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45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高散热效率的模组化发光二极管灯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照明光源能耗较大,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以其高光效、节能、长寿、环保(不含汞)、启动快、出光指向性强、耐震及抗冲击等优点,具有广泛取代传统照明光源的潜力。但是,将LED用于照明装置必须配合高效率的散热机构,以降低LED的温度,才能发挥上述诸多优点。否则,LED的光效及使用寿命将大打折扣,影响所及将使采用该LED的照明装置的节能效果不彰,并直接冲击该照明装置的可靠度,引发严重的光衰甚至使照明装置失效。现有大型高输出功率半导体照明装置是采用与传统照明灯具相同的封闭结构,例如路灯、投射灯、探照灯等。这种照明装置的基本结构一般是将多个LED光源以一透光灯罩密封在一大型散热器的一侧,并将产生的热量由另一侧设置的鳍片利用自然循环的方式散出。然而,这种照明装置仍会因LED过热而降低光效并易导致光衰,不利于照明装置的寿命与稳定性。又由于上述散热器通常体积庞大且十分笨重,以致大大增加照明装置安装与日常维护的成本。再者,这种照明装置的通用性较低,也就是说,为因应不同的照明应用与客户需求,在开发不同型式与外观的灯种时,通常需要重新设计与制造,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与成本提高且大幅降低经营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效散热、外观轻巧、设计弹性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灯盘、多个照明模组及至少一电源模组。 该灯盘上开设有多个开口,该多个照明模组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开口内。该至少一电源模组与外部电源相连通以对该多个照明模组实现供电。各照明模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照明单元,各照明单元包括灯管模组、第一接合件及第二接合件。该灯管模组包括散热件及与该散热件热性连接的光源模组,该两个接合件分别设置在该灯管模组两端以对该灯管模组进行密封,且以该两个接合件将照明单元安装在相应开口的两侧边上。该照明单元通过该两个接合件中的至少一者与该至少一电源模组电连接。本发明首先透过整合光学与散热功能于一身的模组化间隔排列的照明单元,达到适合量产、优化质量及精简成本之功效;并透过照明单元周围形成导引冷却气流的自然散热循环,达到大幅降温、稳定出光及延长寿命之功效。并透过整合照明单元与照明模组在数量、大小、形状及配置的弹性组合,以简化灯盘结构,达到外观轻巧、精简实用、延伸照明容量、设计多样化、应用灵活性、简化量产制程、提升安装与维修效率及大幅降低成本的功效, 大幅改善一般照明装置通用性较低的缺点,从而提供不同种类的模组化高光效发光二极管灯具并建立模组化的发光二极管灯具设计平台。


图1为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仰视图。图2为图1中进行拆装照明单元的立体俯视图(仅示部分照明单元)。图3为图1中照明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其中包括具有部分剖视结构的灯管模组以及装设在灯管模组两端的前接合件与后接合件。图4为图3中前接合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照明单元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发光二二极管灯具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仰视图(仅示部分表盖
图7为图6中进行拆装照明单元及表盖的立体俯视图(仅示部分照明单元)。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灯具10,50
灯盘11,51
电源模组12、52A、52B、52C
照明模组13、531、532、533
灯杆结合部101
第一开口110
第二开口120
第一照明模组131
第二照明模组132
第一照明单元1311
第二照明单元1321
照明单元2311
灯管模组21,31
前接合件22,32
后接合件23
散热件211
光源模组212
导光罩213
散热基座2111
鳍片2112
外表面2113
凹槽2114
导热基板2121
发光二极管2122
电极2123
螺丝2124、229、239
凸缘2131
主电源线121
电线122,2267,3267
立而盖221,321
定位凸板222
凸耳223
长槽224
凹台112
螺栓114
手动螺母116
第一接线端子225,325
第二接线端子226
锁固件2251
插电杆2252
柱件2261
导电孔2262
导电片2263
凸条2253
导槽2264
锁紧盖2265
密封圈2254、2266、3254
螺孔2211
六角凸部2255
圆锥孔2268
锥面2269
圆凸部2260
表盖59
凸壁591
凸墙519
手动螺栓518
组装通孔517
凸柱592
组装螺孔5920
隔板593
凹口5931
锁紧盖5310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发光二极管灯具予以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该灯具10主要包括一灯盘11、一电源模组12及多个照明模组13,其中该灯盘11上开设有多个开口以分别设置一照明模组,各照明模组包括间隔排列并分别固设于灯盘上所设对应开口的多个照明单元,本实施方式仅以该灯盘所设三开口分别用于设置三个照明模组的一路灯为例作说明。该灯盘11包括接近灯杆结合部101且大小相同的两个第一开口 110,及远离该灯杆结合部101且与该两个第一开口 110呈中心对称的一第二开口 120。本实施方式中,该三个照明模组13分别为两个第一照明模组131及一个第二照明模组132。两个第一开口 110用以分别供两个第一照明模组131固设及出光, 每个第一照明模组131包括三个横向设置在该第一开口 110中且间隔排列的第一照明单元 1311。第二开口 120用以供一个第二照明模组132固设及出光,该第二照明模组132包括四个纵向设置在该第二开口 120中且间隔排列的第二照明单元1321。第一照明单元1311与第二照明单元1321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仅以该第一照明单元1311为例作说明。如图3所示,该第一照明单元1311包括一灯管模组21、前接合件22及后接合件 23。该灯管模组21包括一纵长形的散热件211、一光源模组212及一纵长形的导光罩213。 该散热件211是由导热性佳的材质制成,包括一散热基座2111及多个长板状的鳍片2112。 该散热基座2111是沿散热件211的纵向延伸且呈平板状,该散热基座2111 —侧的外表面 2113为与光源模组212的发热面紧密热连接的一吸热面。该散热基座2111的左右两侧边分别设有一凹槽2114以固定并密贴胶合该导光罩213。该多个鳍片2112是由散热基座2111 的另一侧沿远离该散热基座2111的方向延伸所形成,该长板状的鳍片2112也可以采用其它不同结构的散热装置,例如间隔设置的短板状鳍片或细柱件等,以强化散热效果,本实施方式中仅以设置长板状鳍片2112以增加散热面积作说明。该光源模组212设置在散热件211的散热基座2111上,包括一长条形的导热基板 2121、设置在导热基板2121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122、以及形成在该导热基板2121上的多个电极2123。该发光二极管2122是由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经透明封装所形成。该光源模组212的导热基板2121设于散热基座2111的外表面2113上,该导热基板2121与散热基座2111的外表面2113之间的紧密热接触可先在其间涂抹一层热接口材料(TIM),再利用多个螺丝21M将导热基板2121锁固于散热基座2111上,以顺利将光源模组212释出的热量传导至鳍片2112。第一照明单元1311的散热是透过充分利用由散热件211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所产生的强化自然循环效果,致使散热件211周围的较热空气与环境中的较冷空气之间形成密度差而产生热浮力,通过热空气向上漂浮的惯性趋势驱使第一照明单元1311周围的气流间隙1399(如图2所示)导引冷空气接近散热件211的外壁,使该冷空气吸收由光源模组212传至鳍片2112的热量而升温并上浮。在此同时,新的冷空气会自动填补已上浮的热空气空间,并同样经吸热升温上浮而发挥对第一照明单元1311散热的效果。相较于先前大型一体且结构封闭的高输出功率LED灯具,本发明中间隔设置的各照明单元1311、1321是分别以散热件211的大吸热面积传热及大散热面积与较冷的空气接触散热,且在各照明单元1311、1321间形成上述冷热气流周而复始地自然交替循环的高效率均勻散热,达到强化发光二极管灯具10的散热效果,确保发光二极管灯具10恒常在低温下运作,从而确保高光效及长使用寿命。
照明单元1311、1321之间的气流间隙1399除可大幅强化发光二极管灯具10的散热效果外,还兼具降低积雪负荷、风阻系数、尘埃沉积、提供拆装空间、轻化发光二极管灯具 10的功效。该导光罩213为一半圆弧形的透光罩盖,其设于散热基座2111上并将光源模组 212罩设于内。该导光罩213沿纵向的左右两侧相互平行的边缘分别向内延伸设有一凸缘 2131,该凸缘2131设于散热基座2111沿纵向的左右两侧相互平行的边缘所设的凹槽2114 内,从而将导光罩213固定并密贴胶合于散热件211上,以提供发光二极管灯具10所需的照明分布、发光特性及对发光二极管2122保护的功能。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单一的电源模组12以对发光二极管灯具10的三个照明模组13 中所有照明单元1311、1321供电,该电源模组12较佳的设置位置是朝各照明模组13出光侧且靠近灯杆接合部101的灯盘11上,以便将该电源模组12的输入端与主电源线121电连接,并分别由输出端以电线122接引至各照明模组13,提供各照明单元1311、1321所需的驱动电源、控制电路及电源管理。该电源模组12是将具有上述功能的电路板(图未示)安置于由电绝缘材质制成的护罩内,或以导热性佳的电绝缘材质予以包覆或胶固,以强化电气安全、耐候及散热效果。该分别设于灯管模组21两端的前接合件22与后接合件23是用以密封该灯管模组21的端部以强化耐候性,并透过该前、后接合件22、23将照明单元1311、1321快速定位并固定于灯盘11上,以及透过其中的前接合件22将电源引入照明单元1311、1321。该前、 后接合件22、23分别藉由螺丝229、239固接于灯管模组21的两端部,该前、后接合件22、23 分别包括具有相同结构的端盖、定位凸板以及凸耳,以下仅以前接合件22为例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前接合件22具有一与灯管模组21的端部形状相适应的端盖221,一设置在该端盖221上且朝向灯管模组21的定位凸板222,以及一设置在该端盖 221上且背离该灯管模组21的凸耳223。经由该定位凸板222与导光罩213端部内壁的密贴胶合达到使导光罩213密封防水的效果。请一并参阅图2,该凸耳223的末端沿纵向设置一长槽224以将该凸耳223嵌接定位于灯盘11的第一开口 110两端边缘所设的凹台112, 并同时将该长槽2M套入设于该凹台112上的螺栓114,再以两个手动螺母116分别将该第一照明单元1311锁固于灯盘11。当然,第二照明单元1321也是用相同的方式锁固于灯盘11上。藉以在安装第一、第二照明单元1311、1321时快速定位及支撑各照明模组13的重量,并确保各照明模组13出光面的准确性。如图3与图4所示,在前接合件22的端盖221上还设置一背离该灯管模组21的第一接线端子225。第一接线端子225与光源模组212相连通,以便与电源模组12中导引外部电源的另一相匹配的第二接线端子2 形成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接线端子225为一凸伸于该端盖221外侧的插头,该插头包括一圆筒状且外周设有螺纹的锁固件 2251,在该锁固件2251内部设置有一对插电杆2252。该对插电杆2252与锁固件2251之间形成电绝缘,使连接光源模组212的不同极性二电线穿通该端盖221并与该对插电杆2252 连通。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照明单元1311是由前接合件22端部的第一接线端子225 与接引外部电源的插座电连接,因此该第一接线端子225中的该两个插电杆2252之间也为电绝缘。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接线端子2 为导引外部电源的插座,该插座包括由电绝缘材质制成的柱件2261及设置在该柱件2261内的两个导电孔2262,在该两个导电孔2262 内分别设置金属材质的导电片2263并分别连接不同极性的电源。该第一接线端子225的一对插电杆2252与第二接线端子2 的一对导电孔2262之间的电连接是透过该锁固件2251 内壁沿轴向所设凸条2253滑入第二接线端子226的柱件2261上对应设置的导槽2沈4,以使该对插电杆2252与该对导电孔2262准确定位,当将该第一接线端子225与该第二接线端子2 接合时引入照明单元1311、1321不同极性的电源。如图1与图2所示,各照明单元1311、1321两端的凸耳223是分别固定于背向出光方向的灯盘11上所设开口 110、120的两侧边,与外部电源(图未示)相连的主电源线121 则是经由灯杆结合部101中的管状灯杆(图未示)的端部引入朝向出光侧的灯盘11并连接至电源模组12的输入端,再自电源模组12的输出端以三条电线122分别将外部电源导引至各照明模组13,并分流至对应于各照明单元1311、1321中的第二接线端子226,以使该第二接线端子2 与各照明单元1311、1321较接近灯盘11周缘的一端所设第一接线端子 225对接,并以套设于第二接线端子226的锁紧盖2265螺锁于第一接线端子225上的锁固件2251以提供照明模组13中各照明单元1311、1321的供电。如图4所示,前接合件22与第一接线端子225的组装方式是先将锁固件2251套入一密封圈2254,再以锁固件2251外周的螺纹旋入贯通前接合件22的端盖221所设螺孔2211,直至该密封圈22M均勻抵紧锁固件2251尾端的六角凸部2255的径向壁面及端盖221的壁面,使穿设于前接合件22上的该第一接线端子225凸出于端盖221外并与该螺孔2211密封,且将该前、后接合件22、23密封锁固于灯管模组21两端后使该第一接线端子 225固设于照明单元1311或1321的一端。当该照明单元1311、1321以两端的凸耳223固设于灯盘11后,引入外部电源的该第二接线端子2 与该第一接线端子225的接合方式是先将已套设一密封圈2266的第二接线端子2 通过柱件2261上的该导槽2264滑入第一接线端子225的锁固件2251内壁所设对应的凸条2253,以使该第二接线端子2 前端的一对导电孔2262与第一接线端子 225中的一对插电杆2252准确定位;再将该对导电孔2262顺利套接于对应的插电杆2252, 以使照明单元1311、1321通电并密封防水。为达此目的,锁紧盖2265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一圆锥孔2268,靠近该端盖221—端的开口较大,另一端的开口则较小,锁紧盖2265的较大开口端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先将锁紧盖2265由其大口端穿入第二接线端子2 尾部的电线 2267并推向第二接线端子226的柱件2261,使该圆锥孔2268密贴于该柱件2261尾端的锥面2269 ;最后,使锁紧盖2265的内螺纹旋入第一接线端子225的锁固件2251的外螺纹,直至套设于柱件2261的该密封圈2266均勻抵紧于柱件2261上尾部所设圆凸部2260的径向壁面与锁固件2251的端面,在此同时该对导电孔2262顺利套接于对应的插电杆2252,以使照明单元1311、1321通电,从而使第一接线端子225与第二接线端子226间形成电连接且密封防水。经由上述精简的组装流程与方法将灯盘11中各照明模组13的多个照明单元 1311,1321与所设对应的第二接线端子2 之间达到兼具拆装方便性、通电安全性及密封耐候性之功效。图5为图1中照明单元的另一立体组装图,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照明单元2311是以灯管模组31中连通光源模组212 (参见图3)的电线3267穿过前接合件32的端盖321后,再连接一第一接线端子325,并以一套装于该电线3267与前接合件32的端盖321之间的密封圈32M达到密封防水的功效。该第一接线端子325外接于照明单元2311的外端,同时该电线3267与前接合件32的端盖321之间具有密封防水的功能,因此照明单元2311中的电连接的位置不必局限于设在照明单元2311 一端的前接合件32上,使整个灯具10设计更具弹性。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具50的立体组装仰视图(仅示部分表盖),图7为图6中进行拆装照明单元及表盖的立体俯视图(仅示部分照明单元)。 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三个电源模组52A、52B、 52C以分别对三个照明模组531、532、533中的照明单元供电。另,在朝向出光方向的灯盘 51上还罩设一表盖59,用以罩盖灯盘51周边至照明模组531、532、533外周的区域,达到美化灯具外观及强化耐候性的功效。将该表盖59安装于灯盘51的方式是先以沿表盖59周边围设的凸壁591抵靠在灯盘51周边围设凸墙519的内壁上,再以多个手动螺栓518穿过灯盘51上的组装通孔517 并锁固于对应表盖59内侧壁面所设凸柱592的组装螺孔5920内。该表盖59朝灯盘51方向设有沿灯盘51周边围绕各照明模组531、532、533的隔板593,该隔板593上还设有多个凹口 5931。当表盖59固设于灯盘51时,该凹口 5931用以卡接各照明模组531、532、533中多个照明单元一端向外凸出的对应锁紧盖5310。当使用图5的照明单元2311时,该凹口 5931作为将与外部电源(图未示)电连接的电线3267引入表盖59的通道,且在该隔板593与灯盘51的外周之间形成一容置所述电源模组52A、52B、52C及电线3267的隐蔽空间,并使表盖59在灯具50外观上更具多样设计的创意空间。显而易见,上述以外接于照明单元1311、1321或2311的第一接线端子(插头) 以及透过第二接线端子(插座)与主电源相连的匹配方式,也可以改为以外接于照明单元 1311、1321或2311的第二接线端子(插座)以及透过第一接线端子(插头)与主电源相连的匹配方式而达到相同的电连接与密封防水效果。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连接方式虽然皆为自照明单元1311、1321、2311 一端的第一接线端子(插头)连接电源模组12、52A、52B、52C的对应第二接线端子(插座), 实际上,可依应用需求将该插座或插头分别设置在照明单元1311、1321、2311的两端,也可将插座及插头分别设置在照明单元1311、1321、2311的两端而达到与本发明相同的电连接与密封防水效果。进一步,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源模组12虽然皆为设于灯盘11出光侧,实际上,由于所述电源模组12及电连接方式均具有密封防水的耐候特征,因此也可设于背向灯盘11出光侧,而达到与本发明相同的功能。同理,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罩设于灯盘51出光侧的表盖59也可设于背向灯盘51出光侧,而达到与本发明相同的功能。由上述的实施方式已进一步清楚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达成之功效,包括(1)本发明提供一种模组化的发光二极管灯具,透过整合光学与散热功能于一身的模组化照明单元,多个照明单元固设于灯盘内组成照明模组,多个照明模分别与至少一电源模组电连接,透过量产单一规格的模组化照明单元以及照明单元与照明模组在灯盘上分布的数量、大小、形状及配置的弹性组合,达到外观轻巧、精简实用、延伸照明容量、设计多样化及应用灵活性、简化量产制程与优化质量、及降低成本的功效,从而形成模组化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建构不同灯种的设计平台。(2)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散热效率的发光二极管灯具,透过间隔设置具有散热件的多个照明单元,由该散热件所提供的大吸热面积与大散热面积及照明单元周围形成导引冷却气流的自然散热循环,达到大幅降温与稳定出光以强化光源的散热效率、确保该发光二极管灯具的高光效、长使用寿命及轻量化的功效。(3)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幅降低拆装与维修成本的发光二极管灯具,透过照明单元两端的模组化接合件与灯盘间的结合,不需携带工具仅以手动即可在高空同时快速可靠地完成定位、锁固、连电、密封的模组化接合装置,达到耐候、安全、方便拆装维修等多重功效, 从而发挥简化现场拆装程序、强化维修效率及大幅降低相应成本的效益。(4)本发明提供一种优化室外耐候性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防雨防潮防尘防晒、 降低雪灾的积雪负荷、降低风灾的风阻系数、降低空气中浮悬尘砂的沉积量及强化电气安全性,达到延缓密封件老化、提升发光二极管灯具可靠度与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及大幅降低维护成本的功效。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 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灯盘,该灯盘上开设有多个开口 ;多个照明模组,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开口内,各照明模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照明单元,各照明单元包括灯管模组、第一接合件及第二接合件,该灯管模组包括散热件及与该散热件热性连接的光源模组,该第一接合件与该第二接合件分别设置在该灯管模组两端以对该灯管模组进行密封,且该第一接合件与该第二接合件安装在相应开口的两侧边上;至少一电源模组,该至少一电源模组与外部电源相连通以对该多个照明模组实现供电,该照明单元通过该两个接合件中的至少一者与该至少一电源模组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包括一散热基座及多个由该散热基座的一表面沿远离该散热基座的方向延伸出的鳍片,该光源模组包括一导热基板及一设置在该导热基板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该导热基板与该散热件的散热基座紧密热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照明单元还包括一用于罩设该光源模组的导光罩,该导光罩相互平行的边缘分别向内延伸设有凸缘,该散热基座相互平行的边缘开设有凹槽,该凸缘对应设置在该散热基座的凹槽内以将该导光罩固定于该散热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件包括一与该灯管模组的端部形状相适应的端盖、一设置在该端盖上且朝向该灯管模组的定位凸板、以及一设置在该端盖上且背离该灯管模组的凸耳,该凸耳的末端开设有一长槽以将该凸耳嵌接定位于相应开口的两侧边上,该定位凸板与该导光罩的端部内壁密贴胶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各开口的相对的两侧边缘上开设有多个凹台,该凹台设置有螺栓,照明单元两端的凸耳的长槽套入该相应的螺栓,并以手动螺母锁固于该螺栓将照明单元锁固于该灯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件上开设有一螺纹通孔,该光源模组上引出一末端设有一第一接线端子的电线,该第一接线端子套入一密封圈再旋入该螺纹通孔直至该密封圈均勻抵紧该第一接线端子与该电线相连处所设置的一凸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件上还连接一第一接线端子,该第一接线端子藉由一电线电连接于该光源模组,该电线穿过该第一接合件,并且该电线与该第一接合件的相连处设置有一密封圈进行防水密封。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线端子包括一中空锁固件及设置在锁固件内部的插电杆,该锁固件的内壁设有用于定位的凸条,该第一接合件上还设置一与该第一接线端子相匹配的第二接线端子,该第二接线端子对应该第一接线端子的插电杆开设有连接至外部电源的导电孔,该第二接线端子的外表面上对应该第一接线端子的凸条开设有导槽,该第一接线端子的凸条滑入第二接线端子的导槽内以引导插电杆准确地插入对应的导电孔内实现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线端子包括一柱体及沿柱体轴向设置的导电孔,该柱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定位的导槽,该第一接合件上还设置一与该第一接线端子相匹配的第二接线端子,该第二接线端子包括一中空锁固件及与第一接线端子的导电孔对应设置且连接至外部电源的插电杆,该中空锁固件的内壁上对应该第一接线端子的导槽设有凸条,该第二接线端子的凸条滑入该第一接线端子的导槽内以引导插电杆准确地插入对应的导电孔内实现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合件进一步包括一锁紧盖,该锁紧盖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用于与该第一接线端子外表面上的螺纹相互螺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电源模组为一个电源模组,该电源模组经由一条主电源线与一外部电源相连并经由多条电线分别与各照明模组相连。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电源模组为多个电源模组,该多个电源模组同时与一外部电源相连并分别与各照明模组一一对应相连。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括一表盖,该表盖朝该灯盘方向设有沿灯盘周边围绕各照明模组的隔板,该隔板对应各照明单元的至少一端分别开设有凹口,以卡接各照明单元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端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盘的周边朝向该表盖的方向围设有一凸墙,该表盖沿其周边围设有凸台,该表盖的凸台抵靠在灯盘周边上的凸墙内壁上,该表盖藉由多个手动螺栓固定螺接在该灯盘上。
全文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括一灯盘、多个照明模组及至少一电源模组。该灯盘上开设有多个开口,该多个照明模组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开口内。该至少一电源模组与一外部电源相连通以对该多个照明模组实现供电。各照明模组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照明单元,各照明单元包括灯管模组、第一接合件及第二接合件。该灯管模组包括散热件及与其热性连接的光源模组,该两个接合件分别设置在该灯管模组两端以对该灯管模组进行密封,且以该两个接合件将照明单元安装在相应开口的两侧边上。该照明单元通过该两个接合件中的至少一者与该至少一电源模组电连接。
文档编号F21V19/00GK102537696SQ20101060281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3日
发明者刘泰健, 王洪兵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