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6618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Led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基座和光源模块,基座与光源模块通过魔术贴连接;基座包括主动驱动电路,光源模块包括被动驱动电路和第一LED发光模块;主动驱动电路包括四只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发射电磁线圈、MOS管和控制器,被动驱动电路包括接收电磁线圈,接收电磁线圈与第一LED发光模块串联构成闭合回路。由于第一输入端IN1与第二输入端IN2之间接市电供应的交流电源,主动驱动电路与被动驱动电路之间通过电磁耦合技术为第一LED发光模块供电,基座与光源模块通过魔术贴连接,因此基座与光源模块之间无电源线连接,不仅可以随意移动光源模块,而且不需要电池供电。
【专利说明】LED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是一种LED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发光二极管的英文全称为: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LED。由于LED光源具有节能、低碳和绿色环保的性能,因此,采用LED光源的照明产品迅速发展起来。目前,LED照明产品,都是遵循传统光源的照明产品的外形来设计的,造成LED照明产品存在不能随意移动的缺点,例如=LED球泡灯、LED灯管,由于其需要一个专用的接口与电源连接,而这些接口通常是被固定安装在某个地方,不能随意移动;有些LED照明产品可以在一个小范围内移动,例如=LED轨道射灯,但是其必须要有电源线与之连接,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解决不能移动的问题,但是由于有电源线与之连接,安装不方便,移动的方向也不随意,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不美观等缺点。
[0003]现有技术中,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在LED照明灯具内增加一套电池供电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随意移动而且不需要电源线,但是其存在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缺点。因为,一旦电池没有电就需要给电池充电或者更换电池,而且,一般的电池体积大,受温度的影响大,特别是在LED照明灯具中,工作环境温度高,其寿命更短,因此其使用成本高而且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照明装置,不仅可以实现随意移动、无电源线连接,而且不需要电池供电。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LED照明装置,包括基座和光源模块,所述基座与所述光源模块通过魔术贴连接;所述基座包括主动驱动电路,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被动驱动电路和第一 LED发光模块;所述主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发射电磁线圈、MOS管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输入端INl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阴极、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发射电磁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的阳极、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发射电磁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被动驱动电路包括接收电磁线圈,所述接收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串联构成闭合回路。
[0006]进一步的,所述被动驱动电路还包括整流桥,所述整流桥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所述接收电磁线圈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所述接收电磁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正极直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的阳极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负极直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的阴极连接。[0007]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第二 LED发光模块,所述接收电磁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的阳极、所述第二 LED发光模块的阴极连接,所述接收电磁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的阴极、所述第二 LED发光模块的阳极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至少由两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组成。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LED照明装置时,由于第一输入端INl与第二输入端IN2之间接市电供应的交流电源,主动驱动电路与被动驱动电路之间通过电磁耦合技术为第一 LED发光模块供电,基座与光源模块通过魔术贴连接,因此基座与光源模块之间无电源线连接,不仅可以随意移动光源模块,而且不需要电池供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供电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所示:10_主动驱动电路,101-第一整流二极管,102-第二整流二极管,103-第三整流二极管,104-第四整流二极管,20-被动驱动电路,201-滤波电容,301-发射电磁线圈,302-接收电磁线圈,401-整流桥,501-M0S管,601-控制器,701-交流电源,801-第一 LED发光模块,802-第二 LED发光模块,901-基座,904-光源模块,905-魔术贴公面,906-魔术贴母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LED照明装置,包括基座901和光源模块904,所述基座901与所述光源模块904通过魔术贴连接;所述基座901包括主动驱动电路10,所述光源模块904包括被动驱动电路20和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 ;所述主动驱动电路10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101、第二整流二极管102、第三整流二极管103、第四整流二极管104、滤波电容201、发射电磁线圈301、M0S管501和控制器601,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101的阳极、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102的阴极与第一输入端INl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103的阳极、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104的阴极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101的阴极与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103阴极、所述滤波电容201的第一端、所述发射电磁线圈30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102的阳极与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104的阳极、所述滤波电容201的第二端、所述MOS管501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501的漏极与所述发射电磁线圈30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MOS管501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601连接;所述被动驱动电路20包括接收电磁线圈302,所述接收电磁线圈302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串联构成闭合回路。
[0018]如图1所示,魔术贴公面905固定在基座901的上表面,魔术贴母面906固定在光源模块904的下表面;魔术贴公面905和魔术贴母面906可以粘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且市面上容易购买,成本低廉,同时其粘接特性好,不易变性,重量轻,可以重复使用。[0019]使用时,第一输入端INl与第二输入端IN2之间接市电供应的交流电源,交流市电经过整流二极管101、102、103、104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整流后输出脉动直流电;脉动直流电对滤波电容201充电后,再由滤波电容201放电形成直流电;控制器601通过检测负载的情况,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PWM控制信号到MOS管501的栅极,来控制晶体管的通断;由于直流电流经发射电磁线圈301后,流入晶体管501,通过控制晶体管501的通断,也就控制流过发射电磁线圈301的电流的通断,流过发射电磁线圈301的电流发生变化,发射电磁线圈301周围就产生了磁场;接收电磁线圈302靠近发射电磁线圈301时,通过发射电磁线圈301产生的磁场耦合到了接收电磁线圈302,使接收电磁线圈302上获得了一定的电能,这样接收电磁线圈302就为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提供了电源,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就能正常发光。同时,接收电磁线圈302上获得的电能的强弱与发射电磁线圈301和接收电磁线圈302之间的距离有关,两者距离越近时,接收电磁线圈302上获得的电能越大,整个电路电能的利用率越高。
[0020]由于第一输入端INl与第二输入端IN2之间接市电供应的交流电源,主动驱动电路10与被动驱动电路20之间没有设置电源线,而是通过电磁耦合技术为第一 LED发光模块供电;基座901与光源模块904通过魔术贴连接,因此基座与光源模块之间无电源线连接,当需要移动光源模块时,撕开魔术贴就可以将基座901与光源模块904分开,从而实现随意移动光源模块904;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随意移动、无电源线连接,而且不需要电池供电。
[0021]所述基座901与所述光源模块904可以为一组,也可以是多组。如图2所示,发射电磁线圈301设置在基座901上,接收电磁线圈302设置在光源模块904上。如图5所示,发射电磁线圈301和接收电磁线圈302可以采用如下的绕制方式绕制而成:将一根由单股或多股构成的可以导电的金属线,例如,铜线、金线、银线或铝线等,按照螺旋线的绕制方式绕制,将两端引出,其中线圈中相邻部分的间距可以紧贴也可以是有一定距离。发射电磁线圈301可以为一组或多组,若为多组时,发射电磁线圈301在基座901上的排布方式既可以平铺排列,也可以重叠排列。
[0022]由于接收电磁线圈302上获得的电能是交流电,如果直接为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供电,则只有当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的两端加正向电压时,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才导通而发光,因此只有一半的电能被利用,电能利用率低。
[0023]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被动驱动电路20还包括整流桥401,所述整流桥40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所述接收电磁线圈30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401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所述接收电磁线圈30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流桥401的正极直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的阳极连接,所述整流桥401的负极直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的阴极连接。这样,交流电经整流桥401整流后形成脉动直流电,在脉动直流电的驱动下,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就可以连续工作,使电能得到充分利用。
[0024]为了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作为优选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光源模块904还包括第二 LED发光模块802,所述接收电磁线圈30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的阳极、所述第二 LED发光模块802的阴极连接,所述接收电磁线圈30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LED发光模块801的阴极、所述第二 LED发光模块802的阳极连接。通过设置第二 LED发光模块802,且第二 LED发光模块802与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反向并联,这样,在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两端加反向电压而截至时,第二 LED发光模块802两端则由于加上的是正向电压而导通,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与第二 LED发光模块802交替发光,使得电能得到了充分利用。
[0025]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可以仅使用一只LED,也可以使用多只LED,通过串联、并联或者串并联组合的方式连接而成,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至少由两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组成,这样当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两端加反向电压时,至少由两只二极管串联起来承受反向峰值电压,每只发光二极管两端的电压最多就只有反向峰值电压的一半,发光二极管不容易被损坏。
【权利要求】
1.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基座(901)和光源模块(90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901)与所述光源模块(904 )通过魔术贴连接;所述基座(901)包括主动驱动电路(10 ),所述光源模块(904)包括被动驱动电路(20)和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所述主动驱动电路(10)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101 )、第二整流二极管(102)、第三整流二极管(103)、第四整流二极管(104)、滤波电容(201)、发射电磁线圈(301)、MOS管(501)和控制器(601),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101)的阳极、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102)的阴极与第一输入端INl连接,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103)的阳极、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104)的阴极与第二输入端IN2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101)的阴极与所述第三整流二极管(103)阴极、所述滤波电容(201)的第一端、所述发射电磁线圈(30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102)的阳极与所述第四整流二极管(104)的阳极、所述滤波电容(201)的第二端、所述MOS管(501)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501)的漏极与所述发射电磁线圈(30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MOS管(501)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601)连接;所述被动驱动电路(20 )包括接收电磁线圈(302 ),所述接收电磁线圈(302)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串联构成闭合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驱动电路(20)还包括整流桥(401),所述整流桥(40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与所述接收电磁线圈(30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401)的第二交流输入端与所述接收电磁线圈(30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整流桥(401)的正极直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的阳极连接,所述整流桥(401)的负极直流输出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的阴极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904)还包括第二LED发光模块(802),所述接收电磁线圈(30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的阳极、所述第二 LED发光模块(802)的阴极连接,所述接收电磁线圈(30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 LED发光模块(801)的阴极、所述第二 LED发光模块(802)的阳极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发光模块(801)至少由两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组成。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3757401SQ201320884260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邓启明, 杨冕, 封正勇, 李东明 申请人: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