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406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且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整合型光学膜
(integrated optical film)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参照图1,其绘示现有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现有的背光模块100包括光源110、扩散板120、第一扩散膜130与第二扩散膜140。光源110包括箱体112与多个配置于箱体112内的灯管114。扩散板120配置于光源110上,且第一扩散膜130与第二扩散膜140依序配置于扩散板120上。背光模块100的亮度较低,其为952S (cd/m2)。
为了改善上述亮度不足的问题,设计者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参照图2,其绘示现有的另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背光模块200与背光模块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背光模块200还包括第三扩散膜250,且背光模块200的亮度为9687 (cd/m2)。然而,背光模块200的亮度的提升仍显不足。参照图3,其绘示现有的又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背光模块300与背光模块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背光模块300是以两片微透镜膜(microlensfilm) 310与320取代第一扩散膜130与第二扩散膜140。背光模块300的亮度为9736 (cd/m2)。然而,背光模块300的亮度的提升仍显不足。
参照图4,其绘示现有的又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背光模块400与背光模块100的不同之处在于,棱镜片(prism sheet) 450配置于第一扩散膜430与第二扩散膜440之间。然而,背光模块400的亮度虽然可以有效地提升,但是背光模块400的构件的数量与种类过多,使得背光模块400的组装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所具有的整合型光学膜可提升背光模块的亮度,且背光模块的组装成本较低。
5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
出一种整合型光学膜,包括基底、集光层(brightness enhancement layer)与扩散层。基底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集光层具有多个集光柱体(brightness enhancement column)与多个扩散粒子。这些集光柱体配置于第一表面上,且该些扩散粒子散布于该些集光柱体内。扩散层具有多个颗粒状图案(granularpattern),且这些颗粒状图案以非规则排列的方式配置于第二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底的厚度介于250微米与350微米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光层的厚度小于40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扩散层的厚度小于5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集光柱体为棱柱(prism)或弧面柱(cambered surface column )。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这些颗粒状图案为多个颗粒状凸起(protmsion)、多个颗粒状凹陷(dent)或上述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各个扩散粒子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聚碳酸酉旨(polycarbonate, PC)、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或二氧化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底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PET )。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个集光柱体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扩散层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为达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光源、扩散板与上述整合型光学膜。扩散板配置于光源上且具有入光面与相对于入光面的出光面。入光面面向光源。整合型光学膜配置于扩散板上,且整合型光学膜的基底的第二表面面向出光面。为达上述的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light guiding plate, LGP)、光源、扩散膜
与整合型光学膜。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底面与出光面。入光面连接底面与出光面,且底面与出光面彼此相对。光源配置于入光面旁。扩散膜配置于出光面上。整合型光学膜配置于扩散膜上,整合型光学膜的基底的第二表面面向扩散膜与导光板。
由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采用整合型光学膜,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亮度较高。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采用整合型光学膜,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构件的数量较少。因此,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成本较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现有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2绘示现有的另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3绘示现有的又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4绘示现有的又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5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5B绘示图5A的整合型光学膜的放大示意图6A绘示图5A的整合型光学膜的俯视示意图6B绘示图5A的整合型光学膜的仰视示意图7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整合型光学膜的放大示意图8A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8B绘示图8A的整合型光学膜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结合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照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7[第一实施例]
图5A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0包括光源510、扩散板520与整合型光学膜530。光源510包括箱体512与多个配置于箱体512内的灯管514。扩散板520配置于光源510上且具有入光面522与相对于入光面522的出光面524。入光面522面向光源510。
图5B绘示图5A的整合型光学膜的放大示意图。图6A绘示图5A的整合型光学膜的俯视示意图,图6B绘示图5A的整合型光学膜的仰视示意图。参照图5A、图5B、图6A与图6B,整合型光学膜530配置于扩散板520上。整合型光学膜530包括基底532、集光层534与扩散层536。基底532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532a与第二表面532b。基底532的第二表面532b面向扩散板520的出光面524。在本实施例中,基底532的厚度532c介于250微米与350微米之间,且基底532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集光层534具有多个集光柱体534a。各个集光柱体534a例如为棱柱,其配置于基底532的第一表面532a上。在本实施例中,集光层534的厚度534b小于40微米,且各个集光柱体534a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此外,集光层534可依照设计者的需求而还包括多个扩散粒子534c,其散布于这些集光柱体534a内。各个扩散粒子534c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或二氧化硅。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各个扩散粒子534c的折射率与各个集光柱体534a的折射率有所不同。
集光层534的形成方式如下所述。首先,形成集光材料层(未绘示)于基底532的第一表面532a上,接着对于集光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以及固化工艺以形成这些集光柱体534a。
扩散层536具有多个颗粒状图案536a,其例如为多个颗粒状凸起。这些颗粒状图案536a以非规则排列的方式配置于基底532的第二表面532b上。本实施例的扩散层536的厚度536b小于5微米,且扩散层536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在此必须说明的是,这些颗粒状图案536a亦可为多个颗粒状凹陷或多个颗粒状凸起与多个颗粒状凹陷的组合,视设计者的需求而定。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扩散层536的折射率不同于各个集光柱体534a的折
8射率,但于其它实施例中,扩散层536的折射率可相同于各个集光柱体534a 的折射率。 '
扩散层536的形成方式如下所述。首先,形成扩散材料层(未绘示) 于基底532的第二表面532b上,接着对于扩散材料层进行图案化工艺以及 固化工艺以形成这些颗粒状图案536a。值得注意的是,集光层534通常是 在扩散层536形成之后才加以制作完成。
在此对于整合型光学膜再作一详细说明。图7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 的另一种整合型光学膜的放大示意图。参照图5B与图7,整合型光学膜530' 可取代整合型光学膜530。整合型光学膜530'与整合型光学膜530两者的不 同之处在于,整合型光学膜530的集光层534,的各个集光柱体534a'为弧面 柱。
以下对于背光模块500的运作方式作说明。参照图5A与图5B,当光 源的这些灯管514发出光线(未绘示)时,光线经由扩散板520作第一阶 段的扩散,接着光线进入整合型光学膜530的扩散层536进行第二阶段的 扩散。离开扩散层536的光线进入集光层534,且离开集光层534的光线会 作某种程度的聚集。换言之,经由上述的过程之后,扩散板520与整合型 光学膜530可将由这些灯管514所射出的光线均匀化,并可用于提高背光 模块500的亮度。经过相关的实验证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0的亮度 为9901 (cd/m2)。
由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0采用整合型光学膜530,所以与现有技术 的这些背光模块100、 200及300相比,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0的亮度较 高。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0采用整合型光学膜530,所以与现 有的背光模块400相比,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0的构件的数量较少。因 此,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500的组装成本较低。
图8A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参照图 5A与图8A,背光模块600与背光模块500的不同之处在于,背光模块600 为侧面入光式的背光模块(side edge type BKL),而背光模块500为直下式 的背光模块(directtypeBKL)。图8B绘示图8A的整合型光学膜的放大示意图。参照图8A与图8B, 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600包括光源610、扩散膜620、整合型光学膜630与 导光板640。导光板640,例如为楔型导光板(wedgetypeLGP),其具有入 光面642、底面644与出光面646。入光面642连接底面644与出光面646, 且底面644与出光面646彼此相对。光源610配置于入光面642旁,且光 源610包括灯罩612与灯管614。
扩散膜620配置于导光板640的出光面646上。整合型光学膜630配 置于扩散膜620上,且整合型光学膜630的基底632的第二表面632b面向 扩散膜620与导光板640。此外,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600还包括反射片 650,其配置于导光板640的底面644上。反射片650可用于将进入导光板 640中的光线反射至出光面646。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灯管614可被多个发光二极管 装置所取代。此外,导光板640可为平板型导光板(flat type LGP),且背 光模块600具有另一光源,其配置在导光板640的相对于入光面642的另 一入光面,但是上述情形并未以图面绘示。另外,整合型光学膜630亦可 被图7所示的整合型光学膜530'所取代。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整合型光学膜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至少 具有以下其中的一或其它优点
一、 由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采用整合型光学膜,所以与现有技术相 比,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亮度较高。
二、 由于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采用整合型光学膜,所以与现有技术相 比,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构件的数量较少。因此,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 的组装成本较低。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 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 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另外 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 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 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光源;扩散板,配置于所述光源上,其中所述扩散板具有入光面与相对于所述入光面的出光面,且所述入光面面向所述光源;以及整合型光学膜,配置于所述扩散板上,包括基底,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面向所述扩散板的所述出光面;集光层,具有多个集光柱体与多个扩散粒子,其中所述集光柱体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所述扩散粒子散布于所述集光柱体内;以及扩散层,具有多个颗粒状图案,其中所述颗粒状图案以非规则排列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基底的厚度介于250微米 与350微米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集光层的厚度小于40微米。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扩散层的厚度小于5微米。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集光柱体为棱柱或弧面柱。
6、 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颗粒状图案为多个颗粒 状凸起、多个颗粒状凹陷或上述组合。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各所述扩散粒子的材料为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或二氧化硅。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基底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各所述集光柱体的材料为丙烯 酸树脂。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扩散层的材料为丙烯酸 树脂。
11、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底面与出光面,其中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底面 与所述出光面,且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彼此相对; 光源,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旁; 扩散膜,配置于所述出光面上;以及 整合型光学膜,配置于所述扩散膜上,包括基底,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面 向所述扩散膜与所述导光板;集光层,具有多个集光柱体与多个扩散粒子,其中所述集光柱体配 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所述扩散粒子散布于所述集光柱体内;以及扩散层,具有多个颗粒状图案,其中所述颗粒状图案以非规则排列 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基底的厚度介于250微 米与350微米之间。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集光层的厚度小于40 微米。
14、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扩散层的厚度小于5微米。
15、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集光柱体为棱柱或弧面柱。
16、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颗粒状图案为多个颗粒 状凸起、多个颗粒状凹陷或上述组合。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光源与整合型光学膜。整合型光学膜包括基底、集光层与扩散层。基底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集光层具有多个集光柱体与多个扩散粒子。这些集光柱体配置于第一表面上,且所述扩散粒子散布于所述集光柱体内。扩散层具有多个颗粒状图案,且这些颗粒状图案以非规则排列的方式配置于第二表面上。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依序经过扩散层、基底与集光层。整合型光学膜可提升背光模块的亮度,且背光模块的组装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F21V5/00GK101666460SQ20081021256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5日
发明者丁清华, 陆龙翔 申请人:璨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