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413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利用率较高的照明
系统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投影装置除了可采用发出白光的高压汞灯(ultrahigh pressure lamp, UHP lamp)搭配色轮(color wheel)来依序产生红光、绿光及蓝光,以使 投影装置提供彩色影像画面之外,近来更发展出以红色、绿色及蓝色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作为光源的投影装置。 在以红、蓝、绿三色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投影装置中,通常是以X-镜 (X-mirror)来合光。举例而言,X-镜包括互相交叉配置的红色分色镜(dichroic mirror) 及蓝色分色镜,红色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色光束会被红色分色镜反射,蓝色发光二极管 所发出的蓝色光束会被蓝色分色镜反射,而绿色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绿色光束则会穿透红 色分色镜及蓝色分色镜。通过X-镜(X-mirror)对不同颜色的光束的不同作用,可将传递 方向不同的红、绿、蓝三色光束导引至同一方向。红、绿、蓝三色光束在经过投影装置中的数 字微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的作用之后,便能够形成彩色的影像画 面。 然而,在X-镜中,由于红色分色镜与蓝色分色镜互相胶合的区域(即互相交叉的 区域)对红、绿、蓝三色光束无法产生正常的导引作用,这会导致光损失。此外,当光源由传 统的高压汞灯改变为发光二极管时,胶合区域的面积相对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束的截面 积会变得更大,这会造成更大比例的光损失。再者,在采用x-镜的投影装置中,红色光束、
绿色光束及蓝色光束须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入射至x-镜,这会使得投影装置内部的元件的
空间利用率不佳,进而导致投影装置过于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系统,其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及较佳的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及较佳的空间利用率。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照明系统,其包括第一发光芯片、芯片封装体(chip package)、第一分色膜(dichroic film)及第二分色膜。第一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一光束。 芯片封装体包括第二发光芯片及第三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二光束。第三 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三光束。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的颜色彼此不同。第一分色膜配置于 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分色膜配置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 上,且第一分色膜与第二分色膜彼此不平行且不交叉。第一光束会依序穿透第一分色膜及 第二分色膜,第二光束会依序穿透第二分色膜、被第一分色膜反射及穿透第二分色膜,而第 三光束会被第二分色膜反射。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在离开第二分色膜后,会形成照明光束 (illumination beam)。
5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上述照明系统、光阀(light valve)及投影镜头(projection lens)。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适于将照 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image beam)。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照明系统、光阀及投影镜头。照明 系统包括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第三发光芯片、第一分色膜、第二分色膜、第三分色 膜及光均匀化元件。第一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一光束。第二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二光束。 第三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三光束。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的颜色彼此不同,且第一、第二及 第三发光芯片的至少其中二者被包含于芯片封装体中。第一分色膜配置于第一光束、第二 光束及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分色膜配置于第二光束及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 三分色膜配置于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一、第二及第三分色膜彼此不交叉。第一光束 会被第一分色膜反射,第二光束会依序穿透第一分色膜、被第二分色膜反射及穿透第一分 色膜,而第三光束会依序穿透第一分色膜、穿透第二分色膜、被第三分色膜反射、穿透第二 分色膜及穿透第一分色膜。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在离开第一分色膜后会形成照明光束。光 均匀化元件配置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或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适于将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 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由于采用了第一分色膜及第二分色膜来合光, 且第一分色膜与第二分色膜彼此不交叉,因此不会产生无法对光进行正常的导引作用的交 叉区域,所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光利用率较高,进而使采用此照明系统的投影 装置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影装置中,由于第一、第二及第三 分色膜彼此不交叉,因此不会产生无法对光进行正常的导引作用的交叉区域,所以本发明 的实施例的投影装置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 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图6中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发光芯片在方向D上的视图;图7B至图7F为图6中的发光芯片的其它变化在D方向上的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列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照附图,用于示例本发明可用于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照附图的方向。 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l,本实施例的投影装 置100包括照明系统200、光阀110及投影镜头120。照明系统200包括第一发光芯片212、 芯片封装体220、第一分色膜232及第二分色膜242。第一发光芯片212适于发出第一光束 21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芯片212例如为发光二极管芯片。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 第一发光芯片212亦可以是激光二极管芯片(laser diode chip)或其它适当的发光芯片。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芯片212上覆盖有透镜214,其位于第一光束212a的传递路 径上,透镜214与第一发光芯片212可被包含于芯片封装体210中。 芯片封装体220包括第二发光芯片222及第三发光芯片224。第二发光芯片222 适于发出第二光束222a,而第三发光芯片224适于发出第三光束224a。在本实施例中,第 二发光芯片222及第三发光芯片224例如为发光二极管芯片。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 发光芯片222及第三发光芯片224亦可以是激光二极管芯片或其它适当的发光芯片。此 外,在本实施例中,芯片封装体220还包括透镜226,其覆盖第二芯片222及第三发光芯片 224,并位于第二光束222a及第三光束224a的传递路径上。再者,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 212a、222a、224a的颜色彼此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束212a例如为绿色光束,第二光 束222a例如为红色光束,而第三光束224a例如为蓝色光束。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 光束212a、第二光束222a及第三光束224a亦可以分别为其它不同颜色的光束。
第一分色膜232配置于第一光束212a及第二光束222a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分色 膜242配置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212a、222a、224a的传递路径上,且第一分色膜232与 第二分色膜242彼此不平行且不交叉。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200还包括第一透光基板 234及第二透光基板244。第一透光基板234具有相对的表面234a及表面234b,且第一分 色膜232是配置于表面234a上,如此第一透光基板234与第一分色膜232便构成分色镜 230。第二透光基板244具有相对的表面244a及表面244b,且第二分色膜242是配置于表 面244b上,如此第二透光基板244及第二分色膜242即构成另一分色镜240,其中表面244b 不平行于表面234a。 第一光束212a会依序穿透第一分色膜232及第二分色膜242,第二光束222a会 依序穿透第二分色膜242、被第一分色膜232反射及穿透第二分色膜242,而第三光束224a 会被第二分色膜242反射。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212a、222a、224a在离开第二分色膜242 后,会形成照明光束I。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芯片212、第二发光芯片222及第三发光芯 片224可轮流明灭,以使照明光束I在离开第二分色膜242时的颜色随时间而变化。举例 而言,第二发光芯片222可先明灭一次,接着第一发光芯片212明灭一次,然后第三发光芯 片224再明灭一次,之后第二、第一及第三发光芯片222、212、224再依此顺序反复明灭。如 此一来,照明光束I在离开第二分色膜242时的颜色便会依序为红、绿及蓝,并依此顺序不 断循环。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发光芯片212、第二发光芯片222及第三发光芯片224 亦可以同时发光,以形成白色的照明光束I。 光阀110配置于照明光束I的传递路径上,并适于将照明光束I转换为影像光束 M。在本实施例中,光阀110例如为数字微镜元件,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光阀110亦可以 是硅基液晶面板(liquid_crystel_on_silicon panel, 1X0S panel)或透射式液晶面板(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panel)。投影镜头120配置于影像光束M的传递路径上, 以将影像光束M投影至屏幕(未绘示)而产生影像画面。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200还包括光均匀化元件250,其配置于照明光束I的传 递路径上,并位于第二分色膜242与光阀110之间。具体而言,光均匀化元件250例如为透 镜阵列(lens array),其可使照明光束I均匀地照射在光阀110上。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0还包括内部全反射棱镜260,其配置于照明光束I与 影像光束M的传递路径上,并位于第二分色膜242与光阀110之间,以及位于光阀110与投 影镜头120之间。具体而言,内部全反射棱镜260包括第一棱镜262及第二棱镜264,且第 一棱镜262与第二棱镜264之间保持有间隙G,以在第一棱镜262上形成全反射面262a。来 自光均匀化元件250的照明光束I可经由第一棱镜262的入光面262b进入第一棱镜262 中,并接着被全反射面262a全反射至光阀110。再者,来自光阀110的影像光束M则依序穿 透第一棱镜262、间隙G及第二棱镜264而传递至投影镜头120。 在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200中,由于第一分色膜232与第二分色膜242彼此不交 叉,因此不会产生如现有投影装置的无法对光进行正常的导引作用的交叉区域,所以本实 施例的照明系统200的光利用率较高,进而使采用此照明系统200的投影装置100具有较 高的光利用率。此外,由于第一分色膜232与第二分色膜242彼此不平行,如此便能够分别 控制第二光束222a与第三光束224a的反射角度,以使第二光束222a与第三光束224a在 离开第二分色膜242后能够尽可能地互相平行。再者,由于第二发光芯片222与第三发光 芯片224是被包含于同一个芯片封装体220中,因此相对于现有投影装置中的红、绿、蓝三 色光束是由三个不同的方向入射X-镜,在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0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光 束212a、222a、224a则是以两个不同的方向入射第二分色膜242。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投 影装置100的空间利用率便可以提升,进而使投影装置100能够具有较小的体积。另外,为 了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0还包括反射镜270,配置于照明光 束I的传递路径上,并位于光均匀化元件250与内部全反射棱镜260之间。反射镜270可 使照明光束I的传递路径弯折,以达到提升空间利用率的效果。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投影 装置100a与上述投影装置IOO(如图l所绘示)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投影装置 100a包括透光基板280,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82及第二表面284。第一分色膜232是配 置于第一表面282上,而第二分色膜242则是配置于第二表面284上,且第一表面282不平 行于第二表面284,以使第一分色膜232不平行于第二分色膜242。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投影 装置100b与上述投影装置IOO(如图l所绘示)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 例的投影装置100b中,光均匀化元件250b为光积分柱(light integration rod)。此外,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0b还包括至少一透镜290,其配置于照明光束I的传递路径上, 并位于光均匀化元件250b与光阀110之间,以将来自光均匀化元件250b的照明光束I会 聚于光阀110上。 图4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投影 装置100c与上述投影装置IOO(如图l所绘示)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 例的投影装置100c中,是以另一类型的内部全反射棱镜260'来取代上述内部全反射棱镜260(如图1所绘示)。内部全反射棱镜260'包括第一棱镜262'及第二棱镜264'。第一棱 镜262'与第二棱镜264'之间保持有间隙G',以在第二棱镜264'上形成全反射面264a'。 来自光均匀化元件250的照明光束I会依序穿透第一棱镜262'、间隙G'及第二棱镜264' 而传递至光阀IIO,而来自光阀110的影像光束M会经由第二棱镜264'的入光面264b'进 入第二棱镜264',并接着被全反射面264a'反射至投影镜头120。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投影 装置100d与上述投影装置100b(如图3所绘示)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 例的投影装置100d中,是以反射镜310来取代上述内部全反射棱镜260。反射镜310配置 于照明光束I的传递路径上,并位于第二分色膜242与光阀110之间,以将照明光束I反射 至光阀110。 图6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投 影装置100e与上述投影装置100(如图l所绘示)部分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 投影装置100e中,第一发光芯片212、第二发光芯片222及第三发光芯片224是被包含于 芯片封装体320中。在本实施例中,芯片封装体320还包括透镜322,其覆盖第一、第二及 第三发光芯片212、222、224,并位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212a、222a、224a的传递路径上。 投影装置100e包括第一分色膜332、第二分色膜334及第三分色膜336,第一分色膜332配 置于第一光束212a、第二光束222a及第三光束224a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分色膜334配置于 第二光束222a及第三光束224a的传递路径上,而第三分色膜336配置于第三光束224a的 传递路径上,其中第一分色膜332、第二分色膜334及第三分色膜336彼此不交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分色膜332、334、336的至少其中二者彼此不平 行。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色膜332是配置于第一透光基板234的表面234b,第 二分色膜334是配置于第一透光基板234的表面234a,第三分色膜336是配置于第二透光 基板244的表面244b,而第二分色膜334与第三分色膜336彼此不平行,且第一分色膜332 与第三分色膜336彼此不平行。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第一、第二及第三分色膜 332、334、336的配置位置及平行关系是如同上述,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分色膜334与第三 分色膜336亦可以是配置于第二透光基板244上,而第一分色膜332与第二分色膜334彼 此不平行。 第一光束212a会被第一分色膜332反射,第二光束222a会依序穿透第一分色膜 332、被第二分色膜334反射及穿透第一分色膜332,而第三光束224a会依序穿透第一分色 膜332、穿透第二分色膜334、被第三分色膜反射336、穿透第二分色膜334及穿透第一分色 膜332。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212a、222a、224a在离开第一分色膜332后会形成照明光束 I。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光均匀化元件250配置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212a、222a、224a 的传递路径上,并位于芯片封装体320与第一分色膜332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0e中,由于第一分色膜332、第二分色膜334及第三分 色膜336彼此不交叉,因此不会产生无法对光进行正常的引导作用的交叉区域,所以本实 施例的投影装置100e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此外,由于第一分色膜332与第三分色膜336 彼此不平行,如此便能够分别控制第一光束212a与第三光束224a的反射角度,以使第一光 束212a与第三光束224a在离开第一分色膜332后能够尽可能地互相平行。再者,由于第 一发光芯片212、第二发光芯片222与第三发光芯片224是被包含于同一个芯片封装体320
9中,因此相对于现有投影装置中的红、绿、蓝三色光束是由三个不同的方向入射至X-镜,在 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0e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212a、222a、224a则是以一个方向入射 至第一分色膜332。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lOOe的空间利用率便可以提升,进而使 投影装置lOOe能够具有较小的体积。 图7A是图6中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发光芯片在方向D上的视图。参照图6与图 7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光芯片212、第二发光芯片222及第三发光芯片224是沿着直线排 列。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芯片封装体320中的发光芯片的排列方式,亦不限定芯片封装体 320中的发光芯片的数量为三个,以下举出芯片封装体320中的发光芯片的其它变化。
图7B至图7F为图6中的发光芯片的其它变化在D方向上的视图。参照图7B,第 一发光芯片212、第二发光芯片222及第三发光芯片224呈L形排列。参照图7C,第一发光 芯片212、第二发光芯片222及第三发光芯片224呈三角形排列。参照图7D与图7E,芯片 封装体可包括四个发光芯片,亦即两个第一发光芯片212、一个第二发光芯片222及一个第 三发光芯片224。参照图7F,芯片封装体可包括六个发光芯片,亦即三个第一发光芯片212、 二个第二发光芯片222及一个第三发光芯片224。在其它实施例中,芯片封装体320(如图 6所绘示)亦可以具有其它数量的发光芯片。 图8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投影 装置100f与上述投影装置100e(如图6所绘示)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施 例的投影装置100f中,光均匀化元件250是配置于照明光束I的传递路径上,并位于第一 分色膜332与光阀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还包括反射镜270,其配置于照明光 束I的传递路径上,并位于光均匀化元件250与光阀110之间。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投 影装置100g与上述投影装置100e(如图6所绘示)类似,而两者的差异如下所述。在本实 施例的投影装置100g中,第一发光芯片212与第三发光芯片224被包含于芯片封装体340 中。在本实施例中,芯片封装体340还包括透镜342,其覆盖第一发光芯片212及第三发光 晶224片,并位于第一光束212a与第三光束224a的传递路径上。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 二发光芯片222被包含于另一芯片封装体350中,且芯片封装体350还包括透镜352,其覆 盖第二发光芯片222,并位于第二光束222a的传递路径上。此外,投影装置100g的照明系 统200g还包括第四分色膜36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分色膜362可配置于透光基板364上。 来自第一发光芯片212的第一光束212a及来自第三发光芯片224的第三光束224a会穿透 第四分色膜362而传递至第一分色膜332,而来自第二发光芯片222的第二光束222a会被 第四分色膜362反射至第一分色膜33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光均匀化元件250是位于第 四分色膜362与第一分色膜332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第一发光芯片212及第三发光芯片224是被包含 于同一芯片封装体340中,而第二发光芯片222是被包含于另一芯片封装体350中。在其 它实施例中,亦可以是第一发光芯片212与第二发光芯片222被包含于同一芯片封装体中, 而第三发光芯片224被包含于另一芯片封装体中。或者,亦可以是第二发光芯片222与第 三发光芯片224被包含于同一芯片封装体中,而第一发光芯片212被包含于另一芯片封装 体中。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由于第一分色膜与第二分色膜彼此不交叉,因此不会产生无法对光进行正常的导引作用的交叉区域,所以照明系统的光利用 率较高,进而使采用此照明系统的投影装置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 的照明系统中,由于第二发光芯片与第三发光芯片是被包含于同一个芯片封装体中,因此
相对于现有投影装置中的红、绿、蓝三色光束是由三个不同的方向入射至x-镜,在本发明
的实施例的投影装置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则是以两个不同的方向入射至第二分色膜。 如此一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空间利用率便可以提升,进而使投影装置能够具 有较小的体积。 再者,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影装置中,由于第一分色膜、第二分色膜及第三分色 膜彼此不交叉,因此不会产生无法对光进行正常的导引作用的交叉区域,所以本发明的实 施例的投影装置具有较高的光利用率。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影装置中,由于第一发 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与第三发光芯片是被包含于同一个芯片封装体,因此相对于现有投
影装置中的红、绿、蓝三色光束是由三个不同的方向入射至x-镜,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
影装置中,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则是以同一个方向入射至第一分色膜。如此一来,本发明 的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空间利用率便可以提升,进而使投影装置能够具有较小的体积。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 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 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 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一光束;芯片封装体,包括第二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二光束;以及第三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三光束,其中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的颜色彼此不同;第一分色膜,配置于所述第一光束及所述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第二分色膜,配置于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所述第一分色膜与所述第二分色膜彼此不平行且不交叉,其中所述第一光束会依序穿透所述第一分色膜及所述第二分色膜,所述第二光束会依序穿透所述第二分色膜、被所述第一分色膜反射及穿透所述第二分色膜,所述第三光束会被所述第二分色膜反射,且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在离开所述第二分色膜后,会形成照明光束。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光均匀化元件,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 路径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中所述芯片封装体还包括透镜,覆盖所述第二芯 片及所述第三芯片,并位于所述第二光束与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一透光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分色膜是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 第二透光基板,具有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分色膜是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所述 第一表面不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透光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分色膜是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而所述第二分色膜是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上,且所述第一表面不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
6. —种投影装置,包括 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一光束; 芯片封装体,包括第二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二光束;以及第三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三光束,其中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 的颜色彼此不同;第一分色膜,配置于所述第一光束及所述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 第二分色膜,配置于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所 述第一分色膜与所述第二分色膜彼此不平行且不交叉,其中所述第一光束会依序穿透所述 第一分色膜及所述第二分色膜,所述第二光束会依序穿透所述第二分色膜、被所述第一分 色膜反射及穿透所述第二分色膜,所述第三光束会被所述第二分色膜反射,且所述第一光 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在离开所述第二分色膜后,会形成照明光束;光阀,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适于将所述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以及投影镜头,配置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装置,还包括内部全反射棱镜,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与所 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分色膜与所述光阀之间,以及所述光阀与所述 投影镜头之间。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装置,还包括反射镜,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并位于所述第二分色膜与所述光阀之间。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光均匀化元件,配置于所 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分色膜与所述光阀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芯片封装体还包括透镜,覆盖所述第二芯 片及所述第三芯片,并位于所述第二光束与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1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一透光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分色膜是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 第二透光基板,具有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分色膜是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所述 第一表面不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透光基板,具有相对的第 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分色膜是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而所述第二分色膜是配置 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所述第一表面不平行于所述第二表面。
13. —种投影装置,包括 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一光束; 第二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二光束;第三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三光束,其中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 的颜色彼此不同,且所述第一发光芯片、所述第二发光芯片及所述第三发光芯片的至少其 中二者被包含于芯片封装体中;第一分色膜,配置于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第二分色膜,配置于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三分色膜,配置于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所述第一分色膜、所述第二分色 膜及所述第三分色膜彼此不交叉,所述第一光束会被所述第一分色膜反射,所述第二光束 会依序穿透所述第一分色膜、被所述第二分色膜反射及穿透所述第一分色膜,而所述第三 光束会依序穿透所述第一分色膜、穿透所述第二分色膜、被所述第三分色膜反射、穿透所述 第二分色膜及穿透所述第一分色膜,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在离开 所述第一分色膜后会形成照明光束;以及光均匀化元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或 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光阀,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适于将所述照明光束转换为影像光束;以及投影镜头,配置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芯片及所述第三发光芯片被包 含于所述芯片封装体中,而所述第二发光芯片被包含于另一芯片封装体中,所述照明系统 还包括第四分色膜,来自所述第一发光芯片的所述第一光束及来自所述第三发光芯片的所述第三光束会穿透所述第四分色膜而传递至所述第一分色膜,而来自所述第二发光芯片的所述第二光束会被所述第四分色膜反射至所述第一分色膜,且所述光均匀化元件是位于所述第四分色膜与所述第一分色膜之间。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投影装置,还包括内部全反射棱镜,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分色膜与所述光阀之间,以及所述光阀与所述投影镜头之间。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芯片封装体还包括透镜,覆盖所述第一发光芯片及所述第三发光芯片,并位于所述第一光束与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芯片、所述第二发光芯片及所述第三发光芯片皆被包含于所述芯片封装体中,而所述光均匀化元件是位于所述芯片封装体与所述第一分色膜之间,且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内部全反射棱镜,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分色膜与所述光阀之间,以及所述光阀与所述投影镜头之间。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芯片封装体还包括透镜,覆盖所述第一发光芯片、所述第二发光芯片及所述第三发光芯片,并位于所述第一光束、所述第二光束及所述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19.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色膜、所述第二分色膜及所述第三分色膜的至少其中二者彼此不平行。
全文摘要
一种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发光芯片、芯片封装体、第一分色膜及第二分色膜。第一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一光束。芯片封装体包括第二发光芯片及第三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二光束。第三发光芯片适于发出第三光束。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的颜色彼此不同。第一分色膜配置于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第二分色膜配置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第一分色膜与第二分色膜彼此不平行且不交叉。另外,一种采用此照明系统的投影装置及另一种投影装置亦被提出。
文档编号F21V13/00GK101749557SQ20081018466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1日
发明者郑竹明, 陈时伟, 黄柏诚 申请人: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