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三防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450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照明灯具,尤其是一种LED三防灯。



背景技术:

申请人在先获得的专利号CN201520892806.6,名称为一种金属结构LED三防灯的专利,其LED灯珠和电源固定在同一个铝制散热器上,再将散热整体插入到一个钣金外壳内。内部导线固定在散热器上,接线端子固定在散热器上的可滑动钣金上。上述方案其散热未达到达到最佳状态,金属外壳与散热器接触不充分,热量无法充分导出,散热不佳,寿命降低。灯体部件较多,组装效率低。灯体积较大,材料浪费。外壳加工工序较多,生产效率低,不良率较高。LED电源和LED光源模组共用同散热器,导致电源散热不佳,寿命降低。内部导线较长且长时间高温易发黄,打开灯具端盖接线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LED三防灯,能够减小灯具体积并降低材料成本,改进装配工艺减少零部件,加工成型独立电源腔将电源与LED光源模组散热分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三防灯,包括金属外壳和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上形成一个外凸的空腔,所述的空腔内放置电源,空腔的开口处安装腔体盖板,所述的金属外壳上贴合安装LED光源模组,电源的DC端导线与LED光源模组连接。

将所需尺寸的钣金/铝合金外壳通过液压机冲压成型出一个凸起的电源空腔,再将该钣金折弯型材一个灯具的外壳,该凸起的腔体大小可以将合适的LED电源和接线端子放入,腔体底部有焊接两个电源固定板,该电源固定板用于固定电源同时还用于固定腔体的盖板电源AC端连接在接线端子上。LED光源模组固定在外壳上,电源的DC端与LED光源模组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的金属外壳包括底板和两侧的折弯边,所述的腔体盖板与底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的LED光源模组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腔体盖板上。

所述空腔的两端分别开有用于安装防水连接器的孔。该防水连接器用于固定输入输出的电源线。腔体两端的接线端子由导线连接并连接到防水连接器上,该灯具可以多个灯首尾相连

所述的空腔内焊接两个用于安装电源和盖板的电源固定支架。

所述金属外壳的两端还设置固定卡扣和端盖。安装卡扣直接卡在灯具两侧折弯的边上,无需单独加工卡扣安装槽。

所述灯罩的两侧边沿包裹防水密封胶条,灯罩与金属外壳的折弯边卡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灯具外壳加工工艺简单化,取消原先的灯具卡扣安装槽,直接将卡扣安装在灯具两侧折弯密封的边上,采用液压工艺一次成型出电源凸起腔体,无需多次折弯加工,取消灯体侧面焊接四个钣金,改为正面底部焊接两个钣金焊接更简单,效率高不良率低。

2.减少灯体部件,在原来的基础上取消了铝制散热器、散热器挡板、反射板、消接线端子滑板、线卡,焊接固定钣金由4个改为2个,原先的电源腔为一整个长条腔体,现在电源腔为局部凸起的腔体,灯体外壳变小。在电源腔体内安装导线,导线变短,灯体材料成本整体降低,,

3.提高散热性能,LED光源板直接贴合在钣金外壳上,热量通过外壳直接散热,电源固定在凸起的腔体内,使电源的散热和LED光源板分开,提高散热性能,提高LED灯珠和电源的寿命

4.用户接线方便,安装简单,无需打开灯具壳体,直接在灯具凸起的电源腔两端的防水连接器上接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LED三防灯,包括金属外壳和灯罩,金属外壳上形成一个外凸的空腔,所述的空腔内放置电源,空腔的开口处安装腔体盖板,金属外壳上贴合安装LED光源模组,电源的DC端导线与LED光源模组连接。

金属外壳包括底板和两侧的折弯边,所述的腔体盖板与底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的LED光源模组通过连接件固定在腔体盖板上。空腔的两端分别开有用于安装防水连接器的孔。空腔内焊接两个用于安装电源和盖板的电源固定支架。金属外壳的两端还设置固定卡扣1和端盖2。灯罩的两侧边沿包裹防水密封胶条,灯罩与金属外壳的折弯边卡接。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将电源10固定在腔体内的电源支架11上,用导线将电源10与接线端子5和防水连接器3相连,防水连接器与灯体拧紧密封防水。电源DC端导线通过盖板9穿出,将盖板9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源固定支架11上.将LED光源模组6通过螺丝固定在盖板9上,使LED光源板与灯壳4完全贴合。将电源DC端导线与LED光源板连接。

将灯罩8边沿包裹防水密封胶条7,将上述灯罩卡进装有电源,LED模组、防水连接器等部件的灯壳4折弯卡边处,灯壳4的折弯边部分将包裹胶条的灯罩通过机械压紧密封。在两个端盖2的内侧卡槽上注入防水密封硅胶扣入上述金属灯壳两端,待胶水干,通过上步骤装配完本实用新型。

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子,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