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附接灯的组装系统、附接设备和方法以及具有附接设备的灯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7947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用于附接灯的组装系统、附接设备和方法以及具有附接设备的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附接灯的组装系统、附接设备和方法,以及特别是用于附接在电柜中的灯。

文献ep1670107b1中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容纳和布置电子部件的柜,所述柜包括灯的壳体所附接到的、垂直和水平的金属型材条。根据该现有技术文献,灯的壳体的附接一个或更多个钩或闩锁突起来实现,该一个或多个钩或闩锁突起从壳体的侧面突出的并且能够插入在型材条中形成的安装孔中。因此,钩或闩锁突起可以插入在所述安装孔中,并且然后可以移位到保持位置。然而,在相应的附接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灯的意外拆卸的风险。特别地,在水平布置的情况下,可能不能排除自作用拆卸。

此外,文献ep1670107b1涉及经由可以紧固到型材条的螺钉来附接灯的可能性。然而,这需要几个处理步骤,从而增加了将灯附接到相应柜的工作。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灯的拆卸需要几个处理步骤。

鉴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附接灯的组装系统,其允许以减少的处理工作来可靠地附接灯。提供一种附接设备和一种用于附接灯的方法以及一种具有相应的附接设备的灯也是本发明的目的。

关于组装系统,已经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事项解决了所述目的。关于附接设备,已经通过权利要求9的特征解决了所述目的。具有相应的附接设备的灯是根据权利要求10,并且相应的方法是根据权利要求11。

根据本发明,一种用于附接灯的组装系统,特别是用于将电柜灯附接到电柜的组装系统,包括用于附接灯的支撑结构,以及用于将灯附接到支撑结构的附接设备,其中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成形元件,其中附接设备包括用于与支撑结构的至少两个成形元件的连接的至少两个附接元件,并且其中,附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附接元件移动,用于成形元件之一的无工具接合。

因此,支撑结构被构造为灯(特别是灯的壳体)可以附接到的结构。另一方面,附接设备可以建立灯(特别是灯的壳体)与支撑结构之间的连接。由于附接设备设置有至少两个附接元件,所以可以实现与支撑结构的可靠连接,特别是没有灯的不期望的旋转或倾斜的风险。当考虑到至少两个附接元件可以相对于彼此间隔开时尤其如此。

此外,通过提供附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附接元件的可移动布置,附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与成形元件之一无工具接合。这确保了附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以减少的处理工作与成形元件之一连接。同时,从而可以实现提高的连接安全性。

换句话说,可以通过至少两个附接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来实现附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接合。因此,附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拆卸也将需要附接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然而,用于拆卸附接元件的这种相对移动不太可能无意地发生。因此,可以在确保简化的附接过程的同时改善连接安全性。同样,由于仅需要附接元件的相对移动,所以简化了预期的拆卸,从而附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脱离。

根据组装系统的优选实施例,附接元件被构造为用于建立与成形元件的正和/或非正连接。从而,可以实现附接设备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特别牢固的连接,从而导致提高灯的附接安全性。特别地,附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接合构件,接合构件优选地被构造为用于成形元件的后接合,优选地两个附接元件可以包括接合构件,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接合构件具有相反的接合方向是有利的。更特别地,至少一个接合构件优选地具有钩状形状。

或者,附接元件中的一个可以包括紧固舌片,其中所述紧固舌片优选地设置有用于紧固构件的开口。相应的紧固舌片易于制造,并且提供与组装系统的支撑结构的可靠连接。

根据组装系统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至少一个附接元件能够在接合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相对于另一附接元件移动,其中优选地在两个方向上限制相对移动。从而,可以简化将灯附接到支撑结构的过程,并且可以降低操作错误的风险。更优选地,两个附接元件能够相对于灯壳体移动。在后一种情况下,优选的是两个附接元件包括被构造为用于相应的成形元件的后接合的接合构件。

根据组装系统的又一优选实施例,附接设备包括用于引导附接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引导结构。从而,进一步简化在附接过程期间对组装系统的处理。优选地,引导结构连接到灯壳体或设置在灯壳体上,由此可以实现附接设备与灯壳体之间的容易的连接。

优选地,引导结构包括用于引导至少一个附接元件的至少一个引导槽,其中引导结构优选地包括更优选地相对于彼此按一定角度取向的多个引导槽。通过布置多个引导槽,可以选择相应的灯的不同的附接位置或附接取向,从而增加组装系统的灵活性。附接元件可以被布置为能够从引导结构拆卸。通过与引导结构可拆卸地布置附接元件,一方面可以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更换附接元件,而且也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的附接位置和/或取向使用附接元件。通过相对于引导结构能够移动地布置两个附接元件,可以进一步减少在组装过程期间的处理工作。

根据组装系统的又一优选实施例,附接设备包括用于迫使至少一个附接元件进入接合位置和/或将附接元件维持在接合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安全元件。优选地,两个附接元件被安全元件迫使进入接合位置和/或维持在接合位置中。更优选地,安全元件相对于引导结构被支撑。通过提供根据上述特征中的任何一个的安全元件,由于相应的附接元件的拆卸移动被限制或相应的拆卸移动至少需要克服由安全元件提供的力,所以可以使灯的意外拆卸的风险最小化。

可以例如以弹簧的形式提供这种安全元件。安全弹簧可以优选地被预张紧,以便将附接元件推入接合位置中。弹簧的预张紧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在其接合位置或在附接元件之间具有最大距离的位置中也对相应的附接元件施加推力。

根据组装系统的又一实施例,附接设备包括用于插入到支撑结构的至少一个成形元件中的、至少一个支撑构件,用于至少在至少一个附接元件的移动取向上限制引导结构的移动。从而,可以确保由安全元件施加在附接元件上的推力不会导致灯壳体或引导元件相对于支撑结构的位移。因此,在将灯附接到支撑结构的过程期间,避免了引导结构或灯壳体在至少一个附接元件的移动方向上的位移,并且由安全元件施加的推力可以可靠地迫使至少一个附接元件进入接合位置和/或将附接元件维持在接合位置中,特别是在附接元件与成形元件之一接合的情况下。

根据组装系统的又一实施例,附接设备包括用于插入到支撑结构的至少一个成形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定位构件,用于在至少一个附接元件的接合之前相对于支撑结构定位附接设备。从而简化将附接设备布置在至少一个附接元件可以相对于另一附接元件移动的位置中,以便以无工具的方式与相应的成形元件接合。将至少一个定位构件插入到至少一个成形元件中可以要求将至少一个附接元件移动到释放位置。在定位元件已经被完全插入到相应的成形元件中之后,可以将附接元件从释放位置移动到接合位置。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定位构件与支撑构件一致。从而,可以由同一个构件提供支撑构件和定位构件的功能。

根据组装系统的又一优选实施例,支撑结构被固定地布置,优选地被固定地布置在电柜上或内部,特别是电气柜内部,其中支撑结构优选地形成为成形轮廓和/或其中支撑结构的成形元件优选地由孔图案形成,其中孔图案优选地包括优选地沿孔图案线交替的槽孔和圆孔。优选地,成形轮廓包括优选地形成在孔图案部上的多个孔图案线,孔图案部彼此以一定距离布置和/或相对于彼此按一定角度布置。从而,可以增加附接灵活性,同时可以维持附接设备与支撑结构之间的高度的附接安全性。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附接元件优选地被构造为与长孔和/或圆孔连接,其中接合构件优选地被构造为与长孔接合,其中支撑构件和/或定位构件优选地被构造为插入到圆孔中。特别地,接合构件可以插入到长孔中,并且在插入位置中在释放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呈长孔的形式的成形元件确实为接合构件在释放位置与接合位置之间移动提供足够的移动空间。

同时,定位构件可以被构造为插入到圆孔中,从而限制附接设备与支撑结构之间的相对移动。或者,在附接元件形成为紧固舌片的情况下,诸如紧固螺钉等的紧固构件可以穿过紧固舌片的开口而插入并且旋入支撑结构的圆孔中。相应的螺纹处理可能伴随着圆孔内的螺纹切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附接灯的附接设备,特别是用于将电柜灯附接到电柜的附接设备,包括:至少两个附接元件,用于与用于附接灯的支撑结构的至少两个成形元件的连接,其中附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附接元件移动,用于成形元件之一的无工具接合,以及其中附接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由引导结构来引导。可以在上述的组装系统中采用相应的附接设备,从而允许简化在附接灯期间的处理,并且同时确保灯与灯所附接到的相应支撑结构之间的增加的连接安全性。

用于附接灯的附接设备可以包括结合用于附接灯的组装系统的实施例所描述的任何其它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灯,特别是用于附接在电气柜中的灯,包括上述的附接设备。

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公开的特征的组合得到。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装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装系统的另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附接设备的灯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引导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附接设备的灯的分解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部件的上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部件的下立体图;

图9是图7的分解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立体图,其中附接元件未引入到引导结构中;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立体图,其中附接元件引入到引导结构中;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立体横截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第一横截面图;以及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第二横截面图。

图1是示出用于附接灯2,特别是用于将电柜灯2附接到电柜(未示出)的组装系统1的立体图。组装系统1包括用于附接灯2的支撑结构4。支撑结构2包括多个成形元件6和8。成形元件6可以形成为圆形孔,并且成形元件8可以形成为长孔或槽孔。

如可以在图1和图2中进一步看到的,组装系统1包括用于将灯2附接到支撑结构4的附接设备10。附接设备10包括两个附接元件12和14,用于与支撑结构4的至少两个成形元件6和8的连接。在图2中示出了附件元件14,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组装系统的另一立体图。在这种情况下,附接元件12相对于附接元件14可移动,用于成形元件8中的一个的无工具接合。

附接元件12和14都被构造为用于建立与成形元件6和/或8的正和/或非正的连接。附接元件12包括接合构件58,接合构件58被构造为用于成形元件8的后接合。更具体地,接合构件58可以具有钩状形状,用于长孔8的后接合。因此,在具有其钩状形状的接合构件58与成形元件8接合的情况下,附接设备10在远离支撑结构4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如从图2可以进一步理解的,附接元件14包括紧固舌片,紧固舌片优选地设置有用于紧固构件(未示出)的开口16。因此,紧固舌片14可以经由螺钉、螺栓等连接到支撑结构4,该螺钉、螺栓等与成形元件6或8中的一个接合,特别是与圆孔6接合。优选地,用于紧固构件的开口16可以形成为细长形状,从而允许紧固舌片14和随之一起的附接设备10以及灯壳体相对于支撑结构4调节到其位置。可以在紧固构件已经与对应的成形元件6接合但是未完全紧固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用于将灯附接到支撑结构4的附接设备10也能够包括两个附接元件12,附接元件12包括特别是具有如图1和图7至图14中所示的钩状形状的接合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图2中所示的紧固舌片14将由如图1和图7至图14中所示的附接元件12代替。因此,附接设备10将设置有如图7至图14中所示的两个接合构件58。所述两个接合构件58将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分开的位置处。附接设备的相应构造将允许在附接设备10与支撑结构4之间建立完全没有工具的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处理工作。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支撑结构4的立体图。如上所述,支撑结构4可以包括多个成形元件6和8。相应支撑结构4可以固定地布置,特别是固定地布置在这里未示出的电气柜上或内部。支撑结构4可以水平或垂直地布置和/或以不同的取向固定。优选地,支撑结构形成为成形轮廓。所述成形轮廓可以具有中空体18。

此外,支撑结构4的成形元件6和8可以由孔图案20a、20b、20c形成。所述孔图案20a、20b、20c可以设置在中空体18中。孔图案20a、20b、20c可以包括槽孔8和圆孔6,其中,槽孔8和圆孔6优选地沿孔图案线22a、22b或22c交替。因此,成形轮廓4可以包括多个孔图案线22a、22b和22c,其优选地形成在孔图案部24a、24b和24c上。所述孔图案部24a、24b和24c可以彼此以一定距离布置和/或以相对于彼此按一定角度布置,由此可以增加支撑结构4与附接设备10之间的附接灵活性。

此外,成形元件6和8的确切形状可以在不同的孔图案线22a、22b和22c之间变化。可能有利的是,单个孔图案线22a、22b和22c中的所有圆孔6和所有槽孔8具有相同的形状,其中,成形元件6和8的形状在不同的孔图案线22a、22b和22c之间不同。例如,槽孔8的宽度可以在孔图案线22b中比在孔图案线22a中更大。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附接设备10的电柜灯2的立体图。如上概述的,附接设备10配备有附接元件12和另外的附接元件14,其中,附接元件12被构造为用于成形元件8的后接合,特别地形成为接合构件。与此相对,附接元件14形成为紧固舌片,其包括用于紧固构件(未示出)的开口16。附接元件12相对于另一附接元件14可移动,用于成形元件8中的一个的无工具接合。

在这方面,当附接元件12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相对于另一附接元件14可移动时是有利的。也就是说,通过将附接元件12朝附接元件14移动,附接元件12将到达其释放位置,而当在与附接元件14相反的方向上移动附接元件12时,附接元件12将到达其接合位置。优选地,在两个方向上限制附接元件12与附接元件14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避免附接设备10的错误操作。

如从图4可以进一步看出的,附接设备10固定到灯2,特别是固定到灯壳体28。因此,附接元件12也相对于灯2和/或灯壳体28可移动。附接设备10可以设置有两个附接元件12,其相对于彼此可移动并且也都相对于灯2和/或灯壳体28可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紧固舌片的紧固元件14由附接元件12代替,其与接合构件一样设置,优选地具有钩状形状,也如图7至图14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附接设备10将在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附接位置处配备有可移动的附接元件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附接元件12的两个接合构件具有相反的接合方向则可能是有利的,由此可以实现提高的连接安全性。

此外,可以从图4理解的,附接设备包括用于引导附接元件12和14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引导结构30。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引导结构30的立体图。

引导结构30优选地连接到灯壳体28或设置在灯壳体28上。引导结构30可以形成灯壳体28的一部分,或者可以为壳体28的部件提供连接功能。这将在下面参照6描述。

引导结构30包括用于引导至少一个附接元件12或14的至少一个引导槽32。因此,附接元件12和14可以插入在引导结构30的引导槽32中,以便被固定地布置或可移动地布置在其中。为了防止附接元件12和/或14在与引导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引导槽32脱离,引导槽32可以在它们的侧面包括保持凹部33。附接元件12和14可以具有保持部,其形成为与保持凹部33对应。由此,可以确保附接元件12和/或14仅沿着一个单一取向在引导槽32中被引导。

优选地,引导结构30包括多个引导槽32,例如两个引导槽32,其可彼此间隔开和/或相对于彼此按一定角度取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附接元件12或14从引导结构30可拆卸将是有利的,以便插入到引导结构30的不同引导槽32中。由此,可以改变灯2在其附接位置的取向,并且可以提高附接设备10的灵活性。根据优选实施例,两个附接元件都可以包括接合构件58,并且也都可以相对于引导结构30可移动。

引导结构30可以是铝型材,或者也可以由任何其他适合的材料形成,例如足够刚性的塑料材料。然而,为了导热和优异的刚性特性起见,金属材料优选地用于引导结构。此外,为了提供提高的传热,引导结构30可以设置有与引导槽32邻近的传热面34。传热面34可以将在灯(特别是其发光源的操作期间产生的热)传递到支撑结构4和/或环境。特别地,传热面34可以在附接设备10与支撑结构4的成形元件6和8连接的位置与支撑结构4接触。在支撑结构4以及引导结构30都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情况下,从引导结构30到支撑结构4的传热可以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附接设备10的灯2的分解图。附接设备10包括附接元件12和14,如上面参照图1、图2和图4所概述的。此外,附接设备10包括以轮廓的形式的引导结构30。引导结构30包括两个分开的引导槽32。与引导槽32邻近,引导结构30可以设置有传热面34。此外,引导结构30可以设置有用于接收设置在灯的壳体28中的电插座38的凹部36。同时,电插座38可以经由螺纹连接固定地附接到引导结构30。为了建立螺纹连接,可以在引导结构30中设置通孔40。

此外,电柜灯2配备有壳体28。壳体28可以包括上壳体构件42和下壳体构件44。引导结构30可以形成壳体28的一部分。上壳体构件42和下壳体构件44可以经由闩锁(latching)元件46无工具连接。在上壳体构件42和下壳体构件44的连接位置中,上壳体构件42和下壳体构件44与引导结构30接合,以在引导结构30与上壳体构件42和下壳体构件44之间建立形式配合。由此可以实现灯壳体28的简化的组装。

在壳体28的组装布置中,上壳体构件42和下壳体构件44包围引导结构30,以便在灯壳体28内限定封闭容积。在壳体28内,可以布置有电路板,特别是led电路板48。此外,可以设置有运动传感器50、操作元件52、显示元件54以及透镜56,其各自设置在上壳体构件42中。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7至图14描述附接元件12及其对应的部件。图7和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10的部件的上立体图和下立体图,特别地示出了附接元件12及其周边部件。

附接元件12包括接合构件58。接合构件58可以以钩状形状形成。此外,接合构件58可以设置有倾斜部60。倾斜部60可以相对于附接元件12的基部62倾斜。接合构件58和基部62可以一体地形成或附接到彼此。基部62可以被构造为插入到引导结构30的引导槽32中。更具体地,附接元件12的基部62可以被形成为插入到所述保持凹部33中,以便仅沿一个取向在引导槽32内被固定地引导。

因此,基部62的长边部67可以形成要插入到引导槽32的保持凹部33中的保持部。因此,可以根据引导槽32之一的两个相对的保持凹部33之间的距离来选择基部62的长面64之间的距离,使得基部62可以插入到保持凹部33中并保持在保持凹部33内。

通过将倾斜部60相对于基部62倾斜地布置,一方面可以确保接合构件58可以容易地与支撑结构4的成形元件8接合。同时,倾斜部确保在附接元件12的接合移动期间,使支撑结构4与附接设备10(特别是其引导结构30)之间的任何剩余距离最小化。通过使引导结构30与支撑结构4之间的距离最小化,可以建立这些部件之间的离散接触,从而确保了提高的传热。

此外,在接合构件58的最终接合位置中,也可以建立接合构件58与成形构件8之间的非正连接,从而减少接合构件58无意地移回到其释放位置的风险。因此,通过设置接合构件58的倾斜部60可以更容易地实现非正连接。

如从图7至图14可以进一步理解的,致动元件66可以连接到附接元件12。可以经由螺纹连接、铆钉、螺栓等来建立致动元件66与附接元件12之间的连接。致动元件66可以包括致动头68和插入部70,其可以同样地插入到引导槽32中。特别地,插入部70可以包括与基部62的长边部67对准的长边部72,以便可与基部62一起插入到引导槽32的保持凹部33中。

附接元件12可以经由插入部70与致动元件66连接。此外,致动元件66可以设置有支撑突起74,支撑突起74支撑附接元件12的倾斜部60,特别地防止倾斜部60在朝致动元件66的插入部70的方向上的倾斜的实质改变。致动头68可以由附接设备10的操作者操作,以便启动附接元件12与另一附接元件12或14之间的相对移动。因此,简化了附接设备的可操作性。

此外,附接设备10可以设置有与附接元件12可操作地连接的固定元件76。固定元件76可以插入到引导结构30的引导槽32中并且在预定位置处固定地定位在引导槽32内。为此,固定元件76可以设置有闩锁构件78。闩锁构件78可插入到在引导槽32内的预定位置处设置的闩锁开口31中,如从图12至图14可以理解的。闩锁构件78相对于固定元件76的主体80被弹性地支撑。从而,闩锁构件78可以相对于主体80被推入释放位置。在闩锁构件78的该位置中,固定元件76可以插入到引导槽32之一中,直到闩锁构件78卡入引导槽32内的开口31中的位置。为了拆卸固定元件76,闩锁构件78必须再次从开口31移出,这可以通过与闩锁构件78连接或一体地形成的释放致动器82来实现。换句话说,可以经由释放致动器82启动闩锁构件78相对于固定元件76的主体80的弹性移动。

固定元件76同样设置有长边部84,其与基部62的长边部67以及还与致动元件66的长边部72对准。由此,固定元件76也可以被引导入引导槽32的保持凹部33中。

经由基部62的成形突起63来建立附接元件12与固定元件76之间的连接。成形突起63可以在固定元件76的主体80的侧面处与引导槽86接合。突起63与槽86之间的接合限定附接元件12相对于固定元件76及随其一起的还相对于引导结构30的移动限制。在接合位置和释放位置处,即,附接元件12的两个移动方向上的最终移动位置处,成形突起63的钩状端部与引导槽86的面抵接,从而限制附接元件12的进一步移动。

此外,附接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安全元件90,用于迫使附接元件12中的至少一个进入接合位置和/或将附接元件12维持在接合位置中。优选地,在两个附接元件12均包括接合构件58的情况下,两个附接元件12被安全元件90迫使进入或维持在接合位置中。安全元件90可以形成为在固定元件76与附接元件12之间施加弹簧弹力的弹簧。由于固定元件76可以相对于引导结构30固定,所以安全元件90也可以相对于引导结构30被支撑。在固定元件76侧,安全元件90可以被引入到主体80的开口88中。在附接元件12侧,安全元件90可以由引导突起65引导。从而,防止安全元件的丢失。

此外,附接设备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构件100,用于插入到支撑结构4的至少一个成形元件6中,以至少在至少一个附接元件12的移动取向上限制引导结构30的移动。相应的支撑构件100可以设置在固定元件76的主体80上或与其一体地连接。优选地,可以设置两个支撑构件100,其中,可以根据支撑结构4的两个成形元件6的距离选择两个支撑构件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支撑构件100成形为圆柱形突起。此外,元件100还可以用作用于插入到支撑结构4的至少一个成形元件6中的定位构件,以在至少一个附接元件10的接合之前相对于支撑结构4定位附接设备10。由此,简化附接设备10相对于支撑结构4的取向和布置。

图10是在附接元件12、固定元件76以及致动元件66未插入到引导结构30中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的立体图。图11示出了在附接元件12、固定元件76以及致动元件66已经被引入到引导结构30中特别是相应的引导槽33中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接设备10的立体图。

图12至图14示出了附接设备10的组装状态的进一步视图。应注意,在附接设备10的组装状态下,仅仅支撑构件100、接合构件58以及支撑突起74从引导槽33的长开口突出,而附接元件12的基部62和固定元件76的主体80完全保留在引导槽33内。此外,致动元件66的致动头68保留在槽33的长端外部,以便可由操作者致动。还应注意的是,在相应的接合构件58的接合位置中,致动头68可以布置成与灯2的壳体的外表面齐平。在相应的接合构件58的释放位置中,即,当致动头68被推向槽32的内部时,致动头68可以抵接在引导结构30的端面39处。

如从图4和图6可以理解的,包括紧固舌片的附接元件14也被构造为用于插入到引导结构30的引导槽32中。为此,附接元件14也设置有被构造为插入到相应的引导槽32的保持凹部33中的长边部。最后,附接元件14包括闩锁突起17,闩锁突起17可以与在引导槽32内的预定位置处设置的闩锁开口31接合。为了附接元件14的拆卸,可以将闩锁突起17弯曲以便实现其从闩锁开口31的脱离。然后可以将附接元件引导出相应的引导槽3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