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6715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在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基础上,减小显示装置边框的宽度。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LED;第一反射膜,所述第一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与每个所述LED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第二反射膜,所述第二反射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反射膜,所述第一子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与两个相邻的所述LED的间隙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所述第一反射膜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膜的反射率。本发明应用于显示【技术领域】。
【专利说明】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平板显示领域的主流,由于液晶本身并不发光,所以LCD需要通过位于所述LCD外部的光源的透射或反射来实现图像的显示,现有的LCD大多数是通过背光源的透射来实现图像的显示,近年来,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清晰度及减少图像显示的色差,大部分透射型LCD的背光源都选用LED作为发光体。
[0003]在IXD工作的时候,LED发出的光经过导光板,均匀照射在IXD上,以便于IXD显示图像。现有技术中,该LED发出的光线呈扇形分布,两个相邻LED发出的光经过一段距离才会汇聚,如果LCD的显示面板边缘处于这一段距离内,则显示面板相对与相邻LED的间隔的区域会出现暗点,正对着LED的区域会出现亮点,这种现象称为萤火虫现象,该现象会影响LCD的显示质量。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萤火虫现象,需要使得导光板的边缘处于相邻两个LED发出的光线汇聚后的区域,即所述导光板与所述LED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所述LED发出的光线的交汇点与所述LED的距离,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均匀的背光,但是当导光板靠近LED —侧的边缘处于相邻两个LED发出的光线汇聚后的区域时,会导致LED与显示面板的距离较大,并最终导致LCD的边框较宽。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在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基础上,减小显示装置边框的宽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均匀排列的多个LED,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0007]第一反射膜,所述第一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与每个所述LED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
[0008]第二反射膜,所述第二反射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反射膜,所述第一子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与两个相邻的所述LED的间隙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
[0009]所述第一反射膜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膜的反射率,所述导光板与所述LED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LED发出的光线的交汇点与所述LED的距离。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反射膜还包括第二子反射膜,所述第二子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均匀排列的多个LED的电源接线处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
[0011]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子反射膜靠近所述LED的一侧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LED的一侧的宽度,所述第一子反射膜的宽度的方向与所述多个LED的排布方向平行。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子反射膜的形状为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或半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反射膜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反射膜的形状互补,所述第一反射膜与所述第二反射膜组成的组合膜的形状与所述导光板形状相同,且所述组合膜显示侧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板显示侧的面积。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反射膜位于所述导光板背光侧;
[0015]所述第一反射膜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膜的背光侧,与所述导光板形状相同,且第一反射膜的显示侧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板显示侧的面积。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光侧上每两个所述LED间隙相对的区域。
[0017]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0018]包括以上所述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
[001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和光源,由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第一反射膜的反射率小于第二反射膜,使得进入导光板上与LED相对的区域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膜的反射,进入导光板上其余区域的光线经过第二反射膜的反射,以解决导光板与光源距离较小时,显示装置上出现的萤火虫现象,并在保证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了显示装置边框的宽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萤火虫现象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形状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膜的形状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如图1所不,包括导光板101,光源102,所述光源102包括均匀排列的多个LED1021,所述背光模组10还包括:
[0031]第一反射膜103,所述第一反射膜103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1上与每个所述LED1021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
[0032]第二反射膜104,所述第二反射膜10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反射膜1041,所述第一子反射膜1041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1上与两个相邻的所述LED1021的间隙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
[0033]所述第一反射膜103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膜104的反射率,所述导光板101与所述LED1021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LED1021发出的光线的交汇点与所述LED1021的距离。
[0034]具体的,如图2所示,LED1021发出的光照射到导光板101上,图2中箭头所示为LED1021发出的光所能照射的范围,导光板101上相对LED的区域如图中区域B所示,导光板101上相对每相邻两个LED间隙的区域如图中区域A所示,如果光源102与所述导光板101距离较近,区域B由于受到LED发出的光的直射而显得较亮,区域A由于光线没有直射显得较暗,这种现象称之为萤火虫现象,所述导光板101位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背光侧,光线经过导光板101,再经过一系列光学膜片之后,能够为显示面板提供均匀的背光,即当光线从导光板101进入光学膜片后,光学膜片显示侧的预设个数的检测点的亮度值中,最小亮度值与最大亮度值的比值大于预设亮度阈值,即可认为显示面板的背光亮度均匀。示例性的,光学膜片显示侧的预设检测点个数为9,预设亮度阈值为76%,当所述9个检测点的亮度值中,最小亮度值与最大亮度值的比值大于76%,即可认为显示面板的背光亮度均匀。因此如果导光板101上出现较严重的萤火虫现象,该现象会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上显现,使得显示面板的背光不够均匀,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出现萤火虫现象,通常需要使得导光板101与LED的距离大于等于相邻两个LED的光线交汇点与LED的距离,即导光板101的靠近LED1021的边缘位于如图中虚线011的右侧区域,所述交汇点如图2中所示的C点,以保证导光板101上的光线分布均匀,但这样会导致显示装置的边框较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所示,当导光板101与LED1021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LED1021发出的光线的交汇点与所述LED的距离时,在导光板101的背光侧设置第一反射膜103和第二反射膜104,所述第一反射膜103设置在导光板101相对LED的区域的背光侧,所述第二反射膜10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反射膜1041,第一子反射膜1041设置在导光板101相对两个相邻LED的间隙的区域的背光侧,第一反射膜103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膜104的反射率,如图3所示,当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101后,由LED1021直射进入导光板101上相对LED1021的区域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膜103的反射,而进入导光板101上相对相邻两个LED1021间隙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反射膜104的反射,即进入区域B的光线经过反射率较低的第一反射膜103的反射,使得区域B相较于无第一反射膜103时暗,进入到区域A的光线经过反射率较高的第二反射膜104的反射,使得区域A相较于无第二反射膜104时亮,因此,合理设置第一反射膜103和第二反射膜104的反射率,可以使区域A和区域B的亮度一致,从而消除萤火虫现象。
[0035]这样一来,进入导光板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的反射,使得导光板的出射光线亮度更加均匀,避免了当光源与显示区域距离过近时,显示区域出现的萤火虫现象,这样在保证显示装置显示质量的基础上,缩小导光板与光源之间距离,进而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
[0036]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反射膜104还可以包括第二子反射膜1042,所述第二子反射膜1042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1上与电源接线处10211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所述电源接线处10211位于多个均匀排列的LED1021的一端,为所述多个LED1021提供电源,所述第二子反射膜1042的反射率大于第一反射膜103的反射率,如图5所示,图5中箭头所示为LED1021发出的光所能照射的范围,导光板101上相对LED的区域如图中区域B所示,相对每相邻两个LED间隙的区域如图中区域A所示,相对LED电源接线处10211的区域如图中区域D所示,进入区域B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膜103反射,使得区域B相较于无第一反射膜103时暗,进入区域A的光线经过第一子反射膜1041的反射,使得区域A相较于无第一子反射膜1041时亮,进入区域D的光线经过第二子反射膜1042的反射,使得区域D相较于无第二子反射膜1042时亮,合理设置第一反射膜103,第二反射膜104和第二子反射膜1042的反射率,可以使区域A、区域B和区域D的亮度相等或相近。所述第二子反射膜1042的反射率与第一子反射膜1041的反射率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制作方便,通常第二子反射膜1042的反射率与第一子反射膜1041的反射率是相等的。
[0037]具体的,如图6所示,每个所述第二反射膜104的第一子反射膜1041靠近所述LED1021的一侧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LED1021的一侧的宽度,所述第一子反射膜1041的宽度的方向与所述均匀排列的多个LED1021的排布方向平行,图中所示X方向为均匀排列的多个LED1021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一子反射膜1041的宽度为沿图中所示X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一子反射膜1041的宽度沿靠近LED到远离LED的方向逐渐减小,采用这种方案,可以使得导光板101的出射光的亮度更加均匀。其中,所述第一子反射膜1041的形状为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或半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半椭圆形为椭圆沿长轴或者短轴将分为两半的其中一半,所述半多边形为多边形沿中轴线分为两半的其中一半,本发明以三角形为例进行说明,但对第一子反射膜104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0038]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反射膜104可以与第一反射膜103处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二反射膜104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反射膜103的形状互补,从而使得进入导光板101的光能够得到均匀反射,导光板101的出射光的亮度更均匀,具体应用时,所述第一反射膜103与所述第二反射膜104组成的组合膜的形状与所述导光板101形状相同,所述组合膜位于导光板IOI的背光侧,对于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正对液晶面板的一侧称为显不侧,相对的另一侧称为背光侧,且所述组合膜显示侧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板显示侧的面积,使得进入导光板的光线都能够经过所述组合膜的反射,提高光线利用率。
[0039]需要说明的,第二反射膜104的形状也可以如图7所示,该第二反射膜104可以作为独立的反射膜位于所述导光板101背光侧且紧贴导光板101,该第二反射膜104的第一子反射膜1041与导光板101上相对每相邻两个LED间隙的区域对应,该第二反射膜104的第二子反射膜1042与导光板101上相对LED电源接线处的区域对应,使得进入导光板101上相对每相邻两个LED间隙的区域的光线经过第一子反射膜1041的反射,进入导光板101上相对LED电源接线处的光线经过第二子反射膜1042的反射。第一反射膜103可以作为独立的反射膜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膜104的背光侧并紧贴第二反射膜104,此时该第一反射膜103的形状也可以与所述导光板101的形状相同,实际应用中第一反射膜103和第二反射膜104组成的组合膜的显示侧的面积可以略大于所述导光板101显示侧的面积,保证进入导光板101上与LED相对的区域的光线能够经过第一反射膜103反射,其余区域的光线经过第二反射膜104的反射,使得进入导光板101的光线都能够经过充分反射,避免了萤火虫现象,并且提高了光线利用率。
[0040]进一步的,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将所述第二反射膜104直接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01背光侧上每两个所述LED间隙相对的区域,具体的,可以通过镀膜工艺将第二反射膜104涂覆在所述导光板101的对应区域,然后在该导光板的背光侧设置第一反射膜,该第一反射膜的形状可以与导光板形状相同,其显示侧的面积大于导光板显示侧的面积。
[004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光源,由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第一反射膜的反射率小于第二反射膜,使得进入导光板上与LED相对的区域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膜的反射,进入导光板上其余区域的光线经过第二反射膜的反射,避免了由于导光板与LED的距离过近而导致的萤火虫现象,并进一步减小了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
[004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以上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均匀排列的多个LED,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反射膜,所述第一反射膜与所述导光板上每个所述LED相对的区域对应设置;第二反射膜,所述第二反射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反射膜,所述第一子反射膜与所述导光板上两个相邻的所述LED的间隙相对的区域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反射膜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膜的反射率,当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后,经过所述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的反射避免了由于所述光源与显示区域距离过近而导致的萤火虫现象。
[004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第一反射膜的反射率小于第二反射膜,使得进入导光板上与LED相对的区域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射膜的反射,进入导光板上其余区域的光线经过第二反射膜的反射,使导光板的出射光线的亮度更加均匀,避免了由于导光板与LED的距离过近而导致的萤火虫现象,并进一步减小了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
[004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如图8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均匀排列的多个LED,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0045]步骤801、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侧相对每个所述LED的区域的对应区域设置第一反射膜。
[0046]步骤802、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侧设置第二反射膜,所述第二反射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反射膜,所述第一子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侧两个相邻的所述LED的间隙相对的区域。
[0047]所述第一反射膜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膜的反射率,这样一来,当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后,经过所述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的反射,使得所述导光板的出射光亮度更均匀,避免了由于所述光源与显示区域距离过近而导致的萤火虫现象。
[0048]进一步的,在与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均匀排列的多个LED的电源接线处相对的区域对应设置第二子反射膜。使得进入相对LED的区域的光线经过反射率较小的反射膜的反射,进入相对LED电源接线处的光线经过反射率较大的反射膜的反射,从而所述导光板相对LED接线处的出射光线与所述导光板相对LED的出射光线的亮度相等。所述第二子反射膜的反射率与第一子反射膜的反射率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制作方便,通常第二子反射膜的反射率与第一子反射膜的反射率是相等的。
[0049]具体的,所述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侧设置第二反射膜包括:[0050]通过镀膜工艺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侧两个相邻的所述LED的间隙相对的区域涂覆所述第一子反射膜;通过镀膜工艺在所述导光板背光侧与所述均匀排列的多个LED的电源接线处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涂覆第二子反射膜。通过镀膜工艺直接将第二反射膜涂覆在导光板的背光侧,节省了空间,并且使得第二反射膜的反射效率更好。
[0051]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的背光侧存在反射率均匀的反射膜,能够充分反射进入导光板的光线,但是当导光板与光源距离较近时,不能避免萤火虫现象,因此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镀膜工艺将第二反射膜涂覆在现有技术中的反射膜上,即涂覆的部分为第二反射膜,未被涂覆的部分为第一反射膜,使得第一反射膜对应导光板的背光侧与LED相对的区域,第二反射膜对应所述导光板的背光侧的其余区域。采用这个方案也可以使得光线经过导光板之后的出射光的亮度更加均匀。
[005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侧相对每个所述LED的区域的对应区域设置第一反射膜,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侧设置第二反射膜,所述第二反射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反射膜,所述第一子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侧两个相邻的所述LED的间隙相对的区域,所述第二反射膜还包括第二子反射膜,所述第二子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LED的电源接线处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使得光线进入导光板之后,经过所述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的反射,导光板的出射光线的亮度更加均匀,避免了由于导光板与LED的距离过近而导致的萤火虫现象,并进一步减小了显示装置的边框尺寸。
[005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均匀排列的多个LED,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第一反射膜,所述第一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与每个所述LED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 第二反射膜,所述第二反射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反射膜,所述第一子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与两个相邻的所述LED的间隙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 所述第一反射膜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反射膜的反射率,所述导光板与所述LED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LED发出的光线的交汇点与所述LED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膜还包括第二子反射膜,所述第二子反射膜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均匀排列的多个LED的电源接线处相对的区域的背光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子反射膜靠近所述LED的一侧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LED的一侧的宽度,所述第一子反射膜的宽度的方向与所述多个LED的排布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反射膜的形状为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或半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膜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反射膜的形状互补,所述第一反射膜与所述第二反射膜组成的组合膜的形状与所述导光板形状相同,且所述组合膜显示侧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板显示侧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射膜位于所述导光板背光侧; 所述第一反射膜位于所述第二反射膜的背光侧,与所述导光板形状相同,且第一反射膜的显示侧的面积大于所述导光板显示侧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背光侧上每两个所述LED间隙相对的区域。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
【文档编号】F21S8/00GK103807674SQ201410039107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7日
【发明者】孙彦军, 金 雄, 布占场, 袁静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