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化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7327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薄型化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薄型化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0002]背光模块是广泛使用在液晶电视、个人电脑显示器、笔记型电脑、车用显示器及手持式电子装置等产品,依光源设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侧光式及直下式背光模块。前者乃目前主流设计,侧光式背光模块主要包括发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增亮膜及扩散片,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化成均匀的面光源。结构上,导光板、反射片、增亮膜及扩散片彼此相互堆叠,而发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一侧,光入射至导光板内部时,将利用全反射、反射片及扩散等光学效应使光线于背光模块的一面射出并均匀分布。
[0003]现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490027号的「液晶显示装置」,其揭露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含一液晶面板、一扩散部以及一背光装置,该背光装置包含有一导光板、LED实装基板及一反射片。实际应用时,该背光装置一般会额外装设框架固定于该导光板的边缘,藉此作为反射片及其他光学膜片的定位基准,另外还可防止光线由导光板的侧面射出,减少漏光的现象。
[0004]然而,随着背光模块朝轻薄的方向发展,框架则变得愈来愈不易设计与制造,框架若设计得较厚,则会使背光模块整体厚度增加;而较薄的框架也容易在制造或组装过程中断裂或损坏,导致背光模块的组装良率下降。因此,如何在背光模块朝向轻薄化发展的方向中,仍可有效避免框架的断裂或损坏,实为相关业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薄型化背光模块中,框架容易在制造或组装过程中断裂或损坏的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化背光模块,其包含有:
[0007]一导光板,包含有一透光部、一连接于该透光部的入光侧、一围绕于该透光部的遮光边缘,该透光部包括一顶面以及一远离该顶面的底面;
[0008]至少一朝该入光侧发射一光线的发光元件;
[0009]一设置于该透光部的该底面且用以反射从该导光板离开的该光线的反射片;
[0010]一设置于该透光部的该顶面以接收从该导光板离开的该光线的扩散膜;以及
[0011]一设置于该扩散膜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以将该光线向外发射的增亮片。
[0012]上述的薄型化背光模块,其中该遮光边缘包括一围绕该透光部的该顶面的上遮光面、一围绕该透光部的该底面的下遮光面以及一连接于该上遮光面和该下遮光面之间的侧遮光面。
[0013]上述的薄型化背光模块,其中该增亮片包含有一上增亮膜以及一设置于该上增亮膜与该导光板之间的下增亮膜。
[0014]上述的薄型化背光模块,其中更包含一设置于该发光元件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的遮光片。
[0015]上述的薄型化背光模块,其中更包含一设置于该发光元件相邻该导光板的一侧的电极,该电极朝该遮光边缘延伸出一外接导电段。
[0016]上述的薄型化背光模块,其中该导光板更包括至少一邻近该入光侧以放置该发光元件的容置开口。
[0017]上述的薄型化背光模块,其中更包括一设置于该反射片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的保护层。
[0018]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将该遮光边缘整合于该导光板中,使该导光板兼具传统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与框架的用途,可无须增添框架,免除制造或组装过程中断裂或损坏的问题;其次,由于结构整合的关系,可使得该背光模块的厚度不受框架的影响,更可让组装工艺更为精简,且降低材料成本。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A,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1B,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源设置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源设置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0026]请参阅图1A以及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薄型化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10、至少一发光元件50、一反射片40、一扩散膜20以及一增亮片30。该导光板10包含有一透光部11、一连接于该透光部11的入光侧13、一围绕于该透光部11的遮光边缘12,该透光部包括一顶面111以及一远离该顶面111的底面112,该发光元件50设置于该导光板10的一侧,并朝该入光侧13发射一光线,且该发光元件50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有一遮光片60,该反射片40设置于该透光部11的该底面112,该反射片40用以反射从该导光板10下方离开的该光线,该扩散膜20设置于该透光部11的该顶面111,该扩散膜20接收从该导光板10上方离开或自该反射片40反射的该光线,并将该光线向上射出,该增亮片40设置于该扩散膜20远离该导光板10的一侧,以将该光线向外发射。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增亮片30、该扩散膜20、该导光板10以及该反射片40的整体厚度介于0.20mm至1.0mm之间。
[0027]如图1B所示,该遮光边缘12包括一围绕该透光部11的该顶面111的上遮光面121、一围绕该透光部11的该底面112的下遮光面123以及一连接于该上遮光面121和该下遮光面123之间的侧遮光面122,该遮光边缘12用以防止光从该导光板10的侧面射出,以让该导光板10的边缘部分得做为框架的用途。且,于图1B中,该遮光边缘12朝该透光部11的该顶面111的方向延伸出一遮光侧壁124,且垂直于该透光部11的该顶面111,形成一容置空间100,用以容置该扩散膜20以及该增亮片30。利用该遮光侧壁124的结构,可以使该扩散膜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