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241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和工业领域,光源装置可以提供高亮度、均匀性好的照明条件,较传统金卤灯光源装置寿命短、效率低等缺点,尤其是光功率密度较低,基于远程荧光激光的光源装置可以提供超高亮度、稳定、波长范围宽、寿命长的新型光源。目前的光源装置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将光源部发出的光聚在荧光部从而发出对应波段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从而在实现显微镜照明、光学元件检测、工业检测等工作方面无法实现更佳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的光源装置无法将光源部发出的光聚在荧光部从而发出对应波段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出光单元,该出光单元包括:

光源部;

反射/透射部,其设置于光源部的前方;

荧光部,其设置于反射/透射部的前方,荧光部的表面设置有高漫反射层,高漫反射层上涂覆有荧光粉层;

光源转接装置,其设置于荧光部的前方,光源转接装置用于对荧光部发出的光进行收集和整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主要包括光源部、反射/透射部、荧光部以及光源转接装置,光源部发出特定波段的光,经过反射/透射部后照射到表面涂覆有光源装置特殊要求波段对应荧光粉层的荧光部,进而发出相应的激发光;荧光粉层的下方设置有高漫反射层,可以将入射光和激发光反射回反射/透射部,光源转接装置收集反射/透射部出射的光,经过光束整形后投射出光源装置;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可以将光源部发出的光聚在荧光部从而发出对应波段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经过光源转接装置后,可以实现显微镜照明、光学元件检测、工业检测等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部为至少一激发光源。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出光效果,当采用多个激光光源时,其可以由后至前排列,并采用光学反光镜和透镜或者透镜组使各自的光会聚于荧光部的同一位置。同时可以实现光源部发出激发光,当发出激发光时,荧光部保持旋转状态,原因在于激光光源单位光密度高,所以打在荧光粉层上容易把荧光粉烧坏,旋转的话可以分散热量。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反射/透射部包括偏光片或者滤色片,偏光片或者滤色片匹配荧光部的激发光和发射光的偏振特性或者波长。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偏光片和所述滤色片与所述激发光和发射光的偏振特性或者波长匹配,可以通过镀膜技术形成对激发光反射而对入射光透射的光谱区域,或者形成对激发光透射而对入射光反射的光谱区域。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荧光部包括荧光部基板以及带动荧光部基板转动的驱动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荧光部的位置变化。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荧光粉层和高漫反射层在荧光部的表面沿着荧光部的边沿布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该荧光粉层是含有被激发后产生作为原色波段光的层,该荧光粉层吸收来自光源部发出的光,并透射来自光源模块发出的光,通过这样形成的荧光粉层,荧光部能够作为发光板来发挥作用;同时,通过沿着荧光部的外围方向布置荧光粉层,可以配合荧光部的旋转特性,并使得光可以随着荧光部运动,便于在各个点上实现光线的聚拢和透射。其中,荧光粉层的作用有两个:1)吸收部分光源部的光并激发出相应波段的激发光;2)能够透射部分光源部的光。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转接装置包括光学玻璃导光棒。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光学玻璃导光棒的光轴经过光源部发出的激发光会聚在荧光部上光斑的中心,同时可以接收从荧光部出射的荧光以及透射光,并直接投射出光源装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学玻璃导光棒的后方设置有光纤。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接收从荧光部出射的荧光以及透射光,并直接投射出光源装置。

作为可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转接装置包括光学透镜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接收从荧光部出射的荧光以及透射光,并直接投射出光源装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部与反射/透射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第一透镜,反射/透射部与荧光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第二透镜,反射/透射部与光源转接装置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第三透镜。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光线的快速传导。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出光单元,该出光单元包括:

光源部;

荧光部,其设置于光源部的前方,荧光部的表面设置有二向色层,二向色层上涂覆有荧光粉层;

光源转接装置,其设置于荧光部的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主要包括光源部、荧光部以及光源转接装置,光源部发出特定波段的光,直接投射到表面涂覆有光源装置特殊要求波段对应荧光粉层的荧光部,进而发出相应的激发光,透射式荧光粉层的下方设置二向色层,能够把激发光和入射光投射到光源转接装置,光源转接装置收集荧光部出射的光,经过光束整形后投射出光源装置;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可以将光源部发出的光聚在荧光部从而发出对应波段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经过光源转接装置后,可以实现显微镜照明、光学元件检测、工业检测等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荧光部在一种实施例方式中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荧光部在另一种实施例方式中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出光单元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内部光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出光单元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内部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中所涉及的荧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中所涉及的荧光部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出光单元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内部光路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出光单元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内部光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出光单元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内部光路示意图。

其中,1.壳体 2.出光单元 21.光源部 22.荧光部 221.驱动单元 222.荧光层 223.高漫反射层 23.光源转接装置 231.光学玻璃导光棒 232.光学透镜 233.光纤 24 散热器 25.聚光镜 26.反射/透射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至图2以及图4至图5以及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其包括一出光单元2(也可以设置多个),其可选的设置于壳体1内,该出光单元2包括:光源部21;反射/透射部26,其设置于光源部21的前方;荧光部22,其设置于反射/透射部26的前方,荧光部22的表面设置有高漫反射层223,高漫反射层223上涂覆有荧光粉层222;光源转接装置23,其设置于荧光部22的前方,光源转接装置23用于对荧光部22发出的光进行收集和整形。其中,该荧光部22还可以由驱动单元221驱动,可在光源部21的前方安装面内转动,该驱动单元221可以为电机或者旋转气缸等。

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主要包括光源部、反射/透射部、荧光部以及光源转接装置,光源部发出特定波段的光,经过反射/透射部后照射到表面涂覆有光源装置特殊要求波段对应荧光粉层的荧光部,进而发出相应的激发光;荧光粉层的下方设置有高漫反射层,可以将入射光和激发光反射回反射/透射部,光源转接装置收集反射/透射部出射的光,经过光束整形后投射出光源装置;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可以将光源部发出的光聚在荧光部从而发出对应波段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经过光源转接装置后,可以实现显微镜照明、光学元件检测、工业检测等工作。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光源部为激光光源,其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出光效果,当采用多个激光光源时,其可以由后至前排列,并采用光学聚光镜25使各自的光会聚于荧光部的同一位置。同时可以实现光源部发出激发光,当发出激发光时,荧光部保持旋转状态,原因在于激光光源单位光密度高,所以打在荧光层上容易把荧光粉烧坏,旋转的话可以分散热量。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6-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荧光部22为板体,具体可以为圆形板体。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便于接收光并对光进行透射。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6-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荧光部22的表面涂覆有荧光层222,其在荧光部22的表面沿着荧光部22的外围方向布置。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该荧光层是含有被激发后产生作为原色波段光的层,该荧光层吸收来自光源部发出的光,并透射来自光源模块发出的光,通过这样形成的荧光层,荧光部能够作为发光板来发挥作用;同时,通过沿着荧光部的外围方向布置荧光层,可以配合荧光部的旋转特性,并使得光可以随着荧光部运动,便于在各个点上实现光线的聚拢和透射。其中,荧光层的作用有两个:1)吸收部分光源部的光并激发出相应波段的激发光;2)能够透射部分光源部的光。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反射/透射部26包括偏光片或者滤色片,偏光片或者滤色片匹配荧光部22的激发光和发射光的偏振特性或者波长。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偏光片和所述滤色片与所述激发光和发射光的偏振特性或者波长匹配,可以通过镀膜技术形成对激发光反射而对入射光透射的光谱区域,或者形成对激发光透射而对入射光反射的光谱区域。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光源转接装置23包括光学玻璃导光棒231,其可以安装于导光棒固定架上。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光学玻璃导光棒的光轴经过光源部发出的激发光会聚在荧光部上光斑的中心,同时可以接收从荧光部出射的荧光以及透射光,并直接投射出光源装置。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光源转接装置23包括光学透镜组232。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对荧光部出射的荧光以及透射光的接收并投射出光源装置。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光源转接装置23包括光学玻璃导光棒231以及设置于所述光学玻璃导光棒后方的光纤233。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对荧光部出射的荧光以及透射光的接收并投射出光源装置。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出光单元2的底部还设置有散热器24。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实现出光单元的散热作用。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光源部与反射/透射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透镜(未示出),反射/透射部与荧光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透镜(未示出),反射/透射部与光源转接装置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三透镜(未示出)。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实现光线的快速传导。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图3以及图5-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其包括一出光单元2(也可以设置多个),其可选的设置于壳体1内,该出光单元2包括:光源部21;荧光部22,其设置于光源部21的前方,荧光部22的表面设置有二向色层,二向色层上涂覆有荧光粉层(未示出);光源转接装置23,其设置于荧光部22的前方。

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主要包括光源部、荧光部以及光源转接装置,光源部发出特定波段的光,直接投射到表面涂覆有光源装置特殊要求波段对应荧光粉层的荧光部,进而发出相应的激发光,透射式荧光粉层的下方设置二向色层,能够把激发光和入射光投射到光源转接装置,光源转接装置收集荧光部出射的光,经过光束整形后投射出光源装置;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可以将光源部发出的光聚在荧光部从而发出对应波段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经过光源转接装置后,可以实现显微镜照明、光学元件检测、工业检测等工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