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0206发布日期:2019-01-05 00:1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内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车内照明灯。



背景技术:

为了车厢内的安全,通常会在客车的车内顶部安装监控摄像头和照明灯,现有照明灯和监控摄像头作为单独的两个部件安装在车内顶部,在当前客车集成化、少件化的设计思路下显得特别扎眼。特别是目前的监控摄像头绝大多数都是裸露在车内顶部之外,影响整车美观。现有监控摄像头不仅会给乘客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还会将监控摄像头一览无余的暴露在犯罪分子面前,为犯罪分子躲避和破坏监控摄像头提供便利。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以隐藏的方式集成监控摄像头的车内照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内照明灯,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车内照明灯和监控摄像头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内照明灯,包括上壳体、第一电路板、透光面板、固定支座、十字万向调节支座、下壳体和装饰外盖,上述第一电路板固定安装于上壳体,第一电路板的下端面装配有摄像头,并围绕摄像头装配有若干红外灯;上述下壳体和上壳体相互扣合,下壳体在摄像头的正下方设有用于安装上述透光面板的第一镂空部,并围绕第一镂空部设有复数个用于装配照明灯的灯孔;下壳体通过十字万向调节支座可活动地安装于上述固定支座,上述装饰外盖固定安装于上述固定支座的底部,并设有使透光面板和复数个灯孔裸露在外的第二镂空部。

进一步,还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二电路板,该第二电路板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上述红外灯,上述摄像头穿设于第二电路板。

进一步,上述第二电路板与摄像头之间套设有呈圆环状的缓冲海绵。

进一步,上述十字万向调节支座和固定支座均为圆环状,十字万向调节支座的下端在前后两侧均设有U型缺口,上述下壳体的外侧壁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轴体;通过第一轴体配合U型缺口,以及装饰外盖对下壳体的限位作用,使下壳体可左右翻转地设置于固定支座;上述固定支座的内侧壁在左右两侧均设有开放式枢接座,十字万向调节支座的外侧壁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轴体;通过第二轴体配合开放式枢接座,以及下壳体对十字万向调节支座的限位作用,使十字万向调节支座可前后翻转地设置于固定支座。

进一步,上述十字万向调节支座的内侧壁在前后两侧均设有限位块,上述下壳体设有两个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

进一步,还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三电路板,该第三电路板的下端面设有复数个与所述灯孔一一对应的照明灯。

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壳体、带摄像头的第一电路板、固定支座、十字万向调节支座、下壳体和装饰外盖,第一电路板固定安装于上壳体,并围绕摄像头装配有若干红外灯;下壳体在摄像头的正下方设有用于安装透光面板的第一镂空部,并围绕第一镂空部设有复数个用于装配照明灯的灯孔。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扣合,下壳体通过十字万向调节支座可活动地安装于固定支座,装饰外盖固定安装于固定支座的底部,并设有使透光面板和复数个灯孔裸露在外的第二镂空部。本实用新型将客车内顶照明灯内部结构重新设计,集成红外灯、摄像头,使照明灯从原来单一照明功能,又兼具视频监控功能,符合当下客车集成化、少件化设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紧凑,由外圈LED灯带、中圈红外灯、内圈普清摄像头组成;外圈LED灯带占用较小体积,为红外灯、摄像头安装留下足够空间;夜间光线不足时红外灯自动开启,实现夜间红外视频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4,一种车内照明灯,包括上壳体1、第一电路板2、透光面板4、固定支座5、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下壳体7和装饰外盖8。下壳体7和上壳体1相互扣合,第一电路板2固定安装于上壳体1,第一电路板2的下端面装配有摄像头21,并围绕摄像头装配有若干红外灯31。下壳体7在摄像头21的正下方设有用于安装透光面板4的第一镂空部70,并围绕第一镂空部70设有复数个用于装配照明灯91的灯孔74。

参照图1至图4,具体地,下壳体7设有两根螺柱72,上壳体1设有两根对应的螺孔13,上壳体1和下壳体7通过装配于螺孔13和螺柱72的螺丝相互固定安装。上壳体1的内部设有四根螺柱12,第一电路板2通过螺丝锁固于四根螺柱12。上壳体1的上端呈球面状,设有中心孔10和复数个气孔11,中心孔10用于穿设连接第一电路板2所用的电缆。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二电路板3,该第二电路板3的下端面设有若干红外灯31,摄像头21的下端则穿设于第二电路板3。更具体地,为了避免第二电路板3晃动,第二电路板3与摄像头21之间套设有呈圆环状的缓冲海绵(图中未画出)。通过缓冲海绵使第二电路板3不易活动地套设于摄像头21。此外,第二电路板3的外圆周面还设有至少两个与螺柱72相配合的缺口32,通过缺口32配合螺柱72,避免第二电路板3相对摄像头21发生转动。

参照图1至图4,作为优选方案:下壳体7的底部在第一镂空部70的周围设有环形台阶面76,透光面板4的下端面设有与环形台阶面76相配合的环形凸缘41,通过固化胶将环形凸缘41粘贴于环形台阶面76,使透光面板4嵌装于第一镂空部70。

参照图1至图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三电路板9,第三电路板9的下端面设有复数个与灯孔74一一对应的照明灯91。照明灯91为LED,第三电路板9的外圆周面通过固化胶粘接于下壳体7的内侧壁。

参照图1至图4,下壳体7通过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可活动地安装于固定支座5。装饰外盖8固定安装于固定支座5的底部,并设有使透光面板4和复数个灯孔74裸露在外的第二镂空部80。

参照图1至图4,具体地,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和固定支座5均为圆环状,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的下端在前后两侧均设有U型缺口63,下壳体7的外侧壁在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轴体74。通过第一轴体74配合U型缺口63,以及装饰外盖8对下壳体7的限位作用,使下壳体7可左右翻转地设置于固定支座5。固定支座5的内侧壁在左右两侧均设有开放式枢接座51,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的外侧壁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轴体62。通过第二轴体62配合开放式枢接座51,以及下壳体7对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的限位作用,使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可前后翻转地设置于固定支座5。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限制照下壳体7只能左右方向翻转,固定支座5限制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只能前后方向翻转,从而实现下壳体7万向调节,而摄像头21则随下壳体7改变朝向。

参照图1至图4,作为优选方案: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的内侧壁在前后两侧均设有限位块61,下壳体7设有两个与限位块61相配合的限位槽73,以限制下壳体7在前后方向的翻转角度。

参照图1至图4,具体地,装饰外盖8的内壁设有复数个卡扣81,固定支座5的外圆周面设有复数个与卡扣81一一对应的卡槽52。装饰外盖8通过卡扣81配合卡槽52,以旋转卡合的方式固定安装于固定支座5的底部。

参照图1至图4,首先将第一电路板2、第二电路板3和第三电路板9集成安装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7的内部;安装时,先将固定支座5预先用螺丝固定在车内顶部的安装位置上,然后将十字万向调节支座6以及组装好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7一同装入固定支座,最后将装饰外盖安装于固定支座5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将客车内顶照明灯内部结构重新设计,集成红外灯、摄像头,使照明灯从原来单一照明功能,又兼具视频监控功能,符合当下客车集成化、少件化设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紧凑,由外圈LED灯带、中圈红外灯、内圈普清摄像头组成;外圈LED灯带占用较小体积,为红外灯、摄像头安装留下足够空间;夜间光线不足时红外灯自动开启,实现夜间红外视频监控。

本实用新型可安装在司机上方的车内顶部,用于照明和监控驾驶位;也可以安装在前门上方的车内顶部,用于照明和监控前门的上车乘客;还可以安装中门行李架上,用于照明和监控中门的下车乘客。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