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控制装置及轧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307165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轧制控制装置及轧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控制装置及轧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适于板厚控制中的前馈板厚控制的轧制控制装置及轧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轧制钢铁板的轧钢机的板厚控制(AGCAutomatic Gauge Control)中,通常配套计算机首先根据被轧制材料的板宽、板厚、硬度、驱动轧钢机的电动机的额定值、负载的设定等,计算轧制程序,相对板厚控制装置设定轧钢机出侧目标板厚或轧钢机(mill)的刚性、被轧制材料的影响系数。
若开始轧制,则板厚控制装置由设置在轧钢机的入侧及出侧的板厚测量机构测定被轧制材料的板厚,取得入侧板厚值和出侧板厚值,同时,控制进行轧制的轧钢机的载荷或入侧及出侧的轧制速度,以使所取得的出侧板厚值和出侧目标板厚值的差为0。
在轧制控制中,开始控制时,由于作为板厚控制中使用的入侧板厚偏差的基准值,不是被轧制材料的入侧设定板厚值,而是开始轧制时的板厚,即不得不用自动跟踪板厚值,故在板厚偏差上发生偏移。
即使在板厚偏差上发生偏移,也可以通过采用反馈控制来消除该偏移。但是,因从轧机到出侧板厚计有几米的间隔,故产生无法适用反馈控制的无用时间,对于该部分,不能消除因板厚控制而产生的偏移。
另外,在将轧钢机串联设置的连续轧制设备中,因为将被轧制材料的尾端和前端焊接后连续轧制,故由于上游工序的制约而使该焊接点附近的板厚偏差有变大的倾向。于是,这种焊接点附近成为新的控制开始的起点,此时的板厚值有时成为自动跟踪板厚值。这种情况下,不能避免偏移。
在现有的轧钢机的控制中,即使开始控制,被轧制材料到达出侧板厚测定的位置,在出现反馈控制的效果之前,从原理上不能消除在该出侧板厚上产生的偏移。因此,对于板厚控制开始后的几米的被轧制材料,形成不合格(off-gauge)状态,因此导致制造品质降低的结果。
在特开平9-295017号公报(特别是段落0035~0050,图1~图8)中,作为减少被轧制材料前端部的不合格的方法,采用由学习前段支架的轧制控制实际情况及轧制状态的结果,在焊接点通过轧钢机的定时内,变更按压位置、速度设定的方法。该方法虽然具有减少前端的不合格和防止滑动的效果,但不能消除上述出侧板厚偏差的偏移。另外,在特开平11一77125号公报(特别是段落0021~0053,图l~图10)中,虽然公开了监视入侧实际板厚及出侧实际板厚,以FFAGC修正使用的影响系数的板厚控制方法,但该方法也不能除去出侧板厚偏差的偏移。
在现有的技术中,在将自动跟踪板厚值作为入侧板厚控制的基准值的限制中,不能避免产生相当于自动跟踪时的入侧板厚偏差的出侧板厚偏差的偏移。于是,在反馈板厚控制的效果出现前,不能消除该偏移。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即使在无法期待刚开始板厚控制后的反馈板厚控制的效果的被轧制材料的前端部分,也能适当进行板厚控制的轧制控制装置及轧制控制方法。而且,相当于自动跟踪板厚偏差的偏移不会在输出板厚偏差中出现,由此,可以减少被轧制板材的实际不合格长度,达到提高板材的板厚精度方面的质量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构成为做成表示板厚接近所定目标值的信号,根据该信号控制轧钢机的轧制状态。或者,构成为具有斜坡函数产生机构。例如,构成为具备在t≥0的区域内,产生用y=a·t(a是常数,t是时间变量)表示的斜坡函数的斜坡函数产生机构;和修正向前馈板厚控制机构的输入的输入修正机构。
而且,输入修正机构将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及所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作为输入,在从板厚控制开始到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与入侧板厚偏差相等为止的期间内,输出斜坡函数的数据,其后输出入侧板厚偏差。前馈板厚控制机构将由该输入修正机构输出的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控制上述速度控制机构及/或按压位置控制机构的控制数据。
对于前馈板厚控制机构,在前馈板厚控制开始时,在存在一定大小的入侧板厚偏差时,不输入该入侧板厚偏差,而是首先输入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由于斜坡函数是从0开始与时间t成正比的函数,故在控制输入和控制输出成正比关系的前馈板厚控制中,控制输出也是从0开始与时间t成正比的量。因此,将入侧板厚偏差测定的基准值,不设为板厚控制开始时的自动跟踪板厚值,而可以设为被轧制材料的入侧设定板厚值。
再者,在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达到入侧板厚偏差的时刻,将相对于前馈板厚控制机构的输入,由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切换为入侧板厚偏差。因此,在该时刻以后,前馈板厚控制机构进行跟随其入侧板厚偏差的控制输出。
对于前馈板厚控制机构,由于板厚控制开始之初输入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其后,输入入侧板厚偏差,故即使在板厚控制开始时有一定大小的入侧板厚偏差,在出侧板厚也不会产生相当于入侧板厚偏差的偏移。因此,即使在对反馈板厚控制的效果不抱希望的被轧制材料的前端部分,也可以没有偏移,即使在该部分也可以提高被轧制板材的板厚精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输入修正机构中,切换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和入侧板厚偏差的定时,不需要限定为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达到入侧板厚偏差的时刻,在此附近即可。而且,切换后输出的入侧板厚偏差也不需要就是入侧板厚偏差,即使是趋于入侧板厚偏差的曲线的数据也可。再者,即使将斜坡函数置换成为通过原点的单一增加函数,本发明的效果也没有特别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对反馈板厚控制的效果不抱希望的被轧制材料的前端部分,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板厚控制。更具体的是,可以提供相当于自动跟踪板厚偏差的偏移不会出现在出侧板厚偏差的前馈板厚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由此可减少被轧制板材的实际不合格长度,可以提高板材的板厚精度方面的质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轧钢机的板厚控制系统的块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基于由斜坡函数所进行的输入修正的FFAGC33的板厚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不进行输入的修正处理的情况下的板厚控制的一例的图。
图4是以流程图表示执行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及输入修正处理32的程序的示例的图。
图5是以流程图表示执行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及输入修正处理32的程序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按照执行斜坡函数发生处理31及输入修正处理32的程序的另一示例程序的板厚控制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适合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轧钢机的板厚控制系统的块构成的图。
在轧钢机中,设有轧机1、张力卷取机(tension reel)3及拉紧辊(bridleroll)4,被轧制材料2一面由入侧的张力卷取机3及拉紧辊4和出侧的张力卷取机3(没有图示)及拉紧辊4(没有图示),从入侧向出侧的方向移送,一面由轧机1施加载荷而进行轧制。而且,速度控制装置7通过控制分别驱动张力卷取机3及拉紧辊4的电动机5、6的旋转速度,而控制被轧制材料2的入侧及出侧的轧制速度,按压位置控制装置8通过改变轧机1的按压位置(辊缝),而控制施加在被轧制材料2上的载荷。
而且,在轧钢机中,相对于速度控制装置7及按压位置控制装置8,设有指示其控制量的板厚控制装置9、测量入侧板厚偏差的入侧板厚计10、和测量出侧板厚偏差的出侧板厚计11。再者,代替板厚偏差,而测量板厚,基于该测定板厚可以进行控制的情况在以下是当然的。板厚控制装置9通常由计算机构成,将由入侧板厚计10和出侧板厚计11分别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及出侧板厚偏差作为输入数据,进行移送处理21、FFAGC(前馈AGC)22及FBAGC(反馈AGC)23的处理,对于按压位置控制装置8及/或速度控制装置7,进行输出控制按压位置及/或轧制速度的控制数据的处理。
再者,在此,所谓入侧板厚偏差是测定的入侧板厚值与预先规定的入侧板厚的设定值之差,所谓出侧板厚偏差是测定的出侧板厚值与预先规定的出侧板厚的目标值之差。在本说明书中,以同样的意义应用这些用语。
移送处理21是根据轧制速度,跟踪由入侧板厚计10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直到轧机1的正下方的处理,可以说是延迟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的处理。即,作为由轧机1控制板厚时的入侧板厚偏差,为了实际上可以采用在该部分通过入侧板厚计10时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差而进行该处理。
再者,FFAGC33是为了进行根据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而使出侧板厚偏差减少的控制,而运算按压位置的变更量及/或轧制速度的变更量的处理。于是,将其结果输出到按压位置控制装置8及/或速度控制装置7,控制按压位置及/或轧制速度。
另外,FBAGC23是运算用于控制轧机1的按压位置及/或入侧张力卷取机3及拉紧辊4的旋转速度的控制量,以使由出侧板厚计11测定的出侧板厚偏差的积分值为0的处理。
以下示出FFAGC33的处理的具体示例。
在FFAGC33的处理中,如果设入侧板厚偏差为ΔH,轧机1的弹性系数为K,以及被轧制材料2的可塑性系数为M,则按压位置的变更量ΔSFF可由下式求得ΔSFF=(M/K)·ΔH(1)而且,当按压位置的变更量为ΔSFF时,出侧板厚偏差Δh为Δh=ΔSFF·K/(M+K) (2)因此,在出侧板厚偏差Δh和入侧板厚偏差ΔH中,可得到以下关系式Δh=ΔH·M/(M+K)(3)该式表示FFAGC33是比例控制,如果将常数K设定得比常数M大,则意味着出侧板厚偏差Δh与入侧板厚偏差ΔH相比,可以小到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
在这里,进行本实施例的原理性说明。
在FFAGC33中,即使控制板厚,出侧板厚偏差Δh和入侧板厚偏差ΔH的关系也不是单纯的比例关系,为偏移(OFS)的某1次式的关系。
即,不是式(3),而是以下关系Δh=ΔH·M/(M+K)+OFS (4)该偏移,是因为作为FFAGC33的板厚控制中使用的入侧板厚偏差的基准值,不是被轧制材料2的入侧设定板厚值,而是使用开始轧制时的板厚即自动跟踪板厚值而生成的。如果这样,虽然将自动跟踪板厚值取作入侧板厚偏差的基准值即可,但存在不能这样的理由。这是因为,如果将入侧板厚设定值用作基准值,则在板厚控制开始时的入侧板厚大的情况下,自按压位置控制装置8的运行开始时间起,按压位置的变更量ΔSFF也需增大,这会阻碍按压位置控制装置8的稳定运行。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有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和输入修正处理32。若对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输入修正处理32和FFAGC33进行说明,则现有的入侧板厚偏差的基准值是板厚控制开始时的自动跟踪板厚值,但本实施方式的入侧板厚偏差的基准值是被轧制材料2的入侧的板厚设定值。
在图1中,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是在t≥0的区域内,产生y=a·t(a是常数,t是时间变量)的1次函数的处理,作为计算机处理可以由a和t相乘处理或在每单位时间内累计a的处理来执行。而且,将板厚控制开始时刻设为t=0。
再者,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斜坡函数产生机构或斜坡函数产生步骤。
在图1中,输入修正处理32是修正向FFAGC33的输入的处理。以往,用入侧板厚计10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由移送处理21进行移送处理后,直接输入到FFAGC33,而在本实施例中,对进行过移送处理21的入侧板厚偏差(以下将进行过移送处理21的入侧板厚偏差单称为“入侧板厚偏差”)进行修正后,再输入到FFAGC33。
因此,相对于输入修正处理32的输入是由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与入侧板厚偏差。而且,输入修正处理32输出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直到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达到入侧板厚偏差为止,然后输出板厚偏差。
在图1中,FFAGC33,式(1)~(3)成立。但是,对FFAGC33的输入是将输入修正处理32的输出数据输入。而且,由FFAGC33例如按照式(1),计算按压位置的变更量ΔSFF,并输出到按压位置控制装置8。其结果,进行输出板厚偏差Δh满足式(2)或式(3)的关系的轧制。
图2是表示基于由斜坡函数所进行的输入修正的FFAGC33的板厚控制的一例的图。该例是表示入侧板厚偏差51在开始板厚控制时增大,其后快速接近0时的示例。以下根据图2,且适当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板厚控制的过程及方法。
在图2的例中,在开始板厚控制的时刻,因确认大的板厚偏差,故进行输入修正处理32。在输入修正处理32中,若开始控制,则首先代替输入板厚偏差51,输出由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所产生的斜坡函数52的数据。于是,在斜坡函数52的值达到入侧板厚偏差51的时刻,输出入侧板厚偏差51。输入修正处理32的输出结果最终成为图2的粗虚线所示的修正板厚偏差53。
FFAGC33接受输入修正处理32的输出,并输出将板厚压薄的控制指令。如现有技术所说明的那样,由于FFAGC33是比例控制,故其输出与作为输入的修正板厚偏差53成正比,并趋向同一方向。在图2中示出了FFAGC控制输出54。
若由FFAGC33进行FFAGC控制输出54等控制输出,则作为其结果,按压位置控制装置8及/或速度控制装置7被控制,若由轧机1轧制被轧制材料2,则出侧板厚偏差如出侧板厚偏差55那样地变化。
如上所述,FFAGC33一旦开始板厚控制,则首先进行按照斜坡函数的控制,在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达到入侧板厚偏差的时刻,切换到跟踪入侧板厚偏差的控制。这表示如下含义。
根据将控制开始部分进行按照斜坡函数的控制,从而即使板厚控制开始时的板厚偏差增大,也无需从最初开始施加大的控制量。因此,被控制的按压位置控制装置8及/或速度控制装置7开始稳定地动作。由此,可将入侧板厚偏差的基准值不设为自动跟踪板厚值,而设为被轧制材料2的入侧的设定板厚值。因此,在出侧板厚偏差中不会产生相当于自动跟踪板厚值的偏移。
再者,在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达到入侧板厚偏差的时刻,切换到跟踪入侧板厚偏差的控制,是FFAGC33仅返回到当然进行的控制的处理。但是,由于在该处理中不产生偏移,故如图3所示,若入侧板厚偏差逐渐接近0,则出侧板厚偏差也逐渐接近0。
图3是表示不进行输入修正处理的FFAGC33的板厚控制的一例的图。板厚偏差51与图2相同,在开始板厚控制时增大,其后迅速趋于0。这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而作为比较例进行显示的。
在图3的现有的板厚控制中,作为板厚偏差的数据,由于板厚控制开始的自动跟踪板厚值被作为板厚偏差的基准值使用,故将图3所示的自动跟踪板厚值作为基准值的输入偏差53a输入到FFAGC33。因此,FFAGC33发现板厚变薄,则输出加厚板厚的FFAGC控制输出54a。其结果,出侧板厚偏差55a不象入侧板厚偏差51那样减小,结果,即使入侧板厚偏差51成为0,在出侧板厚偏差55a中也会残存偏移OFS。
在图1中,板厚控制装置9a由计算机构成,移送处理21、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输入修正处理32、FFAGC33及FBGC23的各处理通常作为计算机的程序来执行。
图4是以流程图表示执行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及输入修正处理32的程序的示例的图。以下根据该流程图来说明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及输入修正处理32。
该程序是开始板厚控制,在每个所定的时间间隔内由入侧板厚计10每次测定入侧板厚偏差时起动并实行。但是,实际上起动、实行是在由移送处理21跟踪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该入侧板厚偏差的测定部位到达轧机1的正下方的时刻。
一旦程序开始执行,则首先输入测定过的入侧板厚偏差ΔHTRK(i)(S10)。在此,i是表示从板厚控制开始,每Δt时间进行的入侧板厚偏差测定的次数的计数(其中从0开始)。
然后进行斜坡函数产生处理。即,计算第i次的亦即入侧板厚控制开始后经过Δt·i时间的时刻的斜坡函数(S12)。在此,产生具有正斜率a及负斜率一b的两个斜坡函数LH(i)及LL(i),以使入侧板厚偏差ΔHTRK(i)可对应正负任何变位,。
接着,进行输入修正处理32。首先,将对FFAGC33输出的数据ΔHFF(i)设为入侧板厚偏差ΔHTRK(i)(S13)。而且,如果入侧板厚偏差ΔHTRK(i)比正侧的斜坡函数LH(i)还大(S14为Yes),则以斜坡函数LH(i)修正对FFAGC33输出的数据ΔHFF(i)(S15)。另外,如果入侧板厚偏差ΔHTRK(i)比负侧的斜坡函数LL(i)还小(S16为Yes),则以斜坡函数LL(i)修正对FFAGC33输出的数据ΔHFF(i)(S17)。
于是,将这样得到的ΔHFF(i)对FFAGC33输出(S18)。
图5是以流程图表示执行斜坡函数产生处理31及输入修正处理32的程序的另一示例的图。该程序也是在每次开始板厚控制、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由入侧板厚计10测定入侧板厚偏差,进行移送处理21时起动、执行。
程序一开始执行,则首先输入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ΔHTRK(i)(S20)。其次,求解入侧板厚偏差ΔHTRK(i)与修正板厚偏差的上次值ΔHFF(i-1)之差ΔΔHFF(i)(S21)。在此,设ΔHFF(0)=0。其结果,当ΔΔHFF比正侧的斜坡函数的斜率ΔΔHH还大时(S23为Yes),则用该斜坡函数的斜率ΔΔHH置换ΔΔHFF(S24)。另外,当ΔΔHFF比负侧的斜坡函数的斜率ΔΔHL还小时(S25为Yes),用该斜坡函数的斜率ΔΔHL置换ΔΔHFF(S26)。
将这样求得的ΔΔHFF与修正板厚偏差的上次值ΔHFF(i-1)相加,作为本次的修正板厚偏差ΔHFF(i)(S27)。于是,将修正板厚偏差ΔHFF(i)输出到FFAGC33(S28)。
再者,步骤S27的处理是积分处理,入侧板厚偏差ΔHTRK(i)的绝对值增大,步骤23或步骤25的条件成立的期间内,ΔHFF(i)是ΔΔHH或ΔΔHL累积的函数,即斜率是ΔΔHH或ΔΔHL的斜坡函数。而且,随着时间经过,若这样积分形成的斜坡函数ΔHFF(i)变大,步骤23或步骤25的条件变得不成立,则ΔHFF(i)将入侧板厚偏差ΔHTRK(i)微分后的值再积分。即,虽然ΔHFF(i)与入侧板厚偏差ΔHTRK(i)间有微小的差,却是渐近其的函数。
图6是表示按照图5的程序进行板厚控制的过程的图。成为输入的入侧板厚偏差51与上述图2及图3的示例相同,在板厚控制开始时增大,其后迅速趋近于0。
这种情况下,修正板厚偏差53b在入侧板厚偏差大的期间内,成为根据由步骤27的积分处理所产生的斜坡函数52b的值。于是,在其差接近的时刻,即步骤23或步骤25的条件不成立的时刻,逐渐接近入侧板厚偏差51。若该修正板厚偏差53b对FFAGC33输出,则FFAGC33将其作为输入,而输出FFAGC控制输出54b。其结果,被轧制材料2的出侧板厚偏差成为出侧板厚偏差55b。
在该板厚控制中,与图2的示例不同,由于修正板厚偏差53b由积分求得,故由斜坡函数52b向接近入侧板厚偏差51的函数的切换平滑地进行。因此,FFAGC控制输出54b也是平滑的,有助于提高按压位置控制装置8及/或速度控制装置7动作的稳定性。
再者,从图6中可以看到修正板厚偏差53b和入侧板厚偏差51间有相当的差值,但实际的差小的可以忽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前馈板厚控制,即使在对板厚控制开始值后的反馈板厚控制的效果不抱期望的被轧制材料的前端部分,也不会在出侧板厚偏差中出现相当于自动跟踪板厚偏差的偏移。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始控制后,虽然使一直达到入侧板厚偏差的对FFAGC33的输入量基于斜坡函数,但不限于斜坡函数,代替斜坡函数,也可以是通过原点的单调增加函数。再者,单调增加函数可以是自动跟踪时的入侧板厚偏差为正的情况,在自动跟踪时的入侧板厚偏差为负的情况下,代替斜坡函数,可以是通过原点的单调减少函数。
权利要求
1.一种轧制控制装置,其中根据在轧钢机入侧测定过的被轧制材料的板厚,来控制轧钢机的轧制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做成表示上述板厚接近所定目标值的信息的机构,根据上述信息来控制轧钢机的轧制状态。
2.一种轧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在板厚控制开始时,输出比所输入的入侧板厚偏差还小的板厚偏差之后被输入的入侧板厚偏差的选择机构;和将由上述选择机构输出的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控制轧制速度控制机构及/或按压位置控制机构的控制数据的前馈板厚控制机构。
3.一种轧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产生斜坡函数的斜坡函数产生机构;输入修正机构,其在从板厚控制开始,到由上述斜坡函数产生机构所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与上述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相等为止的期间内,输出由上述斜坡函数产生机构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其后输出上述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和将由上述输入修正机构输出的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控制轧制速度控制机构及/或按压位置控制机构的控制数据的前馈板厚控制机构。
4.一种轧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产生斜坡函数的斜坡函数产生机构;输入修正机构,其在从板厚控制开始,到由上述斜坡函数产生机构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与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之间的差比预先确定的值小为止的期间内,输出由上述斜坡函数产生机构所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其后输出逐渐接近上述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的曲线的数据;和将由上述输入修正机构输出的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控制轧制速度控制机构及/或按压位置控制机构的控制数据的前馈板厚控制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代替上述斜坡函数产生机构,具备通过原点的单调增加函数的产生机构。
6.一种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做成表示上述板厚接近于所定目标值的信息,根据上述信息来控制轧钢机的轧制状态,根据在轧钢机的入侧测定过的被轧制材料的板厚,来控制轧钢机的轧制状态。
7.一种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板厚控制开始时,输出比所输入的入侧板厚偏差还小的板厚偏差之后被输入的入侧板厚偏差,将上述输出的数据作为输入,输出控制轧制速度控制机构及/或按压位置控制机构的控制数据。
8.一种轧制控制方法,其中将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作为输入,来输出控制速度控制机构及/或按压位置控制机构的控制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由上述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的入侧板厚偏差输入步骤;产生斜坡函数的斜坡函数产生步骤;输入数据修正步骤,其从板厚控制开始,到由上述斜坡函数产生步骤所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与上述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相等为止的期间内,输出由上述斜坡函数产生步骤所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其后输出上述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和将由上述输入修正步骤输出的数据作为输入,输出前馈控制轧制速度控制机构及/或按压位置控制机构的控制数据的前馈板厚控制步骤。
9.一种轧钢机的前馈板厚控制方法,其中将由上述板厚测定机构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作为输入,输出控制速度控制机构及/或按压位置控制机构的控制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入由上述板厚测定机构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的入侧板厚偏差输入步骤;产生斜坡函数的斜坡函数产生步骤;输入修正步骤,其在从板厚控制开始,到由上述斜坡函数产生步骤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与上述所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之差比预先确定的值小为止的期间内,输出由上述斜坡函数产生步骤产生的斜坡函数的输出数据,其后输出逐渐接近于上述测定的入侧板厚偏差的曲线的数据;和将由上述输入修正步骤输出的数据作为输入,输出前馈控制上述轧制速度控制机构及/或按压位置控制机构的控制数据的前馈板厚控制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轧钢机的前馈板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馈板厚控制机构,代替上述斜坡函数产生步骤,而具有通过原点的单调增加函数的产生步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对刚开始板厚控制后的反馈板厚控制效果不抱希望的被轧制材料的前端部分,在出侧板厚偏差中也不会出现相当于自动跟踪板厚偏差的偏移的前馈板厚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设有斜坡函数产生机构(31)和输入修正机构(32),输入修正机构(32)在从板厚控制开始到斜坡函数产生机构(31)的输出数据与入侧板厚偏差相等为止的期间内,对前馈板厚控制机构(33)输出斜坡函数产生机构(31)的输出数据,其后输出入侧板厚偏差。前馈板厚控制机构(33)将输入修正机构(31)的输出作为输入,控制速度控制机构(7)及/或按压位置控制机构(8)。
文档编号B21B37/16GK1607045SQ20041008575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5日
发明者福地裕, 服部哲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