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79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等离子显示面板作为显示设备使用的等离子显示 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也称面板),大
体有驱动方法各不相同的AC型和DC型。另外,面板有放电方式各不相 同的面放电式和对向放电式2类。基于面板的高精细化和大画面化以及制 造简便的理由,当前面板的主流是三电极结构的面放电式面板。
面放电式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构造中,以在基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的 方式,至少在前面侧相对配置一对透明基板。另外,在基板上形成使放电 空间分为数个空间的隔壁。而且,在被隔壁分开的放电空间中,在各个基 板上形成电极群,以产生放电。另外,在放电空间中设置发红、绿、蓝光 的荧光体,构成多个放电单元。荧光体被放电产生的波长较短的真空紫外
光激励,分别从发红、绿、蓝光的荧光体所设置的^:电单元(红色放电单
元、绿色放电单元、蓝色放电单元),产生红色、绿色、蓝色的可见光。 由此,面板中进行彩色显示。
与液晶面板相比,等离子显示面板可高速显示,视野宽阔,易大型化。 另外,作为面板,基于是自发光型因而显示品质高等理由,最近在平板显 示器中备受瞩目。另外,作为显示装置,其用途多种多样,可用于人群聚 集场所,或在家中欣赏大画面影像。
在以往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上,面板被保持在底盘(chassis)部件的前 面侧,电路基板被配置在底盘部件的背面侧。由此,可以构成模块组。面 板以玻璃为主要材料,底盘部件由铝等金属制成。电路基板构成使面板发 光的驱动电路。等离子显示装置在大画面化、高精细化方面不断发展,而
随着在一般家庭中的普及,使其高画质化、低耗电化成为越来越强烈的要
求。另外,以往的面板和应用它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已在特开2003 — 131580 号公报(专利文献l)等中公开。
专利文献l:特开2003 — 131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画质、低耗电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和数据驱动器。等离 子显示面板具有为在其间形成放电空间而相对设置的前面基板和背面基 板,前面基板具有多个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背面基板 具有与显示电极交叉的多个数据电极,放电单元在显示电极和数据电极的 交叉部形成,数据驱动器与数据电极连接,向数据电极供给电压。另外, 数据电极包括在与显示电极相对的部分上设置的多个主电极部;和连接 多个主电极部间且宽度比主电极部窄的布线部。并且,主电极部,其在数 据电极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被配置在与放电单元内扫描电极以及维持电极 分离最远的长边部实质一致的位置上。由此,本发明可以提供高画质、低 耗电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下的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 要部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排列的电极排列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是表示施加在图1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各个电极上的驱动电压
波形的电压波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下的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等离子显示面
板的放电单元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放电单元构造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图5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数据电极的要部构造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下的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等离子显示面 板的平面图。
图9A是表示图8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数据电极构成的平面图。 图9B是表示图8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数据电极构成的平面图。 图9C是表示图8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数据电极构成的平面图。 图中l一前面基板,2—背面基板,3 —扫描电极,3a、 4a—透明电 极,3b、 4b—总线电极,4一维持电极,5 —电介质层,6—保护层,7 —绝 缘体层,8 —数据电极,8a—主电极部,8b—布线部,9一隔壁,IO—荧光 体层,IOB—蓝色荧光体层,IOR—红色荧光体层,IOG—绿色荧光体层, ll一等离子显示面板,Ub—中央部,llc一周边部,13—数据电极驱动电 路,13a—数据驱动器,20 —端部,20a—角部,21、 22 —长边部,23 —第 l图形,24—第2图形,25 —第3图形,31 —前面板,32 —背面板,41一 第1区,42_第2区,43 —第3区,60_放电空间,61、 61R、 61B、 61G 一放电单元,62 —显示电极,63 —等离子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利用图1 图9C,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说明。
首先,利用图1对用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构造进行 说明。如图1所示,为了在前面板31与背面板32之间形成放电空间60, 等离子显示面板11 (下称面板11)构成为前面板31与背面板32相对配 置。前面板31与背面板32被用设于其周边部的密封材料(未图示)密封。 密封材料例如使用玻璃粉等。此外,作为放电气体,放电空间60中封入 例如氖(Ne)和氙(Xe)的混合气体。
前面板31如下构成。在玻璃制的前面板31上排列设置多列的由扫描 电极3和维持电极4组成的显示电极62。构成显示电极62的扫描电极3 和维持电极4,隔着放电隙64平行配置。另外,以覆盖扫描电极3和维持 电极4的方式,形成有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电介质层5。再有,在电介质层 5上形成由氧化镁(MgO)构成的保护层6。如上,构成前面板31。此外, 扫描电极3具有透明电极3a;和重叠在透明电极3a上形成的总线电极
3b。维持电极4同样具有透明电极4a;和重叠在透明电极4a上形成的 总线电极4b。另外,透明电极3a和透明电极4a分别由铟锡氧化物(ITO) 等形成,具有光透过性。此外,总线电极3b和总线电极4b分别以银(Ag) 等导电性材料作为主要成分形成。
此外,背面板32如下构成。在与前面基板1相对配置的玻璃制背面 基板2上,设置多个由排列成条状的由银(Ag)等导电材料构成的数据电 极8。数据电极8被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绝缘体层7覆盖。另外,在绝缘体 层7上,设置具有井字状或格子状形状并由玻璃材料构成的隔壁9。隔壁 9划分放电空间60,设置为区隔每个放电单元61。另外,在隔壁9之间的 绝缘体层7的表面和隔壁9的侧面,设置红色(R)、绿色(G)、蓝色 (B)各色的荧光体层IO。如上,构成背面板32。另外,相对配置前面基 板1与背面基板2,使数据电极8相对于扫描电极3和维持电极4交叉。 由此,被隔壁9区隔的放电单元61,形成在扫描电极3和维持电极4与数 据电极8交叉的部分上。
此外,为了提高对比度,也可以在显示电极62和与其相邻的显示电 极62之间设置遮光性较高的黑色遮光层33。
另外,面板ll的构造不限于上述内容。例如,面板ll也可以具有具 备条(stripe)状隔壁9的构造。此外,关于扫描电极3和维持电极4的排 列,图l表示了扫描电极3 —维持电极4一扫描电极3 —维持电极4…那样 的,扫描电极3与维持电极4交替排列的显示电极62的结构。也可以是 具有扫描电极3 —维持电极4—维持电极4一扫描电极3……那样的电极排 列的显示电极62的结构。
图2是图l所示的等离子显示面板ll的电极排列简图。在行方向(纵 向)上,排列了作为n条扫描电极3的扫描电极SCl SCn和作为n条维 持电极4的维持电极SUl SUn。另外,在列方向(横向)上,排列了作 为m条数据电极8的数据电极Dl Dm。并且,放电单元61形成在一对 扫描电极SCi和维持电极SUi (i=l n)、与一个数据电极Dj (j=l m) 交叉的部分上。也就是说,在放电空间60内,有mXn个放电单元61被 形成,该mXn个放电单元61构成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
图3表示应用等离子显示面板1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等
离子显示装置63包括面板ll;和驱动面板ll的各种电路。各种电路是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13、扫描电极驱动电路14、维
持电极驱动电路15、时序发生电路16、电源电路(未图示)等。
此外,数据电极驱动电路13如图2所示,与数据电极8的一端连接。 数据电极驱动电路13具有多个由半导体元件构成的数据驱动器13a,向数 据电极8提供电压。将多个数据电极8作为l个块组(block),来将数据 电极8分割成多个块组,对每个块组设置1个数据驱动器13a。数据驱动 器13a,与将数据电极8引出到面板11下端部lla而设置的电极引出部连 接。
在图3中,时序发生电路16,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和垂直同步信号V 生成各种时序信号,提供给作为各个驱动电路块组的图像信号处理电路 1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13、扫描电极驱动电路14、维持电极驱动电路15。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12,将图像信号Sig转换成每个子域的图像数据。数据 电极驱动电路13将每个子域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与各数据电极Dl Dm对 应的信号。使用由数据电极驱动电路13转换的信号,各数据电极Dl Dm 被驱动。扫描电极驱动电路14根据时序发生电路16发送的时序信号,向 扫描电极SCl SCn提供驱动电压波形。同样,维持电极驱动电路15根 据时序发生电路16发送的时序信号,向维持电极SUl SUn提供驱动电 压波形。另外,扫描电极驱动电路14和维持电极驱动电路15分别具有维 持脉冲发生部17。
下面,利用图4,对驱动面板11的驱动电压波形和面板11的动作进 行说明。图4是表示施加在面板11的各电极上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在等离子显示装置63的驱动方法中,1个域的期间被分割为多个子 域,各子域包括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和维持期间。
在第1子域的初始化期间中,最初,使数据电极Dl Dm和维持电极 SUl SUn保持在0 (V)。同时,对扫描电极SCl SCn施加斜坡电压 Vil2,该斜坡电压Vil2从处于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Vil (V)开始缓缓向 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2 (V)上升。这样一来,所有的放电单元61 会出现第1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在扫描电极SCl SCn上积累负的壁电 压。与此同时,维持电极SUl SUn上和数据电极Dl Dm上会积累正的
壁电压。这里,所谓电极上的壁电压是指,积蓄在覆盖电极的电介质层5 或荧光体层IO等上的壁电荷所产生的电压。
其后,使维持电极SUl SUn保持为正电压Vh (V),对扫描电极 SCl SCn施加斜坡电压Vi34,该斜坡电压Vi34从电压Vi3 (V)开始缓 缓向电压Vi4 (V)下降。这样一来,所有的放电单元61会出现第2次微 弱的初始化放电,扫描电极SC1 SCn上与维持电极SU1 SUn上之间的 壁电压会减弱。另外,数据电极Dl Dm上的壁电压被调整为适合写入动 作的值。
接着,扫描电极SC1 SCn在第1子域的写入期间暂时保持为Vr( V)。 接着,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a (V)被施加在第1行扫描电极SC1上。与 此同时,对数据电极Dl Dm中要在第1行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61的数 据电极Dk (k=l m),被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d (V)。这时,数据 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l交叉部的电压,成为在外部施加电压(Vd—Va) (V)加上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和扫描电压SC1上的壁电压得到的电 压值,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然后,数据电极Dk和扫描电压SCl之间,以 及维持电极SU1和扫描电压SC1之间,出现写入放电。由此,对于出现 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61,其扫描电极SC1上会累积正的壁电压,其维持 电极SU1上会累积负的壁电压,其数据电极Dk上会累积负的壁电压。
像以上那样,由要在第1行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61产生写入放电, 执行将壁电压累积在各电极上的写入动作。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施加写入 脉冲电压Vd (V)的数据电极Dl Dm与扫描电压SC1交叉的交叉部电 压,不会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不发生写入放电。同样,写入动作依次 进行,直至第n行的放电单元61。由此,第l子域的写入期间结束。
接着,在第l子域的维持期间,正的维持脉冲电压Vs (V)作为第l 电压被施加在扫描电极SCl SCn上。然后,接地电位即0 (V)作为第2 电压被施加在维持电极SUl SUn上。这时,写入期间发生写入放电的放 电单元61中,扫描电极SCi上与维持电极SUi上之间的电压,成为对维 持脉冲电压Vs (V)加上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和维持电极SUi上的壁 电压得到的电压值,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然后,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 SUi之间出现维持放电,因维持放电发生的紫外线会激励荧光体层10而发
光。然后,在扫描电极SCi上负的壁电压被累积,在维持电极SUi上正的 壁电压会被累积。同时,数据电极Dk上正的壁电压也被累积。
在写入期间没有发生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61,不产生维持放电,保持 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压。接下来,向扫描电极SCl SCn施加作为第 2电压的0 (V)。同时,向维持电极SUl SUn施加作为第1电压的维持 脉冲电压Vs (V)。由此,先前产生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61中,维持 电极SUi上与扫描电极SCi上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维持 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再次出现维持放电,在维持电极SUi上负的 壁电压被累积,在扫描电极SCi上正的壁电压被累积。
以下,同样,向扫描电极SCl SCn和维持电极SUl SUn交替施加 数目与亮度权重相应的维持脉冲电压Vs (V)。由此,在写入期间,发生 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61中,维持放电持续进行。这样,维持期间的维持 动作结束。
在接下来的第2子域中,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维持期间的动作几 乎与第l子域中动作相同。此外,由于第3子域以后的动作也同样执行,
所以以后的说明予以省略。
下面,利用图5 图9C,进一步对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63的面 板ll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表示应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63的面板11 的构造截面图。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面板11的放电单元61的构造平面 图。此外,图7是表示面板11的数据电极8的要部构造平面图。
在图5 图7中,形成放电单元61的格子状或井字状的隔壁9,具有 纵隔壁9a和横隔壁9b。纵隔壁9a形成为与数据电极8平行。横隔壁9b 与纵隔壁9a垂直且高度比纵隔壁9a低。由此,横隔壁9b与保护层6之 间会形成间隙g。此外,涂敷并形成于隔壁9内的荧光体层10,沿纵隔壁 9a,呈条状地按照蓝色荧光体层IOB、红色荧光体层IOR、绿色荧光体层 IOG的顺序排列形成。另外,对于形成为条状的蓝色荧光体层IOB、红色 荧光体层10R和绿色荧光体层IOG,隔壁9被排列成红色荧光体层10R的 宽度比蓝色荧光体层10B的宽度和绿色荧光体层10G的宽度窄。也就是 说,红色(R)的放电单元61R的发光面积比蓝色(B)放电单元61B的
发光面积和绿色(G)放电单元61G的发光面积小。由此,面板11的发
光色会得到调整,达到适当的色温度。
此外,数据电极8如图6和图7所示具有主电极部8a和布线部8b。 主电极部8a,形成在数据电极8与扫描电极3和维持电极4相对的部分上。 此外,布线部8b连接多个主电极部8a。也就是说,主电极部8a在放电单 元61内形成。此外,布线部8b,形成在主电极部8a之外的部分的数据电 极8上。另外,主电极部8a的宽度比布线部8b构成得宽。换言之,布线 部8b的宽度比主电极部8a的宽度窄。
另外,主电极部8a在数据电极8长边方向上具有端部20。端部20配 置得与扫描电极3的长边部21和维持电极4的长边部22实质上一致。另 外,所谓长边部21和长边部22分别是指,放电单元61内的一对扫描电 极3和维持电极4的各边长,且为放电单元61内分离最远一侧的扫描电 极3的边长和维持电极4的边长。
若主电极部8a的长度(沿数据电极8的长边方向)变长,数据电流 增加。此外,若主电极部8a的长度变短,写入放电需要的写入脉冲电压 会变高,写入动作不稳定。因此,通过使主龟极部8a的端部20实质上构 成为与扫描电极3的长边部21和维持电极4的长边部22 —致,就能使写 入动作的误动作较少。同时,能使执行写入动作时流入数据电极的数据电 流减少,由此,可以提供高画质、低耗电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另外,为了得到这样的效果,优选主电极部8a的端部20与扫描电 极3的长边部21的错位量Ll为50|iim以下,端部20与维持电极4的长 边部22的错位量L2为50pm以下。图6表示了放电单元61内主电极部 8a的端部20位于长边部21、 22外侧的情况,优选主电极部8a的端部20 位于长边部21、 22内侧的情况下,错位量也在50jim以下。也就是说, 如果主电极部8a的端部20和扫描电极3的长边部21的错位量(沿数据 电极8的长边方向的错位量)为50pm以下,那么可以说端部20与长边 部21实质上一致。此外,如果主电极部8a的端部20和维持电极4的长 边部22的错位量(沿数据电极8的长边方向的错位量)为50pm以下, 那么可以说端部20与长边部22实质上一致。
此外,在大画面的面板11的所有放电单元61中,主电极部8a的端 部20,无需与扫描电极3的长边部21和维持电极4的长边部22实质上一 致,在面板ll的放电单元61间也可以是有偏差的。总之,只要是按照使 主电极部8a的端部20分别与扫描电极3的长边部21和维持电极4的长 边部22实质上一致这一设计思想构成面板,就满足本发明的构成。
另外,主电极部8a的角部20a的形状也可以如图6和图7所示,被 实施倒角加工,使其具备有曲率的R形状。例如,将主电极部8a的角部 20a做成直角形状的情况下,形成数据电极8时角部20a往往会产生脱落。 因此,在放电单元间,主电极部8a的形状产生偏差,由此,写入脉冲电 压发生偏差,从而在进行写入动作时,驱动余量变小。此外,作为面板制 造工序的老化工序中,也依赖于施加电压等老化条件,由于电场向角部20a 集中,所以往往在扫描电极3或维持电极4与数据电极8之间会产生瞬间 放电,使绝缘体层7破损。
但是,只要角部20a是被倒角加工过的形状,就可以在形成数据电极 8时抑制角部20a脱落的发生,在执行写入动作时确保驱动余量。此外, 还可以在老化工序中抑制绝缘体层7的破损。
此外,对于等离子显示装置63,如图2所示,向数据电极8提供电压 的数据驱动器13a仅与数据电极8的一端相连。也就是说,采用的是单扫 描方式。由此,可以削减构成等离子显示装置63的驱动电路的部件个数, 实现驱动电路的低价化。其结果就是,可以实现等离子显示装置63的低 价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数据电极8在与扫描电极3和维持电极4相对的 部分上具有宽度比布线部8b宽的主电极部8a。另外,主电极部8a的端部 20配置在与扫描电极3的长边部21和维持电极4的长边部22实质上一致 的位置。也就是说,由于布线部8b的宽度比用于面板U放电的主电极部 8a的宽度窄,所以数据电流会减小。根据实验,在数据电极8的宽度固定 约为140pm的情况下,大约有230mA的数据电流流出。与其相对,在主 电极部8a的宽度约为140pm,布线部8b的宽度约为80|im的情况下,数 据电流约为200mA,可以减小数据电流。由此,即便是采取单扫描方式的 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对数据驱动器13a的电路负载较小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63。
像以上那样,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63在执行写入动作时,流入
数据电极8的数据电流减小。由此,可以提供高画质且低耗电的等离子显 示装置63。
另外,由于是用于向面板11的数据电极8提供电压的数据驱动器13a 仅与数据电极8的一端相连的结构,所以,相对于面板11的高精细化, 可实现数据驱动器13a的数量削减,因此,可以实现低价格的等离子显示 装置63。
此外,面板11中央部lib的数据电极8的宽度也可以与面板11周边 部lie的数据电极8的宽度不同。另外,下面,利用图8、图9A、图9B 和图9C加以说明。
在图8中,面板ll包括第1区域41、第2区域42和第3区域43。 第1区域41位于面板11中央部11b;第2区域42位于面板11周边部llc。 作为迁移区域的第3区域43,形成在第1区域41和第2区域42之间。另 外,在第1区域41上,形成有如图9A所示的具有第1图形23的数据电 极8。此外,在第2区域42上,形成有如图9B所示的具有第2图形24 的数据电极8。另外,在第3区域43上,形成有如图9C所示的具有第3 图形25的数据电极8。
对于具有第1图形23的数据电极8,如图9A所示,与红色(R)、 绿色(G)、蓝色(B)各色对应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分别是Wrl、 Wg2、 Wbl,具有相同宽度。即满足Wrl-Wgl-Wbl的条件。
此外,如图9B所示,对应具有第2图形24的红色(R)的主电极部 8a的宽度Wr2,与对应第1图形23的红色(R)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 Wrl相等,满足Wrl-Wr2的条件。此外,对应第2图形24的绿色(G) 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Wg2,比对应第1图形23的绿色(G)的主电极部 8a的宽度Wgl宽,即满足WgKWg2的关系。同样,对应第2图形24 的蓝色(B)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Wb2,比对应第1图形23的蓝色(B) 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Wbl宽,即满足WbKWb2的关系。
再有,如图9C所示,对应具有第3图形25的红色(R)的主电极部 8a的宽度Wr3,与对应第1图形23的红色(R)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 Wrl相等,此外,与对应第2图形24的红色(R)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
Wr2也相等。即满足Wrl=Wr2=Wr3的关系。此外,对应第3图形25的 绿色(G)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Wg3,比对应第1图形23的绿色(G) 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Wgl宽,与此同时,宽度Wg3比对应第2图形24 的绿色(G)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Wg2窄。即满足WgKWg3〈Wg2的 关系。同样,对应第3图形25的蓝色(B)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Wb3, 比对应第1图形23的蓝色(B)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Wbl宽。与此同时, 宽度Wb3比对应第2图形24的蓝色(B)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Wb2窄。 即满足Wbl<Wb3<Wb2的关系。
像以上那样,在面板11周边部llc,对应蓝色(B)和绿色(G)的 主电极部8a的宽度Wb2、 Wg2,被设定得比面板ll中央部llb的主电极 部8a的宽度Wbl、 Wgl宽(WgKWg2, WbKWb2)。由此,写入动 作时由于电荷缺失而造成的写入不良就可以减少。也就是说,在选择使其 点亮的放电单元61的写入步骤中,可以执行误动作较少的写入动作。其 结果就是,可以提供高画质的等离子显示装置63。
另外,面板11周边部llc,可以对应写入动作时因电荷缺失而容易产 生写入不良的区域设置。例如,面板11周边部iic,可以设为相对面板
11的显示区域的长度(垂直方向的长度),在从显示区域上端部和下端部 起各5%以内的区域。
此外,虽然说明了第3区域43在第1区域41和第2区域42之间形 成的面板11的构成。但在第1区域41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与第2区域 42的主电极部8a的宽度之差很小(例如10pm以下)的情况下,没有第3 区域43也行。
像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就可以提供高画质、低耗电、低价格的等 离子显示装置63。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像以上那样,本发明,可以提供实现高画质且低耗电的等离子显示装 置,对各种显示设备都很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将形成有多个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构成的显示电极的前面基板、和与所述显示电极交叉地形成有多个数据电极的背面基板相对配置,以在其间形成放电空间,并且,在所述显示电极和所述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形成放电单元;和数据驱动器,与所述数据电极连接,且用于向所述数据电极提供电压,所述数据电极包括主电极部,设置在与所述显示电极相对的位置;和布线部,连接所述主电极部间,且宽度比所述主电极部窄,所述主电极部在所述数据电极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位置,与所述放电单元内的所述扫描电极以及所述维持电极的分离最远的长边部的位置实质上一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驱动器与所述数据电极的一端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11)和数据驱动器。等离子显示面板(11),具有以在其间形成放电空间的方式而相对设置的前面基板和背面基板,前面基板具有多个由扫描电极(3)和维持电极(4)组成的显示电极,背面基板具有与显示电极交叉的多个数据电极(8),放电单元(61)在显示电极和数据电极(8)的交叉部形成。另外,数据电极(8)包括在与显示电极相对的部分上设置的多个主电极部(8a);和连接主电极部(8a)间、宽度比主电极部(8a)窄的布线部(8b)。而且,主电极部(8a)在数据电极(8)的长边方向的端部(20),被配置在与放电单元(61)内扫描电极(3)与维持电极(4)的分离最远的长边部(21、22)实质一致的位置上。由此,本发明可以提供高画质、低耗电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H01J17/49GK101351862SQ200780001059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8日
发明者白井徹也, 真铜胜利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