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叠合膜片设计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45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具叠合膜片设计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具叠合膜片设计的背光模块,包含光源模块及设置于光源模块上方的光学调控层。光学调控层包含:第一光学膜片及第二光学膜片,第一光学膜片的第一侧具有第一叠合带,第一叠合带上分布有第一内孔;第二光学膜片于邻接第一光学膜片的一侧具有第二叠合带与第一叠合带重叠,第二叠合带上分布有第二外孔与第一内孔相对应。
【专利说明】具叠合膜片设计的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叠合膜片设计的直下式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0002]图1A为现今直下式背光模块I的示意图,具有光源模块11及反射片2,光源模块包含多个光源111,反射片2包含第一反射片21及第二反射片22,设置于光源模块11上方用以分配光源111所产生的光线。然而,当在进行大尺寸模块设计时,受限于反射片来源长度限制,无法一次提供单一片大尺寸的反射片,因此必须由多片反射片进行拼接才能完成。但是,在两片反射片的拼接处,会因为光源无法透光而产生亮(暗)交接痕,造成显示品质不佳。
[0003]现今主要以几种方式将多片反射片拼接。其一,如图1B所示,将第一反射片21及第二反射片22利用双面胶3黏合其重叠处;其二,如图1C所示,在第一反射片21及第二反射片22的重叠处利用透明扣件4固定;其三,如图1D所示,调整第一反射片21及第二反射片22重叠处的范围大小,例如将重叠处的宽度调小。但是,都无法完全避免亮(暗)交接痕的产生。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增进膜片叠合处的光学表现。
[000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减少膜片叠合处亮暗不均的状况。
[0006]背光模块包含光源模块及光学调控层。光源模块包含至少一光源;光学调控层则设置于光源模块上方,并分配光源产生的光线于不同位置穿射而出。光学调控层包含第一光学膜片及第二光学膜片。第一光学膜片上分布有多个第一出光孔;其中,第一光学膜片的第一侧具有第一叠合带,第一叠合带上分布有至少一第一内孔。第二光学膜片上分布有多个第二出光孔,并接续第一光学膜片地设置于该第一侧。第二光学膜片于邻接第一光学膜片的一侧具有第二叠合带与第一叠合带重叠,第二叠合带上分布至少一第二外孔与第一内孔相对应。第二外孔的孔缘均围绕在第一内孔的孔缘在第二光学膜片的投影位置外。
[000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背光模块能增加光学膜在拼接时,其重叠处的透光率,使光线能穿透两光学膜的重叠处;或避免重叠处因厚度增加所造成的可能光损失,避免亮(暗)交接痕的产生,在实际应用中,也能够提升显示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A为现有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0009]图1B?图1D为现有反射片拼接的不意图;
[0010]图2A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1]图2B及图2C为本发明光学调控层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2]图2D及图2E为本发明光学调控层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3]图3A?图3C为本发明光学调控层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4]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光学调控层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5]图5A为本发明光学调控层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6]图5B为本发明光学调控层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7]图5C为本发明光学调控层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8]图为本发明光学调控层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19]符号说明
[0020]I背光模块
[0021]11光源模块
[0022]12扩散板
[0023]111 光源
[0024]112 载板
[0025]2光学调控层
[0026]21第一光学膜片
[0027]22第二光学膜片
[0028]210 区块
[0029]211第一出光孔
[0030]212 第一侧
[0031]213第一叠合带
[0032]214 第一内孔
[0033]215 第一外孔
[0034]221第二出光孔
[0035]222 第二侧
[0036]223第二叠合带
[0037]224 第二外孔
[0038]225 第二内孔
[0039]3双面胶
[0040]4透明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将以附图配合文字叙述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出。
[0042]请参照图2A的实施例,背光模块I优选包含光源模块11及光学调控层2。光源模块11包含多个光源111,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1de, LED);此外,光源模块11优选还包含载板112供承载光源111。在光源模块11上方设置有光学调控层2,用以分配该光源产生的光线于不同位置穿射而出。光学调控层2优选包含多组光学膜其优选可以是高反射率多孔反射片,并具有多个出光孔。光源111产生的光线可经光学调控层2及载板112来回反射,并自出光孔处穿出光学调控层2,如此即可通过调整出光孔在光学调控层2上不同位置的密度及大小以改变不同位置上的单位面积开口率,来分配光源111产生的光线。此外,在光学调控层2上方可设置扩散板12,以进一步将自光学调控层2射出的光线作进一步的均匀化。
[0043]请参照图2B,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调控层2包含第一光学膜片21及第二光学膜片22,但不限于此。第一光学膜片21上分布有多个第一出光孔211,供光线射出。第一光学膜片21的第一侧212具有第一叠合带213,且第一叠合带213上分布有多个第一内孔214。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内孔214也供作分布光线及出光之用。第二光学膜片22设置于邻近第一光学膜片21的第一侧212,且优选与第一光学膜片21平行。第二光学膜片22上分布有第二出光孔221,且第二光学膜片22邻近于第一光学膜片21的一侧为第二侧222,且在第二侧222具有第二叠合带223,第二叠合带223上分布有多个第二外孔224。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外孔224也供作分布光线及出光之用。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内孔214与第二外孔224同样为圆形的设计,且第二外孔224的直径大于第一内孔214的直径,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形状也可以不相同。
[0044]请参照图2C,将第一光学膜片21的第一叠合带213与第二光学膜片22的第二叠合带223相互重叠,且第一叠合带213上的第一内孔214与第二叠合带223上的第二外孔224相对应,由图中可看出第二外孔224的孔缘都围绕第一内孔214的孔缘在第二光学膜片22的投影位置外。据此设计,能让光线由第一内孔214及第二外孔224中穿出,并且,若是在制作工艺或组装中产生热胀缩或是施工有误差时,第一内孔214仍然会位于第二外孔224之内。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孔214与第二外孔224的孔缘可以利用锥形扣件使其扣合,优选为透明扣件,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双面胶将第一光学膜片21及第二光学膜片22黏合固定。
[0045]如图2D所示,为第一光学膜片21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片21上包含有多个区块210分别对应于各光源111。以优选实施例而言,每一区块210内的第一出光孔211分布均为相同、相似或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性。在每一区块210内,第一出光孔211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以所对应的光源投影位置为中心,而依预设的第一函数的函数值朝区块210的外侧递增变化。单位出光开口面积比率优选指在一单位面积之内,出光孔所占的面积比率。换言之,单位出光开口面积比率优选为一标准化的比率值,而不具有单位。换言之,预设第一函数的函数值优选将随着距离光源投影位置的距离增加而渐增。预设第一函数优选为指数函数或多项式函数,例如二次或三次多项式函数,但不以此为限。以预设函数为二次多项式函数为例,则预设函数可以为:
[0046]f (X) = ax2+bx+c
[0047]其中X为区块210中各位置距离光源投影位置的距离,f(x)则可直接为该位置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或者再乘以一个参数后成为单位开口面积比率。通过此一设计,可使最终产生的背光较为均匀。
[0048]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出光孔211与第一内孔214的开口率相当;换言之,即相对于相同的距离X而言,第一出光孔211与第一内孔214具有相同的开口率。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内孔214的开口率也可以大于第一出光孔211。举例来说,如图2E所不,靠近重叠处的开口,以第一光学膜片21来看,也就是分布于第一叠合带213上的第一内孔214,其单位开口面积比率优选设计为略大于第一出光孔211。若第一出光孔211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以最接近的光源投影位置为中心并依第一函数的函数值变化,则第一内孔214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以最接近的光源投影位置为中心并依第一函数的函数值变化乘以一加权值,其中加权值的优选设计为1.1?1.3。简单来说,第一内孔214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较第一出光孔211增大约10%?30%。所述单位开口面积比率可以改变开口大小及增加开口密度的方式来实现。并且,于此实施例中,当第一重叠带213的第一内孔214与第二重叠带223的第二外孔224重叠对应时,由在内的第一内孔214来决定开口面积。通过此一设置,可进一步减少因第一叠合带213及第二叠合带223的重叠而产生的暗带状况。
[0049]此外,为避免第一内孔214与第一光学膜片21的第一侧212的距离过大,进而造成亮(暗)交接痕的产生,优选需针对叠合带的宽度加以限制。请参照图3A的实施例,以第一光学膜片21为例,其第一叠合带213在第一侧212的横切方向a上所分布的第一内孔214,其直径为D,而第一叠合带213的宽度为L,则其优选设计为第一叠合带213在横切方向上的宽度L扣除第一内孔214的直径D后不超过2mm JPL-D含2mm。另外,如图3B所示,若第一内孔214为不同形状时,例如矩形,则第一叠合带213的宽度L的设计为第一叠合带213在横切方向上的宽度L扣除第一内孔214的最大宽度D后不超过2mm。
[0050]值得一提的是,若第一叠合带213上分布有N个第一内孔214时,其宽度L则为第一叠合带213在横切方向a上的宽度L扣除N个第一内孔214的直径D总和后不超过2_。图3C所示的实施例即为N等于2的状况。简单而言,最靠近第一侧212的第一内孔214的边缘,与第一侧121的距离不超过2mm。
[0051]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请参照图4A及图4B。第一光学膜片21的第一侧212具有第一叠合带213,其上分布有多个第一内孔214及第一外孔215,沿着第一侧212的横切方向a分布,且第一内孔214及第一外孔215沿着第一侧212相互交错排列,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内孔214为圆形,而第一外孔215为矩形,但不以此为限。第二光学膜片22邻近第一光学膜片21的一侧,即第二侧212具有第二叠合带223,其上分布有相互交错排列的第二内孔225及第二外孔224,且第二内孔225及第二外孔224也沿着横切方向a分布。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光学膜片21沿同平面旋转180度后,即为第二光学膜片22,第一内孔214对应第二外孔224,第一外孔215对应于第二内孔225 ;由附图来看,第一光学膜片21的第一内孔214及第一外孔215在旋转180度后会与第二光学膜片22的第二内孔225及第二外孔224的分布相同。在实际应用上,当完成第一光学膜片时,将其旋转180度即可作为第二光学膜片来拼接,如此一来,仅需同一个制作工艺即可完成多组光学膜,因此,此设计能够达到节省成本的功效。
[0052]请参照图4B,第一叠合带与第二叠合带重叠,第一叠合带213的多个第一内孔214在第二光学膜片22上的投影落入第二外孔224之内,第二外孔224的范围会涵盖第一内孔214的范围,第一外孔215的范围会涵盖第二内孔225的范围,第一外孔215的孔缘均围绕第二内孔225的孔缘在第一光学膜片21的投影位置外。通过此一设计,由于一个外孔可同时对应多个内孔,因此可进一步降低对位的难度并节省对位的时间。
[0053]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5A所示,在实务设计上,第一叠合带213的厚度t213及第二叠合带223的厚度t223都小于第二光学膜片22中的最大厚度t22,例如于本实施例中非第二叠合带223区域,即t213、t223都小于t22。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也可以将其设计为仅第二叠合带223的厚度t223小于第二光学膜片22中非第二叠合带223区域的厚度t22,即t223〈t22。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C所示,也可设计为仅第一叠合带213的厚度t213小于第二光学膜片22中非第二叠合带223区域的厚度t22,即t213〈t22。需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叠合带213或第二叠合带223都由上往下的方向挖空使其变薄,但不以此为限。其叠合及扣合方式如同前述不同实施例作对应变化,故不在此赘述。
[0054]当然,为了使光学调控层2能够更平整,在实际应用上,优选可以设计为第一叠合带213及第二叠合带223重叠后的厚度与第一光学膜片21及第二学膜片22的厚度相同。如图的实施例所示,第一叠合带213由上往下的方向挖空,使其厚度小于第一光学膜片21中非第一叠合带213区域的厚度;第二叠合带223由下而上的方向挖空,使其厚度小于第二光学膜片22中非第二叠合带223区域的厚度。两光学膜片经叠合后,其挖空区域形成互补,使得第一光学膜片21与第二光学膜片22叠合后的厚度会相同。需说明的是,于此实施例中的挖空方向仅作为举例,但并不以此限制。如此一来,光学膜片在拼接时,通过减薄第一叠合带213及/或第二叠合带223其重叠处,以增加光线穿透两光学膜片的重叠处的透光率。
[0055]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背光模块能增加光学膜片在拼接时,其重叠处的透光率,使光线能穿透两光学膜的重叠处,避免亮(暗)交接痕的产生,在实际应用中,也能够提升显示品质。
[0056]通过以上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公开的优选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任何熟知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包含: 光源模块,包含至少一光源; 光学调控层,设置于该光源模块上方,并分配该光源产生的光线于不同位置穿射而出;该光学调控层包含: 第一光学膜片,其上分布有多个第一出光孔;其中,该第一光学膜片于一第一侧具有第一叠合带,该第一叠合带上分布有至少一第一内孔;以及 第二光学膜片,其上分布有多个第二出光孔,并接续该第一光学膜片地设置于该第一侦h其中,该第二光学膜片于邻接该第一光学膜片的一第二侧具有第二叠合带与该第一叠合带重叠,该第二叠合带上分布至少一第二外孔与该第一内孔相对应; 其中,该第二外孔的孔缘均围绕在该第一内孔的孔缘在该第二光学膜片的投影位置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些第一出光孔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以最接近的该光源投影位置为中心依一第一函数的函数值变化;在该第一叠合带及该第二叠合带重叠的部分中,该些第一内孔及该第二外孔叠合后的单位开口面积比率以最接近的该光源投影位置为中心依该第一函数的函数值乘以一加权值变化,该加权值介于1.1至1.3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内孔为圆形,该第二外孔为矩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进一步包含扣件,扣合该第一内孔及该第二外孔的孔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多个该第一内孔在该第二光学膜片上的投影落入同一该第二外孔之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多个第一内孔沿该第一侧的横切方向上分布,该第二外孔沿该横切方向呈长形分布以涵盖该些第一内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叠合带上分布有至少一第一外孔,该第二叠合带上分布至少一第二内孔与该第一外孔相对应;该第一外孔的孔缘均围绕在该第二内孔的孔缘在该第一光学膜片的投影位置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些第一内孔及该些第一外孔沿该第一侧交错排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些第一内孔及该些第一外孔在该第一光学膜片上的分布在该第一光学膜片沿同平面旋转180度后与该些第二内孔及该些第二外孔在该第二光学膜片上的分布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叠合带的厚度及/或该第二叠合带的厚度小于该第二光学膜片的厚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叠合带与该第二叠合带重叠后的厚度与该第一光学膜片及该第二光学膜片的厚度相同。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4456288SQ201410577820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1日
【发明者】陈重廷, 钟炜竣, 王明政, 曾世福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