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76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大致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已有如下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与含有荧光体的波长转换部。根据该照明装置,期待与以往的使用了灯丝(filament)的灯泡或荧光灯等相比较,可使消耗电力减少,还可使寿命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具有发光元件;以及构件,被从所述光源放出的光照射,且包含实质上不含有卤素及磷的树脂。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提供可靠性已提高的照明装置。


图1是对本 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进行例示的模式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10的部分模式剖面图。图3是表示比较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测试后的反射部114的外观的照片。图4是表示比较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测试后的光源200的外观的照片。图5是图4所示的剥离片400的局部放大照片。图6(a) 图6(d)是图4及图5所示的剥离片400的局部放大SEM(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照片。图7(a) 图7(d)是表示电极垫与波长转换层的界面的组成分析的结果的曲线图。图8是比较例的反射部114中所使用的含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ete, PBT)的反射光谱图。图9是比较例的反射部114中所使用的含溴PBT的吸收光谱图。图10是对反射部或电极垫等的劣化的机理进行例示的概念图。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13(a)及图13(b)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模式剖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模式剖面图。图1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模式剖面图。图17(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17 (b)是图17(a)中的A-A'线方向的部分剖面图。附图标记:8、38、60、238:框体9:散热体10、50:照明装置11:基板支撑面12、52:本体部14、114:反射部14a:凹部14b、114b:反射面16:透明外罩17:安装弹簧安装部

18:侧壁部20、40、62、200:光源21:散热鳍片22:支撑基板24、224:绝缘层26、226:安装垫28、228:电极垫30、230:发光元件32:金属导线/导线34,234:导线35、46:电缆36、236:波长转换层41:基板42:发光二极管(LED)元件51:反射板53:导光孔54:灯头部56:外罩58:电源基板61:筒部63:下端部64:连接构件66:配线70:扩散抑制层
80、82:滤光器83:安装弹簧91:安装板92:接线板300、302:箭头400:剥离片A-A1:线方向AR、CR:反射光谱AS、AS2、CS:吸收光谱ES:发光光谱L:光R-Br:有机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的 实施方式,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具有发光元件;以及构件,被从所述光源放出的光照射,且包含实质上不含有卤素及磷的树脂。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且适当地将详细的说明予以省略。图1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进行例示的模式立体图。S卩,图1是从光出射面侧对照明装置10进行观察所见的立体图。照明装置10包括:本体部12、反射部14、以及光源20。反射部14收容在框状的本体部12中。在反射部14中设置有多个凹部14a。在这些凹部14a中分别设置有光源20。再者,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仅为一例,也可仅设置一个凹部14a及一个光源20。图2是图1所示的照明装置10的部分模式剖面图。g卩,图2是照明装置10的反射部14的一个凹部14a附近的纵剖面图。在反射部14上设置有透明外罩16。再者,图1表示已将透明外罩16拆除的状态。反射部14或透明外罩16可由树脂形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用树脂作为所述反射部14或透明外罩16等来自光源20的光所照射的部分的材料时,使用实质上不含有卤素或磷的树脂。关于该点,将在后文中详述。在反射部14的凹部14a的下方设置有光源20。该光源20包括:金属性的支撑基板22、与将该支撑基板22的表面予以包覆的绝缘层24。在绝缘层24上分别形成有安装垫26与电极垫28。在安装垫26上安装有多个发光元件30。这些发光元件30藉由金属导线32例如串联地连接,且藉由导线34而连接于两侧的电极垫28。使电流流入至所述一对电极垫28之间,藉此,可使发光元件30发光。例如可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发光元件30。若使用例如氮化镓(GaN)系化合物半导体作为活性层的材料,则会获得波长为500纳米(nanometer)以下的短波长光。然而,活性层的材料并不限于氮化镓系化合物半导体。另外,除了发光二极管之外,例如可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或无机电致发光(In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发光兀件、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发光元件、或者其他电场发光型的发光元件等作为发光元件30。在安装垫26或电极垫28的表面,设置有银(Ag)或包含银的合金。银相对于蓝色光等短波长具有高反射率。因此,藉由在安装垫26或电极垫28的表面设置银或银合金,可以高反射率来对从发光元件30放出的光进行反射,使该光射出至外部。发光元件30或导线32、34由波长转换层36覆盖。波长转换层36例如具有如下的构造,即,在树脂中分散有荧光体。波长转换层36由框体38包围,该框体38形成在该波长转换层36的周围。例如可使用硅酮系的树脂作为构成波长转换层36的树脂。另外,例如也可使用硅酮系的树脂作为框体38的材料。若使用硅酮系的树脂,则即使当从发光元件30放出蓝色光或紫外光等短波长的光时,也可抑制劣化。波长转换层36中所含的荧光体将从发光元件30放出的光予以吸收,接着放出不同波长的光。例如当从发光兀件30放出例如波长为450 500纳米的蓝色光时,可藉由突光体来将蓝色光转换成黄色光。因此,若将从发光元件30放出的蓝色光的一部分转换成黄色光,使该黄色光与未经转换且放出至外部的蓝色光混合,则会获得白色光。如此,从光源20放出的白色光等光可从反射部14的凹部14a经由透明外罩16,射出至外部。另外,从光源20向倾斜方向放出的光可由反射面14b反射,接着经由透明外罩16而射出至外部,所述反射面14b是反射部14的凹部14a的内壁面。然而,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射出的光并不限定于白色光。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用树脂作为所述反射部14或透明外罩16等来自光源20的光所照射的部分的材料时,使用实质上不含有卤素或磷的树脂。关于该点,将在后文中详述。
·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用树脂作为被来自光源20的光直接或间接地照射的部分的材料时,使用实质上不含有卤素或磷的树脂。例如在图1及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的情况下,当使用树脂作为反射部14或透明外罩16的材料时,使用实质上不含有卤素或磷的树脂。藉此,可使照明装置的可靠性提高。作为可使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 LCP)、聚醚酸亚胺(polyetherimide, PEI)、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聚苯醚(Polyphenyleneether, PPE)、聚苯醚(Polyphenyleneoxide, ΡΡ0)、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 Butylene Terephthalete,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酉旨(Poly Et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酸胺(Polyamide,PA)、聚芳酯(Polyarylate, PAR)、以及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等。而且,当使用所述树脂中的任一种树脂时,均是使用实质上不含有卤素或磷的树脂。藉此,可使照明装置的可罪性提闻。另外,也可使用含有50重量%以上的所述树脂的复合树脂。若使用复合树脂,则易于对耐热性或耐燃性(flame resistance)进行设计。再者,在本申请案说明书中,所谓“实质上不含有”,是指含有量为零,或虽然含有量并非为零,但该含有量并未超过不会对照明装置所要求的产品寿命产生影响的范围。例如,在照明装置所要求的寿命为四万小时的情况下,只要处于可实现该寿命的范围(例如,相对于树脂总量为1000ppm-2500ppm左右),则也可含有卤素或磷。以下,一面参照比较例,一面更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作为比较例,本发明人藉由添加有25000ppm的溴(Br)的PBT来形成如下的照明装置的反射部114,该照明装置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照明装置相同的构造。接着,以57瓦的输出,对该比较例的照明装置实施点灯测试。结果,在点灯测试开始后,照度逐渐下降,大概在4000小时达到非点灯状态。图3是表示比较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测试后的反射部114的外观的照片。即,图3表示反射部114的反射面114b的表面。再者,反射面114b对应于图2的反射面14b。在点灯测试之前,反射面114b为白色,但点灯测试之后的反射面114b发黑,且局部地产生了裂纹(crack)。S卩,已知添加有溴(Br)的PBT的表面已变质。认为由于此种发黑或裂纹,反射面114b的反射率会下降,且照明装置的照度会下降。接着,图4是表示比较例的照明装置的点灯测试后的光源200的外观的照片。该光源200对应于图1及图2所示的光源20。光源200形成在白色的绝缘层224 (对应于绝缘层24)上,在框体238 (对应于框体38)中,设置有被波长转换层236 (对应于波长转换层36)密封的发光元件230 (对应于发光元件30)。所述发光元件230安装在安装垫226 (对应于安装垫26)上。另外,在安装垫226的两侧设置有电极垫228 (对应于电极垫28),该电极垫228藉由导线而与发光元件230连接。安装垫226与电极垫228的表面被银包覆。图4所示的安装垫226的左侧的端部与右侧的部分分别发黑。另外,设置在安装垫226的上下的电极垫228也发黑。在比较例中,认为由于此种发黑,光的反射率会下降,且照度会下降。仔细地对电极垫228的部分进行检查之后,已知电极垫228的发黑的表面层已剥离,导线的接合部也已剥离。即,已弄清导线处于断开状态,且未点灯。图4中表示将光源200的左下方的一部分剥离的剥离片400翻过来放置。剥离片400包括:安装垫226的表面层、电极垫228的表面层、对该电极垫228的表面层的周围进行密封的波长转换层236、以及框体238的一部分。如此,安装垫226或电极垫228的看上去发黑的部分的表面变质,导致容易剥落。图5是图4所示的剥离片400的局部放大照片。剥离的电极垫228的表面层黑化,且呈凝聚为粒子状的外观。另外,导线234也已从电极垫228的残留部分(残留在绝缘层224上的部分)剥离。S卩,已知电极垫228的银已变质。图6(a) 图6(d)是图4及图5所示的剥离片400的局部放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照片。即,图6(a)表示与电极垫228 —起剥离的导线234的接合部前端。另外,图6(b)是图6 (a)的A部分的放大照片,图6(c)是图6 (a)的B部分的放大照片,图6 (d)是图6 (a)的C部分的放大照片。导线234的 材料为金(Au),但藉由将该导线234接合于电极垫228的银层,该导线234的表面变成合金。而且,在剥离的导线234的表面上,仍会看到凝聚的粒子状的构造。电子探针微量分析(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ΕΡΜΑ)的分析结果是,已知所述粒子状的构造包含银。g卩,已知在导线234与电极垫228的接合界面上,银也已变质。图7(a) 图7(d)是表示电极垫与波长转换层的界面的组成分析的结果的曲线图。此处,如图4至图6 (a) 图6(d)所例示的剥离片400那样,将电极垫上的波长转换层剥离,在电极垫的位置,藉由SIMS (Secondary 1n Mass Spectroscopy:二次离子质量分析)来分别对剥离片的表面、与残留于基板侧的电极垫的表面进行组成分析。图7(a)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光源20剥离的波长转换层36的电极垫28侧的表面的组成分析的结果。图7 (b)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光源20将波长转换层36剥离后,残留于绝缘层24( 参照图2)侧的电极垫28的表面的组成分析的结果。图7(c)表示从比较例的照明装置的光源20剥离的剥离片400的电极垫28侧的表面的组成分析的结果。图7(d)表示从比较例的照明装置的光源20将剥离片400剥离后,残留于绝缘层224 (参照图4)侧的电极垫228的表面的组成分析的结果。对于比较例而言,无论在剥离片400侧(图7(c))还是在绝缘层224侧(图7(d)),在横轴n/z为450 460的范围内,观察到了 Ag2Br3的峰值(peak),另外,在横轴n/z为640 650的范围内,观察到了 Ag3Br4的峰值。另外,分析的结果是还确认了 AgBr的峰值与AgBr2的峰值。相对于此,对于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而言,无论在剥离片侧(图7(a))还是在绝缘层24侧(图7(b)),均未观察到有意义的峰值。根据所述分析结果,认为对于比较例而言,当进行点灯测试时,溴或包含溴的化合物脱离反射部114,该溴或包含溴的化合物到达电极垫228的表面,与银发生反应,并形成溴化银。而且,认为在以所述方式形成溴化银的过程中,如图4或图5等所示,电极垫228或安装垫226的表面发黑,凝聚为粒子状而剥离,导线234断开。另外,认为由于溴或包含溴的化合物脱离反射部114,因此,如图3所示,反射部114的反射面114b发黑而产生裂纹。图8是表示比较例的反射部114中所使用的含溴PBT的反射光谱AR的曲线图。另外,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反射部114中所使用的含溴PBT的吸收光谱AS的曲线图。再者,作为参考例,在图8及图9中还表示了将铝蒸镀至反射构件114的表面所得的样品(sample)的反射光谱CR与吸收光谱CS。另外,在图8及图9中一并表示了从光源200放出的光的发光光谱ES。另外,在图9中还表示了如下的含溴PBT的吸收光谱AS2,该含溴PBT在恒温槽中以150°C保持了 120小时,且因热劣化而发生了黄变(yellowing)。若对从光源200放出的光的发光光谱ES进行观察,则该发光光谱ES包含峰值波长为450纳米左右的蓝色光、及峰值波长为560纳米左右的宽阔的黄色光。
另一方面,含溴PBT的吸收光谱AS表现出了如下的变化,即,在初始状态下,以波长420纳米左右为边界,吸收率在短波长侧急剧升高。然而,在以150°C保持120小时之后,在从波长400纳米至700纳米左右的广阔的范围内,吸收率上升。而且,若对作为参考例的蒸镀有铝的反射部114的吸收光谱CS进行观察,则已知在比波长440纳米更靠长波长侧,吸收率高于初始状态的含溴PBT的吸收率,但440纳米以下的波长中,吸收率并未剧增,且在短波长侧也具有低吸收率。根据图8及图9,已知PBT即使在初始状态下,吸收率的上升(420纳米左右)也与光源200的蓝色光的峰值的边缘(skirt field)重叠。即,已知PBT即使在初始状态下,也有可能会将来自光源200的光中的短波长成分予以吸收而分解或变质。而且,若含溴PBT分解或变质,则如图3所示,表面会发黑或形成裂纹,光的反射率下降。这会引起照度下降。已发现:若光量、温度均低,则对于可见光而言,所述问题并未变得明显,但对于大光量光源或光源附近的构件而言,所述问题会变得明显。此外,若含溴PBT分解或变质,则溴或包含溴的化合物会脱离,并与电极垫或安装垫的银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发黑或凝聚、剥离等。特别是将光源及反射部配置于由外罩封闭的空间中的照明器具存在如下的倾向,即,脱离的气体成分容易充斥在所述空间中,且容易引起所述问题。因此,为了防止树脂由初始状态发生劣化,必须使对于从光源放出的光的吸收率尽可能地下降。图10是对反射·部或电极垫等的劣化的机理进行例示的概念图。从光源200放出包含短波长成分的光L,该光L的一部分由反射部114的反射面114b反射,接着射出至外部。在反射部114包含卤素或磷的情况下,若以所述方式照射出短波长的光,则所述反射部114会分解或变质,卤素或磷或者它们的化合物会脱离反射部114。另外,还有可能会因温度而促进反射部114的分解或变质。而且,如图9所示,若被加热,则构成反射部114的树脂的吸收率会上升,还有可能会因吸收光而使分解或变质加速。作为如上所述的分解或变质的结果,在图10中,表示了如下的情况作为一例,该情况是指包含溴的有机物R-Br脱离反射部114。如箭头300所示,脱离的有机物R-Br经由波长转换层236而到达安装垫226或电极垫228,并与该安装垫226或电极垫228表面的银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发黑或凝聚、剥离等。另外,作为脱离的R-Br的侵入路径,例如,如箭头302所示,还可考虑经由框体238中或下侧的界面的路径。另外,还考虑到在有机物R-Br到达安装垫226或电极垫228之前,或到达安装垫226或电极垫228之后,该有机物R-Br因从发光元件230放出的短波长的光而分解,形成更具有活性的溴离子。再者,在所述具体例中,作为一例,对含有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原因在于:溴以外的卤素或磷也会与溴同样地与银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发黑或凝聚、断线等。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机理,已知光的照射或温度的上升会使树脂分解或变质,结果,卤素或磷或者包含卤素或磷的化合物脱离,并与电极垫或安装垫的银发生反应,藉此,使照度下降或产生断线等。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来自光源20的光所照射的部分使用树脂时,使用实质上不含有卤素或磷的树脂。此种树脂的具体例如上所述。另外,有时添加卤素或磷,以使树脂的耐燃性提高。而且,对于照明装置而言,由于光源的温度上升,因此,树脂必须具有规定的耐燃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较为理想的是使用如下的树脂,该树脂实质上不含有卤素或磷,同时也具有规定水平的耐燃性。具体而言,例如较为理想的是使用UL94中的等级为V-1等级以上即V-1、V_0、5VB、以及5VA中的任一种树脂。图11 图13(a)、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模式图。S卩,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剖面图,图12是所述照明装置的立体分解部分,图13(a)及图13(b)是所述照明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50是被称为所谓的“灯泡形”的照明装置,且可直接使用于以往的使用灯丝式的灯泡的器具。在本体部52的底端设置有灯头部54,可代替以往的灯泡而旋入设置于照明器具。在本体部52上设置有透明或半透明的外罩56。在本体部52中收容有电源基板58。另外,在本体部52的上端附近固定有安装基板60,在该安装基板60上设置有光源62。该光源62对应于图1及图2所示的具体例中的光源20,且设置有未图示的安装垫或电极垫、发光元件或波长转换层、及导线等。在安装基板60上设置有连接构件64。连接构件64例如为连接器(connector),且将连接于电源基板58的配线66与光源20予以连接。配线66具有利用绝缘体来将导体的芯线予以包覆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藉由实质上不含有卤素或磷的树脂来形成连接构件64或配线66的包覆层等。藉此,可防止如下的情况,该情况是指构成连接构件64或配线66的包覆层等的树脂分解、变质,卤素或磷或者它们的化合物脱离,并与设置于光源62的安装垫或电极垫的银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发黑或凝聚、断线等。结果,可提供具有高可靠性的照明装置。再者,在图11 图13 (a)、图13(b)所示的具体例的情况下,从光源62观察,配线66配置在连接构件64后面。然而,从光源62放出的光的一部分由安装基板60或外罩56等构件反射之后,也会照射至配线66。因此,较为理想的是,藉由实质上不含有卤素或磷的树脂来形成所述配线66。另外,连接构件64或配线66的形状或配置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具体例。例如,连接构件64也可为所谓的“接点连接器”,该所谓的“接点连接器”呈框架状地配设在光源的周围且经由接点而进行连接。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应由实质上不含有卤素或磷的树脂形成的构件并不限定于反射部、连接构件、以及配线。即,只要是被从光源放出的光直接或间接地照射的构件即可,例如除了本体部或安 装基板、透明外罩之外,设置于照明装置的各种构件均符合。图14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模式剖面图。在图14所示的照明装置中,在光源20的周围形成有扩散抑制层70。扩散抑制层70抑制包含树脂的反射部14等构件中的由分解、变质产生的卤素或磷或者它们的化合物(例如图10所例示的R-Br)扩散至光源20,且侵入至该光源20的内部。藉此,假设即使在照明装置的内部产生卤素或磷或者包含卤素或磷的化合物,也可防止光源20的安装垫或电极垫等的发黑或凝聚、断线等。另外,在可使用如下的树脂的方面有利,该树脂含有卤素或磷等,藉此,耐燃性等特性提高。扩散抑制层70较为理想的是具有如下的材料及构造,S卩,对于从光源20放出的光的透射率高,且可维持某种程度的气密性。可使用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等作为扩散抑制层70的材料。可以将光源20予以覆盖的方式来涂布液体状的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接着使该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硬化、干燥,从而形成所述扩散抑制层70。还可使用液体玻璃(liquidglass)等作为扩散抑制层70的原料。再者,不一定必须与光源20发生接触地形成扩散抑制层70。S卩,扩散抑制层70只要将光源20的周围予以覆盖,抑制脱离树脂材料的成分侵入至光源20即可。因此,例如,也可如以下的图15所说明的滤光器80那样,一面使该滤光器80与光源20隔开,一面将该滤光器80设置在光源20的周围。接着,在图15所示的照明装置中,在光源20与反射部14之间设置有滤光器80。该滤光器80具有如下的光学特性,该光学特性是指选择性地将从光源20放出光中的短波长侧的光予以吸收。即,滤光器80具有如下的光学特性,该光学特性是指选择性地将被照明装置中所使用的树脂吸收的吸收率变高的波长区域的光予以吸收。例如,当使用具有图9所例示的PBT的初始状态的吸收光谱的树脂作为照明装置的构件时,较为理想的是,藉由滤光器80来将比吸收率上升的波长420纳米左右更靠短波长侧的光予以吸收。如此,可抑制被树脂吸收的光强度,从而可抑制如图3所例示的树脂的发黑或分解、变质、及卤素或磷或者包含卤素或磷的化合物的产生等。另外,在可使用如下的树脂的方面有利,该树脂添加了齒素或憐等,从而耐燃性等特性提闻。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如图14所示的扩散抑制层70那样,以与光源20发生接触的方式来形成滤光器80。接着,在图16所示的照明装置中,在反射部14的表面设置有滤光器82。该滤光器82与图15所示的滤光器80同样地,选择性地将从光源20放出的光中的短波长侧的光予以吸收。即,滤光器82具有如下的光学特性,该光学特性是指选择性地将被照明装置中所使用的树脂吸收的吸收率变高的波长区域的光予以吸收。藉此,可获得与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再者,图16表示与反射部14的表面发生接触地设置滤光器82的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滤光器82只要设置在如反射部14那样包含树脂的构件与光源20之间即可。接着,图17(a)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17 (b)对应于图17(a)中的A-A'线方向的部分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主要包括:散热体9、光源40、以及框体8。

在散热体9上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21。另外,散热体9包括筒状的侧壁部18。在侧壁部18的外壁上也设置有多个散热鳍片21。光源40包括:基板41与LED元件42,该LED元件42安装在基板41上,且被波长转换层覆盖。基板41的安装有LED元件42的安装面的相反侧的背面与散热体9的基板支撑面11发生接触。使光的放出面朝向基板41的安装面的相反侧地安装LED元件42。另外,在基板41的安装面上还安装有未图示的连接器。电缆46连接于该连接器。电缆46连接于图17(b)所示的接线板92。接线板92安装于安装板91,该安装板91螺固于散热鳍片21的上端。接线板92通过导出至照明装置的外方的电缆35,连接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框体60作为将散热体9的侧壁部18的内表面及下端部予以覆盖的装饰框而发挥功能。另外,框体60还具有对从光源40放出的光的配光或遮光进行控制的功能。框体60包括筒部61,该筒部61重叠于散热体10的侧壁部18的内侧。筒部61将光源40下方的空间予以包围。在筒部61的下端,设置有向筒部61的外侧弯折的下端部63。下端部63形成为环状,且遮盖散热体9的侧壁部18的下端。如图17(b)所示,在筒部61内侧的空间中设置有反射板51。在反射板51中,形成有多个导光孔53作为贯通孔。从导光孔53面向LED兀件42,将反射板51叠合于光源40的基板41。导光孔53的内壁面作为反射面而发挥功能。另外,在 筒部61内侧的空间中,将反射板51予以覆盖地设置有透光外罩54。如图17(a)所示,在散热体9的侧壁部18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例如三个)安装弹簧安装部17。作为板弹簧的安装弹簧83的一端部插入且固定于各个安装弹簧安装部17。接着,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利用三个安装弹簧83的弹性,安装于天花板中所设置的嵌入孔。即,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是筒灯(down light)型的照明装置。虽已对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被提出的实施方式,并无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的意图。实际上能够以各种其他形式来实施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而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条件下,可对本文所述实施方式在形式上进行各种省略、替换以及变更。随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内容旨在涵盖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及宗旨内的这些形式或润饰。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具有发光元件;以及 构件,被从所述光源放出的光照射,且包含不含有卤素及磷的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光源放出的光在波长500纳米以下具有强度的峰值。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具有UL94中的V-I以上的耐燃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件是将所述光源与电源予以连接的连接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件由从所述光源放出的热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含有50重量%以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扩散抑制层,该扩散抑制层是将所述光源的周围予以覆盖地设置,且抑制卤素及磷侵入至所述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滤光器,该滤光器设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构件之间,具有如下的光学特性且将比波长420纳米更靠短波长侧的光予以吸收,所述光学特性是指选择性地将从所述光源放出的光中的短波长侧的光予以吸收。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滤光器,该滤光器设置于所述构件的表面,具有如下的光学特性且将比波长420纳米更靠短波长侧的光予以吸收,所述光学特性是指选择性地将从所述光源放出的光中的短波长侧的光予以吸收。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具有发光元件;以及构件,被从所述光源放出的光照射,且包含实质上不含有卤素及磷的树脂。
文档编号F21S2/00GK103256493SQ20121033963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松永启之, 玉井浩贵, 樋口一斎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