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单元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849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源单元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单元及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对光源单元进行 冷却的冷却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等平面型显示装置被广泛地用作例如电视 机,电脑等的显示部。例如,进行透过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 显示面板和配设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的光源单元(也称为背光 单元)。所希望的显示借助从光源单元照射来的光透过液晶显示面板即 可实现。
例如,大型液晶电视等情况下光源单元多采用所谓的正下方型结 构。也就是说,在正下方型光源单元中,反射片及多个光源配置在底 座内,光扩散板与这些多个光源相向配置。而且,光扩散板与液晶显 示面板对置,在光扩散板的靠近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叠层配置有多个
光学片。众人皆知,可用例如冷阴极管(CCFL)、荧光灯(HCFL)以 及发光二极管(LED)等作所述光源。
若连续使用上述光源单元,光源单元内的温度就会由于上述光源 的热而上升为高温,产生以下问题,设在光源单元内的电子电路部件 受热的影响工作不良;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的光电特性变化,装置 的可靠性下降。
于是,目前有人提出过对光源单元进行空冷的方案(参考专利文 献1和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l公开的发明中,在底座的离背面更 近的背面一侧设置有冷却用空气通路;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发明中, 将反射板配置在光源的背面一侧,由该反射板和底座之间的空间形成 空气通路。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6—586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 — 1063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及2公开的发明中,因为空气通路与光源 的配置空间相互独立,所以不能够直接对热源即光源进行冷却,问题 就是冷却效率难以提高。
例如冷阴极管、荧光灯,在规定的温度区域发光效率达到峰值, 而当温度上升超出该温度范围时,发光效率则不断下降。而且,LED 是发光效率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因此,为维持光源单元的亮度,也 要适当地抑制该温度上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 高对光源单元的冷却效率,同时抑制从光源单元的射出的光的质量下 降。
一用以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一
为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取如下做法,针对至少一部分由 隔离部件隔离而成的空气通路,将光源配置在该空气通路的内部,将 光扩散板配置在空气通路的外部。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单元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 向配置的光扩散板、以及配置在所述光扩散板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光源。 该光源单元包括供冷却所述光源的空气在其中流通的空气通路,所述 光源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的内部,所述光扩散板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 的外部,所述空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由让所述光源的光透过的隔离部 件隔离而成。
所述空气通路可以由所述隔离部件和所述底座隔离而成。 所述空气通路可以由形成为筒状的所述隔离部件隔离而成。 可以这样,所述光源设置有多个,对每一个所述光源都设置有所 述隔离部件。
优选,所述光源由圆筒状灯构成,所述隔离部件由片材构成,该 片材以在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平行的轴周围弯曲的状态沿该轴向延伸。
优选,所述光源由圆筒状灯构成。所述隔离部件由沿所述光源的 光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片材构成。
优选,所述光扩散板与贴在显示面板上的偏光板相向配置;所述隔离部件的轴和所述光源的光轴与所述偏光板的透光轴正交。
优选,该光源单元包括与所述光扩散板相向配置的偏振光反射 型选择反射片。所述偏振光反射型选择反射片的透光轴与所述隔离部 件的轴和所述光源的光轴正交。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与该显示面板相 向配置的光源单元。所述光源单元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向配置 的光扩散板、配置在所述光扩散板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光源、以及供冷 却所述光源的空气在其中流通的空气通路,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空气 通路的内部,所述光扩散板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的外部,所述空气通 路的至少一部分由让所述光源的光透过的隔离部件隔离而成。 所述空气通路可以由所述隔离部件和所述底座隔离而成。 所述空气通路可以由形成为筒状的所述隔离部件隔离而成。 可以这样,所述光源设置有多个,对每一个所述光源都设置有所 述隔离部件。
优选,所述光源由圆筒状灯构成,所述隔离部件由片材构成,该 片材以在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平行的轴周围弯曲的状态沿该轴向延伸。
优选,所述光源由圆筒状灯构成,所述隔离部件由沿所述光源的 光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片材构成。
优选,所述光扩散板与贴在显示面板上的偏光板相向配置,所述 隔离部件的轴和所述光源的光轴与所述偏光板的透光轴正交。
—作用一
本申请发明人,锐意研究光源单元的冷却结构所获得的见解如下 冷却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导致射出光的质量下降(对包括光源单元的液 晶显示装置而言,是显示质量下降),与其说主要原因在光源,还不如 说主要是因为灰尘附着在光扩散板上所致。
也就是说,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单元,在底座和光扩散板之间配 置有光源,从光源射出的光透过光扩散板并被扩散。换句话说,光源 单元射出的是已扩散了的光。若该光源单元连续发光,光源单元自身 也会由于光源的发热而被加热。
相对于此,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单元中设有空气通路,光源配 置在该空气通路的内部。因此,光源能够被在空气通路中流通的空气直接地高效地冷却。另一方面,因为光扩散板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的 外部,所以即使在空气通路中流通的空气中含有灰尘,灰尘也会因为 光扩散板配置在空气通路的外部,而只是滞留在空气通路的内部。结 果是,灰尘不会附着在光扩散板上。
因此,因为能够使对光源进行冷却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滞留在离 开光扩散板即使用者这一侧的地方,所以对使用者而言该灰尘是注意 不到的。不仅如此,还能够使光源的冷却效率提高。使光源的冷却效 率提高之结果,是能够使光源的温度适当地降低,还能够使光源的发 光效率提高。
空气通路能够由隔离部件和底座隔离而成,还能够由形成为筒状 的隔离部件隔离而成。例如,能够将多个光源全部配置在一个空气通 路内,还能够将多个光源分别配置在各自的空气通路内。
特别是,在光源由圆筒状灯构成的情况下,优选,隔离部件由片 材构成,该片材以在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平行的轴周围弯曲的状态沿该 轴向延伸。也就是说,因为光源的光轴方向和隔离部件的轴方向一致, 所以从圆筒状灯射出的偏振光会高效地透过隔离部件。
而且,在该情况下,若使所述隔离部件的轴和光源的光轴与和光 扩散板相向配置的显示面板中的偏光板的透光轴正交,从光扩散板射 出的偏振光会高效地透过偏光板。
在与光扩散板相向配置偏振光反射型选择反射片的情况下,让选 择反射片的透光轴与隔离部件的轴和光源的光轴正交,便能够使选择 反射片的透光轴和隔离部件的透光轴一致,所以能够使透过选择反射 片的光的量增多。而且,在包括所述光源单元的显示装置中,由显示 面板控制从光源单元射出的光,由此实现所希望的显示。
—发明的效果一
根据本发明,针对至少一部分是由隔离部件隔离出来的空气通路 而言,将光源配置在空气通路的内部,将光扩散板配置在空气通路的 外部。由此便能够直接对光源进行冷却,并且还能够让空气中所含有 的灰尘滞留在离开光扩散板的空气通路中。结果,不仅能够提高对光 源单元的冷却效率,还能够抑制光源单元的射出光的质量下降。


图1是概略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背光单元的外观俯视图。
图3是背光单元的外观后视图。
图4是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省略了背光单元的一部分侧部后示出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图3中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背光单元的外观后视图。
图9是图8中IX—IX线的剖视图。
图IO是光源和空气通路的放大剖视图。
一符号说明一
1液晶显示装置
10背光单元(光源
11底座
lla底面
lib侧壁
12光源
13盖部件
13a梳齿状部分
14光学片类
15框架
20光扩散板
21液晶显示面板
22外框
23偏光板
27反射片
31、32光源支承件
44间隙
45空气通路
946 扩散片(隔离部件)
47 风扇
48 排气口
49 开HI
55 供气口
56 排气口 58 隔离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 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到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概略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结构的分解立 体图;图2是背光单元IO的外观俯视图;图3是背光单元10的外观 后视图;图4是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主要部分的 放大剖视图;图6是省略了背光单元10的一部分侧部后示出的放大侧 视图;图7是图3中VII—VII线的剖视图。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除特别说明之外,称图1的上方为前面 一侧,称图1的下方为背面一侧。为便于说明,图1中省略后述的扩 散片46和风扇47未示。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液晶显示装置1作本发明所涉及的显示
装置之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是显示面板
的液晶显示面板21和背光单元10即与液晶显示面板21相向设置的光 源单元。
省略图示液晶显示面板21,但液晶显示面板21包括形成有多个 为开关元件的TFT (薄膜晶体管)的TFT基板、与该TFT基板相向设 置的对置基板、利用片材密封在TFT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TFT基板由例如有源矩阵基板构成,包括以配置为矩阵状的多个像素 中的每一个像素为单位驱动上述各个TFT等的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 液晶显示面板21的上表面(亦即使用者一侧的表面)及下表面(亦即与后述的光扩散板20对置的那一侧的表面)上分别贴有偏光板23。各 个偏光板23的透光轴互相正交。
背光单元IO包括至少一部分具有平底面的底座11、设置在底座 11的底面上的反射片27、与底座11的底面相向而设的光扩散板20、 配置在光扩散板20和底座11之间的光源12。
下面,详细说明背光单元10的结构。
底座11是支承光源12等的近似矩形的平板状部件,其长边一侧 从底面lla开始朝上方"L"字形弯曲而形成一对侧壁lib;底座11的 短边一侧的边缘,以一定的间隔设置有被接合部26,该被接合部26 制止安装在光源12的端部的光源支承件31、 32的止动部33移动。该 底座11例如由金属板等经冲压加工等制成。
在底座11的前面设置有反射片27。反射片27从底座11的底面 lla开始延伸设置到两个侧壁llb。反射片27是让光源12发出的光漫 反射的片状部件。反射片27例如由片状起泡PET(对苯二甲酸酯树脂) 材料等制成。该反射片27的长边形成得比底座11的长边稍短一点。 以不被反射片27覆盖的方式形成有底座11的被接合部26。
在上述反射片27的更靠近前面的前面一侧配置有多个光源12。能 够用公知的光源作光源12。例如,直管状荧光灯、氙灯、冷阴极管以 及热阴极管等都适用。如图1及图2所示,能够相互平行地布置所述 多个光源12。各个光源12利用后述的保持部51安装固定底座11上。
在光源12的一个端部,电线35延伸而设。电线35将相邻的两根 光源12相互连接在一起。在光源12的另一个端部,电线36延伸以便 向该另一个端部供电,电线36连接在光源驱动电路基板16上。
在光源12的两个端部安装有光源支承件31、 32,该光源支承件 31、 32覆盖并支承光源12的端部,且能够制止光源12的两端部在底 座11上移动。光源支承件31、 32由例如硅橡胶等橡胶类材料、合成 树脂等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
在上述光源12的更靠前面的前面一侧,配置有覆盖光源12的端 部的盖部件13。该盖部件13是一个近似柱状的部件,该盖部件13具 有一个底座11 一侧的面敞开口、截面近似日语片假名""字状的外壳, 例如由合成树脂等制成。因为在盖部件13的外壳的一个侧面形成有能
ii够嵌入光源的、近似"ir字状的缺口 41,所以能够以将设置在底座ii
的前面一侧的光源12的端部覆盖起来的方式安装盖部件13。
在盖部件13的前面,用以使光源12的光扩散的光扩散板20以大 致将底座11全部覆盖起来的方式配置好。也就是说,光扩散板20形 成为矩形板状,例如由聚碳酸酯树脂等制成。此外,背光单元10整体 安装到光扩散板20上以后,则在光扩散板20发生热膨胀之际,光扩 散板20便朝着反射片27—侧弯曲,弯曲成凸状。
在光扩散板20的前面一侧,配置有具备对透过光扩散板20的光 的特性进行调整的功能的光学片类14。光学片类14指的是,调整光源 12发出的光的特性的板状或者片状部件,或者是板状部件和片状部件 的集合。例如,光学片类14包括透镜片(lenticular sheet)、偏振光反 射片等, 一般来说,是将它们叠层后使用。
在光学片类14的更靠近前面的前面一侧,安装有是框状部件的框 架15。该框架15具有将光学片类14保持在底座11上等作用。框架 15形成为具有开口的矩形框状,例如对金属板材等进行冲压加工,或 者利用合成树脂等,即可一体形成框架15。
另一方面,在底座11的背面一侧,设置有驱动光源12的光源驱 动电路基板16,安装有覆盖该光源驱动电路基板16的光源驱动电路基 板盖17。光源驱动电路基板盖17,例如通过对金属板等进行冲压加工 来形成。
液晶显示装置1,在上述背光单元10的前面一侧设置有显示图像 的液晶显示面板21。在更靠近前面的前面一侧安装有外框22。省略图 示,在底座11的背面一侧设置有用以控制该液晶显示面板21的控制 电路基板,安装有覆盖该控制电路基板的控制电路基板盖。
背光单元10上,设置有夹着反射片27安装固定在底座11上并支 承已弯曲的光扩散板20的支承销52。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承光源12的例如四个支承部51、 一个支承 销52突出设置在基础部件53上,形成为一体。四个支承部51以规定 的间隔布置在基础部件53上,为使管状的光源12嵌入支承部51的顶 端,四个支承部 形成为叉子形状。支承销52形成为剖面是椭圆的 圆锥状,在相邻的支承部51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承销52。这些支承部51、支承销52以及基础部件53的集合体由例如聚碳 酸酯树脂等制成。如图2所示,其集合体布置为例如两列锯齿状。此 外,在支承销52的顶端和不发生热膨胀的光扩散板20之间形成有间 隙。
如图3、图4以及图7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10包括 供冷却光源12的空气在其中流通的空气通路45。光源12配置在空气 通路45内部,光扩散板20配置在空气通路45的外部。空气通路45 的至少一部分由让光源12的光透过的隔离部件46隔离而成。隔离部 件46能够由例如扩散片46构成。
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空气通路45由扩散片46和底座11隔离而成。 也就是说,光源12由例如圆筒状荧光灯构成。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 扩散片46构成为,在与光源12的光轴平行的轴(图7中垂直于纸面 的方向的轴,图3及图4中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周围弯曲的状态下 沿该轴向延伸。扩散片46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与底座11的底面lla 连接起来,便构成筒状的空气通路45。在扩散片46和光扩散板20之 间设有规定的间隙44。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底座ll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用以将空气供 给空气通路45的风扇47。风扇47是横流型风扇。如图5放大所示, 在空气通路45的两端部安装上风扇47,空气通路45的两端部便被堵 住了。如图5及图6所示,在底座11的两端部设置有盖部件13即截 面形成为梳齿状的结构材。
盖部件13具有垂直于底座11的底面lla延伸的梳齿状部分13a。 各个光源支承件31 —个一个地设置在盖部件13的梳齿状部件13a之 间。如图5及图6所示,盖部件13的下端与底座11的底面lla接触并 被底座11的底面lla支承住;盖部件13的上端与光扩散板20的下面 接触并支承光扩散板20的下面。此外,如图5及图6所示,光源支承 件31具有朝下方突出的突起31a,该突起31a插入形成在底座11的底 面lla上的通孔中,该突起31a就被安装固定在底座11上了。
在底座11的底面lla上近似中央位置形成有排气口 48。排气口 48 是将上述底面lla的一部分推压到外侧,使该部分敞开口而形成的。 如图1所示,在反射片27上,形成有在将反射片27布置在底座11的底面lla的状态下正对着上述排气口 48的区域的开口 49。这样,从风 扇47吹出来的空气,便如图3中箭头所示,从底座11的左右两侧经 由空气通路45朝着中央的排气口 48流动。结果便是直接对光源12进 行冷却。在空气通路45中流通的空气从排气口 48排出。
光扩散板20与贴在液晶显示面板21上的偏光板23相向,并且, 配置光扩散板20时,要使上述扩散片46和光源12的光轴与偏光板23 的透光轴正交。因此,在包括上述背光单元10的液晶显示装置1中, 在液晶显示面板21对从背光单元10射出的光进行控制,便进行所希 望的显示。
一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一
因此,根据该第一实施方式,对由是隔离部件的扩散片46和底座 11隔离而成的空气通路45而言,在其内部配置有光源12;在其外部 配置有光扩散板20。因此,便能够直接对光源12进行冷却,并且还能 够让空气中所含有的灰尘留在离开光扩散板20的空气通路45中。结 果,不仅能够提高背光单元10的冷却效率,还能够抑制背光单元10 的射出光的质量下降(对液晶显示装置1而言是显示质量下降)。
也就是说,本申请发明人,对背光单元10的冷却结构进行了多次 研究探讨所获得的见解如下冷却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导致射出光的质 量下降(对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而言,是显示质量下降),与 其说主要原因在光源12,还不如说主要是因为灰尘附着在光扩散板20 上所致。
若背光单元IO连续发光,背光单元10自身也会由于光源12的发 热而被加热。装置的可靠性就有可能因此而下降。
但是,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单元10中设置有空气通路45,在 该空气通路45的内部设置光源12。因此,能够利用在空气通路45中 流动的空气高效地直接地对光源12进行冷却。另一方面,因为光扩散 板20设置在空气通路45的外部,所以即使在空气通路45中流通的空 气中含有灰尘,也会因为光扩散板20布置在空气通路45外部,而让 灰尘留在空气通路45内。结果是,能够防止灰尘附着在光扩散板20 上。
于是,因为能够将对光源12进行冷却的空气中所含的灰尘留在离开光扩散板20即使用者一侧的地方,所以使用者是不会注意到该灰尘 的存在的。不仅如此,还能够使光源12的冷却效率提高。使光源12 的冷却效率提高之结果,就能够使光源12的温度适当地降低,还能够 使光源12的发光效率提高。
光源12由圆筒状荧光灯构成,与此相对应,将扩散片46作成以 在与该光源12的光轴平行的轴周围弯曲的状态沿该轴向延伸的形状。 因此,让扩散片46的轴与光源12的光轴一致,便能够让从圆筒状荧 光灯射出的偏振光高效地透过扩散片46。结果是,能够使偏振光透过 扩散片46之际的损失减少。最终结果是,既能够使背光单元10的功 耗下降,又能够谋求亮度提高。
在该情况下,因为使扩散片46和光源12的光轴与液晶显示面板 21背面一侧的偏光板23的透光轴正交,所以能够让从光扩散板20射 出的偏振光高效地透过偏光板23。因此,能够将从背光单元10射出的 光高效地用于液晶显示。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8及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8是背光单元10的 外观后视图。图9是图8中IX—IX线的剖视图。此外,在以下各个实 施方式中,对与图1到图7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详细说明省 略不提。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底座11的左右两端安装有风扇47,而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在底座11的背面安装有一个风扇47。
换句话说,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 在背光单元10中设置有由是隔离部件46的扩散片46和底座11的底 面11a隔离而成的空气通路45。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空气通路45 的左右两端被一对风扇47堵起来,而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空气通路 45的左右两端是被扩散片46的侧部46a堵起来,如图9所示。而且, 扩散片46和光扩散板20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44。
用以将空气引入空气通路45的供气口 55和将空气从空气通路45 排向外部的排气口 56分别贯通形成在底座11的底面lla上。供气口 55和排气口56设置在底座11的左右两侧,相互保持规定的间隔,且 沿与光源12的光轴(图8中左右方向)正交的底座11的宽度方向延
15伸。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排气口48—样,供气口55和排气口56 是将上述底面lla的一部分推压到外侧,使这一部分敞开口而形成的。 将风扇47安装在底座11的背面一侧以将上述供气口 55覆盖住。 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一
因此,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也是设置由扩散片46和底座11的 底面Ua隔离而成的空气通路45,且在其内部配置有光源12,在其外 部配置有光扩散板20。所以能够收到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
除釆取上述做法收到上述效果外,还采用了使风扇47为一个的做 法,收到了使装置的成本下降的效果。而且,因为将风扇47配置在底 座11的背面一侧,所以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底座11的左右两 端分别设置风扇47的情形相比,能够使从前面一侧看到的背光单元10 和液晶显示装置1的外形更小。 (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0是光源12和空气通路 45的放大剖视图。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是用一个空气通路45覆盖多个光源12 的。相对于此,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是给每一个光源12分别设置一 个空气通路45。
也就是说,如图IO所示,光源12例如由圆筒状荧光灯构成。为 每一个光源12设置有一个隔离部件即扩散片46。扩散片46形成为沿 光源12的轴向(也就是说,图10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的圆筒 状。空气通路45由形成为筒状的上述扩散片46隔离而成。
光源12经由隔离件58固定在上述圆筒状扩散片46的内面。如图 IO所示,隔离件58由例如三角板状的部件构成,光源12嵌插在形成 在隔离件58的中央的通孔中,成为隔离件58的三个顶点的顶端部分 与扩散片46的内面内接。
将省略图示的风扇设置在底座11的一个端部,且从该风扇将空气 供向上述各个空气通路45。在底座11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有图示省略了 的排气口。这样一来,各个光源12便能够各自被从风扇供来且在上述 空气通路45中流通的空气冷却,且能够从排气口将该空气排出。
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一因此,根据本第三实施方式,也是设置由扩散片46隔离而成的空
气通路45,且在其内部配置有光源12,在其外部配置光扩散板20。所 以能够收到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的效果。
除了采取上述做法收到上述效果以外,还采取了将多个光源12分 别各自独立地设置在空气通路45内的做法,收到了能够可靠地防止含 在空气中的灰尘扩散的效果。而且,因为使圆筒状扩散片46的轴向和 圆筒状光源12的轴向一致,所以能够使从该光源12射出的偏振光高 效地透过扩散片46。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提高从背光单元10射出的 射出光的亮度。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用扩散片46作隔离部件46之 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用让光源的光透过的其它部件作隔离 部件46。不过,从促进光源12的光扩散的观点来看,如上所述,优选 用扩散片46作隔离部件46。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21和光扩散板 20之间与光扩散片相向地配置偏振光反射型选择反射片。该选择反射 片是根据偏振光轴让已入射的无偏振光光线反射或者透过的片。例如, 能够使用日本住友3M公司制DBEF、 DBEF—D等。
此时,优选让选择反射片的透光轴与上述隔离部件和光源的光轴 正交。这样做以后,透过选择反射片的光的偏振方向便会与对隔离部 件而言是P偏振光成份(在隔离部件的界面的反射变小的成份)的偏 振光方向一致,从而能够使射出光的光量增多。也就是说,使选择反 射片的透光轴和隔离部件的透光轴一致,就能够使透过选择反射片的 光的光量增多。
一产业实用性一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光源单元和显示装置很有用。特别适用使对 光源单元的冷却效率提高且抑制射出光的质量下降之情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单元,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向配置的光扩散板,以及配置在所述光扩散板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光源,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单元包括空气通路,供冷却所述光源的空气在其中流通,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的内部,所述光扩散板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的外部,所述空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由让所述光源的光透过的隔离部件隔离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通路由所述隔离部件和所述底座隔离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通路由形成为筒状的所述隔离部件隔离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设置有多个,对每一个所述光源都设置有所述隔离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由圆筒状灯构成,所述隔离部件由片材构成,该片材以在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平行的 轴周围弯曲的状态沿该轴向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由圆筒状灯构成,所述隔离部件由沿所述光源的光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片材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扩散板与贴在显示面板上的偏光板相向配置, 所述隔离部件的轴和所述光源的光轴与所述偏光板的透光轴正交。
8.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单元包括与所述光扩散板相向配置的偏振光反射型选择 反射片,所述偏振光反射型选择反射片的透光轴与所述隔离部件的轴和所 述光源的光轴正交。
9.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与该显示面板相向配置的光源 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相向配置的光扩散板、配 置在所述光扩散板和所述底座之间的光源、供冷却所述光源的空气在 其中流通的空气通路,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的内部,所述光扩散板配置在所述 空气通路的外部,所述空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由让所述光源的光透过的隔离部件隔 离而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通路由所述隔离部件和所述底座隔离而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通路由形成为筒状的所述隔离部件隔离而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设置有多个,对每一个所述光源都设置有所述隔离部件。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由圆筒状灯构成,所述隔离部件由片材构成,该片材以在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平行的 轴周围弯曲的状态沿该轴向延伸。'
14.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由圆筒状灯构成,所述隔离部件由沿所述光源的光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片材构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在与所述光扩散板相向一侧的表面贴有偏光板, 所述隔离部件的轴和所述光源的光轴与所述偏光板的透光轴正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源单元和显示装置。包括供冷却光源的空气在其中流通的空气通路。光源配置在空气通路的内部,光扩散板配置在空气通路的外部。空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由让光源的光透过的隔离部件隔离而成。
文档编号F21V29/00GK101680616SQ20088001890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1日
发明者林启二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