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03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极管灯管,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防止设于帽盖的端子受到轴
向冲击力时縮入帽盖内的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
背景技术
在所谓的「省电灯泡」尚未问市之前,普遍被人们使用做为照明的光源一般为 钨丝灯及日光灯,由于钨丝灯的发热量较高且耗电,因此在需要大量用电的营业场所,甚 至一般的家庭,通常较喜欢使用日光灯。近来,在环保团体及政府呼吁节约用电的风潮 下,省电灯泡的使用如风起云涌般地日渐普及;其中,由于体积小、耗电少,发光二极管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光电元件。在高度信 息化与材料更进步而使LED的亮度更高的时代里,LED的应用领域也愈来愈广,不再局限于 有限的应用领域,进而迈向照明灯具的发展,甚至于交通号志及户外广告牌等室外光电领 域的应用。 LED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 周用环氧树脂密封,以保护内部的芯线。目前的LED已有灯泡型、平面型等多种,并且已将 其制成类似日光灯管的形态,企图取代日光灯做为省电光源。 如图6所示,一般的LED灯管,主要结构是在一可透光的灯管1内设置一设置了数 个LED111元件的电路板11,灯管1的两端则分别组合一具有二个端子23的帽盖2,两端子 23与电路板22之间以电线电性连接,在通入电流后即可使LED发光。该现有LED灯管的 帽盖2与端子23的组合结构,是先将二端子23固定于端子固定板22后,再将端子23从帽 盖2内侧穿出预设于帽盖2的洞孔,并将端子固定板22锁固于帽盖,而穿出帽盖2外侧的 端子23则穿设有垫片24,借由垫片24封闭端子与帽盖洞孔之间的缝隙。 由于LED灯管的使用日渐普及,因此相关单位于该产品的安全检验要求也日趋严 格;上述的安全检验包括有耐冲击试验,其会将完整的LED灯管产品置于一特定高度,然后 以自由落体方式落下,以检验LED灯管受到地面撞击后造成的损坏程度。由于LED大多以 塑化材料制造,故一般的掉落不会有破损的问题,因此,通常而言,上述的检验安全规范要 求,可容许端子受到冲击后适当程度的弯曲,但不允许端子縮入帽盖内,因为若端子縮入帽 盖内后,将造成漏电、接触不良等用电安全方面的疑虑。 前述现有端子固定板22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端子23轴向脱离出帽盖2外侧,但 不能有效防止端子23轴向縮入帽盖2,以致于进行产品安全测试时的不良率无法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种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能够在端子受到轴向冲击力时避免端子縮入帽
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9] —种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具有一帽盖,以及一结合有二端子的端子 固定板,该二端子从所述帽盖内侧穿出帽盖,使该端子固定盖抵靠于该帽盖里侧,位于该帽 盖外侧的端子穿设有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内设置一止挡塞,并以一固定元件将该止 挡塞固定于所述帽盖,使该端子固定板被夹掣于该止挡塞与帽盖内侧面之间。使得端子受 到轴向冲击力时,该冲击力得以被该止挡塞阻挡而避免端子縮入帽盖,从而避免用电的安 全疑虑,以及频繁更换灯管所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前述的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其中止挡塞与端子固定板之间设有一缓 冲垫圈。 前述的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其中帽盖外侧面与该垫片之间设有一缓 冲垫圈。 前述的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其中固定元件是自攻螺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元件,是一种缓冲垫圈,该缓冲垫圈可以设在所述止挡塞
与端子固定板之间。也可以在依序在穿出帽盖外侧面的端子套设该缓冲垫圈与垫片,均能
达到吸收端子震动,进一步降低端子縮入帽盖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帽盖主要元件组合关系的平面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帽盖结构的组合平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帽盖结构的组合平面剖视图。 图6是现有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灯管 11……电路板 111......LED 2……帽盖 21……洞孔 22……端子固定板 23......端子 24......垫片 25、25A......缓冲垫圈 26......止挡塞 3……自攻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参阅
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包括有一 灯管1与二帽盖2,其中,该灯管1内设置一发光二极管模组,该发光二极管模组包含一 电路板11与设在该电路板11上的数个LED 111。所述二帽盖2分别组合于灯管1两端,由于两 端的帽盖与端子的组合结构均相同,故仅以一端做说明。所述帽盖2设有二端子23,端子 23与电路板11之间以电线(图中未示)电性连接;该端子23与帽盖2的组合结构,是将 二端23预先铆固于端子固定板22,而帽盖2的端面则设置对应于该二端子23的洞孔21, 然后将该二端子23从帽盖2内侧穿出洞孔21,再利用焊接、螺丝锁固或嵌合等任何适当的 方式将端子固定板22固定于帽盖2里侧,然后再依序将一缓冲垫片25与一止挡塞26置入 帽盖2内,使端子固定板22被夹掣于缓冲垫圈25与帽盖2内侧面之间,并利用自攻螺钉3 做为固定元件锁入止挡塞26,进而将止挡塞26固定于帽盖2 ;另外,穿出帽盖2外侧面的二 端子23,则分别套设有垫片24,借由软质的垫片24封闭住洞孔21与端子23周围所存在的 缝隙。 前述结构由于在止挡塞26与端子固定板22之间设有缓冲垫圈25,因而提供了端 子23较佳的缓冲效果而更耐冲;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省略掉该缓冲垫圈25,使端子固定板 22直接被夹掣于帽盖2内侧面与止挡塞26之间,虽然缓冲效果略逊一筹,但仍具有阻挡端 子縮入帽盖的功能。 图4与图5则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具有大致上相同于
图1所示的实施 例的结构,其和
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另一图实施例可以不在止挡塞26与端子 固定板22之间设置缓冲垫圈,而将两个较小的缓冲垫圈25A分别从帽盖2外侧面套设于穿 出的端子23后,再将垫片24套设于端子,使得缓冲垫圈25位于垫片24与帽盖2外侧面之 间,亦能达到相同的缓冲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具有一帽盖,以及一结合有二端子的端子固定板,该二端子从所述帽盖内侧穿出帽盖,使该端子固定盖抵靠于该帽盖里侧,位于该帽盖外侧的端子穿设有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内设置一止挡塞,并以一固定元件将该止挡塞固定于所述帽盖,使该端子固定板被夹掣于该止挡塞与帽盖内侧面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塞 与端子固定板之间设有一缓冲垫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外 侧面与该垫片之间设有一缓冲垫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 件是自攻螺钉。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帽盖结构,具有一帽盖,以及一结合有二端子的端子固定板,该二端子从所述帽盖内侧穿出帽盖,使该端子固定盖抵靠于该帽盖里侧,位于该帽盖外侧的端子穿设有垫片,帽盖内设置一止挡塞,并以一固定元件将该止挡塞固定于所述帽盖,使该端子固定板被夹掣于该止挡塞与帽盖内侧面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端子受到轴向冲击力时避免端子缩入帽盖。
文档编号F21V23/06GK201462698SQ200920096730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
发明者吴政勋, 杨美龄 申请人:杨美龄;吴政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