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大光灯远近光机械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05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大光灯远近光机械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前照明灯(又称大光灯),具体涉及的是向两轮、四轮、及四轮 以上的车辆提供一种新型车用高压氙气灯简称HID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amp)的 远光束、近光束控制装置。 背暈技术
在中国专利200620008875. 7中涉及的一种车用大光灯远近光机械切换装置,该装置包 括HID灯管、可旋转灯座、灯外壳,以及螺母和螺杆及其动力驱动机构,该动力驱动机构包 括直流马达、减速齿轮、螺杆传动机构,直流马达通过减速齿轮、螺杆传动机构驱动螺杆, 螺杆与螺母螺纹配合,螺母支承控制灯座上、下移动,灯座与灯外壳之间活动配合,灯座可 以沿灯外壳内表面螺旋式上、下运动,其存在的缺陷是,在其动力驱动机构中,由于多了一 级减速齿轮的传动,使螺杆的转速大为降低,相对应其带动可旋转灯座上下移动的速度也慢 了许多,跟卤素灯比较,远近光切换变化的反应能力较明显差。多一级传动,传动机构体积 就较庞大,外观和适应性也不尽如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车用大光灯远近光机械 切换装置,该装置采用直流马达直接控制螺杆传动机构,对一个发光源的控制来完成远、近 光束切换,传送效率高,使传动转速增加一倍。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车用大光灯远近光机械切换装置,包括灯管、灯座、灯外壳,以及螺母和螺杆及其 动力驱动机构,其中动力驱动机构驱动螺杆,螺杆和螺母螺纹配合,螺母支承灯座上、下移 动,灯座与灯外壳之间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直流马达和螺杆传动 机构,其中直流马达通过螺杆传动机构驱动螺杆。
所述的灯座可以沿灯外壳表面螺旋式上、下运动,所述的灯管与灯座的中心线不在一条 直线上。其中灯座可以沿灯外壳表面螺旋式上、下运动指的是,在灯座的外表面上至少开有 一个呈近似斜杠/型旋转轨迹的凹槽,在灯外壳的内表面上与凹槽位置对应处设有与之相 对应的凸型触点,且所述的凹槽与凸型触点的大小、形状匹配,通过触点沿凹槽的移动,实 现灯座的螺旋式上、下运动。灯座的外表面上开有两个凹槽,两者对称设置。
其中灯座可以沿灯的外表面螺旋式上、下运动也可以指的是,在灯外壳的内表面上至少 开有一个呈近似斜杠/型旋转轨迹的凹槽,在灯外表面上与凹槽位置对应处设有与之相对 应的凸型触点,且所述的凹槽与凸型触点的大小、形状匹配,通过触点沿凹槽的移动,实现
灯座的螺旋式上、下运动。所述的灯外壳的内表面'上开有两个凹槽,两者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螺杆传动结构,传动稳定可靠,间歇误差小,机构使用寿命长, 直流马达直接控制螺杆传动机构,传送效率高,使传动转速增加一倍,大大提高了远近光的 切换能力和跳灯的反应能力。 附闺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附图2为实施例一侧面剖视附图3为实施例三側面剖视附图4为实施例二侧面剖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凹槽展开示意图(体现Z向移动距离A);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体现凹槽曲线在Y向移动距离B的示意图 ,雄対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歩详细说明,以便 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图1-6所示,标号1-20分别表示直流马达l、齿轮固定下盖2、螺母3、螺杆4、 灯外壳5、固定环6、 HID灯管7、灯罩8、可旋转灯座9、凸形触点10、凸形触点11、中心 线12、中心线13、凹槽14、凹槽15、螺杆传动机构16、固定槽17、固定槽18、 T形零件 19、 T形零件20。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包括HID灯管8、可旋转灯座9、灯外壳5,以及螺母3和螺杆4及其动力驱 动机构,该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直流马达1、螺杆传动机构16,直流马达1通过螺杆传动机构 16驱动螺杆4,螺杆4与螺母3螺纹配合,螺母3支承控制灯座9上、下移动,灯座9与灯 外壳5之间活动配合,灯座9可以沿灯外壳5内表面螺旋式上、下运动。
在灯座9的外表面前、后方向上分别开有呈近似斜杠/型旋转轨迹的凹槽14和凹槽15, 在灯外壳5上与凹槽14和凹槽15位置对应处设有凸形触点10、凸形触点11,凸形触点10、 凸形触点11凸出于灯外壳5内表面的部分的形状、大小分别与凹槽14、 15匹配,且凸形触 点IO、凸形触点H上的该部分可以分别在凹槽14、 15中移动,通过其在凹槽中从一端到 另一端的移动,实现灯座的螺旋式上、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凸形触点10、凸形触点1分别与灯外壳5是一体的。
灯管的中心线12与灯座的中心线13不在一条直线上,即灯管7的安装位置偏离灯座的 中心线13,且偏离的位置与距离与凹槽i4、 15的轨迹的形状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直流电机1以每分钟21000转的速度通过减速齿轮l,产生40: 8的减度,驱动螺杆传动机构16,把螺杆4向左、或向右旋转l周i产生向上或向下移动约 3.5mm,此时螺母3带动可旋转灯座9随之向上或向下移动约3. 5mm,可旋转灯座9通过前、 后两个凸形触点IO、 U,产生偏心旋转,它的旋转轨迹如图5所示,通过两个定位销IO、
11,产生一个受力均匀上下行程为3.5mnr,因灯管8安装在偏心位覽如图4所示,使得在左 右方向上灯管中心线12上产生lmm的偏心移位。也就是说,通过两个凸形触点10、 11在凹 槽14、 15中的移动,使灯管7产生向上或向下约3.5mm移位,经过偏心旋转使其产生lmm 的偏心移位,从而达到,产生与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卤素灯泡远、近光束切换相一致的动作。
近光时,通过控制电路给直流马达一个50mS脉宽的正脉冲电平来驱动马达1,产生逆 时针旋转力矩,通过齿轮传动,驱动螺杆传动机构16的大齿轮产生一级减速,由螺杆4旋 转3/4周来推动螺母3,使得可旋转灯座9向上旋转。
远光时,控制电路给直流马达一个50mS脉宽的负脉冲电平来驱动马达1,产生顺时针 旋转力矩,通过齿轮传动,驱动螺杆传动机构16的大齿轮产生一级减速,由螺杆4旋转3/4 周来拉动螺母3,使得可旋转灯座9向下旋转。
远、近光束切换后,无需考虑齿轮滑动的情况,定位可靠。
结合目前车用大光灯的总程,将灯的偏心位移调整为lmm,前后位移调整为3.5咖。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凸形触点10、凸形触点11与灯外壳5不是一体的,该 触点为独立支点,即T形零件19和T形零件20,在灯外壳5上与凹槽14和凹槽15位置对 应处分别设有T形零件19和T形零件20的固定槽17和18,使T形零件凸出于灯外壳5内 表面作为凸形触点IO、 11。 T形零件19和20与灯外壳间采用方便拆御的固定方式。 头'施例三
本头'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凸形触点与凹槽设置位置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凸形 触点IO、 11设置在灯座9的外表面上,并凸出于该表面,凹槽14、 15分别设置在灯外壳5 内表面的前、后方向上。
当然凹槽14、 15也是呈近似斜杠/型旋转轨迹的,凹槽14、 15与凸形触点10、 11位置 对应,凸形触点10、 11凸出于灯座9的外表面的部分的形状、大小分别与凹槽14、 15匹配, 且凸形触点IO、 ll上的该部分可以分别在凹槽14、 15中移动,通过其在凹槽中从一端到另 一端的移动,实现灯座的螺旋式上、下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凸形触点10、凸形触点11分别与灯座9是一体的。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大光灯远近光机械切换装置,包括灯管、灯座、灯外壳,以及螺母和螺杆及其动力驱动机构,其中动力驱动机构驱动螺杆,螺杆和螺母螺纹配合,螺母支承灯座上、下移动,灯座与灯外壳之间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驱动机构包括直流马达和螺杆传动机构,其中直流马达通过螺杆传动机构驱动螺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大灯远近光机械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 座可以沿灯外壳表面螺旋式上、下运动,所述的灯管与灯座的中心线不在一条直 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大灯远近光机械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 座可以沿灯外壳表面螺旋式上、下运动指的是,在灯座的外表面上至少开有一个 呈近似斜杠/型旋转轨迹的凹槽,在灯外壳的内表面上与凹槽位置对应处设有 与之相对应的凸型触点,且所述的凹槽与凸型触点的大小、形状匹配,通过触点 沿凹槽的移动,实现灯座的螺旋式上、下运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大光灯远近光机械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灯座的外表面上开有两个凹槽,两者对称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大光灯远近光机械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灯座可以沿灯的外表面螺旋式上、下运动指的是,在灯外壳的内表面上至少开有 一个呈近似斜杠/型旋转轨迹的凹槽,在灯外表面上与凹槽位置对应处设有与 之相对应的凸型触点,且所述的凹槽与凸型触点的大小、形状匹配,通过触点沿 凹槽的移动,实现灯座的螺旋式上、下运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用大光灯远近光机械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灯外壳的内表面上开有两个凹槽,两者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前照明灯,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压氙气灯的远光束、近光束控制装置,该装置采用直流马达直接控制螺杆传动机构,对一个发光源的控制,来完成远、近光束切换,传送效率高,使传动转速增加一倍。
文档编号F21V14/02GK201009803SQ20072006817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6日
发明者安冰翀 申请人:上海昂欣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