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065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尤指一种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的 直下式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如图1A及图1B所示,公知的背光模块1包括 一背板11,至少一灯
管12及至少一侧框13,其中,灯管12设置于背板11上方,侧框13设置 于背板11之上并部分覆盖灯管12。此外,侧框13的一侧设置有多数个缺 口 131。这些缺口 131是组成多数个缺口组132,而这些缺口组132等间 距地排列于侧框13的一侧,使得灯管12之间的距离(pitch)维持一定。 另一方面,灯管12与一电路板(图中未示)电性连接,以得到发光所需的 电能。
但是,由于机构设计及所搭配的点灯变压器(inverter)等种种限制, 公知的背光模块1仅能同时使用单一种类的灯管做为其光源,如U型灯管、 C型灯管或I型灯管三种灯管其中之一。况且,因为每一种灯管(U型灯管、 C型灯管或I型灯管)的发光特性并不相同,所以在摆设不同种类的灯管于 背板上方时,灯管与灯管之间的距离(pitch)并不会相同。而基于这些原 因,公知的背光模块1若因为客户需求或削减成本等原因而必需更换其所 搭配的灯管的种类时,如从全部均为I型灯管的设计更改为全部均为C型 灯管的设计,其侧框无可避免地必须重新设计,以更改其多数个缺口的位 置、大小及形状。而这个重新设计侧框的动作往往造成额外的成本负担(开模成本),且会造成产品开发时程的延迟。
因此,业界需要一种无须更改其侧框的设计便可替换使用不同种类的 灯管(U型灯管、C型灯管或I型灯管)做为其光源的背光模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能在不更改其侧框的 设计的情况下,便可使用不同种类的灯管(U型灯管、C型灯管或I型灯管) 做为其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能依据其光学性能需 求而自由选择搭配不同种类的灯管(U型灯管、C型灯管或工型灯管)做为 其光源。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是包括 一背板;多数个 灯管,设置于背板上方;以及至少一侧框,设置于背板之上并部分覆盖灯 管;其中,此侧框的一侧设置有多数个缺口,且缺口两两地组成多数个缺
口组,其中该些缺口组为不等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侧框可具有任何排列的多数个缺口组于其 前表面,此些缺口组较佳不等间距排列于侧框的前表面。本实用新型的背 光模块可为任何种类的背光模块,其较佳为一直下式背光模块。本实用新
型的背光模块可具有任何种类的灯管,其所具的灯管较佳为多数个u型灯 管、多数个c型灯管、多数个由二个I型灯管与一电路板结合而成的灯管
或前述各种灯管的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侧框可于其任何位置更 包括一补强结构,此补强结构较佳位于侧框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 块的补强结构较佳为一补强肋。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侧框可具有任何 大小的多数个缺口,这些缺口的大小较佳均相同。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 的侧框可具有任何形状的多数个缺口,这些缺口的形状较佳为圆形、椭圆 形或方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优点在于无需更改其侧框的设计(如
缺口的位置、形状及大小等),其便可通过使用单一型式的侧框的方式而 将不同种类的灯管(U型灯管、C型灯管或I型灯管)固定于其背板上,做 为其光源。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能依据其光学性能需求而自 由选择搭配不同种类的灯管做为其光源,无须改变其侧框的设计。如此,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可节省下重新开模制造另一型式侧框的时间与成 本,且减低产品开发时程因更换灯管型式而延迟的机率。


图1A是公知的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公知背光模块的侧框的侧视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背光模块的侧框的侧视示意图。
图2C是图2B的侧框同时固定一U型灯管与一C型灯管位置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背光模块的侧框同时固定二个分别由二个I型灯管与
一电路板结合而成的灯管位置的示意图。
图3C是图3B的侧框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其显示此侧框所具的补强结
构与电路板之间的结合方式。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2、 3背光模块 13、 23、 33、 34侧框 131、 231、 331缺口 221、 323、 324电路板 223 C型灯管 332补强结构
11、 21、 31背板
12、 22、 32灯管 132、 232缺口组 222 U型灯管
311凹槽
321、 322 I型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A、图2B及图2C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包括: 一背板21、至少一灯管22及至少一侧框23,其中,灯管22设置于背板 21上方,侧框23设置于背板21之上并部分覆盖灯管22。此外,侧框23 较佳为白胶框并于其一侧设置有多数个缺口 231。这些缺口 231是两两地 组成多数个缺口组232,且每一缺口组232的两缺口 231之间的距离均相 同。但是,这些缺口组232不等间距排列于侧框23的一侧。另一方面, 灯管22与一电路板221电性连接,以得到发光所需的电能。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的侧框23的 数目为2,灯管22的数目则为5,如图2A所示。但是,在实际应用时, 侧框23与灯管22的数目并不以此为限,它们亦可具有任何不同的数目。 此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所使用的灯管22的型式也不以 图2A及图2C所示的型态为限。另一方面,在此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一 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可更包含一光学膜片组(图中未示)于灯管22上方, 以调整通过光学膜片组后的光线的特性,如亮度的均匀性等。此外,本实 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亦可更包含一反射板(图中未示)于背板21 的表面,以将灯管22产生的光线反射至外界。
最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是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中, 以提供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所需的光源。
如前所述,请参阅图2C,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的侧框 23于其一侧设置有多数个缺口 231,这些缺口 231的大小均相同,且它们 的形状均为椭圆形。但需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应用中,这些缺口231亦可 分别具有不同的大小,且它们也可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椭圆形 或方形,以符合不同的应用需求。
而当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使用不同种类的灯管22(U型 灯管、C型灯管)做为其光源时,因为每一种灯管22(U型灯管、C型灯管) 的发光特性并不相同,所以在摆设这些灯管于背板上方时,灯管与灯管之
间(如一U型灯管与一C型灯管之间)的距离并不相同。况且,本实用新型
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的侧框23是经过特殊的设计以将前述的各种灯管 摆设状况均纳入考虑,所以这些缺口 231两两组合而成的多数个缺口组 232便以经过特殊安排的不等间距排列于侧框23的一侧,如图2B所示。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的侧框23便可用于同时固 定多数个U型灯管及多数个C型灯管,如图2C所示,是多数个U型灯管 或多数个C型灯管分别与电路板结合而成的灯管于背板上方的位置。
请参阅图3A、图3B及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 例中,大致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 的背光模块3的背板31的一侧更设置有多数个缺口 311,且灯管32是由 二个I型灯管321, 322与一电路板323结合而成。此外,二个I型灯管 321, 322的另一端更与另一电路板324电性连接,以得到发光所需的电能。 另一方面,这二个I型灯管321,322分别对应于这些缺口 331,电路板 323, 324则分别被容纳于侧框33及另一侧框34之内,而侧框33及另一侧 框34相对应。
另外,如图3C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3的侧框33, 其底部更设置有多数个补强结构332,以增强侧框33的强度。这些补强结 构332可为任何类型,其较佳为补强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无需更改其侧框的设计(如缺口的 位置、形状及大小等),其便可通过使用单一型式的侧框的方式而将不同 种类的灯管(U型灯管、C型灯管或I型灯管)固定于其背板上,做为其光 源。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能依据其光学性能需求而自由选择 搭配不同种类的灯管做为其光源,无须改变其侧框的设计。如此,本实用 新型的背光模块可节省下重新开模制造另一型式侧框的时间与成本,且减 低产品开发时程因更换灯管型式而延迟的机率。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己,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 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背板;多数个灯管,设置于该背板上方;以及至少一侧框,设置于该背板之上并部分覆盖该些灯管;其中,该侧框之一侧设置有多数个缺口,且该些缺口两两地组成多数个缺口组,其中该些缺口组为不等间距。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为一 直下式背光模块。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一 U型 灯管。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一 C型 灯管。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一由二 个I型灯管与一电路板结合而成的灯管,该二个I型灯管对应于该些缺口 , 该电路板则被容纳于另一侧框之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侧框与该 侧框对应。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含 一光学膜片组设于该灯管上。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还包含至 少一补强结构于其底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结构为一 补强肋。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的该些缺 口的形状为椭圆形、圆形或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尤指一种适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包括一背板;多数个灯管,设置于该背板上方;以及至少一侧框,设置于该背板之上并部分覆盖该些灯管;其中,该侧框之一侧设置有多数个缺口,且该些缺口两两地组成多数个缺口组,其中该些缺口组为不等间距。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能在不更改其侧框的设计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种类的灯管做为其光源。
文档编号F21V21/00GK201199306SQ20082010554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1日
发明者徐伟真, 罗旭刚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