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是指能透光、分配和改变光源光分布的器具,包括除光源外所有用于固定和保护光源所需的全部零、部件,以及与电源连接所必需的线路附件。
传统的灯具的散热情况不佳,导致灯管长时间工作会导致管体过热,从而造成灯管损坏,导致灯管使用寿命缩短,增加了成本,同时增加了使用者更换灯管的频率,给使用者带来不便,无法调节灯管的亮度,使得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者需要更换不同功率的灯管,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在停电情况下无法使用,使得灯具的使用受到了约束,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灯具,包括第一控电箱,所述第一控电箱包括第一控电箱外壳、正极电源接头、负极电源接头、光感器、控制电阻、电阻滑块、导电板、电池正极接头、电池负极接头、第一灯管正极接头和第一灯管负极接头,所述第一控电箱外壳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正极电源接头、负极电源接头,所述第一控电箱外壳的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电池正极接头、电池负极接头、第一灯管正极接头和第一灯管负极接头,所述第一控电箱外壳内腔的中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控制电阻和导电板,所述控制电阻上设置有电阻滑块,且电阻滑块远离控制电阻的一端与导电板接触,所述控制电阻的左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正极电源接头和电池正极接头电连接,且控制电阻的右端通过导线与负极电源接头和光感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光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灯管负极接头电连接,所述导电板分别与电池负极接头和第一灯管正极接头电连接,所述第一控电箱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开关,所述滑动开关通过转轴与电阻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控电箱的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蓄电池和第二控电箱,所述第二控电箱包括第二控电箱外壳、第二灯管正极接头、第二灯管负极接头、第三灯管正极接头、吸尘杆电源接头、第三灯管负极接头和散热环,所述第二灯管正极接头和第三灯管正极接头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灯管负极接头、吸尘杆电源接头和第三灯管负极接头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散热环包括环本体和散热孔,所述环本体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第二控电箱的底部设置有吸尘杆和灯管。
优选的,所述电阻滑块的底部设置有滑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灯管正极接头和第一灯管负极接头分别与第二灯管正极接头和第二灯管负极接头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灯管正极接头和第三灯管负极接头分别与灯管的正极接口、负极接口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环本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灯具,通过对散热环的改进,加速灯具散热的速度,减少了灯管在长时间工作下所受到的损坏,从而延长了灯管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使用者更换灯管的频率,降低了成本,使用控制电阻调节灯管的亮度,使得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者无需更换不同功率的灯管,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使用蓄电池储存灯具工作时多余的电能,使得灯具即使在停电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工作,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控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控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控电箱、11第一控电箱外壳、12正极电源接头、13负极电源接头、14光感器、15控制电阻、16电阻滑块、17导电板、18电池正极接头、19电池负极接头、110第一灯管正极接头、111第一灯管负极接头、2滑动开关、3第二控电箱、31第二控电箱外壳、32第二灯管正极接头、33第二灯管负极接头、34第三灯管正极接头、35吸尘杆电源接头、36第三灯管负极接头、37散热环、371环本体、372散热孔、4蓄电池、5吸尘杆、6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灯具,包括第一控电箱1,第一控电箱1包括第一控电箱外壳11、正极电源接头12、负极电源接头13、光感器14、控制电阻15、电阻滑块16、导电板17、电池正极接头18、电池负极接头19、第一灯管正极接头110和第一灯管负极接头111,第一控电箱外壳11的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正极电源接头12、负极电源接头13,第一控电箱外壳11的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电池正极接头18、电池负极接头19、第一灯管正极接头110和第一灯管负极接头111,第一灯管正极接头110和第一灯管负极接头111分别与第二灯管正极接头32和第二灯管负极接头33电连接,第一控电箱外壳11内腔的中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控制电阻15和导电板17,使用控制电阻15调节灯管6的亮度,使得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者无需更换不同功率的灯管6,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控制电阻15上设置有电阻滑块16,电阻滑块16的底部设置有滑轮,且滑轮导电,电阻滑块16远离控制电阻15的一端与导电板17接触,控制电阻15的左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正极电源接头12和电池正极接头18电连接,且控制电阻15的右端通过导线与负极电源接头13和光感器14的输入端电连接,光感器1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灯管负极接头111电连接,导电板17分别与电池负极接头19和第一灯管正极接头110电连接,第一控电箱1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开关2,滑动开关2通过转轴与电阻滑块16固定连接,第一控电箱1的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蓄电池4和第二控电箱3,使用蓄电池4储存灯具工作时多余的电能,使得灯具即使在停电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工作,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第二控电箱3包括第二控电箱外壳31、第二灯管正极接头32、第二灯管负极接头33、第三灯管正极接头34、吸尘杆电源接头35、第三灯管负极接头36和散热环37,第二灯管正极接头32和第三灯管正极接头34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二灯管负极接头33、吸尘杆电源接头35和第三灯管负极接头36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第三灯管正极接头34和第三灯管负极接头36分别与灯管6的正极接口、负极接口电连接,散热环37包括环本体371和散热孔372,环本体371上开设有散热孔372,散热孔372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环本体371上,通过对散热环37的改进,加速灯具散热的速度,减少了灯管6在长时间工作下所受到的损坏,从而延长了灯管6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使用者更换灯管6的频率,降低了成本,第二控电箱3的底部设置有吸尘杆5和灯管6。
工作原理:该灯具工作时,使用者通过给正极电源接头12和负极电源接头13供电,灯具开始工作,通过移动滑动开关2来调整控制电阻15在灯管6工作电路中的有效电阻,从而调整灯管6的亮度,此时多余的电能,通过电池正极接头18和电池负极接头19进入至蓄电池4内,当停电时,蓄电时4放电,为灯管6提供工作能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