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38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且更具体地,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形成在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的障肋(barrier rib)组成一个单位单元。每个单位单元填充有诸如氖(Ne)、氦(He)或Ne和He及包含微量氙的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主放电气体。当放电事件通过高电压频率发生时,惰性气体生成真空紫外线并使得形成在障肋之间的荧光体发射光以由此实现图像。这样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可配置成薄和轻的,并因此其作为下一代显示设备而受到关注。
图1图示了一个典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结构。
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耦合成以其之间的特定距离彼此平行地伸展的前面板100和后面板110。在前面板100中,包括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维持电极对设置在前基板101上,前基板101是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表面。在后面板110中,多个寻址电极113设置在后基板111上,后基板111是与维持电极对交叉的后表面。
如上所述,前面板100包括成对设置的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具体地,扫描电极102包括透明电极102a和汇流电极102b,而维持电极103包括透明电极103a和汇流电极103b。透明电极102a和103a以透明的氧化铟锡(ITO)形成。上电介质层104覆盖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而保护层105形成在上电介质层104上。
后面板110包括分隔放电单元的障肋112。多个寻址电极113相对于障肋112平行设置。表示红(R)、绿(G)和蓝(B)色的荧光体114涂覆在寻址电极113上。后电介质层115形成在寻址电极113和荧光体114之间。
同时,分别组成典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透明电极102a和103a以昂贵的ITO形成。透明电极102a和103a变成增加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的一个原因。因此,许多研究者已经着力于开发可保证对于观众观看足够的可视性特性以及驱动特性同时减少制造成本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至少解决背景技术的问题和缺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成对形成在基板上的维持电极。维持电极中的每个可包括与放电单元交叉的至少两个电极线,及至少一个凸出电极(projection electrode),连接到最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且向放电单元内的中心方向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形成在基板上的维持电极。该维持电极可包括与放电单元交叉的至少两个电极线;至少一个第一凸出电极,连接到最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且向放电单元内的中心方向凸出;以及第二凸出电极,连接到最远离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且在离开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方向上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成对形成在基板上的维持电极。维持电极中的每个可包括与放电单元交叉的两个电极线;至少一个第一凸出电极,连接到最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且向放电单元内的中心方向凸出;以及第二凸出电极,连接到最远离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且在离开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方向上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结构可增加开口率(aperture ratio)、减少放电起始电压电平并增加放电单元中的放电扩散效率。基于这些优点,不必形成透明电极,由此减少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


将参考下面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相似的元件以相似的编号表示。
图1图示了一个典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结构;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图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电极结构;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另一电极结构;以及图7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又一电极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考附图以更详细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成对形成在基板上的维持电极,其中维持电极中的每个包括与放电单元交叉的至少两个电极线,以及至少一个凸出电极,连接到最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且向放电单元内的中心方向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凸出电极的长度范围基本上可从10μm到70μ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最靠近的对应电极线的放电间隙距离与对应的凸出电极的放电间隙距离之间的差的范围可基本上从20μm到140μ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连接到电极线的凸出电极的部分的宽度可大于凸出电极的边缘部分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维持电极中的每个可包括桥电极,用于将相邻的电极线彼此耦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形成在基板上的维持电极,其中维持电极包括与放电单元交叉的至少两个电极线;至少一个第一凸出电极,连接到最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且向放电单元内的中心方向凸出;以及第二凸出电极,连接到最远离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且在离开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方向上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第一凸出电极的数目等于一时,第一凸出电极可形成在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第一凸出电极的数目等于二时,所述两个第一凸出电极可彼此对称地形成在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相对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第一凸出电极的数目等于三时,一个第一凸出电极可形成在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而剩余的两个第一凸出电极可彼此对称地形成在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相对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当第一凸出电极的数目为多个时,第一凸出电极中的每个的宽度和长度可彼此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连接到电极线的第一凸出电极的部分的宽度可大于第一凸出电极的边缘部分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一凸出电极的长度范围可基本上从10μm到70μ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两个维持电极可成对形成在一个放电单元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最靠近的对应电极线的放电间隙距离与对应的第一凸出电极的放电间隙距离之间的差的范围可基本上从20μm到140μ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二凸出电极可形成在电极线的中心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二凸出电极可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直至(up to)将放电单元分隔的障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二凸出电极可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过(over)将放电单元分隔的障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维持电极可进一步包括桥电极,用于将相邻的电极线彼此耦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两个电极线可通过一个桥电极耦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桥电极可形成在放电单元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桥电极可形成在分隔放电单元的障肋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分隔放电单元并且形成在第二凸出电极延伸到的部分的障肋的宽度可基本上等于200μm或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障肋的宽度范围从90μm到100μ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电极线的宽度范围可基本上从20μm到70μm。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成对形成在基板上的维持电极,其中维持电极中的每个包括与放电单元交叉的两个电极线;至少一个第一凸出电极,连接到最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且向放电单元内的中心方向凸出;以及第二凸出电极,连接到最远离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且在离开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方向上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维持电极中的每个进一步可包括一个桥电极,用于将两个电极线彼此耦合。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维持电极的第一凸出电极可彼此面对地成对形成。
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和附图中将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独特的特性和配置。当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时,将更好地理解实施例的优点和特性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法。而且,在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参考编号指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以其之间的特定距离彼此连接的前面板200和后面板210。而且,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寻址电极213,其在与维持电极对202和203交叉的方向形成在后基板211之上;以及障肋212,其分隔多个放电单元并且形成在前基板201和后基板211之间。
前面板200包括设置在前基板201之上的前述维持电极对202和203。维持电极对202和203依赖于它们的功能而被分类为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中的每个的驱动脉冲被提供。该电极对202和203约束放电电流并覆盖有使维持电极对202和203彼此绝缘的上电介质层204。保护层205形成在上电介质层204之上以设置容易的放电条件。保护层205包括氧化镁(MgO)。
在后面板210中,障肋212形成在后基板211之上以分隔多个放电空间即放电单元。经由寻址放电生成真空紫外线的寻址电极213设置在与维持电极对202和203交叉的方向上。表示R、G和B色的荧光体214涂覆在后面板210之上以显示图像。荧光体214发射可见光线。后电介质层215形成在寻址电极213和荧光体214之间以保护寻址电极213。
不同于图1所示的典型维持电极对102和10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维持电极对202和203以不透明的金属电极形成。不使用作为典型的透明电极材料的ITO,而使用诸如银(Ag)、铜(Cu)或铬(Cr)的典型的汇流电极材料来形成维持电极对202和203。结果,可减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
图2还图示了针对R、G和B色中的每个的单位放电单元。在一个放电单元内,维持电极202和203中的每个形成在多个电极线中。更具体而言,第一维持电极202包括两个电极线202a和202b,而第二维持电极203设置成相对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与第一维持电极202对称并且包括两个电极线203a和203b。维持电极202和203的此特定配置考虑到了与不透明的维持电极202和203的使用相关的开口率和放电扩散效率。考虑开口率,使用具有窄的宽度的那些电极线,而与此相反,考虑放电扩散效率,则使用若干电极线。电极线的数目考虑开口率和放电扩散效率而确定。将参考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维持电极202和203的结构。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电极结构。具体地,图3图示了图2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单元内的维持电极对202和203的简化设置结构。
如图3所示,维持电极202和203相对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对称地成对设置在基板上。维持电极202和203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线202a和202b以及203a和203b。电极线202a、202b、203a和203b与放电单元交叉。维持电极202和203包括相应的凸出电极202c和203c,它们向放电单元的中心凸出并且连接到相应的电极线202a和203a,电极线202a和203a设置得最邻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而且,维持电极202和203进一步包括相应的桥电极202d和203d,它们分别提供了电极线202a和电极线202b之间的耦合以及电极线203a和电极线203b之间的耦合。
电极线202a、202b、203a和203b与放电单元交叉并且延伸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方向。那些分配在相同的电极线单元的放电单元被提供有相同的驱动脉冲。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极线形成为具有窄的宽度以改善开口率。而且,采用多个电极线(如电极线202a、202b、203a和203b)以改善扩散效率。然而,考虑到开口率,建议特定数目的电极线。
凸出电极202c和203c分别连接到最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分配的电极线202a和203a并且向放电单元内的中心部分凸出。当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时,凸出电极202c和203c降低启动放电事件的电压。就是说,相对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彼此相邻的电极线202a和203a之间的距离依赖于所建议的电极线的数目而变得增大。由于电极线202a和电极线203a彼此分开得更远,因此放电起始电压通常增加。由此,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极线202a和203a分别包括连接到电极线202a和203a的凸出电极202c和203c。对于凸出电极202c和203c,放电事件甚至以低的放电起始电压发起,且由此可减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起始电压。这里,放电起始电压是当脉冲提供给维持电极202和203中的至少一个时启动放电事件的电压电平。
凸出电极202c和203c具有预定的长度Lc以有效地减小放电起始电压。具体地,凸出电极202c和203c的预定长度Lc范围从大约10μm到大约70μm。彼此相邻彼此面对的电极线202a和电极线203a之间的放电间隙距离c、以及彼此面对的凸出电极202c和203c之间的放电间隙距离a可设置为具有等于或大于约20μm并且等于或小于约140μm的差。
由于凸出电极202c和203c很小,因此,由于制造工艺中的工艺差异,分别连接到电极线202a和203a的凸出电极202c和203c的部分的宽度W1实际上可大于凸出电极202c和203c的边缘部分的宽度W2。而且,凸出电极202c和203c边缘部分的宽度W2可依赖于需要增大。
桥电极202d和203d中的每个将对应的电极线彼此耦合。就是说,维持电极202的桥电极202d将电极线202a与电极线202b耦合,而维持电极203的桥电极203d将电极线203a与电极线203b耦合。桥电极202d和203d有助于将通过凸出电极202c和203c启动的放电容易地扩散到那些电极线202b和203d,电极线202b和203b设置成远离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所述电极结构配置有特定数目的电极线,并且此特定配置可改善开口率。凸出电极可减小放电起始电压。设置成远离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那些桥电极和电极线可增强扩散效率。总体而言,可促进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就是说,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具有基本上与典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同或更亮的亮度,因此可消除昂贵的电极材料ITO的使用。
<第二实施例>
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以其之间的特定距离彼此连接的前面板400和后面板410。而且,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寻址电极413,寻址电极413在与维持电极对402和403交叉的方向形成在后基板411之上;以及障肋412,障肋412分隔多个放电单元并且形成在前基板401和后基板411之间。这里,将省略对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那些特性基本上相同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那些特性的详细描述。
维持电极对402和403以不透明的金属电极形成。结果,可减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制造成本。
图4还图示了针对R、G和B色中的每个的单位放电单元。考虑到开口率和放电扩散效率,在一个放电单元内,维持电极402和403中的每个形成在多个电极线中。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维持电极402和403包括另一相应的凸出电极402e和403e,凸出电极402e和403e向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相对取向的另一部分凸出。附加的凸出电极402e和403e可提供与第一实施例的放电效率相比有改善的放电效率水平。
将参考下文中阐明的图5到7来详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维持电极对402和403的结构。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电极结构。具体地,图5示出图4中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单元内的维持电极对402和403的简化的设置结构。
如图5中所示,维持电极402和403在放电单元内成对设置在基板上。维持电极402和403分别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线402a和402b以及403a和403b。之后,电极线402a、402b、403a和403b与放电单元交叉。维持电极402和403也分别包括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桥电极402d和403d以及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向放电单元的中心凸出并且连接到相应的电极线402a和403a,电极线402a和403a设置得最邻近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另外,桥电极202d和203d分别提供电极线202a和电极线202b之间以及电极线203a和电极线203b之间的耦合。如上所述,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分别连接到设置得离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最远的电极线402b和403b,并且向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相对取向的另一部分凸出。
电极线402a、402b、403a和403b与放电单元交叉并且延伸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方向。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线形成为具有窄的宽度以改善开口率。更具体地,第一到第四电极线的每个具有范围从约20μm到约70μm的宽度W1以改善开口率并使放电容易发生。
另外,采用多个电极线(例如电极线402a、402b、403a和403b)来改善扩散效率。但是,考虑到开口率,建议特定数目的电极线。例如,在第二实施例中一个维持电极的电极线的数目是二。即,最邻近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402a和403a分别连接到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电极线402a和403a形成一路径,其中与启动放电同时发生了放电扩散。电极线402b和403b分别连接到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最远离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402b和403b在将放电扩散到放电单元的周边区域时发挥作用。
在一个放电单元内,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分别与设置得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402a和403a耦合,并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凸出。具体地,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设置在放电单元的中心。由于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设置成分别在电极线402a和403a的中心彼此对应,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起始电压可被较大程度地降低。
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具有预定长度Lc以有效地减少放电起始电压。具体地,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的预定长度Lc的范围从约10μm到约70μm。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彼此邻近彼此面对的电极线402a和电极线403a之间的放电间隙距离c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之间的放电间隙距离a可设置成具有等于或大于约20μm并且等于或小于约140μm的差。
分别连接到电极线402a和403a的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的部分的宽度W1实际上可大于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的边缘部分的宽度W2。另外,第一凸出电极402c和403c的边缘部分的宽度W2可依赖于需要增大。
桥电极402d和403d的每个将对应的电极线彼此耦合。桥电极402d和403d有助于使通过凸出电极启动的放电容易地扩散到设置得远离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那些电极线402b和403b。
尽管桥电极402d和403d设置在所设置的单元内,依赖于需要,桥电极402d和403d可形成在分隔放电单元的障肋412之上。如图5中所示,两个桥电极402d和403d是耦合对应的两个电极线的电极。但是,当同时考虑放电扩散和开口率时,一个桥电极是足够的。
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分别与最远离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402b和403b耦合,并且向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相对取向的另一部分凸出。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可允许放电发生在电极线402b和403b与障肋412之间的间隙处。换句话说,通过增加放电扩散效率,可改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
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可延伸直至将放电单元分隔的障肋412。如果开口率可从其他部分得到补偿,则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可部分地延伸过(over)障肋412以较大程度地改善放电扩散。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将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设置在相应的电极线402b和403b的中心可使扩散遍及放电单元的周边区域均匀地发生。
在分隔放电单元的障肋412的部分之中,设置在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延伸到的区域中的障肋412的那些部分具有约200μm或更少的宽度Wb。尽管未示出,黑层形成在障肋412之上以保证对比度并减少发射的放电射线在扩散到邻近的放电单元时被显示的发生。由于障肋412的部分的宽度Wb建议为小于约200μm,放电单元具有增加的面积。结果,促进了发光效率,并且可补偿通过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的开口率的减少。特别地,当设置在第二凸出电极402e和403e延伸到的区域中的障肋412的部分的宽度Wb范围从约90μm到约100λm时,发光效率是最优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极结构具有特定数目的电极线,并因此可改善开口率。第一凸出电极可减少放电起始电压,而第二凸出电极可使发光效率较大程度地增加。由于在低电压启动的放电可扩散到比通常情况更远的距离,因此通过使用辉光放电及在正柱区(positive column)的放电,可改善发光效率。结果,可整体地改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即,由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具有与典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同或更亮的亮度,因此不必使用ITO作为电极材料。
图5示出的维持电极对402和403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但是,依赖于需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修改电极结构的布局。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另一电极结构。
图6示出图4中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单元内的维持电极对的简化的设置结构。未描述另一电极结构与图5中的那些基本上相同的那些特性。
如图6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维持电极对602和603分别包括两个第一凸出电极602c和603c。
第一凸出电极602c和603c分别与设置得最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的电极线402a和403a耦合,并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凸出。特别地,第一凸出电极602c和603c的每个设置成相对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对称。
通过针对每个维持电极形成两个第一凸出电极,维持电极可在放电单元的中心具有增加的面积。在放电被启动前,在放电单元的间隙内产生了很多电荷,可较大程度地降低放电起始电压且可增加放电速度。在放电被启动后,壁电荷量增加,结果,增加了亮度并且放电扩散遍及整个放电单元均匀地发生。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又一电极结构。
图7示出图4中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个放电单元内维持电极对的简化的设置结构。未描述又一电极结构与图5和6中的那些基本上相同的那些特性。
如图7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维持电极对702和703分别包括三个第一凸出电极702c和703c。
第一凸出电极702c和703c与设置得最靠近放电单元的中心的电极线402a和403a分别耦合,并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凸出。特别地,第一凸出电极702c和703c的每个的一个设置在放电单元的中心,而第一凸出电极702c和703c的每个的另外两个设置成相对于放电单元的中心对称。由于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的每个具有三个第一凸出电极,放电起始电压可降低到比图5和6中描述的放电起始电压大的某程度。放电速度可比图5和6中所述情况增加得多。另外,在放电被启动后,亮度增加到比其他情况大的程度,而且放电可遍及整个放电单元均匀地扩散。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可增加第一凸出电极的数目,并且因此,维持电极的面积在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增加。维持电极的该增加的面积有助于放电起始电压的减少以及亮度的增加。放电在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强烈发生,并且有必要考虑最亮的放电射线在中心部分发射。更详细地,当第一凸出电极的数目增加时,可阻挡在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发射的射线。因此可减少所发射的射线的数目。考虑该事实及放电起始电压以及亮度效率,通过选择线电极单元和凸出电极的最优数目来设计维持电极的结构。
利用特定数目的维持电极的线电极单元,可改善开口率。另外,通过形成从电极线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凸出的第一凸出电极,可降低放电起始电压。另外,由于形成了从电极线向与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相对取向的放电单元的另一部分凸出的其他凸出电极,可改善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扩散效率。基于这些效果,可从维持电极消除由ITO形成的电极,并且因此可降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结构使得可能在放电间隙被延长以增加发光效率的长间隙结构中使用低电平的驱动电压。
由此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其可以很多方式变化。这样的变化不视为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意图在于,如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的,所有这样的修改应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维持电极,成对形成在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维持电极的每个包括与放电单元交叉的至少两个电极线,及至少一个凸出电极,连接到最靠近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向所述放电单元内的中心方向凸出。
2.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凸出电极的长度范围基本上从10μm到70μm。
3.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最靠近的对应电极线的放电间隙距离与对应的凸出电极的放电间隙距离之间的差范围基本上从20μm到140μm。
4.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凸出电极连接到所述电极线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凸出电极的边缘部分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维持电极包括将相邻电极线彼此耦合的桥电极。
6.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维持电极,形成在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维持电极包括与放电单元交叉的至少两个电极线;至少一个第一凸出电极,连接到最靠近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向所述放电单元内的中心方向凸出;及第二凸出电极,连接到离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最远的电极线并在离开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方向上凸出。
7.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当所述第一凸出电极的数目等于一时,所述第一凸出电极形成在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
8.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当所述第一凸出电极的数目等于二时,两个所述第一凸出电极形成为在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相对侧上彼此对称。
9.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当所述第一凸出电极的数目等于三时,一个第一凸出电极形成在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而剩余的两个第一凸出电极形成为在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相对侧上彼此对称。
10.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当所述第一凸出电极的数目是多个时,所述第一凸出电极的每个的宽度和长度彼此是不同的。
11.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凸出电极连接到所述电极线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凸出电极的边缘部分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凸出电极的长度范围基本上从10μm到70μm。
13.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两个维持电极成对形成在一个放电单元内。
14.如权利要求13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最靠近的对应电极线的放电间隙距离与对应的第一凸出电极的放电间隙距离之间的差范围基本上从20μm到140μm。
15.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凸出电极形成在所述电极线的中心部分。
16.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凸出电极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直至将所述放电单元分隔的障肋。
17.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凸出电极在一个方向上延伸过将所述放电单元分隔的障肋。
18.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维持电极进一步包括将相邻的电极线彼此耦合的桥电极。
19.如权利要求18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两个电极线通过一个桥电极耦合。
20.如权利要求18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桥电极形成在所述放电单元内。
21.如权利要求18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桥电极形成在分隔所述放电单元的障肋之上。
22.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分隔所述放电单元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二凸出电极延伸到的部分的所述障肋的宽度基本上等于200μm或更少。
23.如权利要求22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障肋的宽度范围从90μm到100μm。
24.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电极线的宽度范围基本上从20μm到70μm。
25.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维持电极,成对形成在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维持电极的每个包括与放电单元交叉的两个电极线;至少一个第一凸出电极,连接到最靠近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电极线并向所述放电单元内的中心方向凸出;及第二凸出电极,连接到离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最远的电极线并在离开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方向上凸出。
26.如权利要求25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每个所述维持电极进一步包括将两个电极线彼此耦合的一个桥电极。
27.如权利要求25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维持电极的所述第一凸出电极成对形成为彼此面对。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体而言,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包括不透明电极而不是透明电极的维持电极结构以改善开口率。为改善开口率,建议了从属于每个维持电极的电极线的数目,并且从电极线向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凸出的第一凸出电极可允许降低放电起始电压电平。在离开放电单元的中心部分的方向上凸出的第二凸出电极可有利于增加放电单元内的放电扩散效率。
文档编号H01J11/24GK1841627SQ200610066370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0日
发明者金禹泰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