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520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LDE光源广泛用于台灯、家具等设备中,LED灯光源灯头横向插入灯罩的插口上,但是光源另一端由于横置容易脱落,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灯罩底板对准灯体的位置固定一个向下伸出的金属卡片,金属卡片的两侧卡住灯体的两侧壁,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灯体容易脱落的情况,但还不能完全解决松动的现像,而且侧壁上的金属卡片会遮挡一部分光源导致黑影现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包括灯头,所述灯头的左侧壁上设有两个端子,灯头的底端面为镂空结构,灯头的内部设有与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灯头的右端固定有相互扣合的柔光罩和后盖,后盖与柔光罩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固定有LED灯板,所述灯头的底部固定有与后盖固定连接的灯罩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所述后盖右端面的顶端处设有卡口,所述灯罩底板的顶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一安装孔,灯罩底板的顶部靠近右端处设有与卡口相配合的倒F形结构的卡钩,灯罩底板与后盖之间通过卡钩与卡口的相互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所述后盖的底端面靠近右端处设有向下延伸的柱形插头,柱形插头的底端设有膨胀卡凸,所述灯罩底板的顶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二安装孔,灯罩底板的顶部靠近右端处设有与柱形插头相互配合的圆形插孔,灯罩底板与后盖之间通过圆形插孔与柱形插头的相互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所述后盖的底部的右端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并具有倒勾的扁形插头,所述灯罩底板的顶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三安装孔,灯罩底板的顶部靠近右端处设有与扁形插头相配合的扁形插孔,灯罩底板与后盖之间通过扁形插孔与扁形插头的相互卡合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设计新颖,后盖与灯罩底板相互卡接,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结构的缺陷,安装方便,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灯头;2、端子;3、电路板;4、柔光罩;5、后盖;6、LED灯板;7、灯罩底板;8、卡口;9、第一安装孔;10、卡钩;11、柱形插头;12、第二安装孔;13、圆形插孔;14、扁形插头;15、第三安装孔;16、扁形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包括灯头1,所述灯头1的左侧壁上设有两个端子2,灯头1的底端面为镂空结构,灯头1的内部设有与端子2电性连接的电路板3,灯头1的右端固定有相互扣合的柔光罩4和后盖5,后盖5与柔光罩4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固定有LED灯板6,所述灯头1的底部固定有与后盖5固定连接的灯罩底板7。

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所述后盖5右端面的顶端处设有卡口8,所述灯罩底板7的顶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一安装孔9,灯罩底板7的顶部靠近右端处设有与卡口8相配合的倒F形结构的卡钩10,灯罩底板7与后盖5之间通过卡钩10与卡口8的相互卡合固定。

实施例2

如图2、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后盖5的底端面靠近右端处设有向下延伸的柱形插头11,柱形插头11的底端设有膨胀卡凸,所述灯罩底板7的顶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二安装孔12,灯罩底板7的顶部靠近右端处设有与柱形插头11相互配合的圆形插孔13,灯罩底板7与后盖5之间通过圆形插孔13与柱形插头11的相互卡合固定。

实施例3

如图3、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后盖5的底部的右端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并具有倒勾的扁形插头14,所述灯罩底板7的顶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三安装孔15,灯罩底板7的顶部靠近右端处设有与扁形插头14相配合的扁形插孔16,灯罩底板7与后盖5之间通过扁形插孔16与扁形插头14的相互卡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隐蔽卡式插拨结构设计新颖,后盖与灯罩底板相互卡接,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结构的缺陷,安装方便,更加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