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筒灯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8516发布日期:2019-07-19 22:01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LED筒灯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筒灯透镜。



背景技术:

LED相比传统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耗电量少、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并已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业界认为是照明光源市场的主要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LED的光源的一次光学射出角度远远无法满足目前照明要求,光的角度、指向性、炫光等都需要通过二次光学设计来修饰及改变,从而满足照射环境的要求。

目前,二次光学设计多数由透镜、反光杯两大类构成,现有技术中筒灯市场上采用单穴透镜,其光照比较聚集,扩散性、导光性较差,照射亮度高,使人感到眩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光照比较聚集,扩散性较差、照射亮度过高易使人感到眩眼等缺陷。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LED筒灯透镜,包括:

遮光筒,为底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环体,且其顶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筒体内侧顶端面上;

聚光镜,通过卡扣嵌设于所述遮光筒内;

导光镜,为环绕遮光筒设置的台体结构,顶端直径小于底端直径,且且其外侧面为向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导光镜靠近所述遮光筒两侧径向凸出所述遮光筒底端设有具有导光作用的环形柱。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多穴透镜,聚光镜设置于所述遮光筒内,避免聚光镜内的光线干扰导光镜内的光线。用多穴透镜代替现有的单穴透镜,具有光照扩散性、导光性好,光照范围广等优点。

为了使导光镜具有良好的散光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导光镜包括设置于其顶端的入射面、设置于所述导光镜底端的第一出射面以及远离所述遮光筒一侧外壁的第二出射面,所述入射面上方对应设有第二光源。其中所述导光镜材质为玻璃或塑料且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第一出射面、第二出射面为雾化面和/或粗糙面。

为了配合该透镜的筒灯满足人眼舒适度要求,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光源包括两颗及其以上的LED光源且所述第二光源环绕所述第一光源设置。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透镜进行配光提升光能的利用率,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聚光镜包括顶端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光源的沉孔、设置于所述聚光镜侧面的全反射镜面以及设置于所述聚光镜正面的全透面,所述全反射镜面为圆弧面,所述全透面覆盖并安装于所述全反射镜面顶端。

为了避免光能的浪费,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聚光镜设为同轴设置的2组,分别为第一聚光透镜和套接在所述第一聚光透镜外侧壁上的第二聚光透镜,且所述第一聚光透镜通径大于第二聚光透镜通径,且所述第一聚光透镜高于所述第二聚光透镜,且所述聚光镜靠近所述全透面一端外径大于靠近所述第一光源一端外径,且组聚光透镜大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为了更好的利用透镜进行配光提升光能的利用率,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全反射镜面为对称式光滑圆锥曲面。

优选的,所述环形柱外壁设有卡扣或螺纹,并连接有面环,所述面环覆盖于所述导光镜底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导光镜靠近所述面环一侧底端面上嵌设有一个或多个磁铁,且所述一个或多个磁铁底端面吸附于所述面环顶端面上,通过磁铁的方式将所述面环与所述导光镜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筒灯透镜,采用多穴透镜,聚光镜设置于所述遮光筒内,避免聚光镜内的光线干扰导光镜内的光线。用多穴透镜代替现有的单穴透镜,具有光照扩散性好,光照范围广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筒灯透镜,导光镜设有两个出射面,使透镜具有良好的散光效果,光线比较温和,能够满足人眼的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筒灯透镜,导光镜靠近所述遮光筒两侧径向凸出所述遮光筒底端设有具有导光作用的环形柱,具有良好的导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LED筒灯透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两种光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聚光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导光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LED筒灯透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扣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遮光筒;2.聚光镜;3.导光镜;4.第一光源;5.第二光源;6.面环;7.筒体;8.卡扣;9.扣压件;10.磁铁;2-1.沉孔;2-2.全反射镜面;2-3. 全透面;2-4.第一聚光透镜;2-5.第二聚光透镜;3-1.环形柱;3-2.入射面; 3-3.第一出射面;3-4.第二出射面;3-5.发光面;9-1.U型圆环;9-2.密封座; 9-21.立柱;9-22.弹簧;9-23.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图中,“→”示意性的表示光线路径。

实施例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筒灯透镜,包括:

遮光筒1,为底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环体,且其顶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筒体7内侧顶端面上;

聚光镜2,通过卡扣8嵌设于所述遮光筒1内;

导光镜3,为环绕遮光筒1设置的台体结构,顶端直径小于底端直径,且其外侧面为向内凹的弧形面,所述导光镜3靠近所述遮光筒1两侧径向凸出所述遮光筒1底端设有具有导光作用的环形柱3-1。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多穴透镜,聚光镜2设置于所述遮光筒1内,避免聚光镜2内的光线干扰导光镜3内的光线。用多穴透镜代替现有的单穴透镜,具有光照扩散性、导光性好,光照范围广等优点。

如图4所示,为了使导光镜具有良好的散光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导光镜3包括设置于其顶端的入射面3-2、设置于所述导光镜3底端的第一出射面3-3以及远离所述遮光筒1一侧外壁的第二出射面3-4,所述入射面3-2上方对应设有第二光源5。其中所述导光镜3材质为玻璃或塑料且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第一出射面3-3、第二出射面3-4为雾化面和/或粗糙面。

其中所述导光镜3使用透明塑料做成。光源从顶部投射光线进入导光镜3 内部进行折射,穿设至环形柱3-1,再传送至第一出射面3-3、第二出射面3-4。为保证环形柱3-1和第一出射面3-3、第二出射面3-4的出光面的亮度,所述入射面3-2和导光镜3所有侧壁为光滑透明状态。为了柔和光线所述环形柱3-1 和第一出射面3-3、第二出射面3-4只为磨砂面。

如图2所示,为了配合该透镜的筒灯满足人眼舒适度要求,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光源5包括两颗及其以上的LED光源且所述第二光源5环绕所述第一光源4设置。

如图3所示,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透镜进行配光提升光能的利用率,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聚光镜2包括顶端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光源4的沉孔2-1、设置于所述聚光镜2侧面的全反射镜面2-2以及设置于所述聚光镜2正面的全透面2-3,所述全反射镜面2-2为圆弧面,所述全透面2-3覆盖并安装于所述全反射镜面2-2顶端。

为了避免光能的浪费,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聚光镜2设为同轴设置的2组,分别为第一聚光透镜2-4和套接在所述第一聚光透镜2-4外侧壁上的第二聚光透镜2-5,且所述第一聚光透镜2-4通径大于第二聚光透镜2-5通径,且所述第一聚光透镜2-4高于所述第二聚光透镜2-5,且所述聚光镜2靠近所述全透面2-3一端外径大于靠近所述第一光源4一端外径,且2 组聚光透镜大端面在同一平面上。

为了更好的利用透镜进行配光提升光能的利用率,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全反射镜面2-2为对称式光滑圆锥曲面。

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环形柱3-1外壁设有卡扣或螺纹,并连接有面环6,所述面环6覆盖于所述导光镜3底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导光镜3靠近所述面环6一侧底端面上嵌设有一个或多个磁铁10,且所述一个或多个磁铁10底端面吸附于所述面环6顶端面上,通过磁铁的方式将所述面环6与所述导光镜3连接。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参见图5、图6所示,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光镜3为环绕遮光筒1设置的锥台结构,顶端直径大于底端直径,包括设置于其顶端的入射面3-2以及设置于其底端的发光面3-5。

进一步的,为了将聚光镜2同轴固定于遮光筒,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扣压件9包括其外侧壁与遮光筒1内侧壁通过螺纹连接的U型圆环9-1、设于所述U型圆环9-1的U型槽内且通过销固定于所述U型圆环9-1上的密封座9-2,所述U型圆环9-1同一高度的两侧壁对应且均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U型圆环9-1底部内壁上设有与各所述固定孔位置对应的弹簧安装孔。所述扣压件9通过U型圆环9-1外侧壁的螺纹与所述遮光筒1内侧壁上的螺纹连接,并通过旋转U型圆环9-1使U型圆环9-1带动密封座9-2向聚光镜2的方向上移动,使密封座9-2与聚光镜2端面接触,从而使透镜组件固定。

为了在扣压件移动过程中,避免扣压件移动过多,使聚光镜过度受力,从而损坏聚光镜,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密封座9-2设为圆环形且底部在同一圆周上均匀设有多个立柱9-21,所述密封座9-2上表面设有环形的密封垫片安装槽,各所述立柱9-21上套设有弹簧9-22,所述弹簧9-22一端套设于所述立柱9-21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弹簧安装孔底部,所述密封垫片安装槽内固定设有密封垫片9-23,所述密封垫片9-23顶端面与聚光镜2底端面相贴合,所述密封座9-2侧壁中间位置均匀设有与各所述立柱9-21位置对应的多个条形孔,各所述销依次穿过所述固定孔及其对应的条形孔将所述固定于所述密封座9-2 固定于所述U型圆环9-1的U型槽内。所述密封座9-2跟随U型圆环9-1向聚光镜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密封座9-2上的密封垫片9-23与聚光镜端面接触时,密封座9-2上设置的条形孔使密封座向远离聚光镜的方向上移动并挤压弹簧 9-22,弹簧9-22在密封座9-2压紧聚光镜时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扣压件移动过多,使聚光镜过度受力,从而损坏聚光镜;挤压弹簧9-22的同时弹簧9-22 的反作用力使密封垫片9-23与聚光镜端面充分接触,提高了扣压件9与聚光镜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起到防水防雾的作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