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发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67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及其发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背光模块有关,特别是指在安装以及制造上都更为方便的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发光组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目前已是非常普遍的显示器,广泛的被应用在电视、手机、电子装置上,而其必须使用背光源来达到显示的效果。传统式的背光模块中,就侧入式的背光模块而言,其主要是在一长形板上设置复数个LED灯,该等LED灯所发出的光源由一导光板的侧边进入。如图10所示,即为前述公知的背光模块,其数个LED灯71设置于一长形板72上。 为了安装的需求,该长形板72上必须设置供螺丝(图中未示)穿过的数个贯穿孔74 ;此外, 该等LED灯71之间必须透过一电路76来进行电性连接,以达到控制开灯/关灯的效果。该等贯穿孔74的设置会占据该长形板72的面积,使得电路76可以通过的地方变小,此会造成电路76布设的困难。虽然此问题可以借由加大该长形板72的宽度来解决,但是加大长形板72的宽度会造成整个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增加的另一个问题,在现今市场厚度减少的需求下,加大长形板72的宽度并不可行。中国申请号200510129717. 7号「背光模块及其发光装置」专利案揭露了一种背光模块,主要是使印刷电路板以及散热片可不必设置于导光板的长轴上,借此来减小体积。此案可以解决上述公知背光模块的问题,然而,其与导光板结合后,其第二部44b (水平组件) 是位于导光板的一端面下方。然而,此种结构的设计,在安装时会遭遇到安装部位(即水平组件)被导光板所阻挡的问题,安装上同样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发光组件,其在制造及安装上都较公知技术更为方便。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包含有一第一板体,该第一板体上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具有至少一发光组件;以及一第二板体, 以其一侧固接于该第一板体的一端,且该第二板体设有至少一贯穿孔,其中,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间具有一预定夹角。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块,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该导光板以该入光面对着该发光组件;一发光组件,其包含一第一板体,该第一板体上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具有至少一发光组件;以及一第二板体,以其一侧固接于该第一板体的一端,且该第二板体设有至少一贯穿孔;其中,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间具有一预定夹角,且该发光组件相对配置于该入光面。为此,该第二板体即提供了方便连接的贯穿孔;此外,电路板上的线路与该贯穿孔因分别位于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上,因此组装时不会有彼此干涉的问题,使得制造及组装上更为方便。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3-3剖线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装示意图,显示与散热板组装的状态。图6至图9为本发明仅显示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呈一预定角度的示意图。图10为公知背光模块的发光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10, 主要由一第一板体11以及一第二板体21所组成,该第一板体11,其前端面设有一电路板 12,该电路板12上设有数个发光组件14以及一线路16,该等发光组件14为LED (发光二极管),借由该些线路16彼此电性连接。第二板体21,以其一侧固接于该第一板体1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固接于该第一板体11的后端面的下段位置,该第二板体21设有数个贯穿孔22。其中,该第一板体11与该第二板体21间具有一预定夹角θ,该预定夹角θ介于30 150度之间,以本发明此较佳实施例而言,该预定夹角θ为约90度,S卩,该第一板体11与该第二板体21形成于一 L 形。此外,该第一板体11与该第二板体21可为一体成形。在实施时,可借由该等贯穿孔22与外部结构连接(例如框架41,示于图4)。此外,于该第二板体21的下方还可设有一散热板31,该散热板31上设有至少一穿孔32,该等穿孔32对应于该等贯穿孔22,而该第二板体21的上方即可用来与外部架构 (例如框架41,示于图5)连接。 上述第一实施例结构中,该等贯穿孔22是设置第二板体21,而该电路板12则是设在第一板体11,因此电路板12与贯穿孔22是相分离的,组装背光模块时没有彼此干涉的问题,进而,电路板12上的线路16布线设置是不会受到该等贯穿孔22的影响的。前述功效可以使制造更为方便,不需加宽电路板12,解决了公知背光模块的问题。如图4及图5所示,为一具有第一实施例所述发光组件10的背光模块,其中导光板51的入光面会对着该等发光组件14来组装,因此导光板51会位于该第一板体11的前端面。借由此种空间配置,该第二板体21即不会与该导光板51相邻或相干涉,换言之,该等贯穿孔22即不会被导光板51所阻挡,在安装及组装上即更为方便。请再参阅图4,显示了本实施例配合安装于一框架41上的状态,其中,本实施例以该第二板体21配合若干螺丝42穿过该等贯穿孔22来锁定于该框架41上,此时该第二板体21以其上方接触于该框架41。由此可知,本发明在安装时由于该等贯穿孔22未被阻挡, 因此锁定螺丝42时极为方便,在安装上的方便性极高。此外,请再参阅图5,于该第二板体21下方还可设置一散热板31,以该第二板体21配合若干螺丝42穿过该等贯穿孔22及该穿孔32来锁定于该框架41上,在实施时该散热板31可用以增加热能的散逸。此外,图6至图9为本发明仅显示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呈一预定角度的示意图,图6所述实施例,该第一板体11与该第二板体21间的该预定角度θ为30度;图7所述实施例,该第一板体11与该第二板体21间的该预定角度θ为60度;图8所述实施例, 该第一板体11与该第二板体21间的该预定角度θ为120度;及图9所述实施例,该第一板体11与该第二板体21间的该预定角度θ为150度。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举凡熟悉本案技艺的人士,在依本案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包含于以上的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板体,该第一板体上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具有至少一发光组件;以及一第二板体,以其一侧固接于该第一板体的一端,且该第二板体设有至少一贯穿孔, 其中,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间具有一预定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预定夹角介于30 150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预定夹角为约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固接于该第二板体而形成一 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一体成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板体下方还设有一散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上设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对应于该贯穿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些发光组件彼此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组件为发光二极管。
10.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 一发光组件,其包含一第一板体,该第一板体上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具有至少一发光组件;该导光板以该入光面对着该发光组件;以及一第二板体,以其一侧固接于该第一板体的一端,且该第二板体设有至少一贯穿孔; 其中,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间具有一预定夹角,且该发光组件相对配置于该入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预定夹角介于30 150度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预定夹角为约90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固接于该第二板体而形成一 L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一体成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板体下方还设有一散热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上设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对应于该贯穿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发光组件彼此电性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发光组件,其中该发光组件包含有一第一板体,其具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具有至少一发光组件;以及一第二板体,以其固接于该第一板体的一端,该第二板体设有至少一贯穿孔,其中,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间具有一预定夹角。该背光模块包含了一导光板以及该发光组件,且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对着该发光组件。为此,该第二板体即提供了方便连接的贯穿孔,使得安装更为方便;此外,发光组件之间的连接线路与该贯穿孔因分别位于第一板体以及第二板体上,因此不会有干涉的问题,使得制造及组装上更为方便。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2140892SQ20112001706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6日
发明者王子昌, 陆永祥 申请人: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