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灯及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7263发布日期:2018-10-23 16:25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灯及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国家对基础建设大力投入,公路照明受到特别重视,包括地下通道、海底隧道、公路隧道等。传统的隧道照明普遍用高压钠灯、金卤灯、节能灯。这些传统的照明灯具的缺陷:耗电大、寿命短、光电转换效率低、对环境有污染;并且对结构依赖性大,无法灵活运用到各个场所。

LED隧道灯以其节能、环保等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照明产品。虽然LED快速发展,但常用的LED 隧道灯散热不理想。

针对LED隧道灯散热不理想的技术问题,目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灯及照明系统,以缓解传统的LED隧道灯散热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灯,包括:灯盘和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和导热垫,其中,

所述灯盘的底部布设有发光二极管;

所述导热垫贴设在所述灯盘的底部,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导热垫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导热垫包括导热胶或者导热膏。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散热片为采用铜材料所制成的片状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片的目标端部,其中,所述散热片的目标端部为所述散热片不和所述导热垫接触的端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隧道灯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灯盘底部的目标位置,其中,所述灯盘底部的目标位置为所述灯盘底部没有贴设导热垫的部分;

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目标位置的温度控制所述散热风扇的工作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其中,

多个所述散热片层叠设置在所述导热垫的底部;

多个所述散热片中任两个相邻的散热片之间设有间隙,且所述间隙为敞开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为多个,其中,

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分设在所述间隙的第一端和所述间隙的第二端,所述间隙的第一端和所述间隙的第二端为所述间隙的一组相对末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其中,多个所述散热片在所述导热垫上竖立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灯盘包括多个子灯盘,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为多个,其中,

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分设在多个所述子灯盘的底部;

多个所述子灯盘分离设置,且任两个相邻的所述子灯盘之间设有缝隙。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照明系统,包括:所述照明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第一方面所述的隧道灯,其中,

所述隧道灯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控制器和多个所述隧道灯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多个所述隧道灯的开关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该隧道灯包括:灯盘和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和导热垫,其中,灯盘的底部布设有发光二极管;导热垫贴设在灯盘的底部,散热片设置在导热垫上,从而灯盘底部的热通过导热垫传递到散热片上,以通过散热片散发出去,缓解了LED隧道灯散热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隧道灯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隧道灯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隧道灯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照明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标:1-灯盘;2-导热垫;3-散热片;4-散热风扇;100-隧道灯; 20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发光二极管(Ligh t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是一种半导体组件。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信息显示、信号灯、车用灯具、液晶屏背光源、通用照明五大类。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规模及数量也越来越大,并随着LED光源技术的日渐成熟,国内照明行业也开展了LED在公路隧道照明中应用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即,市面上售卖的LED隧道灯。LED隧道灯,作为隧道灯的一种,它应用于隧道、城市道路、车间、大型仓库、场馆、冶金及各类厂区、工程施工等场所大面积泛光照明。然而,目前的LED隧道灯散热不理想。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灯及照明系统,可以缓解传统的 LED隧道灯散热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一

图1到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隧道灯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灯,参照图1,包括:灯盘1 和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3和导热垫2,其中,

灯盘1的底部布设有发光二极管;

导热垫2贴设在灯盘1的底部,散热片3设置在导热垫2上。

具体地,灯盘1的底部,即,灯盘1的与导热垫2接触部分。灯盘1的底部布设有发光二极管,即,发光二极管的一端安插在灯盘1 的底部,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向灯盘1的顶部延伸。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发光元件,在发光的同时也向外散发热量,对于发光二极管向灯盘1顶部散发的热量,直接散发到周围环境中;而对于发光二极管向灯盘1内甚至灯盘1底部散发的热量,传统的LED隧道灯只会不断蓄积这部分热量,热量不断增加,从而影响LED隧道灯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热垫2贴设在灯盘1的底部,使得灯盘 1底部的热量顺着导热垫2散发,散热片3设置在导热垫2上,从而,顺着导热垫2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片3向外迅速散发,缓解了传统 LED隧道灯散热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导热垫包括导热胶或者导热膏。

具体地,导热膏,是使用导热性和绝缘性良好的金属氧化物与有机硅氧烷复合而成,具有以下优点:(1)良好的热传导性与电绝缘性、减震、抗冲击;(2)很好的使用稳定性,较低的稠度和良好的施工性能,使用工作温度范围宽(-50℃~+250℃,不同型号温度范围有差别),耐热,高温下不会干涸,不熔化;(3)无腐蚀性,无毒、无味,耐化学腐蚀;(4)户外运用可免除紫外光、臭氧、水分和化学品的不良影响。

导热胶,即,单组份、导热型、室温固化有机硅粘接密封胶,是通过空气中的水份发生缩合反应放出低分子引起交联固化而硫化成高性能弹性体。好粘的导热胶具有卓越的抗冷热交变性能、耐老化性能和电绝缘性能,并具有优异的防潮、抗震、耐电晕、抗漏电性能和耐化学介质性能,可持续使用在-60~280℃且保持性能,不溶胀并且对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热垫2可以根据隧道灯的使用环境选择导热膏或导热胶。在导热垫2使用导热胶的情况下,导热垫2能更方便且紧密地固定散热片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散热片为采用铜材料所制成的片状结构。

具体地,1个大气压下,27℃时,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60 W/(m·K),纯铜的导热系数为401W/(m·K),因而,以空气的导热系数为参考,纯铜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片采用铜材料制成,从而散热片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将顺着导热垫散发的热量更加迅速地向外散发,提高隧道灯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4,散热风扇4设置在散热片3的目标端部,其中,散热片3的目标端部为散热片不和导热垫接触的端部。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片3作为片状结构,有上表面和下表面这两个表面,还有由上表面和下表面边沿处的围界线所组成的端部,基于此,散热片3的目标端部为散热片3不和导热垫接触的端部,即,散热片3的端部中的不和导热垫接触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风扇4设置在目标端部,有利于将散热片3上的热量更加迅速地抽运到外界,以加速隧道灯的散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隧道灯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处理器,其中,

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灯盘底部的目标位置,其中,灯盘底部的目标位置为灯盘底部没有贴设导热垫的部分;

处理器分别与散热风扇和温度传感器连接,处理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目标位置的温度控制散热风扇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热垫只铺设了灯盘底部的部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灯盘底部的目标位置,即,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灯盘底部的没有贴设导热垫的部分,从而,温度传感器更加精准地感测到灯盘底部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目标位置的温度控制散热风扇的工作状态,可以采用如下过程:处理器预先存储散热风扇的启动温度阈值T1、关闭温度阈值T2以及转速级别转换阈值 t1,t2,…,tn,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关闭温度阈值T2小于启动温度阈值T1,转速级别转换阈值t1,t2,…,tn的值依次递增,并且转速级别转换阈值t1大于启动温度阈值T1。然后,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目标位置的温度大于所述启动温度阈值T1时,处理器控制散热风扇启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目标位置的温度小于关闭温度阈值T2时,处理器控制散热风扇关闭;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目标位置的温度大于转速级别转换阈值tn-1,并且,小于转速级别转换阈值tn时,处理器控制散热风扇调到第n挡转速。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风扇的第n档转速大于第 n-1档转速。

需要强调的是,处理器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处理器包括多个比较器,其中,多个比较器用于将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目标位置的温度分别和散热风扇的启动温度阈值T1、关闭温度阈值T2以及转速级别转换阈值分别比较,然后多个比较器输出多个比较结果,多个比较结果分别控制散热风扇的多种运行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风扇的散热功能通过温度传感器和处理器来控制,即使得隧道灯的散热自动化,实现了隧道灯散热的智能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散热片 3的数量为多个,其中,

多个散热片3层叠设置在导热垫2的底部;

多个散热片3中任两个相邻的散热片3之间设有间隙,且间隙为敞开结构。

具体地,多个散热片3可以通过位于灯盘1底部的支撑杆串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片3中任两个相邻的散热片3 之间设有间隙,且间隙为敞开结构,从而使得散热片3和外界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利于外界低温环境将散热片3的热量降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散热风扇的数量为多个,其中,

多个散热风扇分设在间隙的第一端和间隙的第二端,间隙的第一端和间隙的第二端为间隙的一组相对末端。

参照图3,散热风扇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散热风扇4设置在间隙的第一端和间隙的第二端,两个散热风扇4对吹,能更加高效地降低散热片3的温度,从而更加有效地使隧道灯散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散热片 3的数量为多个,其中,多个散热片3在导热垫2上竖立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片3的一端和导热垫2连接,另一端向外界延伸,从而多个散热片3将一端吸收的热量向外界散发,以增强隧道灯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灯盘包括多个子灯盘,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为多个,其中,

多个发光二极管分设在多个子灯盘的底部;

多个子灯盘分离设置,且任两个相邻的子灯盘之间设有缝隙。

具体地,为了增强照明功能,灯盘上往往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而多个发光二极管散发的热量会蓄积到一块,升高隧道灯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发光二极管分设在多个子灯盘的底部,多个子灯盘分离设置,且任两个相邻的子灯盘之间设有缝隙,从而,不同子灯盘的内的热量能够从四周所有的缝隙向隧道灯外散发,从而增强了隧道灯的散热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照明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控制器200和实施例一的隧道灯100,其中,

隧道灯100的数量为多个;

控制器200和多个隧道灯100连接,控制器200控制多个隧道灯 100的开关状态。

具体地,控制器200控制多个隧道灯100的开关状态,包括:控制多个隧道灯100处于点亮的状态或处于熄灭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照明系统包括控制器200和隧道灯100,隧道灯100包括:灯盘和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和导热垫,其中,导热垫贴设在灯盘的底部,使得灯盘底部的热量顺着导热垫散发,散热片设置在导热垫上,从而,顺着导热垫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片向外迅速散发,缓解了传统LED隧道灯散热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