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内侧通道引线的防触电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3479发布日期:2018-10-30 22:0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内侧通道引线的防触电LED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LED灯,特别是一种在内侧通道引线的防触电LED灯。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多个LED颗粒作为发光体的灯泡,其内部用于贴合LED颗粒的灯柱为金属材料,通常为铜,目的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利用铜作为导体,LED灯珠的正负极接入铜灯柱实现供电,二是利用铜的特性进行快速散热。但这种产品容易在灯泡外壳和铜灯柱之间形成短接,触碰灯泡外壳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用玻璃灯柱代替传统的铜灯柱,并在内侧引线供电,实现灯泡外壳防触电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在内侧通道引线的防触电LED灯,包括LED发光单元、中空绝缘管和用于供电的驱动电路,所述LED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中空绝缘管的外表面,所述中空绝缘管的底部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正负极引线通过所述中空绝缘管的中空通道在所述中空绝缘管的顶部引出,并与所述LED发光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灯泡底座,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灯泡底座中。

进一步,所述LED发光单元包括复数条长条形LED灯带,所述长条形LED灯带按所述中空绝缘管轴向排列,所述长条形LED灯带之间串联连接。

进一步,所述长条形LED灯带与所述中空绝缘管的外壁之间通过粘着剂贴合。

进一步,所述中空绝缘管顶部设置有用于稳固正负极引线的弯管,所述弯管的对外管口朝向所述中空绝缘管的侧面。

进一步,包括两个所述弯管,分别作为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的走线通道。

进一步,所述中空绝缘管为玻璃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绝缘的中空绝缘管代替传统的铜管灯柱,解决了铜管灯柱通过驱动电路板使灯泡外壳带电从而导致发生触电事故的问题;由于灯柱更换成绝缘材料,LED发光单元的供电引线改为走中空绝缘管的内侧通道,而内侧通道被LED发光单元盖住,保持了LED产品的美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柱顶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在内侧通道引线的防触电LED灯,包括透光罩5、灯泡底座4、LED发光单元、中空绝缘管1和用于供电的驱动电路,整体结构为所述LED发光单元贴合在所述中空绝缘管1外壁,所述中空绝缘管1的底部固定于所述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的正负极引线通过所述中空绝缘管1的中空通道在所述中空绝缘管1的顶部引出,并与所述LED发光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灯泡底座4中,所述透光罩5与所述灯泡底座4组合连接。

所述LED发光单元包括复数条长条形LED灯带2,所述长条形LED灯带2按所述中空绝缘管1的轴向排列,所述长条形LED灯带2之间串联连接,所述长条形LED灯带2与所述中空绝缘管1的外壁之间通过粘着剂贴合。

所述中空绝缘管1为玻璃材料,所述中空绝缘管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用于稳固正负极引线的弯管3,所述弯管3的对外管口朝向所述中空绝缘管1的侧面。

本实施例的驱动电路以上部分均为绝缘材料,避免了传统铜灯珠与灯泡外壳接触导致灯泡外壳带电的问题,比旧有产品更加安全。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