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光导器件及包括该圆形光导器件的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3093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圆形光导器件及包括该圆形光导器件的车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形光导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板形的发光面;圆板形的反射面,其形成于所述发光面的底部;以及光源,其位于所述反射面中心的下方,其中所述反射面上形成同心圆形态的凹凸部,所述发光面的中心形成使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凹凸部的全反射导光反射面。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均匀的亮灯效果。
【专利说明】圆形光导器件及包括该圆形光导器件的车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导器件及包括该光导器件的车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圆形凹凸部的光导器件及包括该光导器件的车灯。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车灯大体分为安装于车辆前方的前灯和安装于车辆后方的尾灯。尾灯具有显示刹车行为、方向,或者表示警示等功能方面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用于构成车辆尾部外观的审美方面的作用。现在,车辆的外观在车辆的商品性方面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这种角度来讲,尾灯的审美性在提高车辆商品性方面将会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
[0003]但是,一般的尾灯由作为光源的灯泡和用于反射灯泡发出的光的反射镜构成,结构简单。因此,存在尾灯亮灯时外观形态相同的问题。为此,提出了设置多个LED等光源,以提高亮灯外观审美效果的方案,但这种方案需要大量光源。
[0004]并且,随着消费者对感性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与以多点(multi dot)形态生成的亮灯效果相比,现在消费者更为青睐利用间接反射生成的亮灯效果。
[0005]因此,现在已经出现了多种利用光导器件的车灯。所谓光导器件,是一种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等光源生成的点发光效果转换为面发光效果的构件。利用这种光导器件,能够利用少量光源生成线形亮灯效果。
[0006]图1为现有光导器件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光导器件的内部的示意图。
[0007]如图1及图2所示,光导器件2能够沿长度方向长长地形成。锯齿形的凹凸部2a沿长度方向连续地配置于光导器件2的底面。光导器件2的侧面可设置诸如LED等的光源
I。光源I照射的光在光导器件2的内部发生全反射,沿着光导器件2传播,在凹凸部2a发生反射的光通过光导器件2的发光面2b照射,从而生成亮灯效果。
[0008]但是,光导器件2沿长度方长长地形成,并且在其侧面配置光源1,因此在光导器件2的区域中,邻接光源I的图1的A区域比其他区域亮,这在所难免。为了降低邻接光源I的区域的亮度,需要将凹凸部2a的大小缩到极小(例如0.3mm以下),但受到模具制作及注塑成型上的限制,目前还难以实现。因此,通过这种光导器件2达到均匀的亮灯效果方面存在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技术问题
[0010]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达到均匀的亮灯效果的光导器件及包括该光导器件的车灯。
[0011]技术方案
[0012]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形光导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板形的发光面;圆板形的反射面,其形成于所述发光面的底部;以及光源,其位于所述反射面中心的下方,其中,所述反射面上形成同心圆形态的凹凸部,所述发光面的中心形成使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凹凸部的全反射导光反射面。
[0013]优选地,所述凹凸部离所述光源越远,其大小越大。
[0014]优选地,所述光源的光轴经过所述发光面与所述反射面的中心,所述全反射导光反射面可以以所述光源的光轴为基准倾斜36°以上。
[0015]优选地,所述全反射导光反射面可以是曲面。
[0016]优选地,与所述光源相对的所述反射面的中心可以是凹形。
[0017]优选地,所述反射面的形状可以是半球形或圆锥形的凹形。
[0018]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灯,其包括:圆形光导,其包括圆板形的发光面、形成于所述发光面的底部的圆板形的反射面及位于所述反射面中心的下方的光源,其中所述反射面上沿半径方向连续地形成同心圆形态的凹凸部,所述发光面的中心形成使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凹凸部的全反射导光反射面;以及内透镜,其与所述发光面相对。
[0019]优选地,所述内透镜可以包括平板形的入射面,其与所述发光面相对。
[0020]优选地,所述内透镜可以包括入射面,其与所述发光面相对,并且具有向预定方向连续形成的直线形凹凸部。
[0021]优选地,所述直线形凹凸部可以是通过交替重复地形成平板形槽和平板形凸起而构成的。
[0022]优选地,所述直线形凹凸部可以是通过重复形成锯齿形凸起而构成的。
[0023]优选地,所述直线形凹凸部可以是通过重复形成圆形凸起而构成的。
[0024]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灯,其包括:圆形光导器件,其包括圆板形的发光面、形成于所述发光面的底部的圆板形的反射面及位于所述反射面中心的下方的光源,其中所述反射面上沿半径方向连续地形成同心圆形态的凹凸部,所述发光面的中心形成使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凹凸部的全反射导光反射面;内透镜;以及反射镜,其设置于所述发光面的前方,将所述圆形光导器件照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内透镜。
[0025]优选地,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为朗伯反射面(Lambertian surface)。。
[0026]技术效果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导器件及包括该光导器件的车灯,光导器件形成为圆形光导器件,并在其中心的下方设置光源,同时形成同心圆形态的凹凸部,从而能够达到均匀的亮灯效果。尤其,离光源越远,凹凸部的大小越大,因此能够达到极为均匀的亮灯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现有光导器件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所示光导器件的内部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光导器件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所示光导器件的剖面图;
[0032]图5为图3所示光导器件的全反射导光反射面作用下光的路径的示意图;
[0033]图6为包括图3所示光导器件的车灯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6所示车灯的内透镜的第一形态的示意图;[0035]图8为图6所示车灯的内透镜的第二形态的示意图;
[0036]图9为图6所示车灯的内透镜的第三形态的示意图;
[0037]图10为图6所示车灯的内透镜的第四形态的示意图;
[0038]图11为包括图3所示光导器件的车灯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
100:圆形光导器件110:发光面
111: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a:第一全反射导光反射面
111b:第二全反射导光反射面 120:反射面
121:凹凸部122:反射面的中心区域
200:内透镜210、220, 230, 240:入射面
300:反射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参照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首先,在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添加附图标记时,即使显示于不同的附图,也尽可能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此外,以下要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人能够变更为多种形态,这无须赘述。
[004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为了达到均匀度高的亮灯效果,构成具有同心圆形态的凹凸部的圆形光导器件。
[0043]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光导器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光导器件的剖面图。
[0044]为了从概念上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图3及图4只明确图示主要特征部分,因此能够从附图预想到多种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特定形状。
[0045]参照图3及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圆形光导器件100可包括形成有全反射导光反射面111的发光面Iio及形成有同心圆形态的凹凸部121的反射面120。
[0046]根据一个实施例,光源I可以是LED,可设置于圆形光导器件100中心的下方。
[0047]发光面110与反射面120相对且相隔,是光源I照射的光发生全反射,或者是在凹凸部121发生反射的光透过的地方。反射面120能够以圆板形相隔形成于发光面110的底部。另外,发光面110上可形成全反射导光反射面111。全反射导光反射面111的作用是将与所述发光面110的中心相对的光源I照射的光的路径变更为发光面110及反射面120的半径方向。即,作用在于引导使得垂直于发光面110及反射面120的光源I的光在发光面110及反射面120之间发生全反射。
[0048]图5为图3所不光导器件的全反射导光反射面作用下光的路径的不意图。如图5所示,全反射导光反射面111可由与发光面110的中心轴相接的第一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a及从第一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a延长形成的第二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b构成。SP,以发光面110的中心轴C为基准,第一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a的位置比第二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b更为靠近内侧。上述的第一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a和第二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b可由发光面110的中心凹陷而成。
[0049]第一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a能够以发光面110的中心轴C为基准倾斜而成。即,在第一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a的某一点形成切线的假想基准线Hl与发光面110的中心轴C形成预定角度Rl。
[0050]并且,第二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b也能够以发光面110的中心轴C为基准倾斜而成。即,在第二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b的某一点形成的切线的假想基准线H2与发光面110的中心轴C形成预定角度R2。此时,R2大于R1。优选的是使Rl大于36°。
[0051]如图5所示,光源I照射的光L1、L2经过第一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a或第二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b的反射,直接被凹凸部121反射,或通过发光面110,被反射面120的凹凸部121反射。
[0052]另外,第一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a及第二全反射导光反射面Illb的形状可以是平面或曲面中的任意一种。
[0053]反射面120与发光面110相对且相隔,并在内侧形成有凹凸部121。反射面120的形状可以是圆板型,凹凸部121可沿反射面120的半径方向连续形成为同心圆的形态。被凹凸部121反射的光通过发光面110照射,从而能够生成面发光的亮灯效果。
[0054]由于光源I位于反射面120中心的下方,因此光源I照射的光以放射状发散。以放射状发散的光被形成于反射面120的凹凸部121反射,并通过发光面110照射。上述的这种包括圆板型反射面120的圆形光导器件100可提供如下有益效果:
[0055]第一、与沿长度方向形成为长条(BAR)形的光导器件相比,能够达到大面积的亮灯效果。
[0056]第二、与沿长度方向形成为长条(BAR)形的光导器件相比,由于光源I照射的光以放射状发散,因此能够提高亮灯效果的均匀度。
[0057]尤其,离光源I越远,凹凸部121的大小越大,因此能够通过提高离光源I远的区域的反射率,以提高亮灯状态时的亮度。从而,能够使圆形光导器件100整体实现极为均匀的亮灯效果。
[0058]另外,与光源I相对的反射面120的中心区域122的形状可以是凹形。反射面120的中心区域122的形状可以是半球形或圆锥形的凹形。其目的在于提高光源I的全反射光量。
[0059]图6为包括图3所示光导器件的车灯的示意图。
[006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车灯可包括前述的圆形光导器件100及内透镜 200。
[0061]图7为图6所示车灯的内透镜的第一形态的示意图,图8为图6所示车灯的内透镜的第二形态的示意图,图9为图6所示车灯的内透镜的第三形态的示意图,图10为图6所示车灯的内透镜的第四形态的示意图。
[0062]这种内透镜200的第一形态如图7所示,可具有平板形态的入射面210。
[0063]并且,内透镜200的第二形态如图8所示,可具有形成有直线形凹凸部的入射面220。此处,可通过交替重复地形成平板形槽和平板形凸起,以构成直线形凹凸部。
[0064]内透镜200的第三形态如图9所示,可具有形成有直线形凹凸部的入射面230,可通过重复形成锯齿形凸起,以构成直线形凹凸部。
[0065]内透镜200的第四形态如图10所示,可具有形成有直线形凹凸部的入射面240,可通过重复形成圆形凸起,以构成直线形凹凸部。
[0066]这种内透镜200配置于圆形光导器件100的发光面110的前方,引导从圆形光导器件100照射的光,使其以面发光方式均勻地发光。
[0067]图11为包括图3所示光导器件的车灯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68]如图11所示,可在圆形光导器件100前方的侧面垂直地配置内透镜200,在圆形光导器件100的前方设置反射镜300。反射镜300的作用是将圆形光导器件100照射的光L3、L4反射到内透镜200侧。反射镜300的反射面的形状可以是抛物线或直线。另外,反射镜300的反射面优选为朗伯反射面(Lambertian surface)。
[0069]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在不变更其技术思想或必须特征的前提下,能够以其他具体形态实施。因此,以上记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只应理解为示例,而非限定。与上述详细说明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现,从权利要求书的意义、范围以及其均等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应解释为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圆形光导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板形的发光面; 圆板形的反射面,其形成于所述发光面的底部;以及 光源,其位于所述反射面中心的下方, 其中,所述反射面上形成同心圆形态的凹凸部,所述发光面的中心形成使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凹凸部的全反射导光反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光导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部离所述光源越远,其大小越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光导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的光轴经过所述发光面与所述反射面的中心,所述全反射导光反射面以所述光源的光轴为基准倾斜36°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光导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反射导光反射面为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光导器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光源相对的所述反射面的中心为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形光导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面的形状为半球形或圆锥形的凹形。
7.一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形光导,其包括圆板形的发光面、形成于所述发光面的底部的圆板形的反射面及位于所述反射面中心的下方的光源,其中所述反射面上沿半径方向连续地形成同心圆形态的凹凸部,所述发光面的中心形成使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凹凸部的全反射导光反射面;以及 内透镜,其与所述发光面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透镜包括平板形的入射面,其与所述发光面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透镜包括入射面,其与所述发光面相对,并且具有向预定方向连续形成的直线形凹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形凹凸部是通过交替重复地形成平板形槽和平板形凸起而构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形凹凸部是通过重复形成锯齿形凸起而构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形凹凸部是通过重复形成圆形凸起而构成的。
13.—种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圆形光导器件,其包括圆板形的发光面、形成于所述发光面的底部的圆板形的反射面及位于所述反射面中心的下方的光源,其中所述反射面上沿半径方向连续地形成同心圆形态的凹凸部,所述发光面的中心形成使所述光源照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凹凸部的全反射导光反射面;内透镜;以及 反射镜,其设置于所述发光面的前方,将所述圆形光导器件照射的光反射到所述内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的反射 面为朗伯反射面。
【文档编号】F21W101/02GK203797516SQ201420085395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5日
【发明者】姜东坤 申请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