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68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LED为主光源的可适应交流驱动工作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LED (发光二极管)较白炽灯、节能灯相比,具有节能、耐用、无污染等优点,被视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照明方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发光二极管基本的发光原理为半导体中载流子复合过程中,放出的过剩能量引起光子发射,出射红、蓝等各种颜色的光波,属于 电能直接到光能的冷光源,在发光原理上具有突出的先进性,LED这些独有原理和特性,不仅带来了 LED作为光源使用的优越性,同时也给LED照明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要求,比如LED的光色单一、出光角度小、发热量大、单向导通等等,都需要在具体的照明方案中予以适应。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通性,为了保持在照明应用中的稳定发光,现在的做法是采用直流电进行驱动,然而目前不论是家庭、工商业或公共用电,大多以交流电的方式提供,为此必须在灯具中附带整流变压器进行交流/直流转换,这种方式会带来额外的电力损耗,且会降低产品整体寿命,应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1208813B公开了一种《用于交流电力操作的发光装置》,该装置包含发光二极管晶片,该发光二极管晶片具有阵列的串联连接的发光单元,以及分别连接到这些发光单元间的节点的切换方块,其中当该阵列被连接到交流电压电源且被该交流电压电源所驱动时,借由这些切换方块依次开启及关闭这些发光单元,这种发光装置可在交流电源下依次地开启这些阵列,然后按照相反的顺序关闭这些阵列,因而可以减低闪烁效应,并可增加发光时间,但是,这种方案结构复杂、对制造工艺的要求高。同时,随着LED照明向室内照明领域的拓展,要求灯具的散热性更好、灯具的形体更轻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结构的旋转光源的LED灯,在交流电压电源的驱动下,该照明装置的出光量近似恒定,闪烁效应低,而且具有形体轻薄、散热性好的优点。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一种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包含有灯体、LED灯珠、交流驱动电源,LED灯珠分组并通过电路与交流驱动电源连接,各组LED灯珠在交流驱动电源的驱动下按时序分组开启及关闭,该LED照明装置还包含有驱动系统和发光件,在驱动系统的支持下发光件可做绕轴旋转运动,LED灯珠的分组分布结构与发光件的结构相适应,发光件位于LED灯珠的前端、遮蔽住部分LED灯珠,发光件的旋转运动时序与各组LED灯珠的开启及关闭时序相适应。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光件采用封盖形式,绕中轴位置均匀间隔分布有发光部和通透部,发光件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传动组件,发光件可做绕轴心的旋转运动。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光件的边缘设立有竖边,竖边内侧嵌合有轴承,竖边外侧设置有驱动齿,由此即构成发光件边缘位置的传动组件,灯体侧边缘形成有滑轨,驱动系统中包含有驱动轮,发光件通过轴承嵌合在滑轨内以连接灯体,驱动齿与驱动轮相咬合,发光件可在驱动轮的带动下,环绕灯体做旋转运动。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发光件采用层状结构,在基板上形成有长余辉发光材料层,绕中轴位置均匀开设有若干叶片形状的通洞,所述通洞即构成发光件的通透部,基板上形成有长余辉发光材料层的部位即构成发光件的发光部。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灯体上设置有电路,LED灯珠焊接在灯体上,并通过电路连接分组并与交流驱动电源连接,LED灯珠按照与发光件同轴的圆盘式分布,且均匀间隔的按扇区分组,每组当中的扇区同时开启或关闭,任一组LED灯珠的包络形状与发光件的通透部的形状相同。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该照明装置工作时,关闭的LED灯珠组始终被发光件的发光部遮蔽住。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灯体背面形成有散热结构,若干筒状散热扇片固定在灯体上。采用这种结构的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在主光源LED灯珠与辅助光源发光件之间借助发光件的旋转形成相对运动结构,在交流电压电源的驱动下,采用普通单向导通的LED灯珠反复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且热量淤积减少,而发光件的发光部补位关闭的LED灯珠,以维持出光量近似恒定,降低闪烁效应,而本方案将驱动机构设置在灯具的侧边,还能有效的降低灯具高度。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附图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图I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2为图I另一个视角的视 图3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爆炸结构示意 图4为图3另一个视角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如图I至图4所示,该旋转光源的LED灯包含有由灯体2、LED灯珠9、封盖形式的发光件6、以及包含有交流驱动电源和发光件驱动系统的驱动器5,发光件6为圆形,通过在基板上涂覆长余辉发光材料层而成,所用长余辉材料与LED灯珠的选用相适应,可受至少部分LED灯珠的出光所激发,发光件6绕中轴位置均匀开设有八个叶片形状的通洞8,所述通洞I即构成发光件2的通透部,基板上形成有长余辉发光材料层的部位即构成发光件6的发光部,发光件6的边缘设立有竖边12,竖边12内侧嵌合有轴承7,竖边12外侧设置有驱动齿10,设置有轴承7及驱动齿10的竖边12即为发光件6的传动组件,灯体2为一金属材质的结构件,成旋转对称的结构,其侧边缘形成有滑轨1,其背面形成有若干筒状散热扇片11,灯体2上还设置有电路,LED灯珠9焊接在灯体2前端面,并通过电路连接分组并与驱动器5连接,驱动器5上包含有驱动轮3,发光件6通过轴承2嵌合在滑轨I内以连接灯体2,驱动齿10与驱动轮3相咬合,发光件6可在驱动轮3的带动下,环绕灯体2做旋转运动,LED灯珠9与发光件6同轴的圆盘式分布,并划分为十六扇区,同一扇区的灯珠同向电联在一起,而相邻扇区间异向,由此形成均匀间隔的、交替工作的两LED灯珠组,每一扇区的LED灯珠的包络形状与单个通洞8的形状相一致,能被通透部完全暴露、或被发光部完全遮蔽,照明装置工作时,两LED灯珠组在驱动器5的激励下交替发光,发光件6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层可受LED灯珠激发、迅速达到稳定出光,发光件6在驱动器5的带动下环绕灯体2做旋转运动,且发光件6的旋转速度与LED灯组的开启和关闭时序相适应,发光件6始终遮蔽住关闭的LED灯珠。通过采用公知技术中的其它分组方法,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208813B所公开的分组方案,将LED划分为更多的分组形式,只需要适应性的调整发光件与灯珠组之间·的形状和时序关系,即可实现本方案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前提下的各种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包含有灯体(2 )、LED灯珠(9 )、交流驱动电源,LED灯珠(9)分组并通过电路与交流驱动电源连接,各组LED灯珠(9)在交流驱动电源的驱动下按时序分组开启及关闭,其特征在于该LED照明装置还包含有驱动系统和发光件(6),在驱动系统的支持下发光件(6)可做绕轴旋转运动,LED灯珠(9)的分组分布结构与发光件(6)的结构相适应,发光件(6 )位于LED灯珠(9 )的前端、遮蔽住部分LED灯珠(9 ),发光件(6 )的旋转运动时序与各组LED灯珠(9)的开启及关闭时序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6)采用封盖形式,绕中轴位置均匀间隔分布有发光部和通透部,发光件(6)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传动组件,发光件(6)可做绕轴心的旋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6)的边缘设立有竖边(12),竖边(12 )内侧嵌合有轴承(7 ),竖边(12 )外侧设置有驱动齿(10 ),灯体(2 )侧边缘形成有滑轨(1),驱动系统中包含有驱动轮(3),发光件(6)通过轴承(2)嵌合在滑轨(I)内以连接灯体(2),驱动齿(10)与驱动轮(3)相咬合,发光件(6)可在驱动轮(3)的带动下,环绕灯体(2)做旋转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6)采用层状结构,在基板上形成有长余辉发光材料层,绕中轴位置均匀开设有若干叶片形状的通洞(8),所述通洞(8)即构成发光件的通透部,基板上形成有长余辉发光材料层的部位即构成发光件的发光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2)上设置有电路,LED灯珠(9)焊接在灯体(2)上,并通过电路连接分组并与交流驱动电源连接,LED灯珠(9)按照与发光件(6)同轴的圆盘式分布,且均匀间隔的按扇区分组,每组当中的扇区同时开启或关闭,任一组LED灯珠的包络形状与发光件(6 )的通透部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工作时,关闭的LED灯珠组始终被发光件(6)的发光部遮蔽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2)背面形成有散热结构,若干筒状散热扇片(11)固定在灯体(2 )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型抗闪LED照明装置,包含有灯体(2)、LED灯珠(9)、交流驱动电源,LED灯珠(9)分组并通过电路与交流驱动电源连接,各组LED灯珠(9)在交流驱动电源的驱动下按时序分组开启及关闭,其特征在于该LED照明装置还包含有驱动系统和发光件(6),在驱动系统的支持下发光件(6)可做绕轴旋转运动,LED灯珠(9)的分组分布结构与发光件(6)的结构相适应,发光件(6)位于LED灯珠(9)的前端、遮蔽住部分LED灯珠(9),发光件(6)的旋转运动时序与各组LED灯珠(9)的开启及关闭时序相适应,这种照明装置的出光量近似恒定,闪烁效应低,而且具有形体轻薄、散热性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F21V29/00GK102913856SQ2011102240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6日
发明者陈刚 申请人:都江堰市华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