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包括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37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及包括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包括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该背光模块有关于ー种可防止漏光之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演进,液晶显示面板已成为现今的主流显示器。由于液晶显示器体积小、不占空间,故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中,诸如手机、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等等。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必须利用背光模块来提供光线。一般而言,背光模块之导光板与边框之间需要预留公差间隙,使得边框与导光板之间常因间隙而造成漏光(LightLeakage)。 目前背光模块广泛地运用发光二极管来做为光源,由于发光二极管的亮度非常高,使得漏光更容易到达面板的面板可视区域,进而造成画面亮度不均的现象。另外,由于目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屏幕边框越做越小,故无法加大边框以避免漏光。倘若使用黑色材料做为边框,虽可避免边框反射光线来降低漏光,却会大幅降低背光模块之整体辉度。综上所述,在现有的背光模块中,仍无法在不影响背光模块之整体辉度及边框尺寸下有效地解决边缘漏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g在解决现有背光模块无法在不影响背光模块之整体辉度及边框尺寸下有效地解决边缘漏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ー种背光模块,包含ー导光板、至少一光源、ー边框、一反射片以及ー倾斜壁。光源系用以提供光线至导光板。边框容设导光板。反射片可包含ー导光区域及一防漏光区域,其中导光区域系设置于导光板之ー侧。倾斜壁系切设于边框,用以将逸漏至导光板外之光线反射至反射片之防漏光区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光板具有ー侧壁,面对所述倾斜壁,所述倾斜壁与侧壁相夹ー夹角,所述夹角系朝向所述反射片之防漏光区域所形成。所述夹角至少为45度。所述倾斜壁在所述防漏光区域的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防漏光区域。所述倾斜壁及防漏光区域彼此分隔,且所述倾斜壁与防漏光区域之垂直距离沿着背离所述导光板之方向逐渐減少。更包含至少ー吸光微结构,涂布于所述防漏光区域。所述吸光微结构为复数个,所述吸光微结构为圆形、椭圆形或波浪形。更包含[0016]至少一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对所述导光区域之另ー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以上所述之背光模块、一薄膜晶体管层以及一滤光层。薄膜晶体管层系背对背光模块之反射片而设置于背光模块之导光板之另ー侧。滤光层系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层上。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倾斜壁将逸漏至导光板外之光线往反射片之防漏光区域反射。藉此,这些逸漏至导光板外的光线会被限制在倾斜壁与反射片之防漏光区域之间来回反射,而不会被边框反射至显示装置的面板可视区域。由于上述实施方式仅需在边框上切设ー倾斜壁,而无须改变边框之尺寸或是改采深色材料做为边框,因此,可在不影响边框尺寸及辉度的情况下有效改善漏光的问题。以上所述仅系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技术效果等等,本实用新型之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
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图I绘示本实用新型之ー实施方式之显示装置之俯视图。图2绘示第I图I沿着A-A’线所剖之剖面图。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另ー实施方式之显示装置之剖面图。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又ー实施方式之显示装置之剖面图。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ー实施方式之防漏光区域之俯视图。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另ー实施方式之防漏光区域之俯视图。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又ー实施方式之防漏光区域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多种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ー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之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新型。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ー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第I图绘示了本实用新型之ー实施方式之显示装置之俯视图。第2图绘示第I图沿着A-A’线所剖之剖面图。请并參阅第I及第2图,本实施方式之显示装置包含一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包含包含一导光板400、至少一光源200、ー边框100、一反射片500以及ー倾斜壁300。光源200系用以提供光线至导光板400。边框100容设导光板400。反射片500可包含ー导光区域510及一防漏光区域520,其中导光区域510系设置于导光板400之ー侧。倾斜壁300系切设于边框100,用以将逸漏至导光板400外之光线反射至反射片500之防漏光区域52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反射片500可直接接触导光板400。如第I图所示,边框100围绕着一面板可视区域900。请參阅第2图,在使用时,逸漏至导光板400外的光线会被倾斜壁300往反射片500之防漏光区域520反射,从而将光线限制在倾斜壁300与防漏光区域520之间来回反射(如第2图之导光板400往倾斜壁300之箭头所示),而不会被边框100反射至显示装置的面板可视区域900,故可有系改善漏光的问题。[0030]应了解到,上述之面板可视区域900可定义为显示装置中用来显示画面之区域。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若显示装置为触控面板,则此面板可视区域900亦可定义为触控面板之主动区域(Active Area),亦即,供使用者触控并显示画面之区域。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导光区域510可定义为导光板400设置在反射片500后所覆盖的区域,其系用以帮助导光板400导光。防漏光区域520可定义为反射片500被导光板400所覆盖后,暴露于导光板400外之区域,其系用以将逸漏至导光板400外之光线反射至倾斜壁300上。第3图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ー实施方式之显示装置之剖面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400具有ー侧壁410,其面对着倾斜壁300,且倾斜壁300与侧壁410相夹ー夹角600,此夹角600系朝向反射片500之防漏光区域520所形成。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夹角600至少为45度,以进ー步确保倾斜壁300所反射之光线不会进入面板可视区域900 (请并參阅第I图)。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夹角600系为45度,以避免夹角600的角度过大而造成边框100的強度不足。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倾斜壁300投影覆盖至少部分之防漏光区域520。具体而言,若将倾斜壁300垂直投影至反射片500上,则会覆盖住至少部分的防漏光区域520,以利倾斜壁300将光线反射至防漏光区域52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倾斜壁300及防漏光区域520彼此分隔,且倾斜壁300与防漏光区域520之垂直距离沿着背离导光板400之方向逐渐減少。換言之,如第3图所示,越接近导光板400,倾斜壁300与防漏光区域520之垂直距离越大;相对地,越远离导光板400,倾斜壁300与防漏光区域520之垂直距离越小。举例而言,倾斜壁300可由边框100面对导光板400之表面沿着背离导光板400之方向朝防漏光区域520斜切而成。藉此,逸漏出导光板400外之光线可在倾斜壁300与防漏光区域520之间来回反射,并利用倾斜壁300与防漏光区域520垂直距离渐小的特性来缩短反射的路径,故可増加漏光的反射次数,从而降低漏光的強度。第4图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又ー实施方式之显示装置之剖面图。本实施方式与第2或第3图大致相似,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进ー步包含至少ー吸光微结构522,其系涂布于反射片500之防漏光区域520。举例而言,吸光微结构522可由深色材料所涂布而成,例如灰色或黒色材料。藉此,当倾斜壁300将逸漏至导光板400外之光线反射至防漏光区域520吋,吸光微结构522可吸收这些逸漏之光线,以进ー步确保这些逸漏的光线不会被反射至面板可视区域900 (请并參阅第I图)。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吸光微结构522之面积可根据漏光的程度来决定。举例而言,若漏光程度较大时,则可涂布较大面积的吸光微结构522,反之亦然。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吸光微结构522之形状可具有不同的变化。第5图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ー实施方式之防漏光区域520之俯视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吸光微结构522为复数个,而形状系为圆形。第6图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另ー实施方式之防漏光区域520之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与第5图大致相似,主要差异在于吸光微结构522为椭圆形。第7图绘示依据本实用新型又ー实施方式之防漏光区域520之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与第5图大致相似,主要差异在于吸光微结构522为波浪形。[0040]请回头參阅第2图,本实施方式之背光模块可进ー步包含至少一光学膜片700,其系设置于导光板400背对反射片500之导光区域510之另ー侧。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光学膜片700可为扩散膜。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光学膜片700可为复数个。如第2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之显示装置可包含一薄膜晶体管层810及一滤光层820。薄膜晶体管层810系背对反射片500而设置于导光板400之另ー侧。滤光层820系设置于薄膜晶体管层810上。举例而言,薄膜晶体管层810可设置于导光板400之上方,而滤光层820可直接迭置于薄膜晶体管层810上。于部分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可进ー步包含一偏光层830,位于薄膜晶体管层810下方。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边框100可为胶框。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光源200可为发光二
极管。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包含 一导光板; 至少一光源,用以提供光线至所述导光板; 一边框,容设所述导光板; 一反射片,包含一导光区域及一防漏光区域,所述导光区域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之一侧;以及 一倾斜壁,切设于所述边框,用以将逸漏至所述导光板外之光线反射至反射片之防漏光区域。
2.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一侧壁,面对所述倾斜壁,所述倾斜壁与侧壁相夹一夹角,所述夹角系朝向所述反射片之防漏光区域所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至少为45度。
4.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壁在所述防漏光区域的投影覆盖至少部分所述防漏光区域。
5.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壁及防漏光区域彼此分隔,且所述倾斜壁与防漏光区域之垂直距离沿着背离所述导光板之方向逐渐减少。
6.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至少一吸光微结构,涂布于所述防漏光区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微结构为复数个,所述吸光微结构为圆形、椭圆形或波浪形。
8.如权利要求I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至少一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对所述导光区域之另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为一扩散膜。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之背光模块; 一薄膜晶体管层,背对所述背光模块之反射片而设置于所述背光模块之导光板之另一侧;以及 一滤光层,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至少一光源、一边框、一反射片以及一倾斜壁。光源系用以提供光线至导光板。边框容设导光板。反射片包含一导光区域及一防漏光区域,其中导光区域系设置于导光板之一侧。倾斜壁系切设于边框,用以将逸漏至导光板外之光线反射至反射片之防漏光区域。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倾斜壁将逸漏至导光板外之光线往防漏光区域反射。逸漏至导光板外的光线被限制在倾斜壁与防漏光区域之间来回反射,不会被边框反射至面板的可视区域。由于其仅需在边框上切设一倾斜壁,而无须改变边框之尺寸或是改采深色材料做为边框,因此,可在不影响边框尺寸及辉度的情况下有效改善漏光的问题。
文档编号F21S8/00GK202613213SQ20122013997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5日
发明者余祥文, 林金勇 申请人: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