路20大体上是同样的,但是仅仅一点不同。这就是为了根据2个校正值与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电平就是说与从灰度等级P1和P2算起的距离相对应地计算校正值,从输入信号检测电路40供给该距离信号这一点。
倘采用以上那样的构成,则即便是在灰度等级方向上也可以精度良好地对亮度波动进行校正。就是说,倘采用本实施例,则除去不同的电子源间的电子发射开始电压的波动之外,从中间到高灰度等级的电子发射量的增加率的波动也可以良好地进行补偿。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灰度等级方向校正点定为3点,但是,除此之外也是可能的。
图15示出的是加上了实施例1和2中的校正值后的图像信号的一个例子。图15(a)示出的是在垂直方向上画出了定为一定的图像信号时的、未进行校正的画面亮度的图,是具有波浪那样的亮度波动的情况。图15(b)示出了对于(a)的亮度波动,应用本实施例加上了校正值后的图像信号。图15(b)的虚线是优选的校正后的图像信号,变成了亮度波动的逆特性。图15(b)的黑点表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的校正值。此外,实线则示出了校正值间的插值。如上所述加上了校正值后的图像信号,变成为以校正点为拐点的折线,就是说变成为拐点曲线那样的波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具备配置成矩阵状、用来发射电子的多个电子源;根据图像信号产生用来驱动该电子源的驱动电压并供给至所述电子源的驱动器;以及校正所述图像信号的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对所述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电子源,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别设定规定数的校正点,根据预先设定的第一校正值,校正供给至与该校正点对应的电子源的图像信号,根据用设定于各个校正点上的所述第一校正值进行插值运算所得到的第二校正值,校正与位于所述校正点间的电子源对应的图像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包括存储所述第一校正值的存储器部分、和计算所述第二校正值的运算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部分至少对2个所述第一校正值进行线性插值运算以计算所述第二校正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部分至少对2个所述第一校正值进行非线性插值运算以计算所述第二校正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设定10个以上的所述校正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校正值包括用来对作为所述校正点的电子源的、至少电子发射开始电压的波动进行补偿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多个校正点中至少一个校正点为基准校正点,与该基准校正点对应的电子源的电子发射开始电压和与该基准校正点以外的校正点对应的电子源的电子发射开始电压之间的差分相对应的补偿值,被设定为所述基准校正点以外的校正点的所述第一校正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点,在水平方向上为7个以上,而且是水平方向的全部电子源个数的1/2倍以下,在垂直方向上是7个以上,而且是垂直方向的全部电子源个数的1/2倍以下。
9.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连接到该多条扫描线的至少左右中的任何一方的一端上,对该多条扫描线依次供给扫描电压的扫描线控制电路;多条信号线;与该多条信号线连接、对该多条信号线供给与所输入的图像信号对应的驱动电压的信号线驱动电路;分别连接到所述多条扫描线和所述多条信号线之间的交点部分上、与所述扫描电压和所述驱动电压之间的电位差相对应地发射电子的电子源;和对所述图像信号进行校正的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分割成多个块,所述校正电路根据预先所存储的预先设定好的校正值,对与位于该各个块的4角上的电子源对应的图像信号进行校正,用对所述校正值进行运算所得到的校正量,对与位于所述4角以外的电子源对应的图像信号进行校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根据与各个块的4角对应的校正值,通过插值计算与处于块内的各个电子源对应的图像信号的校正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对多个规定灰度等级中的每一个都保持所述校正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通过插值计算所述规定灰度等级间的校正量。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测定与所述各个块的4角相邻的多个电子源的电压-电流特性,用其平均值计算该各个块4角的校正量。
1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配置成矩阵状、用来发射电子的多个电子源;根据图像信号产生用来驱动电子源的驱动电压并供给至所述电子源的驱动器;和校正所述图像信号的校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电路,对所述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电子源,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分别设定规定数的校正点,在作为所述图像信号输入了1个画面的灰度等级为恒定的图像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图像信号进行校正,使得至少从所述校正电路输出的垂直方向1列的图像信号变成为将所述规定个数的校正点作为拐点的折线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作为所述图像信号输入了1个画面的灰度等级为恒定的图像信号的情况下,对所述图像信号进行校正,使得至少从所述校正电路输出的水平方向1行的图像信号变成为将所述N个校正点作为拐点的折线状。
全文摘要
归因于依赖于制造工序的电子发射量的波动,导致FED的亮度会变成为不均一。本发明目的在于对亮度波动进行补偿。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该图像显示装置将电子源分割成水平垂直方向的多个块,仅仅决定水平垂直方向的分割线的交点,即各个块的4角的校正值,在该块间则借助于插值进行数据插值。借助于此,就可以用更少的校正值校正亮度波动。
文档编号H01J31/12GK1870097SQ20061006656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6日
发明者春名史雄, 渡边敏光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