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后视镜的灯条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826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条改良结构,尤指一种能装设在车辆后视镜上的灯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现今路上大多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车辆,虽然能带给现代人便捷的交通,但不论其引擎如何先进,外观造型如何设计,在驾驶上皆要注意行驶上的安全,而一般是藉由设于车辆左、右两侧的后视镜,再根据后视镜视野角度所显现出的影像,使驾驶者能观察左、右方是否有来车或行人,以防产生碰撞意外。

现今车辆后视镜虽具备后视辅助功能,但对于夜间行驶上,因环境亮度低,使得后视镜所呈现的影像较不清晰,也因车辆两侧几乎没有任何警示,故当有来车或行人一旦不注意,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憾事发生,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有业者除了在车身侧面装设侧灯外,另有一种是于车辆后视镜的镜座上设置灯具。

然而,现今灯具结构通常是配合车辆方向灯发出光线,以加强警示效果,并无其他附加功能,例如照地灯、小灯则必须另外装设,又现今灯具结构本身除了外观造型的变化设计外,其发光效果仅配合车辆方向灯的单色光颜色而闪烁发光,并未有显著的改良与跃进,如此一来,造成业界推出新款产品时,难以吸引消费者。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针对上述缺失进行改良,以便在功能与价值上有所提升的车用后视镜的灯条改良结构,便成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供灯条在使用上增加其他附加功能,并且具有多样的发光效果,以便在功能与价值上有所提升的车用后视镜的灯条改良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用后视镜的灯条改良结构,能装设于一后视镜的镜座前侧面处,其包括:一壳体、一框板、一导光板、一第一电路板、一第二电路板、一第三电路板、及一盖体;所述壳体,其能透光,且后侧面设有一能对应于所述镜座内的容槽;所述框板,其对应配合于所述容槽内,并具有一呈狭长三角形状的指示区域,而所述框板位于所述指示区域侧端处设有一穿孔,且下侧面处设有一透孔,又位于所述指示区域周围各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导光板,其设于所述容槽内,并对应于所述指示区域处,而所述导光板周围分别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电路板,其设于所述容槽内,并具有多个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且前侧面设有多个对应所述导光板位置处的第一发光组件,而所述第一电路板能与车辆做电性连接,以供所述多个第一发光组件透过所述导光板对外发出光源,并能控制所述多个第一发光组件以同时定光恒亮、同时闪烁、或依序逐一发光;所述第二电路板,其设于所述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做电性连接,并具有多个对应所述穿孔位置处的第二发光组件;所述第三电路板,其设于所述容槽内,且能与车辆做电性连接,并具有多个对应所述透孔位置处的第三发光组件;所述盖体,其覆盖于所述容槽处,以固定位于所述容槽内的所述框板、所述导光板、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及所述第三电路板。

更优选的是,所述框板,其内侧面位于所述穿孔处,设有一能定位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一定位部。

更优选的是,所述框板,其内侧面位于所述透孔处,设有一能定位所述第三电路板的第二定位部。

更优选的是,所述框板,其位于所述指示区域处,设有多个呈间隔排列、以使所述指示区域区分为多个孔洞的间隔件。

更优选的是,所述导光板,其前侧面凸设有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孔洞处的指示件。

更优选的是,所述框板,其内侧面设有一对应配合于所述指示区域的定位片体,而所述定位片体相对应两侧缘处,分别设有一定位条;所述导光板,其是一能透光的铭板,且能对应于所述二定位条间。

更优选的是,所述导光板,其一侧面设有一印刷面,所述印刷面包括多条呈间隔排列的分隔线、及多个分别位于所述两分隔线间的图块。

更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其周围侧缘设有至少两个能与所述镜座相连接的固定件。

更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其侧缘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而所述固定孔处设有一能与所述镜座相连接的定位体。

根据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点:本实用新型,其装设于后视镜的镜座上,且第一电路板是与车辆做电性连接,以供每个第一发光组件通过导光板对外发出光源,并能控制其同时定光恒亮、同时闪烁、或依序逐一发光等多样的发光模式,不仅在夜晚能营造质感不错的照明效果,还能藉此提醒其他车辆或行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使整体在功能与价值上皆有所提升。

第二点:本实用新型,其更于侧端设有第二电路板,而第二电路板是与第一电路板做电性连接,以便第二发光组件能随着第一发光组件同时发出光源,作为小灯而使用,不仅能对位在车后的其他车辆明确标示其宽度,且还能提醒位于车身两侧的其他车辆,增加对车距判断的精确性,并对于夜间行驶的驾驶者更能确保安全性。

第三点:本实用新型,其更于下侧面处设有第三电路板,而第三电路板是与车辆做电性连接,以便能在车门开启时,供第三发光组件朝下发出光源,来作为照地灯而使用,对于车辆停在没路灯的地方很方便,提升夜晚下车后的安全。

第四点:本实用新型,其导光板表面排列设有多个指示件,且框板的指示区域处,能藉由间隔件区隔出多个孔洞,以供指示件对应,而指示件的形状能将光源进行折射,因此不仅能使光线更为集中均匀,其整体造型也兼具美观效果,另导光板亦可以是透光的铭板,且表面设有印刷面,以将不需透光的部分遮蔽住,藉此供消费者有更多形式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Ⅰ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的Ⅱ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将盖体移开的后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a-a的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装设于后视镜的立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10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10的Ⅲ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Ⅳ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壳体 31 第一定位孔

11 容槽 32 指示件

12 固定孔 33 印刷面

13 固定件 331 分隔线

2 框板 332 图块

21 指示区域 4 第一电路板

211 间隔件 41 第二定位孔

212 孔洞 42 第一发光组件

22 穿孔 5 第二电路板

23 透孔 51 第二发光组件

24 定位柱 6 第三电路板

25 第一定位部 61 第三发光组件

26 第二定位部 7 盖体

27 定位片体 8 定位体

271 定位条 100 灯条改良结构

3 导光板 A 镜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7所示,一种车用后视镜的灯条改良结构,能装设于一后视镜的镜座A前侧面处,所述灯条改良结构100,其包括一壳体1、一框板2、一导光板3、一第一电路板4、一第二电路板5、一第三电路板6、及一盖体7;所述壳体1,其能透光,且后侧面设有一能对应于所述镜座A内的容槽11;所述框板2,其对应配合于所述容槽11内,并具有一呈狭长三角形状的指示区域21,而所述框板2位于所述指示区域21侧端处设有一穿孔22,且下侧面处设有一透孔23,又位于所述指示区域21周围各设有多个定位柱24;所述导光板3,其设于所述容槽11内,并对应于所述指示区域21处,而所述导光板3周围分别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定位柱24对应的第一定位孔31;所述第一电路板4,其设于所述容槽11内,并具有多个与所述定位柱24对应的第二定位孔41,且前侧面设有多个对应所述导光板3位置处的第一发光组件42,而所述第一电路板4能与车辆做电性连接,以供所述多个第一发光组件42透过所述导光板3对外发出光源,并能控制所述多个第一发光组件42以同时定光恒亮、同时闪烁、或依序逐一发光;所述第二电路板5,其设于所述容槽11内,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4做电性连接,并具有多个对应所述穿孔22位置处的第二发光组件51;所述第三电路板6,其设于所述容槽11内,且能与车辆做电性连接,并具有多个对应所述透孔23位置处的第三发光组件61;所述盖体7,其覆盖于所述容槽11处,以固定位于所述容槽11内的所述框板2、所述导光板3、所述第一电路板4、所述第二电路板5、及所述第三电路板6。

其中,通过此种设计的灯条改良结构100,其如图2-图5所示,是将框板2、导光板3、第一电路板4、第二电路板5、第三电路板6置于壳体1的容槽11内,再由盖体7覆盖于容槽11处所组成,并如图8所示,是装设在后视镜的镜座A上,且整体朝向车头处,而第一电路板4是与车辆做电性连接,以供第一发光组件41通过导光板3对外发出光源,且在车辆的控制下,能供每一个第一发光组件41达到同时定光恒亮、同时闪烁、或依序逐一发光等多样的发光模式,故不仅在夜晚能营造质感不错的照明效果,还能藉此提醒其他车辆或行人,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使得整体在功能与价值上皆有所提升。

所述框板2,其内侧面位于所述穿孔22处,设有一能定位所述第二电路板5的第一定位部25。

其中,请参照图5所示,框板2侧端设置有穿孔22,且内侧面设置第一定位部25,以如图6所示供第二电路板6插设,并与第一电路板4做电性连接,使第二发光组件61能随着第一发光组件41同时发出光源,来作为整个车辆的小灯所用,不仅对位于车后的其他车辆能明确标示其宽度,且还能提醒位于车身两侧的其他车辆,增加对车距判断的精确性,对于夜间行驶的驾驶者更能确保安全性。

所述框板2,其内侧面位于所述透孔23处,设有一能定位所述第三电路板6的第二定位部26。

其中,请参照图5所示,框板2下侧面设置有透孔23,且内侧面设置第二定位部26,以如图6所示供第三电路板6插设,并与车辆做电性连接,以便车门开启时,供第三发光组件71朝下发出光源,来作为照地灯而使用,对于车辆停在没路灯的地方很方便,提升夜晚下车后的安全。

所述框板2,其位于所述指示区域21处,设有多个呈间隔排列、以使所述指示区域21区分为多个孔洞212的间隔件211。

所述导光板3,其前侧面凸设有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孔洞212处的指示件32。

请参照图4所示,框板2的指示区域21处,能藉由间隔件211区隔出多个孔洞212,而导光板3表面排列设有多个指示件32,以分别对应各孔洞212处,指示件32的形状能将光源进行折射,因此不仅能供第一发光组件41发光时,使光线更为集中均匀,且整体造型也兼具美观效果。

所述框板2,其内侧面设有一对应配合于所述指示区域21的定位片体27,而所述定位片体27相对应两侧缘处,分别设有一定位条271;所述导光板3,其是一能透光的铭板,且能对应于所述两定位条271间。

其中,导光板3另有较优的选择是为一铭板,其能用许多材质制作,常见的是使用PC材质,好处是透光度较佳,更具有质感,而由铭板所制成的导光板3较薄且小,故本实用新型结构亦有另一种实施方式。

其次,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乍看之下与前述结构无任何差别,然其差异是在内部结构,请参照图10-图13所示,框板2的指示区域21位置处设置有定位片体27,而定位片体27两侧缘设有相对应的定位条271,使两定位条271间形成有凹槽以供导光板3定位。

所述导光板3,其一侧面设有一印刷面33,所述印刷面33包括有多条呈间隔排列的分隔线331及多个分别位于所述两分隔线331间的图块332。

其中,导光板3表面设有印刷面33,是由分隔线331与图块332依序于导光板3一侧面排列组成,以将不需透光的部分遮蔽住,让光线能更为集中,也让消费者有更多导光板3的形式能供选择。

所述壳体1,其周围侧缘设有至少两个能与所述镜座A相连接的固定件13。

其中,透过固定件13的设置,其能利用螺丝等零件锁固于车辆后视镜上,以固定整体灯条改良结构100。

所述壳体1,其侧缘处设有至少一个固定孔12,而所述固定孔12处设有一能与所述镜座A相连接的定位体8。

其中,透过定位体8的设置,其是如图7所示以插设方式定位于固定孔12处,并且能藉由螺丝等零件以做穿设定位,而因为每一车辆后视镜的款式大不相同,例如有部分车辆后视镜会增设一能供安装行车记录器的镜头的凹槽,但若是未安装镜头的话,其整体外观较为不佳,因此便能藉由定位体8将凹槽补上,以使车辆后视镜较为美观,也能稳固定位整体灯条改良结构100,又若是车辆后视镜未有前述凹槽,则能供定位体8从固定孔12处拆下,故本实用新型更能与不同款式的车辆后视镜搭配实施。

以上依据图示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附图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