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匀化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66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匀化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结构。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的应用十分普遍,例如象笔记型计算机、显示器、手机、液晶电视、...等 显示器本身不会发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背光模块来提供光源。一般的背光模块包含有导光板与光源,对于机体厚度要求较薄的电子产品而言, 通常是使用LED做为光源,并将该光源设于导光板侧边的入光面,导光板的第一侧面则设 置一反射片,相对的第二侧面做为出光面并设置由扩散片与增光片等所组成的复数光学膜 片。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投射进入导光板内传递,部分光线由反射片反射,再依序从 出光面通过扩散片与增光片射出。基于LED所发射的光线具有良好指向性的原因,一般的背光模块都在导光板的入 光面设置复数个光源,使多数光源将光线射入导光板而能在导光板的出光面呈现出发光效 果。但是,由于光源指向性的因素,导光板在光线直接通过的位置的亮度相对较高,未直接 通过的位置则亮度相对较低;又,由于光线的传导会随着距离的延长而衰减,使得导光板距 离光源近的位置之亮度相对较高,而距离光源较远的位置则亮度相对较低,致使整个导光 板的亮度可能不均勻,因此,现有技术中背光模块的导光板,均会设置用来使导光板发光均 勻化的结构。例如中国台湾地区的台湾专利公告第595723号,是在导光板对应于点光源方向 设有数长条形的细微结构,而以该等细微结构正对应点光源的入光区为中心作形状、角度、 密度、大小或位置的配置,以取得点光源入射光均勻化输出的效果。中国台湾地区的台湾专利1242674号,则是在导光板之入光部设置多数排列之微 结构,而多数微结构之排列方向与导光板之出光面系呈斜之形态,使得光源之光线通过多 数倾斜排列之微结构时,会将光源之光线偏向导向反射面,以增加光线之利用率。中国台湾地区的台湾专利M317584号,则是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置V型凹槽,以 让由入光面入光的光源,经过V型凹槽的折射,可快速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而作为显示 光源,据而减少光源在导光板内的传递路径,以减少光能的耗损,来降低废热之产生,其可 节省能源之消耗,同时降低使用成本。前述各种现有技术的导光板入光面的微结构,大体上具有相等的节距与相等的深 度,此对于导光板的整体发光均勻化固然有所帮助,但对于欲在导光板取得局部发光辉度 的增强可能有所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 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11]本实用新型包括在一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复数微结构;所述微结构是一种突出 该导光板的入光面的突出物,两突出物之间形成一节距,每一突出物具有一高度。本实用新型包括在一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复数微结构;所述微结构是一种低于 该导光板之入光面的凹部,两凹部之间形成一节距,每一凹部具有一深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导光板的出光面除了可以获得均 勻化的发光效果外,还可以通过微结构的节距或深度的改变而在导光板的局部产生不同的 辉度效果。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突出物,且该等突出物的节距均相等,但各突出物的高度从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减小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突出物,且该等突出物的节距均相等,但各突 出物的高度从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加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突出物,且该等突出物的高度相等,但节距从 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扩大的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突出物,且该等突出物的高度相等,但节距从 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缩小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突出物,且该突出物垂直于光入射方向的断面 为半圆形的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突出物,且该突出物为半圆球体的实施例局部 立体图。图7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突出物,且该突出物为锥形体的实施例局部立 体图。图8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突出物,且该突出物系从入光面的一侧边延伸 到相对的另一侧边的实施例示意图。图9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凹部,且该等凹部的节距均相等,但各凹部的 深度从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减小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凹部,且该等凹部的节距均相等,但各凹部的 深度从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加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凹部,且该等凹部的深度相等,但节距从对称 两侧往中间逐渐扩大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凹部,且该等凹部的深度相等,但节距从对称 两侧往中间逐渐缩小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凹部,且该凹部垂直于光入射方向的断面为 半圆形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凹部,且该凹部为半圆球形的实施例局部立 体图。图15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凹部,且该凹部为锥形的实施例局部立体图。图16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结构为凹部,且该凹部是从入光面的一侧边延伸到相对的另一侧边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背光模块之导光板入光面的微结构进行改良,使导光板的出光面除了可以获得均勻化的发光效果外,还可以由微结构之节距或深度 的改变而在导光板的局部产生不同的辉度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将设于导光板之入光面的微结构,依导光板出光面所要表 现辉度需要而设为具备不同的节距或/及深度,使光线穿透该等微结构进入导光板内后, 由光线的反射与折射而在导光板的特定区域提高辉度,或使导光板的发光均勻化。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微结构的技术手段,是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成型出复数突出该 入光面的突出物,两突出物之间形成一节距,每一突出物具有一高度,该节距与高度是依导 光板所欲获得之辉度程度而配合变化,以产生进入导光板的不同光量。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微结构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导光板的入光面成型出复数低 于该导光板之入光面的凹部,两凹部之间形成一节距,每一凹部具有一深度,该节距与深度 系依所述导光板所欲获得之辉度程度而配合变化,以产生进入导光板的不同光量。作为第一种的选择,本实用新型微结构之突出物或凹部,其节距可以均相等,但各 突出物的高度或各凹部的深度不一定相等。作为第二种选择,本实用新型微结构之突出物的高度或凹部的深度可以均相等, 但各节距不一定相等。作为第三种选择,本实用新型微结构之该等突出物的节距与高度,或凹部的距节 与深度,可以均不一定相等。作为第四种选择,本实用新型微结构之突出物或凹部,其在入光面的排列,可以从 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减小高度。作为第五种选择,本实用新型微结构之突出物或凹部,其在入光面的排列,可以从 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加高度。作为第六种选择,本实用新型微结构之突出物或凹部,其在入光面的排列,可以从 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减小节距。作为第七种选择,本实用新型微结构之突出物或凹部,其在入光面的排列,可以从 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加节距。本实用新型之微结构突出物或凹部的较佳实施例,是从入光面的一侧边延伸到相 对的另一侧边;所述突出物或凹部垂直于光入射方向的断面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锥形或 任何适当的几何形状。由前述的微结构,当导光板的局部位置需要较高的辉度时,可以减小对应该局部 位置之入光面的突出物高度或增加凹部深度,也可以扩大突出物或凹部的节距,以增加对 应该局部位置的进光量。相反的,当导光板的局部位置需要较低的辉度时,则可以增加对应 该局部位置之入光面的突出物高度或减小凹部深度,也可以缩小突出物或凹部的节距,以 减少对应该局部位置的进光量。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1,具有一位于侧边的入光面11,并以最大的一侧面做为出光面12,所述入光面11形成有复数微结构13,并在入光面11处设置复数光源2,光源2可将光线投射通过微结构13进入导光板1内传递,光线在通过微结构时产生反射与折 射后再进入导光板,进而由出光面12呈现出较为均勻的发光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 由微结构的特殊设计,以改变光线通过微结构后的光量,进而达到调整出光面12辉度的效 果。本实用新型之微结构13可以有两种形态,第一种形态为图1至图8所示的突出入光面 11表面的突出物13a,第二种形态为图9至图16所示的低于入光面11表面的凹部13b。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是将突出入光面11的微结构一体成型 为复数个垂直于入光面之断面呈三角形的突出物13a,两突出物13a之间的节距P均相等, 但各突出物的高度H是由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减小。图2所示的实施例,则是两突出物13a 之间的节距P均相等,但各突出物的高度H系由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加。因此,光线通过 入光面11时,高度H大的突出物13a会形成较大的光阻,而高度H小的突出物产生较小的 光阻,致使从低高度入射的光量较多,便能在对应该低高度突出物位置的导光板局部区域 产生较高的辉度。图3所示的实施例,为各突出物13a的高度相等,但节距P从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 扩大。图4所示的实施例,为该等突出物13a的高度相等,但节距P从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 缩小。因此,光线通过入光面11时,节距P小的突出物13a因为密度高而形成较大的光阻, 而节距P大的突出物因密度低而产生较小的光阻,致使从低密度突出物入射的光量较多, 便能在对应该低密度突出物位置的导光板局部区域产生较高的辉度。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物13a除了可以如图1所示之三角形断面以外,也可以如图5 所示的呈半圆形之断面;所述三角形或半圆形断面的突出物13a,可以从入光面的一侧边 延伸到相对的另一侧边(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在入光面11成型的复数单颗形态的半圆 球体(如图6所示)或锥形体(如图7所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物13a,其节距P与高度H并不限于前述的排列形态,而是 可以依导光板局部辉度或均勻化程度的实际需要在制造阶段做变化,让导光板的局部区域 获得不同的进光量而产生特定的辉度。图9是显示本实用新型设于导光板1之入光面11的另一种形态微结构13为凹部 13b的形态。图9所示的实施例,是在入光面11 一体成型有复数个垂直于入光面11之断 面呈三角形的凹部13b,两凹部13b之间的节距P均相等,但各凹部13b的深度D是由对称 两侧往中间逐渐减小。图10所示的实施例,则是两凹部13b之间的节距P均相等,但各凹 部的深度D是由对称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加。因此,光线通过入光面11时,深度D大的凹部 13b会形成较小的光阻,而深度D小的突出物产生较大的光阻,致使从大深度入射的光量较 大,便能在对应该大深度凹部位置的导光板局部区域产生较高的辉度。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为各凹部13b的深度D相等,但节距P从对称两侧往中间逐 渐扩大。第十二图所示的实施例,为该等凹部13b的深度相等,但节距P从对称两侧往中间 逐渐缩小。因此,光线通过入光面11时,节距P小的凹部13b因为密度高而形成较大的光 阻,而节距P大的凹部因密度低而产生较小的光阻,致使从低密度凹部入射的光量较多,便 能在对应该低密度凹部位置的导光板局部区域产生较高的辉度。本实用新型的凹部13b除了可以如图9所示之三角形断面以外,也可以如图13所 示的呈半圆形之断面;所述三角形或半圆形断面的凹部13b,可以从入光面的一侧边延伸到相对的另一侧边(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在入光面11成型的复数单一形态的半圆球形(如图14所示)或锥形体(如图15所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凹部13b,其节距P与深度D并不限于前述的排列形态,而是可 以依导光板局部辉度或均勻化程度的实际需要在制造阶段做变化,让导光板的局部区域获 得不同的进光量而产生特定的辉度。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实用新型做 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之任何修饰或变 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一种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匀化的结构,包括在一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复数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是一种突出该导光板的入光面的突出物,两突出物之间形成一节距,每一突出物具有一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突 出物的节距均相等,但各突出物的高度不一定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突 出物的高度均相等,但各节距不一定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突 出物的节距与高度均不一定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 出物在该入光面的排列,是从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减小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 出物在该入光面的排列,是从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加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 出物在该入光面的排列,是从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减小节距。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 出物在该入光面的排列,是从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加节距。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突出物是从该入光面的一侧边延伸到相对的另一侧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 出物垂直于光入射方向的断面为三角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 出物垂直于光入射方向的断面为半圆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突出物是锥形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突出物是半圆球体。
14.一种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包括在一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复数 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是一种低于该导光板之入光面的凹部,两凹部之间形成 一节距,每一凹部具有一深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 凹部的节距均相等,但各凹部的深度不一定相等。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 凹部的深度均相等,但各节距不一定相等。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等 凹部的节距与深度均不一定相等。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凹部在该入光面的排列,系从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减小深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在该入光面的排列,是从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加深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凹部在该入光面的排列,是从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减小节距。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凹部在该入光面的排列,是从对称的两侧往中间逐渐增加节距。
22.根据权利要求14-21任一项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凹部是从该入光面的一侧边延伸到相对的另一侧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凹部垂直于光入射方向的断面为三角形。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凹部垂直于光入射方向的断面为半圆形。
25.根据权利要求14-21任一项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凹部是锥形凹面。
26.根据权利要求14-21任一项所述的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勻化的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凹部是凹入的半圆球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突显导光板发光辉度或均匀化的结构,是在一导光板的入光面设置复数微结构,使光线穿透该等微结构进入导光板内后,由光线的反射与折射而在导光板的特定区域提高辉度,或使导光板的发光均匀化;所述微结构可以是一种突出该导光板之入光面的突出物或低于入光面的凹部,两突出物或两凹部之间形成一节距,每一突出物或凹部具有一高度或凹部,该节距与高度或凹部系依所述导光板所欲获得之辉度程度而配合变化,以产生进入导光板的不同光量。
文档编号F21V8/00GK201589201SQ20092026823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6日
发明者张俊彬, 曾国柱, 温明晃 申请人: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