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555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



背景技术:

电极片广泛的适用于电脑、电器、电子、通讯、灯饰、玩具、文具、礼品等行业,是电子产品中必备的零件。现有技术中制造电极片是以整片冲切成型,其缺点是产生大量边角料,造成材料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能够实现自动上料、裁切、刺破、铆合以及自动下料一系列全自动化动作,其生产效率高、组装精度高。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其包括放料装置、物料进给装置、将卷状物料裁切成片的裁切装置、物料输送装置、将片状物料从所述裁切装置放置到所述物料输送装置上的第一取料装置、调整电极片位置的物料位置调整装置、在两个电极片上成孔的成孔装置、将电极片铆接在一起的铆合装置、自动收料装置以及将铆合后的电极片从所述物料输送装置上取出放置到所述自动收料装置中的第二取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进给装置包括沿物料传输方向设置的若干导料轴、将物料等距离向前输送的进给单元以及配合所述进给单元送料的第一压料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进给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压料单元结构相同的第二压料单元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压料单元前后运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压料单元与所述第二压料单元均包括上压板与下压板、驱动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张开与闭合的第二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输送装置为分度盘且设置有十个工位,每个所述工位上设置有一个工装板,所述工装板上设置有对电极片进行定位的若干定位针以及用于在电极片上成孔与铆合时进行避让的避让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取料装置与所述第二取料装置均包括第一吸附板、驱动所述第一吸附板上下运动的第三气缸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吸附板左右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物料位置调整装置包括第一物料位置调整装置与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所述第一物料位置调整装置与所述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均包括第二吸附板与第三吸附板、驱动所述第二吸附板与所述第三吸附板同时进行上下运动的第四气缸、驱动所述第二吸附板与所述第三吸附板同时进行前后运动的第五气缸以及驱动所述第三吸附板向后移动的第六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二吸附板与所述第三吸附板同时进行左右运动的第七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成孔装置与所述铆合装置原理相同且包括

下模单元,所述下模单元包括支撑两个电极片交汇处的支撑柱,所述铆合装置中的所述支撑柱内贯穿有下顶针;

上模单元,所述上模单元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所述第一板件上通过弹性件连接有上压块,所述上压块贯穿所述第三板件且凸出所述第三板件的下表面;

驱动所述下模单元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所述上模单元上下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成孔装置中的所述第二板件上固定设置有上顶针;所述铆合装置中的所述第二板件上固定设置有上压柱;所述成孔装置中的所述第三板件上通过弹性件连接有第四板件。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收料装置包括分度盘、等角度设置在所述分度盘上的若干收料单元、将其中一个所述收料单元顶出的顶升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物料自动进给、自动裁切、自动铆合以及自动下料装置实现了二分之一电极片从原材料到所需成品的全自动化制造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保证了组装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设置两个电极片位置调整装置,降低了每个工位的流水节拍,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物料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给单元与第一压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裁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物料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工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取料装置与第二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经过裁切装置裁切后的电极片材的放置位置示意图;

图9为经过第一物料位置调整装置与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调整后的电极片材的放置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制造的二分之一电极片作为支架的应用示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物料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成孔装置和铆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成孔装置中的上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铆合装置中的上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铆合装置中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收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

1放料装置;

2物料进给装置,21导料轴,22进给单元,221第二压料单元,222第一气缸,23第一压料单元,231上压板,232下压板,233第二气缸;

3裁切装置,31上模具,32下模具,33第一驱动装置,34废料收集装置;

4物料输送装置,41工装板,42定位针,43避让口;

5第一取料装置,51第一吸附板,52第三气缸,53第二驱动装置;

6成孔装置,61下模单元,611支撑柱,612下顶针,62上模单元,621第一板件,622第二板件,623第三板件,624第四板件,625上顶针,626上压柱,627上压块,63第三驱动装置,64第四驱动装置;

7铆合装置;

8自动收料装置,81收料单元,811支撑板,812导向柱,82顶升装置,821顶升柱,822第八气缸;

9第二取料装置;10第一物料位置调整装置;

11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11第二吸附板,112第三吸附板,113第四气缸,114第五气缸,115第六气缸,116第七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7,本实施例为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100,其包括放料装置1、物料进给装置2、将卷状物料裁切成片的裁切装置3、物料输送装置4、将片状物料从裁切装置3放置到物料输送装置4上的第一取料装置5、调整电极片位置的物料位置调整装置、在两个电极片上成孔的成孔装置6、将电极片铆接在一起的铆合装置7、自动收料装置8以及将铆合后的电极片从物料输送装置4上取出放置到自动收料装置8中的第二取料装置9。

物料进给装置2包括沿物料传输方向设置的若干导料轴21、将物料等距离向前输送的进给单元22以及配合进给单元22送料的第一压料单元23。进给单元22包括与第一压料单元23结构相同的第二压料单元221以及驱动第二压料单元221前后运动的第一气缸222。第一压料单元23与第二压料单元221均包括上压板231与下压板232、驱动上压板231与下压板232张开与闭合的第二气缸233。物料进给装置2的工作原理为:第二压料单元221夹紧片状电极片原材料,第一气缸222驱动第二压料单元221向前移动,从而带动片状电极片原材料向前移动;后第一压料单元23夹紧片状电极片原材料,第二压料单元221张开;第一气缸222驱动第二压料单元221向后移动;后第二压料单元221夹紧片状电极片原材料,第一压料单元23张开,重复上述动作,从而实现物料自动进给功能。

裁切装置3包括上模具31、下模具32以及驱动上模具31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3。下模具32内设置有排屑通道(图中未标示),所述排屑通道末端设置有废料收集装置34。裁切装置3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模切设备,因此,本实施例中不再详细介绍。

物料输送装置4采用分度盘,且设置有十个工位,每个所述工位上设置有一个工装板41。工装板41上设置有对电极片进行定位的若干定位针42以及用于在电极片上成孔与铆合时进行避让的避让口43。

第一取料装置5与第二取料装置9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第一吸附板51、驱动第一吸附板51上下运动的第三气缸52以及驱动第一吸附板51左右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53。第一吸附板5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吸盘,用于吸取电极片。

所述物料位置调整装置包括第一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0与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1。第一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0与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1均包括第二吸附板111与第三吸附板112、驱动第二吸附板111与第三吸附板112同时进行上下运动的第四气缸113、驱动第二吸附板111与第三吸附板112同时进行前后运动的第五气缸114以及驱动第三吸附板112向后移动的第六气缸115。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1还包括驱动第二吸附板111与第三吸附板112同时进行左右运动的第七气缸116。所述物料位置调整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经过裁切装置3裁切后的电极片为两对位置交错的电极片,第一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0中的第二吸附板111与第三吸附板112先吸取两个结构相同且放置方向相同的电极片;后第五气缸114驱动第二吸附板111与第三吸附板112带动电极片向后移动;后第二吸附板111先放下一个电极片;后第三吸附板112在第六气缸115驱动下继续向后移动,后第三吸附板112放下另一个电极片,第一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0动作完成;后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1中的第二吸附板111与第三吸附板112分别吸取剩下的两个与已经吸走的电极片位置交错相对的电极片;后第五气缸114驱动第二吸附板111与第三吸附板112带动电极片向后移动,且第七气缸116驱动第二吸附板111与第三吸附板112带动电极片向左移动与两外两个电极片对接;后第二吸附板111先放下一个电极片;后第三吸附板112在第六气缸115驱动下继续向后移动,后第三吸附板112放下另一个电极片,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1动作完成,从而实现将两对位置交错相对的电极片位置调整成两对相对对接的电极片。

成孔装置6与铆合装置7原理相同且包括下模单元61、上模单元62、驱动下模单元61上下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63以及驱动上模单元62上下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64。下模单元61包括支撑两个电极片交汇处的支撑柱611,铆合装置7中的所述支撑柱611内贯穿有下顶针612。上模单元62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板件621、第二板件622以及第三板件623。成孔装置6中的第二板件622上固定设置有上顶针625。铆合装置7中的所述第二板件622上固定设置有上压柱626。第一板件621上通过弹性件连接有上压块627,上压块627贯穿第三板件623且凸出第三板件623的下表面。成孔装置6中的第三板件623上通过弹性件连接有第四板件624。

自动收料装置8采用分度盘,本实施例中采用四分度盘,所述分度盘等角度设置有收料单元81,收料单元81包括支撑板811以及设置在支撑板811上的导向柱812。自动收料装置8包括放料工位与下料工位,在所述放料工位处设置有计数装置或高度检测装置,在所述下料工位处设置有将收料单元81顶出的顶升装置82。顶升装置82包括位于支撑板811下方的顶升柱821以及驱动顶升柱821上下运动的第八气缸822。

裁切装置3、第一取料装置5、所述物料位置调整装置、成孔装置6、铆合装置7以及第二取料装置9均围绕物料输送装置4的周边设置。

本实施例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100的工作原理为:卷状的电极片原材料经过放料装置1、物料进给装置2自动进入到裁切装置3中,裁切成客户需要的形状;裁切完成后,第一取料装置5将两对电极片从裁切装置3中取出,放置到物料输送装置4中的工装板41上,并自动定位;物料输送装置4旋转一定角度,将电极片输送至下一工位;两对位置交错的电极片经过第一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0与第二物料位置调整装置11的调整后,形成了两对位置相对对接的电极片;物料输送装置4旋转一定角度,将电极片输送至下一工位;后经过成孔装置6在两对电极片交汇处刺破成孔;物料输送装置4旋转一定角度,将电极片输送至下一工位;后经过铆合装置7对刺破孔处进行按压,从而将两对电极片铆合在一起。

本实施例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100制造的二分之一电极片相比现有技术的制造工艺生产的电极片,其节省了接近一半的材料成本,大大减少了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制造工艺可为支撑架应用节约更多的材料,如:电感产业线圈固定用支架、适用于放置(保护)物料用支架,或二次加工用支撑固定支架等等;二分之一支架也可应用在不同材质上作为支撑架,节约原有重点材料的使用,例如:使用塑料等低价之材料取代铜线等。

本实施例二分之一电极片裁切组装机100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物料自动进给、自动裁切、自动铆合以及自动下料装置实现了二分之一电极片从原材料到所需成品的全自动化制造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保证了组装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设置两个电极片位置调整装置,降低了每个工位的流水节拍,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