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12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及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便携式电话或移动计算机等便携式信息设备的显示装置或用于
该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直以来,作为用于便携式电话或移动计算机等便携式信息设备的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往往使用小型、薄型且低耗电的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照明装置。在照明装置的种类中,众所周知端缘入光(edgelight)方式。端缘入光方式的照明装置使来自光源的光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而从导光板的顶面(以下称为出射面)出射。光源采用冷阴极管或发光二极管(LED)等的点光源。在与导光板的出射面相反一侧的面(以下称为对置面)形成有许多沟部或点图案(dotpattern)。此外,在出射面往往形成具有使光扩散的效果的扩散图案。在导光板的入光面(即,与光源相向,光源的光入射的面)形成有棱镜,具有扩散来自点光源的光而面发光的功能。该导光板的材料使用折射率高于空气的聚碳酸酯(PC)或丙烯酸(PMMA)等的透明树脂。 一般,在导光板的出射面一侧配置有扩散片或棱镜片,在导光板的底部配置有反射片。 此外,特殊化为LED等的点光源,且进行使用微棱镜阵列的导光板的开发,以在没
有棱镜片的情况下确保亮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80952号公报(第12页,第6图)

发明内容
在传统照明装置的结构中,由于使用棱镜片,所以受厚度、亮度效率、成本的限制。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微棱镜阵列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场合,四角锥形扩散图案基本上朝着
相同的方向,因此难以充分活用点光源的光。在这种照明装置中,亮度效率成为与使用棱镜
片的场合大致相等的水平,会成为对来自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非常低的照明装置。 再者,传统微棱镜阵列方式的照明装置只对应于一个点光源,难以将光源增加至
二个以上。 此外,在不使用棱镜片的结构的照明装置中,存在载置液晶面板时容易发生莫尔条纹(干涉)的课题。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多个光源,且构成为在与导光板的出射面相反的对置面形
成有多个微棱镜。该微棱镜具有将来自光源的光反射的1个反射面和除此以外的多个侧
面。又,微棱镜配置成使反射面的底边对于多个光源的任意光源的光路呈大致90度的角
度,且侧面的底边配置成为对于多个光源的光路成为90度以外的角度。 这时,将微棱镜的形状设为三角锥或正三角锥,且将高度设为lym lOym,且使
微棱镜的反射面和底面所形成的角度成为40度 50度也可。从而,微棱镜不会具有多个
与来自光源的光大致呈90度的底边且只具备一 反射面,因此能够实现无亮度不匀的照明装置。 或者,微棱镜的形状这样也可,S卩,在反射面和该反射面以外的侧面上成为不同形 状,并且使微棱镜不具有多个与来自光源的光大致呈90度的底边。 或者,微棱镜的形状这样也可,即,通过将夹持反射面的2个侧面做成曲面而成为 扩散面,并且使微棱镜不具有多个与来自光源的光大致呈90度的底边。
或者,在与微棱镜的反射面相反一侧设置凸起物也可。 而且,能够在导光板的出射面以与导光板的入射面垂直的方式形成纵棱镜。从而, 能够减少照明装置的明线的发生。 再者,纵棱镜也可配置成顶角为120度 170度且节距为15iim 100iim。通过 縮小节距,能够防止照明装置的莫尔条纹。 或者,对出射面进行喷砂(blast)加工或在出射面上形成扩散层也可。通过这种 结构,能够得到与形成纵棱镜时相同的效果。 或者,在导光板的出射面形成纵棱镜,使该纵棱镜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射面具有多 个角度并配置成交叉(cross)。 再者,能够在入射面设有由与光源对应的半圆形凹部形成的入光部,且配置成使
微棱镜的反射面的底边相对于来自入光部的光的光路垂直。通过将入光部做成这种形状,
可使来自光源的光遍布到导光板的端部。 而且,将多个半圆形凹部在入光部邻接地形成也可。 或者,也可以将奇数个半圆形凹部在入光部邻接地形成,且使位于中央的半圆形 凹部比其它凹部大。 或者,在入射面设置由与光源对应的多个半圆形凸部形成的入光部,并配置成使 微棱镜的反射面的底边相对于来自入光部的光的光路垂直。 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在上述照明装置的出射面上具备显示元件。而且,显示 元件具有使照明光通过的开口部,且配置成使微棱镜的中心的节距与开口部的节距相等或 1/2以下。通过这种结构,能够缓和液晶面板的点(dot)之间的亮度差,并能防止莫尔条纹 的发生。(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光源的光利用效率极高、低价且薄型的照明装置。此外,可 成为与多个光源对应的照明装置。而且在与液晶面板组合后,能够实现不发生莫尔条纹的 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模式图。 图2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模式地表示用于本发明照明装置的微棱镜的透视图。 图4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6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模式地表示用于本发明照明装置的微棱镜的俯视图。
5
图8是模式地表示用于本发明照明装置的微棱镜的俯视图。 图9是模式地表示用于本发明照明装置的微棱镜的俯视图。 图10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照明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图l,对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模式地表示照明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多个光源la、lb与导光板2的入光面相向地配置。从各光源la、lb出射的光在导光板2的内部传播,从光出射面照射。在与导光板2的出射面相反一侧的面(对置面)形成有多个微棱镜。微棱镜由将来自光源的光反射的l个反射面除该反射面以外的多个侧面构成。微棱镜的反射面的底边配置成相对于多个光源的任意光源的光路成为大致90度以外的角度。 S卩,如图所示,在导光板2的对置面形成有微棱镜4a和4b。微棱镜4a、4b分别与光源la、光源lb对应。从正面观看则微棱镜4a和微棱镜4b配置成反射面的朝向因场所不同而异。若设连接光源la和微棱镜4a的直线为光路3a,则微棱镜4a的反射面的底边配置成相对于光路3a大致呈90度。此外,若设连接光源lb和微棱镜4b的直线为光路3b,则微棱镜4b的反射面的底边也配置成相对于光路3b大致呈90度。 通过这样配置微棱镜,从多个光源分别出射的光照射到与各光源对应的微棱镜的反射面上,从导光板的出射面沿垂直方向出射。因此,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在这里,在对置面上该微棱镜可以制作成凹形状,也可以制作成凸形状。此外,图中微棱镜的形状为三角锥,但是如果微棱镜不具有多个与来自光源的光大致呈90度的底边,则微棱镜的形状就不限于此。例如,微棱镜可以形成为在反射面和该反射面以外的侧面上形状不同,也可以形成为反射面以外的侧面成为曲面。或者,在与反射面相反的一侧设置凸起也可。通过这种结构,在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板的光照到微棱镜并从导光板的出射面出射时,能够极力提升光的利用效率。 再者,也可以加工成使导光板的出射面具有扩散功能。也可以在出射面形成纵棱镜或扩散层,而且也可以实施喷砂加工。通过这样加工出射面,能够减少照明装置的明线。
以下借助附图,就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根据附图,对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模式地表示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在光源la和光源lb的前方配置有对从光源la和光源lb出射的光进行导光的导光板2。在导光板2的入光面形成有对应于光源la和lb分别设有半圆形凹部的入光部。从光源la和光源lb出射的光在透明的导光板2内部传播,且从液晶侧表面即光出射面照射液晶面板一侧。在导光板2的入光面以相向的方式配置有光源la和光源lb。 在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的对置面形成有无数个微棱镜4a和4b。微棱镜4a和微棱镜4b分别与光源la和光源lb对应。而且微棱镜4a和4b交互地排列。这些微棱镜4a和4b为正三角锥形状,具备将来自光源的光反射的反射面。在本实施例中将来自光源的光反射的面设为微棱镜的反射面。从正面观看微棱镜4a和微棱镜4b,则配置成反射面的朝向因
6场所不同而异。若设连接光源la和微棱镜4a的直线为光路3a,则微棱镜4a的反射面的底
边配置成相对于光路3a大致呈90度。此外,若设连接光源lb和微棱镜4b的直线为光路
3b,则微棱镜4b的反射面的底边也配置成相对于光路3b大致呈90度。 通过这样配置微棱镜,从多个光源分别出射的光照到与各光源对应的微棱镜的反
射面,且从导光板的出射面沿着垂直方向出射。因此,能够提升光的利用效率。在本实施例
中,光源的数目为2个,但在3个以上的场合,如果微棱镜分别对应于光源而配置,则能发挥
出与本实施例相等的功能。 图3是放大表示本实施例的微棱镜4的透视图。该微棱镜4为正三角锥,且高度 为liim 10iim程度。连接底边和顶点的直线与底面所形成的角度为40度 60度程度。 如果微棱镜的形状为三角锥,则微棱镜就不会具有多个与光路成为90度的底边,而只具有 一个反射面。因此,能够实现无亮度不匀的照明装置。 图4中示出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来自光源1的光从入光面21入射至 导光板2,照到微棱镜4的反射面且从出射面垂直出射。微棱镜4在导光板2的对置面23 上形成为凸形状。照到微棱镜4的光并非其全部在反射面17a反射而从出射面22出射,有 一部分光透过微棱镜4的反射面17a,而在微棱镜4的反射面以外的侧面折射后再次入射到 导光板2内部。这时,优选使反射面以外的侧面和底面41所形成的角度与反射面17a和底 面41所形成的角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将反射面和底面所形成的角度设为最优选的大致 45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微棱镜4在对置面23上形成为凸形状,因此底面41是实际不 存在的虚拟面。 以下,具体例示可以适用到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微棱镜的形状。
(具体例1) 图7模式地示出本例的微棱镜。这些微棱镜24在反射面和该反射面以外的侧面 上形状不同。图7A所示的微棱镜24在俯视图中呈现结合了长方形和半圆的形状。长方 形的短边的侧面为直角三角形且底角为45度。长边的侧面为四边形的倾斜面且用作微棱 镜24的反射面。来自光源的光通过该反射面反射,且从导光板的出射面出射。图7B所示 的微棱镜24在俯视图中呈现为第一长方形和在该长方形的长边方向配置第二长方形的短 边,且以夹持第二长方形的方式配置两个梯形的形状。第一长方形的短边的侧面呈直角三 角形且底角为45度。第一长边的侧面为四边形的倾斜面,该面成为微棱镜24的反射面,将 来自光源的光反射而向出射面出射。在图7A和图7B的微棱镜24中,反射面和该反射面以 外的侧面上形状不同。在这种结构中,微棱镜的反射面的底边相对于多个光源的任意光源 的光路形成为大致90度的角度,而反射面以外的侧面的底边相对于来自多个光源的全部 光路不会形成90度的角度。S卩,图7A和图7B的微棱镜24只具有一个反射面,与三角锥形 状的棱镜同样地能够防止照明装置的亮度不匀。
(具体例2) 接着借助图8A至图8C,就本例的微棱镜进行说明。图8A相当于实施例1的微棱 镜4,图8B和图8C是模式地表示本例的微棱镜34的俯视图。微棱镜具有将来自光源的光 反射的反射面17a和扩散面17b。在这里,反射面17a以外的侧面为扩散面17b。
已经说明了通过使微棱镜4的形状成为图8A所示的三角锥,只使一个底边相对于 光路形成90度的角度,能够实现无亮度不匀的照明装置的情形。在本例中,如图8B和图8C所示,微棱镜34的反射面以外的侧面成为曲面。从而,根据LED的配置位置或导光板尺寸等的条件,即使有光照射到侧面,也因曲面扩散光而能够使微棱镜34的反射面完全成为一个。因此,不会受LED的配置位置或导光板尺寸的影响,而能够提供亮度不匀极小的照明装置。 具体地说,在微棱镜34的底边为10 ii m 30 ii m程度,且高度为3iim 5iim程度的场合,如果扩散面17b的曲面的R在10 m 50 m程度,就会得到扩散面17b的扩散效果。此外,在负方向上具有R而做成凹下的形状,也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扩散面17b并不限于曲面,使之具有凸凹而令表面粗糙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图8B的微棱镜34是反射面17a为平面且除此以外的侧面由曲面形成的三角锥。图8C的微棱镜34是三角锥台而晃是三角锥,且为截去三角锥的顶点附近的三角锥的形状。形状为三角锥台的微棱镜34与具有相同的反射面积的三角锥的微棱镜相比,底边长且高度低。例如通过化学蚀刻等的方式制作微棱镜的场合,即使朝着平面而制作反射面也会成为稍许曲面。在这种情况下,若底边短,则即便是非常微妙的曲面,也容易受到光学影响。此外,如果微棱镜的高度高,则在注射成形时由于微棱镜阻碍树脂的流动而难以得到所希望的形状。如此,通过使微棱镜34的形状成为三角锥台,即使注射成形大反射面积的微棱镜也能容易制作。
(具体例3) 图9是模式地表示本例的微棱镜的俯视图。本例的微棱镜44在与反射面17a相反的一侧设有尾状的凸起。即,在俯视微棱镜的情况下,与反射面相反的一侧成为以尾状突出的轮廓。此外,在这里也将微棱镜的反射面17a以外的侧面设为扩散面17b。
图9A的微棱镜44成为在图8B的微棱镜34的反射面17a的相反一侧,即从微棱镜34的顶点开始沿与反射面17a相反方向延伸的边的延长线上设有犄角状的凸起的形状。通过设置该凸起,在注射成形时减少凹凸的差异并使树脂容易填充。因此,微棱镜44变得容易制作。此外,图9B的微棱镜44成为将形成图9A的微棱镜44的边中任意3边汇集的顶点部分削去的形状。即,图9B的微棱镜44具有反射面17a和用曲面形成的5个侧面,这些5个侧面的外形类似于反射17a。通过这样的形状,可以縮小微棱镜44的棱镜尺寸(高)。随着微棱镜44的尺寸縮小,不仅提高成形的可靠性,而且使光更容易传播至导光板里面,因此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图9C示出将夹着图9B的微棱镜44的反射面17a的2个扩散面17b做成波状表面的微棱镜44。通过将扩散面的表面做成波状,可进一步提高该2个扩散面17b的扩散效果。 图9D的微棱镜44将夹持图9B的微棱镜的反射面17a的2个扩散面17b的朝向沿反射面17a的方向旋转,将外形做成锚那样的形状。通过做成锚形状,使夹持反射面17a的2个扩散面17b的方向接近反射面17a,因此可进一步提高该2个扩散面17b的扩散效果。 再者,可以将微棱镜的形状做成排除图9B或图9C的微棱镜44的犄角状的凸起物的形状。但是,该场合,凸起物会消失,因此从反射面的相反一侧的面也容易使光反射。像图9B或图9C的微棱镜44那样设置凸起物的场合,可提高微棱镜的亮度不匀的削减效果。
[实施例2]
图5是模式地表示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图IOA是俯视图。与实 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在导光板的出射面设有多个纵棱镜。除此以外可以适用与实施例1相 同的结构。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的举动。从光源1入射至导光板2的光在导光板2的内部 导波,在微棱镜4的反射面反射而出射。在该出射面上有多个纵棱镜18与光源的光的传播 方向平行地形成。纵棱镜18相对于导光板2的入射面垂直形成。纵棱镜18的顶角角度为 120度 170度程度。为了防止莫尔波纹,节距越细越好,但是受制法的限制而成为15 ii m lOOym程度。如本发明那样在不使用棱镜片的结构的照明装置中,发生无论从何角度都容 易从光源l看到线形的称为"明线"的现象。通过配置纵棱镜18,可减少明线的发生。而 且,可通过改变纵棱镜的尺寸或节距等,控制扩散的方向或扩散量等。 此外,不是纵棱镜18,而是利用喷砂工法等使出射面局部或整个面粗糙,或利用印 刷工法等在出射面形成扩散层也会得到减少明线的效果。 图IOB示出纵棱镜相对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以两种角度形成的结构。如图所示,纵 棱镜18没有平行配置,而具有两种角度地配置,因此纵棱镜18交叉。在平行地配置纵棱镜 18的场合,为了防止莫尔条纹而需要使棱镜节距极小。另一方面,由于液晶面板的点节距已 经发展至极小,相应地减小纵棱镜节距的方法在加工上的已接近极限。此外,当纵棱镜18 平行的场合,如果液晶面板的角度稍微与导光板错开,就有可能发生莫尔条纹。如图IOB那 样,通过使纵棱镜18交叉,提高扩散效果,即使棱镜节距较大也能提供不会发生莫尔条纹 的用于显示装置的照明装置。此外,即便液晶面板的角度错开也难以发生莫尔条纹。
在纵棱镜18交叉的角度为5度左右的情况下也有应付莫尔条纹的效果,但也可以 交叉到最大45度。此外,将纵棱镜18以两种以上的角度配置也会得到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3] 图11中模式地表示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 的是入光部的形状。在实施例1中入光部由一个半圆形的凹部形成,但本实施例的入光部 如图11A所示,由邻接的3个小半圆形的凹部形成,并且使中央的半圆大于两肋的半圆。如 此,通过邻接的3个半圆形的凹部来形成的入光部,与通过一个大半圆形的凹部来形成的 入光部相比,能够减少入光时的光损耗,且能够消除称为眼珠或热点(hot spot)的入光部 不匀。 而且,如图11b那样,入光部由邻接的5个小半圆形的凹部形成的场合,由于半圆 的尺寸进一步减小,光利用效率增加。半圆形的凹部的数目不限于3个或5个,可通过并排 2个以上的半圆形的凹部来得到与本实施例的入光部相等的性能。半圆形的凹部最佳尺寸 或数量因光源1的配光或尺寸不同而异。 此外,如图IIC那样,在入光部设置邻接的半圆形的凸部也可。通过将入光部的半 圆形做成凸形状,能够降低眼珠或提高光的入光效率。与图lib同样地,半圆形的凸部的数 目为2个以上即可。凸部的最佳数量随着光源1的尺寸、配光而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半圆 的尺寸过小,会降低扩散效果或难以做金属模加工,因此半圆的直径最好在50 ii m以上。此 外,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部做成并排多个半圆形的凹部或凸部的结构,但是根据光源1的配 光,在入光部设置棱镜也可。该场合的棱镜节距也最好是 以上。
此外,本实施例的入光部的结构也能适用于实施例2的结构,这是不言而喻的。
[实施例4]示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实施例的任意结构的照明装置和设置在该照明装置的上方的液晶面板。又,照明装置与液晶面板之间没有设置棱镜片。即,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利用上述的任意照明装置。此外,为了使从导光板2泄漏的光在反射后返回到导光板2,在照明装置的导光板2的对置面的背面配置有反射片15。如图所示,液晶面板16为在玻璃基板5a和对置基板5b的间隙中封入液晶层8的结构。在玻璃基板5a形成有透明电极7a和TFT区域6,其上还形成有下取向膜9a。另一方面,在对置基板5b上形成有红色滤光器10R、绿色滤光器10G和蓝色滤光器10B。在这些彩色滤光器的间隙中形成有黑矩阵ll。各种颜色的彩色滤光器10R、10G、IOB和黑矩阵11的形成区域,通过平坦化层14来平坦化。在平坦化层14上,与透明电极7a相向地设有构成像素的对置电极7b。然后,在对置电极7b上也形成上取向膜9b。这种表面结构的玻璃基板5a和对置基板5b,以使成膜面相向的方式通过密封剂12以规定间隙粘合。虽然未做图示,但是为了均匀地形成该间隙,往往在密封剂的内部或基板间散布规定粒径的小珠。又,在该间隙中设置液晶层8。该液晶层8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由上下取向膜9a、9b来限制。在玻璃基板5a上配置有下偏光片13a,在对置基板5b上配置有上偏光片13b。在液晶面板16的像素区域中,设有与黑矩阵11和TFT区域6对应的对显示没有贡献的区域和对显示有效的区域,在本发明中,该对显示有效的区域为开口部。再者,该开口部与液晶面板16上的各点(像素)对应。 各开口部通过经微棱镜4反射的来自光源1的光来照明。因此,如果与各开口部对应的微棱镜的数目上产生差异,在液晶面板的点之间就会发生亮度差。该亮度差也因开口部的节距(液晶面板的点节距)和与导光板2邻接的微棱镜4的排列节距不同而产生。如果该亮度差显著,就会发生称为莫尔条纹或干涉条纹的现象。因此,与各开口部对应的微棱镜的数目最好相等。此外,使邻接的微棱镜4的重心间的节距与液晶面板16的点节距正好相同,或者为液晶面板16的点节距的1/2以下也可。 以下借助图6B,就在图6A的开口部排列的微棱镜4进行详细说明。在开口部中,各棱镜配置成各反射面17a的底边相对于来自对应的各光源的光的光路(图中的箭头)垂直。而且在对应于开口部的微棱镜4配置在直线L上。在本实施例中微棱镜以横列配置,但纵列排列或矩阵排列也可。这时,若将邻接的微棱镜的重心G间的距离设为1节距(=P),则对应于开口部的各微棱镜在直线上以相同节距排列。在排列的多个微棱镜的节距与液晶面板的点节距恰好相同的场合,对l个开口部(液晶面板l点)仅配置l个微棱镜。此外,当排列的多个微棱镜的节距成为液晶面板的点节距的1/2以下时,对于1个开口部(液晶面板1点)要配置1个以上的微棱镜。通过这种排列,使对应于各开口部的微棱镜的数目相等,能够缓和液晶面板的点之间的亮度差并防止莫尔条纹的发生。 再者,通过在导光板2的背面设置反射片15,能够使从对置面泄漏光反射,并返回到导光板2。 而且,在导光板与液晶元件之间设置光扩散片也可。光扩散片是通过在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形状或涂敷小珠,得到扩散光的作用。 再者,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光源1为点光源,可以设想为侧景式白色LED,但顶视式或炮弹式或白色以外颜色也可。此外,照明装置的光源1可以使用在蓝色LED上浇注黄色萤光体的白色LED封装。此外,导光板2为透明树脂的成形品,作为透明树脂的材料,可
10以列出GE0N(环烯烃聚合物)、PMMA、 PC等。
符号说明 1光源;2导光板;3光路;4、24、34、44微棱镜;5a玻璃基板;5b对置基板;6TFT区
域;7a透明电极;7b对置电极;8液晶层;9取向膜;10R红色滤光器;10G绿色滤光器;10B
蓝色滤光器;11黑矩阵;12隔垫;13a上偏光片;13b下偏光片;14平坦化层;15反射片;16 液晶面板;17a反射面;17b扩散面;18纵棱镜。
权利要求
一种照明装置,其中包括具有入光面和出射面的导光板;使光从所述入光面出射到所述导光板的多个光源;以及在与所述出射面相反一侧的对置面形成的多个微棱镜,所述微棱镜的各自具有反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1个反射面和该反射面以外的多个侧面,所述反射面的底边配置成相对于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任意光源的光路成为90度的角度,所述侧面的底边配置成相对于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所有光路成为90度以外的角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以凸形状形成在所述对置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的形状为三角锥。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侧面的形状不同于所述反射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的所述多个侧面为曲面。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为在所述反射面的相反侧 具有尾状的凸起的形状。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的高度为1 P m 10 ii m,所 述微棱镜的底面和所述反射面所形成的角为40度 50度。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出射面给予了扩散功能。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功能为以与所述入射面垂直 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出射面的纵棱镜。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棱镜的顶角为120度 170度, 并配置成节距为15 ii m 100 ii m。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功能为相对于所述入射面以 2种以上的角度形成在所述出射面的纵棱镜。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功能为通过对所述出射面进 行喷砂加工来给予的。
13.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功能为形成在所述出射面的 扩散层。
14.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射面中,对应于所述光源设有由半圆形的凹部来形成的入光部, 以与来自所述入光部的光的光路垂直的方式配置所述微棱镜的反射面的底边。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光部上邻接地形成有多个所述半圆形的凹部。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奇数个所述半圆形的凹部相邻接地形成,且在所述邻接的半圆形的凹部中配置在中央的凹部大于其它凹部。
17.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光源在所述入射面设有由多个半圆形的凸部形成的入光部, 以与来自所述入光部的光的光路垂直的方式配置所述微棱镜的反对面的底边。
18. —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具有入光面和出射面的导光板;使光从所述入光面出射至所述导光板的多个光源;在与所述出射面相反一侧的对置面形成的多个微棱镜;以及配置在所述出射面的上方的显示元件,所述微棱镜的各自具有反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1个反射面和该反射面以外的多个侧面,所述反射面的底边配置成相对于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任意光源的光路成为90度的角度,所述侧面的底边配置成相对于来自所述多个光源的所有光路成为90度以外的角度。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具有使所述照明光通过的开口部,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微棱镜排列成使重心的节距与所述开口部的节距相等或1/2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现一种微棱镜阵列方式的照明装置,其可利用多个光源,且对来自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高。此外,无需使用棱镜片而防止在该方式的照明装置上搭载液晶面板时发生的莫尔条纹(干涉)。在具有多个光源的照明装置中,在导光板(2)的对置面上设置微棱镜(4),且配置成该微棱镜(4)的反射面的底边对于来自任意光源的光路成为大致90度。此外,在具备由该照明装置照明的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中,在液晶面板的开口部重叠的区域最低也配置2个以上的微棱镜(4)。
文档编号F21V8/00GK101749598SQ20091025423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4日
发明者出岛范宏, 栗原慎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