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1649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不能发光,需要由背光模组来提供光源,以实现液 晶面板的图像显示。但是随着液晶显示装置不断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背光 模组越来越需要薄型化。
[0003] 传统上人们多采用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来解决背光模组薄型化的问题,然而侧光 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只能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所以光源设置的数量受到限制。同时侧光式 背光模组因使用导光板,使得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还有一定量的吸收损失,因此侧光式背 光模组无法提供更高的光通量。
[0004] -种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扩散板、导光板以及光源。光学膜片 设置于扩散板的上方,扩散板设置于光源的上方,并与光源相距一混光距离,但是光源与扩 散板之间的混光距离需要足够大,才能保证从光学膜片上方看,整个背光的亮度均匀。这样 的背光模组就会比较厚,不利于薄型化设计。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薄型化且出光均匀的背光模组。
[0006] -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光源基板及设置在光源基板上的多个LED光源。 光学膜片组和光源基板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反射框体,反射框体包括上框、下框以及设置于 上框和下框之间的反射板,上框上设有光学膜片组收纳部;下框与光源基板连接;反射板 上设有多个透光孔;反射板、下框和光源基板构成一个密闭腔体。
[0007] 上述背光模组通过多孔板结构的反射板可以有效的透过和反射光线,替代了传统 的导光板,并增加了光的利用率。光学模片组被收纳于反射框体的上框上,其与反射板之间 维持有一个较小的混光间隙不仅增强了出光的均匀性与出光的亮度,而且有利于背光模组 薄型化的设计。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0009] 图2是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剖视图。
[0010] 图3是图2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局部放大图。
[001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
[001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背光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0013]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主权项】
1.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光源基板及设置在光源基板上的多个LED光源,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和光源基板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反射框体,所述反射框体包括 上框、下框以及设置于上框和下框之间的反射板,所述上框上设有光学膜片组收纳部,所述 下框与所述光源基板连接;所述反射板上设有多个透光孔;所述反射板、所述下框和所述 光源基板构成一个密闭腔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的单位面积开口率随着与 对应的LED光源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框体上框还包括用于收容液 晶面板的液晶面板收纳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朝向所述反射板的一面 具有1?反射率的反射层。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与光学片之间混光间隙大 于或等于〇. 2mm。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框体是由高反射率的塑胶材 料制成。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和下框是由表面具有高反 射率的金属薄板制成。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是由塑胶材料制成。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层叠设置的扩散 片、棱镜片、棱镜片和扩散片。
【专利摘要】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光源基板及设置在光源基板上的多个LED光源。光学膜片组和光源基板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反射框体,反射框体包括上框、下框以及设置于上框和下框之间的反射板,上框上设有光学膜片组收纳部;下框与光源基板连接;反射板上设有多个透光孔;反射板、下框和光源基板构成一个密闭腔体。本发明通过在背光模组上设置一个反射框体,实现了背光模组薄型化且出光均匀的效果。
【IPC分类】F21Y101-02, F21S8-00, F21V13-04
【公开号】CN104633521
【申请号】CN201310543897
【发明人】章绍汉
【申请人】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6日
【公告号】US20150124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