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3011757阅读:2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镰刀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镰刀的加工方法,用于对镰刀刀背进行加强的镰刀加工方法。
目前,市场上的镰刀的加工方法是刀片是利用薄型板材通过模具冲压而成,因为采用的板材比较薄,通常厚度为1.0mm或1.5mm,因此成型刀片强度不高,使用时易弯曲变形,甚至断裂。为了加强刀片强度,传统的工艺是在镰刀的刀面上压筋,形成一定的折弯和弧度,使刀片强度得到加强,刀片使用时的弯曲变形有所减弱。但由于刀片压筋后,其本身厚度没有变化,因此其强度仍不理想,使用时还易产生变形或断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镰刀强度更高、且不易产生变形的镰刀加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镰刀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金属薄型材落料加工成刀片型,再机磨刀片宽口,接着又利用冲床压背,而后依次是淬火、回火、刨刀片宽口、手工磨小口、抛光和清洗。
所述压背是指利用冲床向刀背冲压,使刀背变形,局部变厚;具体工艺过程如下在冲压模上设置有一次冲压、二次动作的装置,冲压模上模左侧的长梯形滑块首先接触下模预设间隙,向下逐步涨紧,使下模的左右模块强行夹紧工件,上模右侧的压背模块落下,刀片压背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积极效果,由于本发明刀片的加强部分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刀面加强变为刀背加强,利用冲床向刀背冲压,使刀背变形并局部变厚,1.5mm板材制的刀片,冲压后的刀背最厚度可达3.5~4.5mm,从而使镰刀的强度得到更好加强。由此方法加工的镰刀在使用中不易产生弯曲、变形,更不易出现断裂。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工艺加工的镰刀的主视图;图2是传统工艺加工的镰刀的俯视图;图3是采用本发明加工的镰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采用本发明加工的镰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和图2所示没有采用压背技术的180mm光口镰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其本身厚度没有变化。
图3和图4所示的180mm光口镰,型材厚度为1.5mm,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加工工艺后,其刀背1厚度最厚处可达3.8mm,远远超过传统工艺加工的压筋宽度,其加工方法如下将金属薄型材落料加工成刀片型,再用机器将刀片磨宽口2,用于将镰刀宽口磨锋厉,而后在刀片上压筋,用于加强刀片的强度,接着进行压背,用于加强刀片强度,往后的工艺均是已知技术,依次分别是淬火、回火、用于对镰刀进行热处理,刨宽口、手工磨小口3、抛光、清洗和油漆,即是镰刀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后部分,至此,镰刀加工完毕。其中,淬火和回火用于对镰刀进行热处理。刨宽口是用刨床对镰刀进行精加工。而以上工艺流程中的压背是本发明的特征,方法是利用冲床向刀背冲压,其具体工艺过程如下在冲压模上没置有一次冲压,二次动作的装置。首先将刀片置于冲床下模的左右模块之间,冲压模上模左侧有一长梯形滑块,冲床动作时,该模块首先接触下模的预设间隙,由于模块的锥度作用,间隙逐步被涨紧,使下模的左右模块强行夹紧工件,当上模右侧的压背模块下落时,刀片的刀背冲压形成。当上模长梯形模块上升时,下模左右模块由于模块间弹簧作用自动松开,成形的工件即可取出。采用上述工艺压背,既能达到压背效果,又不损伤工件的平整度。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使镰刀强度更高,且不易产生变形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的镰刀加工工艺流程中,在刀背加厚的同时,采用了传统的压筋工艺,或者也可采用折弯等工艺,使镰刀得到双重的加强效果。传统的压筋工艺或折弯工艺也可以不采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镰刀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金属薄型材落料加工成刀片型,再机磨刀片宽口,接着又利用冲床压背,而后依次是淬火、回火、刨刀片宽口、手工磨小口、抛光和清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镰刀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背是指利用冲床向刀背冲压,使刀背变形,局部变厚;具体工艺过程如下在冲压模上设置有一次冲压、二次动作的装置,冲压模上模左侧的长梯形滑块首先接触下模预设间隙,向下逐步涨紧,使下模的左右模块强行夹紧工件,上模右侧的压背模块落下,刀片压背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镰刀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机磨刀片宽口与压背工序之间可以加一道压筋工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镰刀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金属薄型材落料加工成刀片型,再机磨刀片宽口,接着又利用冲床压背,而后依次是:淬火、回火、刨刀片宽口、手工磨小口、抛光和清洗。采用本发明加工的镰刀强度更高且不易产生变形。
文档编号B23P23/04GK1281761SQ0011249
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8日
发明者金绍康 申请人:金绍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