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热能转换电能的无源多功能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098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热能转换电能的无源多功能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的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根据塞贝克效应利用温差发电原理和半导体发热片的使用而达到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无源多功能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灯具,都需要有固定的电源,电源又必须是现成的市电或电池等提供。在户外野营时,一般没有现成的供电,那么就无法给灯具提供电源,灯具也无法使用。如果使用可替换固体电池,那么会给环境带来较大的环保负担,特别是在户外使用后,如果将固体电池抛弃,环境污染更将严重。

自从温差发电技术被发明以后,基于温差发电来进行照明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它是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照明方式,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基于温差发电的照明装置离市场实用化很远。

现有技术的温差发电照明装置普遍存在以下重大技术问题 :温差发电效率低、发电量很低,主要由温差发电片两侧温差较小且不稳定造成,这也是制约这一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现有技术中几乎没有提供这方面的解决方案,即能够持久保持温差发电片两端较大温差的方案,这使得现有技术中的温差发电照明装置的照明几乎达不到实际使用要求,而且这种温差的不稳定也使得其在实际的照明使用中难以提供稳定的照明输出,现有在这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通过采用大体积散热器来保证温差的改进,但这种改进将使得整个照明装置的体积庞大,使用性价比反而不如直接的电能照明。因此如何针对温差发电的这些缺陷提供一种发电效率高且非常规市电照明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也是这一领域技术发展的必要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热能转换电能的无源多功能照明装置,该利用热能转换电能的无源多功能照明装置根据塞贝克效应,由于半导体温差电材料的效果比金属的高得多,采用半导体发电片两端均采用陶瓷基板,一面陶瓷基板与热水容器的恒定热源连接,另一面陶瓷基板连接散热片等半导体制冷片,当半导体发电片一面变热和另一面变冷时就会有温差,当温差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就会产生电动势,可以输出功率,形成发电;通过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行照明,有效地节约了电力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温差发电效率和温差发电量,使其能够达到实际照明使用需求,同时对整个照明装置体积小、整体外观统一简洁和平整,使用操作简单,方便携带,使得这种温差发电照明装置的市场实用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市场前景广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热能转换电能的无源多功能照明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热水容器及与热水容器接触连接的冷水容器,热水容器的侧面贴紧有半导体发电片,半导体发电片连接接触有多块散热片;半导体发电片上设有正极输出导线和负极输出导线连接照明灯具的控制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水容器内装有恒温冷水,热水容器内装有与恒温冷水形成温度差的恒温热水。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水容器设于热水容器的顶部,散热片贴紧半导体发电片并设于热水容器的侧面,散热片与热水容器安装后的俯视阴影面积与冷水容器的俯视阴影面积一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利用热能转换电能的无源多功能照明装置根据塞贝克效应,由于半导体温差电材料的效果比金属的高得多,采用半导体发电片两端均采用陶瓷基板,一面陶瓷基板与热水容器的恒定热源连接,另一面陶瓷基板连接散热片等半导体制冷片,当半导体发电片一面变热和另一面变冷时就会有温差,当温差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就会产生电动势,可以输出功率,形成发电;通过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进行照明,有效地节约了电力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温差发电效率和温差发电量,使其能够达到实际照明使用需求,同时对整个照明装置体积小、整体外观统一简洁和平整,使用操作简单,方便携带,使得这种温差发电照明装置的市场实用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利用热能转换电能的无源多功能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所描述的一种利用热能转换电能的无源多功能照明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上的热水容器2及与热水容器接触连接的冷水容器3,热水容器的侧面贴紧有半导体发电片4,半导体发电片连接接触有多块散热片5;半导体发电片上设有正极输出导线和负极输出导线连接照明灯具的控制电路。

在本实施中,所述的冷水容器内装有恒温冷水,热水容器内装有与恒温冷水形成温度差的恒温热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冷水容器设于热水容器的顶部,散热片贴紧半导体发电片并设于热水容器的侧面,散热片与热水容器安装后的俯视阴影面积与冷水容器的俯视阴影面积一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