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07645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以包括一粗糙层,反射器140可藉由 粗糙层来使被反射的光线往各方向漫射。
[0046] 光学膜层150位在反射底板110、光源120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上方,反射器140 的表面同样地也倾斜地朝向光学膜层150。光学膜层150例如是棱镜片(prism film)、扩散 片(diffusion film)、增亮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偏光片(polarizer film)等,以调整光源120所发出的光线的传递方向或分布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 去光学膜层150的设计。
[0047]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0所发出的光线穿透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顶面132或侧 面134,或被顶面132或侧面134反射,其中穿出于侧面134的部分光线被反射器140反射而往 远离反射底板110的方向射去。详细地说,光源120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会直接穿透立体光学 调控结构130的顶面132或是侧面134的微孔而往光学膜层150的方向射去,未直接穿透立体 光学调控结构130的顶面132的一部分光线会被顶面132反射之后而从侧面134穿出,此部分 的光线在穿出侧面134之后被反射底板110与反射器140反射而往远离反射底板110的方向 射去,而使光线均匀分散而不会仅集中在光源120处,有效地达到均匀背光的目的。
[0048] 反射器140的设置可使得光线能够更均匀地混光,而降低发生亮暗纹的程度。下面 将以实际的照片来说明使用未具有反射器140以及具有不同底角的反射器140的背光模块 所发出的光线的状态。图2至图7分别是未具有反射器以及具有不同底角的反射器的背光模 块所发出的光线实照图。
[0049] 请参阅图2至图7,在图2至图7的背光模块中,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侧面134与 反射底板Iio之间的底角(也就是图1中的锐角α)是以75度为例。图2的背光模块省略了图I 的反射器140,图3至图7的背光模块的反射器140的底角(也就是锐角β)的角度分别是15度、 30度、45度、60度与75度。由图2至图7可看出,相较于未配置有反射器140的背光模块,在反 射底板110上且位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侧面134旁的位置设置反射器140的背光模块 100具有较佳的光线均匀性。
[0050] 图8是具有不同底角的反射器的背光模块所发出的光线的亮暗纹(mura)差异百分 比的折线图。图8是依据图3至图7的实验结果绘示出显示出亮暗纹(mura)差异百分比的折 线图。请参阅图8,由图8搭配图3至图7可清楚看到,在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侧面134与反 射底板110之间的底角(也就是图1中的锐角α)为75度的前提下,背光模块100的反射器140 的底角(也就是锐角β)的角度范围约在15度至45度之间为佳。更明确地说,背光模块100的 反射器140的底角(也就是锐角β)的角度范围在30度更佳,此背光模块100所发出的光线具 有最佳的混光效果。
[0051] 上面仅是说明其中一部分的实验结果,经过多次调整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实验结 果可知,若反射器140与反射底板110接触的底角为锐角β,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侧面134 与反射底板110之间的底角(也就是图1中的锐角α)与反射器140与反射底板110接触的底角 (也就是图1中的锐角β)之间的关系满足2*(90°-α)-15° <β<2*(90°_α) + 15°,会有较佳的 混光效果。
[0052]此外,除了反射器140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角度关系之外,反射器140的高度 以及反射器140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之间的距离也需要被探讨。
[0053]图9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及反射器的示意图。请参阅图9,在本实 施例中,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侧面134与顶面132的连接处相对于反射底板110的高度为 hi,反射器140相对于反射底板110的高度为h2,侧面134与顶面132的连接处对反射底板110 的正投影与反射器140的最高点对反射底板110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由图9可看到,若 希望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侧面134的最高处垂直射出侧面134的光线能够被反射器 140反射,此光线至少会经过反射器140的最高点,以反射器140的最高点到此光线照射至反 射底板110的交会处的距离为X,在图9会出现两个角度相同的相似三角形,这两个相似三角 形的底边分别是*与χ+D.诱忖相似二钼形的比例去推算可知,反射器140相对于反射底板 110的高度h2满足
[0054]在另一实施例,若h2太高,反射器未能反射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侧面134的 最高处垂直射出侧面134的光线的范围变大,且接近光学膜层150的距离变小,易造成画面
出现反射器140的暗影,所以较佳设计,可以进一步限定为h2 ShlJP
[0055]图10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图10主安定安衣不出汉册益 140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图10中隐藏了光学膜层150,而能够从上 方的视角直接看到反射器140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请参阅图10,由图10可清楚看到,反 射器140配置在两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之间,各反射器140与两侧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 之间的距离相同。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与反射器140分别为长条状结构,反射器140的延 伸方向平行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且反射器140的长度等于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的 长度。当然,反射器140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之间的配置关系并不以此为限制。
[0056] 图11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11,图 11的背光模块200与图10的背光模块100的主要差异在于,在图11中,反射器240的长度小于 旁边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230的长度。换句话说,立体光学调控结构230旁会有多个反射器 240沿着同一个轴线排列成排。此外,虽然上述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230与反射器140、 240是沿着平行于反射底板110、210的长边方向排列在反射底板110、210上,在其他实施例 中,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230与反射器140、240也可以是沿着平行于反射底板110、210的 短边方向排列在反射底板110、210上,反射器140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130在反射底板110上 的排列方式并不以附图为限制。
[0057]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背光模块藉由能够自行站立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配置在反射 底板上并罩覆光源,而不需利用额外的间隔件来支撑。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包括相连的顶面 及侧面,侧面倾斜地朝向反射底板,侧面与反射底板之间夹有锐角α,反射器配置立体光学 调控结构的侧面旁。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线会直接穿透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顶面的孔洞, 一部分的光线在穿出侧面之后被反射底板与反射器反射而往远离反射底板的方向射去,而 使光线均匀分散而不会仅集中在光源处,有效地达到均匀背光的目的。
[0058]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修改,故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反射底板; 至少一光源,配置在该反射底板上; 至少一立体光学调控结构,配置在该反射底板上并罩覆该至少一光源,各该立体光学 调控结构包括一顶面及连接于该顶面的一侧面,其中该侧面倾斜地朝向该反射底板,且该 侧面与该反射底板之间夹有一锐角α ;以及 一反射器,配置在该反射底板上且位于该至少一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该侧面旁,其中 各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穿透对应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该顶面或该侧面,或被该顶面或该侧 面反射,其中穿出于该侧面的部分光线被该反射器反射而往远离该反射底板的方向射去。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器与该反射底板接触的一底角为 锐角β,锐角α与锐角β之间的关系满足2*(90°-α)-15° <β<2*(90°_α)+15°。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两个该立体光学调控结 构,该反射器位在该两立体光学调控结构之间,该反射器包括与该反射底板接触的两底角, 该两底角的角度相同或是不同。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面与该顶面的连接处相对于该反射 底板的高度为hi,该反射器相对于该反射底板的高度为h2,该侧面与该顶面的连接处对该 反射底板的正投影与该反射器的最高点对该反射底板的正投影之间的距离为D,该反射器 相对于该反射底板的高度h2满足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侧面与该顶面的连接处相对于该反射 底板的高度hi与该反射器相对于该反射底板的高度h2满足h2 < hi。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两个该立体光学调控结 构,该反射器位在该两立体光学调控结构之间,该反射器与其中一个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 之间的距离相同或是不同于该反射器与另一个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之间的距离。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与该反射器分别 为长条状结构,且该反射器的长度等于或是小于各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长度。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器为一三角柱。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器的反射率介于60%至100%之 间。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器包括朝向该至少一立体光学 调控结构的该侧面的一表面,该表面包括一反射涂层、一油墨层、一粗糙层或是多个孔洞。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光学膜层,位在该反射底板、该光源与该立体光学调控结构上方,该反射器包括朝向 该至少一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该侧面的一表面,且该反射器的该表面倾斜地朝向该光学膜 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反射底板、至少一光源、至少一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及一反射器。光源配置在反射底板上。立体光学调控结构配置在反射底板上并罩覆光源,各立体光学调控结构包括一顶面及连接于顶面的一侧面,其中侧面倾斜地朝向反射底板,且侧面与反射底板之间夹有一锐角α。反射器配置在反射底板上且位于立体光学调控结构的侧面旁,其中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穿透顶面或侧面,或被顶面或侧面反射,其中穿出于侧面的部分光线被反射器反射而往远离反射底板的方向射去。
【IPC分类】F21V7/10, F21V7/22, F21S8/00
【公开号】CN105674153
【申请号】CN201610107182
【发明人】鐘炜竣, 马啟唐, 林苏逸, 薛芷苓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