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22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是用于建筑立面的球形灯具。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行业,通常需要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布置灯具,从而在夜间通过灯光使得建筑物的外观具有美感。现有的灯具大多只能向一个方向投射光线,从而使得当需要在建筑物外通过灯线营造图案时,需要多组灯具来分别实现向建筑立面的光线投射以及向外部的光线投射,使得灯座布放、线路铺设等工作均较为复杂。现有的球形灯虽然能够实现光线的均匀投射,但是对不同方向的光线亮度不能调节,而且因为没有金属质感,所以不能用于需要金属质感效果的建筑立面布放。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可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所述发光球包括一个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中空支撑杆,与所述中空支撑杆连接的球形外壳,在所述球形外壳内设置有向所述底座方向投射的第一 led灯,以及与所述第一 led灯背靠背连接, 向相反方向投射的第二 led灯;所述球形外壳包括一个不锈钢本体,所述不锈钢本体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2个用于透射所述第一 led灯的光线的第一透光区,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二 led灯的光线的第二透光区,所述不锈钢本体包括与所述中空支撑杆连接的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支撑筋,与所述支撑筋连接的本体部;在所述第一透光区覆盖有与所述本体部半径相同的球面形的半透明的第一盖板,在所述第二透光区覆盖有半透明的第二盖板。[0005]优选地,所述第二盖板为与所述本体部半径相同的球面形状的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盖板为平面的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或者印刷有图案的玻璃盖板。[0007]优选地,在所述第二 led灯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 led灯连接的凹透镜。[000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其主要结构为不锈钢结构,因此能够用于需要金属质感效果的建筑立面布放,此外,其具有背靠背的两个led灯作为光源,从而能够对所述发光球的两个相对方向均形成光线投射,而且能够调节各自的亮度,从而可以灵活用于建筑立面灯光设计。当使用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时,所述发光球在白天不开灯的情况下能够整体能够显现金属质感,而换成印刷有图案的玻璃盖板时,所述发光球在白天不开灯的情况下还可呈现出特定质感,这样通过盖板的选择就可灵活满足高端建筑立面灯具设计的需要。
图I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发光球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发光球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发光球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的发光球基础上的一种改进的发光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发光球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发光球基础上的一种改进的发光球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的结构及其原理。图I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的发光球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发光球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发光球的B向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I,所述发光球I包括一个底座11,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的中空支撑杆12,与所述中空支撑杆12连接的球形外壳13,在所述球形外壳13内设置有向所述底座11方向投射的第一 led灯141,以及与所述第一 led灯141背靠背连接,向相反方向投射的第二 led灯142 ;所述球形外壳13包括一个不锈钢本体131,所述不锈钢本体131在靠近所述底座1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2个用于透射所述第一 led灯141的光线的第一透光区132,在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二 led灯142的光线的第二透光区133,所述不锈钢本体131包括与所述中空支撑杆12连接的连接部1311,与所述连接部1311连接的支撑筋1312,与所述支撑筋1312连接的本体部1313 ;在所述第一透光区132覆盖有与所述本体部1313半径相同的球面形的半透明的第一盖板15,在所述第二透光区133覆盖有半透明的第二盖板16。所述底座11使得所述发光球I可以方便的安装在建筑立面上,此外,所述底座11还能够对所述第一 led灯141投射的光线进行反射,增强光影效果。所述中空支撑杆12用于将所述第一 led灯141与第二 led灯142放置进所述球形外壳13,还可以通过调节所述中空支撑杆12的长度来控制所述第一 led灯141投射的光线照射到所述底座11的范围。所述不锈钢本体131使得所述球形外壳13具备较强的结构强度,而且外观美观,便于生产制造。所述第一 led灯141与所述第二 led灯142背靠背连接,使得所述球形灯前后均能有可控制调节的光源照射。所述第一 led灯141与所述第二 led灯142可以通过穿过所述中空支撑杆12的灯杆143设置在所述球形外壳13内,所述灯杆143可以是中空杆,这样所述第一 led灯141与所述第二 led灯142的电源线和控制线就可以安装在所述灯杆143内,便于设备安装。所述灯杆143可以连接在所述底座11上,也可以连接在所述底座11安装
4的建筑立面上,通过控制所述灯杆143的长度,可以方便的调节所述第一 led灯141与所述第二 led灯142在所述球形外壳13内的位置,这样也就可以调节所述第一 led灯141与所述第二 led灯142对所述球形外壳13前后的照射光线范围,从而与所述第一透光区132及所述第二透光区133的大小匹配。[0020]所述不锈钢本体131可以有2根所述支撑筋1312,用于支撑所述本体部1313,同时,所述支撑筋1312直接的空间即可形成用于透射所述第一 led灯141的光线的所述第一透光区132,所述支撑筋1312优选是4根,这样的结构强度最好,而且能够得到对称设置的 4个所述第一透光区132。用于透射所述第二 led灯142的光线的所述第二透光区133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313上,所述第一透光区132与所述第二透光区133上均覆盖有半透明的盖板,其中,在所述第一透光区132覆盖有与所述本体部1313半径相同的球面形的半透明的第一盖板15,这样能够使得靠近所述中空支撑杆12 —侧的所述球形外壳13保持球形结构,保障所述球形外壳的外形美观。在所述第二透光区133覆盖有半透明的第二盖板16。 所述第一盖板15与所述第二盖板16均能够保障光线的投射,而且能够保护所述发光球I 内部不受尘土等外部因素影响。[0021]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15为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这样可以通过硅封胶将所述第一盖板15在所述第一透光区132与所述不锈钢本体131粘接,便于生产。所述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还可以是在半透明丙烯酸盖板内侧喷涂O. 1-0. 5_的涂层制成,所述涂层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0022]银墨20、银粉15、铝粉5、反光粉18、受阻胺光稳定剂9、稀释剂32 ;[0023]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第一盖板15在白天不开灯的情况下显现金属质感,与所述不锈钢本体131外观一致,保障所述发光球I的外观美观,满足高端建筑立面灯具设计的需要。[0024]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16为与所述本体部1313半径相同的球面形状的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球形外壳13保持完整的球形结构,所述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也可以是如前述的在半透明丙烯酸盖板内侧喷涂O. 1-0. 5mm的涂层制成,所述涂层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0025]银墨20、银粉15、铝粉5、反光粉18、受阻胺光稳定剂9、稀释剂32 ;这样可以使得所述第二盖板16在白天不开灯的情况下显现金属质感,与所述不锈钢本体131外观一致, 保障所述发光球I的外观美观,满足高端建筑立面灯具设计的需要。[0026]图5为图I所不的发光球基础上的一种改进的发光球的结构不意图;图6为图5 所示的发光球的剖面示意图;参见图5-6所示,在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16’ 为平面的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或者印刷有图案的玻璃盖板。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球形外壳 13’由于具有一个切面而呈现为一种特形结构,当所述第二盖板16’采用印刷有图案的玻璃盖板时,例如印刷有仿雪花石图案的玻璃盖板,或者所述第二盖板16’可以采用双层结构,外层用透明玻璃做保护层,内层用半透明雪花石片,这样可以使所述发光球I’在白天不开灯的情况下还可呈现出特定质感,例如雪花石纹路,从而使得所述发光球I的外观美观。 通过对所述第二盖板16’的不同选择可在不影响光线照射要求的情况下,灵活满足高端建筑立面灯具设计的美观需要。[0027]图7为图6所示的发光球基础上的一种改进的发光球的剖面示意图,参见图7所示,在一个改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 led灯142与所述第二透光区133’’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 led灯142连接的凹透镜17。所述凹透镜17可以通过一个透明的喇叭形安装座与所述第二 led灯142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 led灯142与所述第二透光区133’’之间,这样能够使得所述第二 led灯142投射的光线更加均匀的投射在所述第二透光区133’ ’处的所述第二盖板16’’上,从而使得光线更加均匀。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1表面为漫反射表面。例如底座11上可以铺设磨砂玻璃,这样可以使得所述第一 led灯141从所述第一盖板15透射出的光线在所述底座11上被向四周漫反射,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发光球I在夜间的光线投射更加美观。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其主要结构为不锈钢结构,因此能够用于需要金属质感效果的建筑立面布放,此外,其具有背靠背的两个led灯作为光源,从而能够对所述发光球的两个相对方向均形成光线投射,而且能够调节各自的亮度,从而可以灵活用于建筑立面灯光设计。当使用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时,所述发光球在白天不开灯的情况下能够整体能够显现金属质感,而换成印刷有图案的玻璃盖板时,所述发光球在白天不开灯的情况下还可呈现出特定质感,这样通过盖板的选择就可灵活满足高端建筑立面灯具设计的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所述发光球包括一个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中空支撑杆,与所述中空支撑杆连接的球形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形外壳内设置有向所述底座方向投射的第一 led灯,以及与所述第一 led灯背靠背连接,向相反方向投射的第二led灯;所述球形外壳包括一个不锈钢本体,所述不锈钢本体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2个用于透射所述第一 led灯的光线的第一透光区,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透射所述第二 led灯的光线的第二透光区,所述不锈钢本体包括与所述中空支撑杆连接的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支撑筋,与所述支撑筋连接的本体部;在所述第一透光区覆盖有与所述本体部半径相同的球面形的半透明的第一盖板,在所述第二透光区覆盖有半透明的第二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为与所述本体部半径相同的球面形状的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为平面的镜像半透明丙烯酸盖板或者印刷有图案的玻璃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led灯与所述第二透光区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 led灯连接的凹透镜。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所述发光球包括一个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中空支撑杆,与所述中空支撑杆连接的球形外壳,在所述球形外壳内设置有向所述底座方向投射的第一led灯,以及与所述第一led灯背靠背连接的第二led灯;所述球形外壳包括一个不锈钢本体,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光区,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透光区,在所述第一透光区覆盖有球面形的半透明的第一盖板,在所述第二透光区覆盖有半透明的第二盖板。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立面的发光球,可以灵活用于建筑立面灯光设计,可灵活满足高端建筑立面灯具设计的需要。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2747148SQ20122039249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赖建燕, 冯腾飞 申请人: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