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05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用于对点焊用枪上所嵌装的电极即触头 进行拆卸。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的生产线上,大多使用点焊。点焊是通过从两侧将重叠的金属板材等 夹入、局部加压并通电而用电阻热将金属熔化并使其粘合的焊接方法。在点焊中,一般使用称为点焊用枪(以下称为焊枪)的装置。焊枪利用一对电极 夹入金属板材等,加压并通电,从而进行焊接。电极分别嵌装在配设成一方的顶端与另一方 的顶端相对的棒体(以下称为杆部)的顶端。杆部构成为其一方或两方可进退,由此能够 用电极将金属板材等夹入。点焊的电极一般称为帽形触头(以下称为触头)。触头经过长时间使用会产生变 形、磨损,当产生这样的变形、磨损时,有时不能维持所需的焊接质量。因此,焊枪的触头进 行定期的更换。作为进行触头更换的装置,市场上出售有如下的装置移动焊枪,将触头插入触头 拔出装置的支架部,用空气等的夹紧装置对触头进行保持,然后利用电动机等使触头旋转 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焊枪,从而将触头卸下。而且,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的方法将板状的部件插入触头和触头 安装侧的杆部之间的间隙中,利用机器人动作或装置扭动触头和杆部,将触头卸下。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34670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7-144284号公报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上述市场上出售的装置需要用于触头的保持和拔出的空气或电动的动力, 因此存在装置结构复杂、成本上升的问题。而且,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方法,在触头和杆部之间需要一定的间 隙。因此,由于间隙的状态、焊枪的形状和大小,即杆部(触头基部)的类型、触头的尺寸 (例如Φ 16或Φ 13)的不同,有时不能确保足够用于拔出触头的间隙,存在着不能灵活使用 的问题。而且,由于通过扭动触头而将其拔出,因此有时会使杆部等损坏,如果长时间使用 的话,存在着由于杆部等的变形而需要更换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成,其目的在于能够以不需要动力且简单的结构而将 嵌装于点焊用枪的触头卸下。此外,其目的还在于,能够不受触头和杆部之间的间隙、点焊 用枪的大小和形状的限制而容易地将触头卸下。此外,其目的还在于,能够不给点焊用枪侧 施加负荷而通过简单的拆卸动作将触头卸下。解决课题的手段
4
本发明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用于对点焊用枪上所嵌装的触头进行拆卸,其特 征在于,具有可动板,其具有使立设于基板的轴有间隙地插通的引导孔,该可动板相对于 所述基板可转动,并且在所述引导孔的范围内可沿所述基板移动;卡止单元,其将所述可动 板可卡脱地卡止于所述基板的规定位置;以及夹持单元,其一体地设在所述可动板上,对嵌 装于所述点焊用枪的触头进行夹持,随着嵌装于所述点焊用枪的所述触头沿规定路线的移 动,相应地由所述夹持单元夹持该触头并使其旋转,将该触头从所述点焊用枪上卸下。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能够以不需要动力且非常简单的结构而容易地将嵌装于点焊用枪的 触头卸下。此外,能够不受触头和杆部之间的间隙、点焊用枪的大小和形状的限制而容易地 将触头卸下。此外,能够不给点焊用枪侧施加负荷地将触头卸下。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的侧剖视图。图4A是表示安装有点焊用枪的多关节机器人的图。图4B是用于说明嵌装于点焊用枪的触头的图。图5A是用于依次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所进行的触头拆卸 动作的图,是表示触头拆卸装置和点焊用枪的侧面和平面的图。图5B是用于依次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所进行的触头拆卸 动作的图,是表示触头拆卸装置和点焊用枪的侧面和平面的图。图5C是用于依次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所进行的触头拆卸 动作的图,是表示触头拆卸装置和点焊用枪的侧面和平面的图。图5D是用于依次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所进行的触头拆卸 动作的图,是表示触头拆卸装置和点焊用枪的侧面和平面的图。图5E是用于依次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所进行的触头拆卸 动作的图,是表示触头拆卸装置和点焊用枪的侧面和平面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所进行的触头拆卸动作 中的夹持部详细动作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所进行的触头拆卸动作 中的夹持部详细动作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触头拆卸装置所进行的触头拆卸情况的模式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触头拆卸装置所进行的触头拆卸后的动作的 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触头拆卸装置所进行的触头拆卸后的动作的 图。符号说明1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10 基板
IOA定位用螺栓挡块11支撑体12 挡板13 螺栓14可动板14A 缺口15 长孔16 车由17、18 通孔19 球塞20嵌合孔21夹持部22啮合片22A基端侧边部22B顶端侧边部22C啮入部23夹紧片23A长边部
23B短边部
23C正面侧抵接部
23D侧方侧抵接部
100多关节机器人
101基部
102第1臂
103第2臂
104第3臂
105点焊用枪
106触头
107杆部
108触头支架
109触头传感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利用附图,对本方明的较佳实施形态进行说明。(装置结构)图1、图2、图3分别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1的俯视图、侧视图 和侧剖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以下称为触头拆卸装置)1的 主要结构部件有基板10、轴16、可动板14、挡板12、定位用螺栓挡块10A、球塞19以及夹持部21。基板10由钢板形成,具有一定的厚度。基板10上表面的边缘侧,通过支撑体11 支撑板状的挡板12。支撑体11的厚度设定得比可动板14的板厚大,由此在基板10和挡板 12之间形成足以将可动板14夹入配置所需的空间。这里,支撑体11由具有通孔的块体形 成,挡板12通过支撑体11用螺栓13等固定于基板10,作为支撑体11,可以仅仅使用螺母 类的零件,也可以将基板10和挡板12加工为一体的结构。当基板10和挡板12通过支撑体11被组装起来时,在此时生成的空间中配置可动 板14。可动板14由钢板形成,并呈板状,其一部分形成有作为引导孔的长孔15,在长孔15 中插通有轴16(图3)。当轴16插通在长孔15中时,其一端侧支撑于挡板12、另一端侧支撑 于挡板10,从而相对于基板10直立设置。在基板10和挡板12上分别形成有通孔17、18, 轴16通过这些通孔17、18被固定。这里,轴16为螺栓,其头部支撑于挡板12,下端通过螺 母固定在基板10的下表面,但也可以例如在基板10或挡板12、或双方上形成螺纹等。形成于可动板14的长孔15,形成为其截面积比轴16的截面积大,当将轴16插通 长孔15时,在长孔15和轴16之间形成足够的间隙。由此,当在基板10和挡板12之间配 置可动板14时,可动板14不但能以轴16为中心转动,而且能沿着长孔15的长度方向并进 移动,即能够在长孔15的范围内沿着基板10的上表面移动。这里,可动板14的轴向移动 被挡板12限制。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从图3也可知,虽然轴16的截面积相对于长孔15 的形成范围比较小,但由此可动板14不但能沿长孔15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且在形成间隙的 所有方向都可移动。另外,虽然这里列举了轴16相对于长孔15是比较小的例子,但当刚性 要求较高时,最好改变这种关系。此外,如图3所示,在基板10和可动板14之间,设有球塞19,其构成对可动板14 相对于基板10的转动和移动进行限制的卡止单元。另外,图3是图1所示的A-A剖面的剖 视图,为了方便,没有表示后述的啮合片22。球塞19嵌装或螺合于形成在可动板14背面的穿孔中而被安装,其头部(球形部 分)被推向基板10侧。在基板10上,在与球塞19的头部相对的面形成有凹部即嵌合孔 20,使该头部卡合在嵌合孔20中,从而使可动板14卡止于基板10。球塞19的安装位置和 嵌合孔20的形成位置安装或形成在规定的位置,以在基板10的长度方向和可动板14的长 度方向吻合的状态下进行卡合。而且,在基板10上立设有定位用螺栓挡块(以下称为螺栓挡块)10A,可动板14形 成有缺口 14A。在球塞19卡合于嵌合孔20的状态下,螺栓挡块IOA卡合于缺口 14A,由此, 在基板10的长度方向与可动板14的长度方向吻合的状态下,由于可动板14在基板10的 长度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球塞19与嵌合孔20卡合,因此能够保持该状态。为了使可动板 14从该状态变为可自由转动和移动,使可动板14向离开螺栓挡块IOA的方向(典型的是 与基板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纸面下侧)移动,施加一定的外力,将球塞19和嵌合孔 20的卡合解除。即,球塞19和嵌合孔20、以及螺栓挡块IOA和缺口 14A,可卡脱地将可动板 14卡止在基板10的规定位置。而且,在可动板14的上表面,一体地设有夹持部21。夹持部21用于对嵌装于点焊 用枪的电极即触头进行夹持,这里,构成为使两个部件合作而对触头进行夹持。作为构成夹持部21的一方构件的啮合片22,由钢板形成,并呈大致钩形或大致L
7字形。啮合片22的基端侧(以下称为基端侧边部22A)在可动板14上被固定支撑成在球 塞19与嵌合孔20卡合的状态下、即基板10的长度方向和可动板14的长度方向吻合的状 态下,啮合片22的顶端侧(以下称为顶端侧边部22B)与基板10及可动板14的长度方向 的面相平行。在啮合片22的顶端侧边部22B与基板1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状态下,顶端侧边部 22B与基板10及可动板14的侧面之间形成有一定的空间,该空间需要一定的宽度,因此啮 合片22的基端侧边部22A形成为具有一定的长度。之所以需要这种空间,是为了容易地将 后述嵌装于点焊用枪的触头放入。而且,在啮合片22的顶端侧边部22B的可动板14侧的面上,形成有啮入部22C,该 啮入部22C形成为刃状。啮入部22C是与触头抵接的部位,由多个刃状部位相连形成。在 啮入部22C中,刃状部位的顶端向基端侧边部22A侧倾斜形成。另外,最好对啮入部实施淬 火等,使其硬化。另一方面,作为构成夹持部21的另一方构件的夹紧片23,由钢板形成,并呈大致L 字形。夹紧片23在大致L字形的长边部23A与短边部23B结合的结合部位附近,可转动地 支撑于可动板14。夹紧片23,其大致L字形的长边部23A的内侧是与触头抵接的部位,因 此被支撑成其短边部23B的顶端朝向啮合片22的啮入部23C侧。而且,在夹紧片23的大致L字形的短边部23B的顶端侧,形成有与触头抵接的正 面侧抵接部23C。夹紧片23构成为,通过正面侧抵接部23C与触头抵接受到压而旋转,由 夹紧片23长边部23A的内侧(侧方侧抵接部23D)推压触头。另外,最好对长边部23A内 侧的与触头抵接的抵接部实施淬火等,使其硬化。夹持部21如上所述,由啮合片22和夹紧片23构成。这里,对夹持部21所进行的 嵌装于点焊用枪的触头的夹持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夹持部21通过啮合片22的啮入部22C 和夹紧片23的长边部23A的内侧夹持触头。在触头拆卸装置1中,当对嵌装于点焊用枪的 触头进行拆卸时,触头在嵌装于点焊用枪的状态下,利用多关节机器人来移动,以直线移动 方式进入由啮合片22和夹紧片23形成的空间中,详细的情况后面说明。也就是说,在啮合 片22和夹紧片23所形成的空间中放入触头。此时,触头首先与夹紧片23的短边部23B的 正面侧抵接部23C抵接并被推压,夹紧片23由此转动。于是,夹紧片23利用其长边部23A 内侧的侧方侧抵接部23D而将触头从侧方推抵在啮合片22的啮入部22C上。这里,可动板 14的转动和移动被螺栓挡块IOA等限制,因此触头利用自身的直线移动所产生的力而被夹 紧片以一定的力推抵,从而与啮合片22及夹紧片23卡合。接着,触头从被侧方侧抵接部23D从侧方推抵在啮合片22的啮入部22C上而与之 卡合的状态,向与进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即脱离基板10的方向进行直线移动,从而解除球塞 19的卡合状态。这里,在啮入部22C中,刃状部位的顶端向基端侧边部22A侧倾斜形成,触 头通过所述移动被压到啮入部22C上。此时,触头受力或被推向啮合片22与夹紧片23之 间的里侧。这样一来,由啮合片22和夹紧片23夹住(啮合保持)触头。这样,夹持部21就夹住了触头。夹住触头后,触头进一步移动,由此进入触头的拆 卸动作,与此相关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说明。而且,在夹住触头的状态下,如果使 夹紧片23向逆方向转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则能够解除触头的夹持状态并容易地将 触头取下。这里,如果将夹紧片23的长边部23A设定得较长,则由于可确保转矩,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触头取下。<安装有点焊用枪的多关节机器人的结构>图4A是表示安装有点焊用枪的多关节机器人的图,图4B是用于说明触头的图。触 头拆卸装置1是利用多关节机器人的动作将安装在多关节机器人上的点焊用枪所嵌装的 触头卸下的装置。下面,利用图4A、图4B对多关节机器人、点焊用枪、触头的结构进行说明。多关节机器人100具有向水平方向转动自如的基部101、将基端支撑于基部101并 向铅垂方向转动自如的第1臂102、将基端支撑于第1臂102的顶端并向铅垂方向转动自如 的第2臂103、以及将基端支撑于第2臂103的顶端并向铅垂方向转动自如的第4臂104。 基部101、第1臂102、第2臂103和第3臂104各自的转动部分利用接收计算机等指令的 伺服电动机等被转动控制到需要的位置,第3臂104的顶端活动自如。第3臂104的顶端安装有以伺服动力、空气压力等为动力源的点焊用枪105。点焊 用枪105用一对电极夹住金属板材等,一边加压一边通电。如图4B所示,电极(以下称为 触头106)嵌装在棒体(以下称为杆部107)上,该棒体配设成一方的顶端与另一方的顶端 相对。在本实施形态中,上侧杆部107可进退,下侧杆部107固定,能够通过驱动上侧杆部 107而用触头106将金属板材等夹住。上述触头拆卸装置1是利用多关节机器人100的动作而将触头106卸下的装置。 因此,触头拆卸装置1需要配置在多关节机器人100的活动范围内。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 一例子,虽然如图4A所示那样配置了触头拆卸装置1,但只要处于多关节机器人100的活动 范围内,怎样配置都可以。在图4A中,将触头拆卸装置1固定支撑在具有一定高度的位置,此时,在基板10 上设置适当的安装部。而且,在触头拆卸装置1的附近配设触头支架108和触头传感器109。 触头支架108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保持触头。通过将触头支架108配置在触头拆卸装 置1的附近,从而在拆卸触头后能马上进入新触头的安装动作。另外,触头传感器109是用 于对触头拆卸装置1是否已将触头卸下进行确认的传感器,通过对触头进行确认并将结果 通知计算机,从而能够在触头卸下后顺利地进入触头安装动作。〈触头拔出动作〉下面,对由触头拆卸装置1进行的触头拆卸动作进行说明。图5A 图5E是用于依 次说明触头拆卸动作的图,是表示触头拆卸装置1和点焊用枪105的侧面和平面的图。图6 和图7是用于说明触头拆卸动作中的触头拆卸装置1的夹持部21详细动作的图。图8是 表示触头拆卸装置1所进行的触头拆卸情况的模式图。图9、图10是用于说明触头拆卸装 置1所进行的触头拆卸后的动作的图。下面,利用这些图,对本实施形态的触头拆卸顺序进 行说明。(步骤1)首先,控制多关节机器人100,如图5A所示,使上侧触头106移动至与夹持部21相 对的位置。更具体地说,移动触头106,使其与夹持部21的啮合片22和夹紧片23之间的空 间相对。(步骤2)接下来,控制多关节机器人100,如图5B所示,使触头106直线移动(第1直线移 动)(图5B,箭头A的方向),使其进入夹持部21的啮合片22和夹紧片23之间的空间中。此时,触头106被收纳到啮合片22与夹紧片23之间的空间中,夹紧片23就如图6所示那 样进行转动。即,这里,触头106与夹紧片23的短边部23B的正面侧抵接部23C抵接并推 压,使夹紧片23转动(图5B或图6、箭头B)。接着,夹紧片23利用其长边部23A内侧的侧 方侧抵接部23D而从侧方将触头106推抵在啮合片22的啮入部23C上(图6,箭头C)。这 里,可动板14的向基板10长度方向的移动被螺栓挡块10A、球塞19限制,因此,触头16利 用其自身的直线运动所产生的力被侧方抵接部23D推抵在啮合片22上,从而与啮合片22 及夹紧片23卡合。(步骤3)接下来,控制多关节机器人100,如图5C所示,从触头106的当前位置在水平面上 向侧方(图5C、箭头D)直线移动(第2直线移动)。即,在与使触头106进入啮合片22和 夹紧片23之间的空间时的方向(第1直线移动)正交的方向,使触头106向离开基板10 的方向直线移动。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该动作,首先解除球塞19的卡合状态,允许可动板 14转动和平移。在该动作下,由啮合片22和夹紧片23将触头106夹住。图7是放大表示步骤3的动作中的夹持部21的图。即,通过使所夹持的触头106 向离开基板10的方向直线移动,从而将触头106推压在啮入部22C上,这时,由于啮入部 22C的刃状部位的顶端向基端侧边部22A侧倾斜形成,因此触头106就被推入啮合片22和 夹紧片23之间的空间的里侧(图7,箭头E的方向)。由此,形成由啮合片22和夹紧片23 对触头106进行的夹持(啮合夹持)。(步骤4)接下来,控制多关节机器人100,如图5D所示,使触头106从当前位置一边向上移 动一边直线移动(第3直线移动)(图5D,箭头F)。这里,通过触头106的移动,可动板14 及与其一体设置的夹持部21在夹住触头106的状态下进行转动和移动。即,虽然可动板14 及夹持部21与触头106的相对位置不变,但可动板14及夹持部21作为整体进行伴随着旋 转的动作。由此,触头106利用转动板14及夹持部21转动而进行旋转,且一边向上移动一 边直线移动。图5E表示触头106利用转动板14及夹持部21而进行转动,且一边向上移动一边 直线移动后的状态。触头106虽然嵌装在杆部107上,但一边转动一边向拔出方向(向上) 移动,因此不需要强大的外力即可被卸下。图8是表示触头106的拆卸情况的示意图。如 图8所示,由于触头106由夹持部21夹持,因此上下方向的位置不变,但在转动的同时,杆 部107向上方脱离,从而利用夹持部21而被卸下。这样一来,在本实施形态的触头拆卸装置1中,利用由多关节机器人100进行的触 头106的直线移动动作而将触头106卸下。即,构成为,完全不需要触头拆卸装置1自身的 动力,就可将触头卸下。这样将触头106卸下后,需要将所卸下的触头106从夹持部21取下并安装新的触 头。下面,对这个动作进行说明。(步骤5)图9是用于说明将触头106从夹持部21取下、并使夹持部21恢复到原点即返回 与球塞19的卡合状态的动作的图。首先,控制多关节机器人100,使未被卸下的下侧触头106 (U)与夹持部21的啮合片22背侧抵接并进行直线移动(箭头G,复位)。由此,可动板14 一边转动一边渐渐接近 基板10侧。然后,使触头106 (U)脱离与啮合片22背侧抵接的状态,从当前的直线移动状态 直角弯折,使触头106 (U)向基板10侧直线移动,与夹紧片23的长边部23A抵接(恢复原 位)。由此,可动板14的背面的球塞19的头部搁在基板10的上表面,与嵌合孔20卡合,并 且螺栓挡块IOA与缺口 14A卡合。然后,通过用触头106 (U)推压夹紧片23的长边部23A, 从而使当前所卸下的、即由夹持部21夹住的触头106落下而卸下(触头卸下)。在此处的动作中,最后用触头106(U)推压夹紧片23的长边部23A从而使由夹持 部21现在夹持的触头106落下。此时,需要设定为在夹持部21夹住触头106的状态下,与 啮合片22的顶端侧边部22B相比,夹紧片23的长边部23A在啮合片22的顶端侧边部22B 的延伸方向较长。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可使触头106 (U)与夹紧片23抵接并旋转的空间的 话,则无法利用多关节机器人100的控制而将触头106从夹持部21取下。而且,在将触头106从夹持部21取下后,需要卸下点焊用枪105的下侧触头 106 (U)。将下侧触头106 (U)取下时的动作与图5A 图5E所说明的动作相同,因此省略详 细的说明,区别在于,用一边向下移动一边直线移动代替拆卸上侧触头106时的一边向上 移动一边直线移动,对多关节机器人100进行控制。而且,将触头106 (U)从夹持部21卸下 的动作也与上述动作相同。(步骤6)接下来,将点焊用枪105的上侧及下侧触头106卸下后,安装新的触头。图10是 用于说明安装新触头时的动作的图。首先,对多关节机器人100进行控制,使其移动至触头支架108的附近(枪移动)。 接下来,将杆部107定位成与保持于触头支架108的触头相对(位置对准)。然后,移动多 关节机器人100,使下侧杆部107嵌装在被保持于触头支架108下侧的触头上(下触头安 装)。接下来,向下侧驱动上侧杆部107,使上侧杆部107嵌装在被保持于触头支架108上 侧的触头上(上触头安装)。上面,对本发明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1进行了说明。如上所述,本实施 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1可利用由多关节机器人100对触头106进行的规定路线的直 线移动,将触头106卸下。S卩,在触头106的拆卸动作中,完全不需要触头拆卸装置1自身 的动力,因此不需要构筑电动机等动力源和控制系统,就能够以非常简单的结构进行触头 106的拆卸。由此,能够获得降低成本的效果,并能够获得节省能源的效果。由于是非常简 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与触头106的大小相对应的装置,不受点焊用枪的形状等 的限制,能够灵活应对。而且,拆卸触头时,夹住触头106并一边旋转一边拆卸,因此不受触 头106与杆部107之间的间隙的限制,并且也不会向杆部107等施加负载。又,由于卸下触头106时的多关节机器人100的动作仅是直线动作,因此用于控制 多关节机器人100的操作或程序等也简单,所以,在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1中,能够非常简 单地卸下触头106。而且,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1其主要由板材构成,因此能够非常廉价地 制造,并且是小型的,也不受设置空间的制约。又,通过将夹持触头的夹持部21做成啮合片22和夹紧片23,并使其具有特定形 状,从而能够进行各种设计。例如,在啮合片22上形成啮入部22C,使啮合片23可转动,由 此推压触头106,从而做成牢固夹持的设计。另外,将夹紧片23的长边部23A的形状做成在
11触头的夹持状态下比啮合片22的顶端侧边部22B的延伸方向长,从而做成能够易于拆卸并 自动化地将所夹持的触头取下的设计,也实现了使用性的提高。另外,虽然本实施形态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1的夹持部21由啮合片22和夹紧 片23构成,但也可以是将它们做成一体的结构。例如,使一对夹持片平行排列而形成空间, 使该空间的宽度渐渐变窄,则可嵌合并夹住进入该空间的触头。又,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牢固地与触头106结合,当触头106进入啮合片22 与夹紧片23之间的空间后,在与该进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使触头向脱离基板10的方向直线 移动,即,使触头进行所述第2直线移动(图5C),但只要以最初的触头106的进入动作牢固 地夹持,该动作不一定需要。即,仅以所述第1直线移动、与该第1直线移动同向的用于解 除球塞19的卡止的直线移动、以及所述第3直线移动这三种直线移动,也可以卸下触头。又,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形成了长孔15,但只要比轴16的截面积大、可动板14相 对于基板10可充分移动,就不限于这种结构,作为引导孔,也可以是圆形。关于这样的各 部件的详细情况,也可以设计随着多关节机器人100的动作而进行规定动作的各种结构构 件。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多关节机器人100的动作而卸下触头106,但不限于仅 与多关节机器人100 —起使用的情况,也可以是其它的装置。在点焊用枪105所安装的装 置的可动范围有限制时,可通过改变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1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向等适当 使用。
权利要求
一种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用于对点焊用枪上所嵌装的触头进行拆卸,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动板,其具有使立设于基板的轴有间隙地插通的引导孔,该可动板相对于所述基板可转动,并且在所述引导孔的范围内可沿所述基板移动;卡止单元,其将所述可动板可卡脱地卡止于所述基板的规定位置;以及夹持单元,其一体地设在所述可动板上,对嵌装于所述点焊用枪的触头进行夹持,随着嵌装于所述点焊用枪的所述触头沿规定路线的移动,相应地由所述夹持单元夹持该触头并使其旋转,将该触头从所述点焊用枪上卸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固定支 撑于所述可动板的啮合片、以及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可动板的夹紧片,在所述啮合片和所 述夹紧片之间形成空间,使所述啮合片与所述夹紧片合作,在所述空间对所述触头进行啮 合保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片呈大致L字形, 随着所述点焊用枪而直线移动,以该大致L字形的短边部与进入所述啮合片和所述夹紧片 之间的空间的所述触头抵接而使所述夹紧片旋转,由该大致呈L字形的长边部将所述触头 推压在所述啮合片上,在所述啮合片的与所述触头抵接的抵接部分形成有刃状部位,该刃状部位向所述触头 进入所述啮合片和所述夹紧片之间的所述空间的方向倾斜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利用机器人进行移动,该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进行如下的触头卸下动作,即由所述夹持单元卡合所述触头,此时的所述触头已随着所述点焊用枪进行第1直线移 动,进入了所述啮合片与所述夹紧片之间的所述空间,所述触头向在水平面与所述第1直线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第2直线移动,从而 解除所述卡止单元的卡止,并且由所述夹持单元夹住所述触头,所述触头一边向上或向下移动、一边向在水平面与所述第2直线移动的方向正交的方 向进行第3直线移动,从而在由所述夹持单元夹住所述触头的同时使该触头旋转,将所述 触头从所述点焊用枪上卸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单元包括对所述 可动板的离开所述规定位置在所述第1直线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挡块、以及对所 述可动板的移动被所述挡块限制的状态进行保持的保持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单元包括球塞和嵌合该球塞的球形部分的凹部,球塞和凹部设在所述基板和 所述可动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片呈大致钩形,该 钩形的基端侧固定支撑于所述可动板,以该大致钩形的顶端侧的边部与所述触头抵接,至少在夹住所述触头时,所述夹紧片的大致呈L字形的所述长边部,相比于所述啮合 片的所述顶端侧的边部,在该边部的延伸方向较长。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片呈大致钩形,该钩形的基端侧固定支撑于所述可动板,以该大致钩形的顶端侧的边部与所述触头抵接,至少在夹住所述触头时,所述夹紧片的大致呈L字形的所述长边部,相比于所述啮合 片的所述顶端侧的边部,在该边部的延伸方向较长。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片呈大致钩形,该 钩形的基端侧固定支撑于所述可动板,以该大致钩形的顶端侧的边部与所述触头抵接,至少在夹住所述触头时,所述夹紧片的大致呈L字形的所述长边部,相比于所述啮合 片的所述顶端侧的边部,在该边部的延伸方向较长。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片呈大致钩形, 该钩形的基端侧固定支撑于所述可动板,以该大致钩形的顶端侧的边部与所述触头抵接, 至少在夹住所述触头时,所述夹紧片的大致呈L字形的所述长边部,相比于所述啮合 片的所述顶端侧的边部,在该边部的延伸方向较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可动板的在所 述轴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单元。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可动板的在所 述轴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单元。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可动板的在所 述轴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单元。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可动板的在所 述轴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单元。
1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可动板的在所 述轴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单元。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所述可动板的在所 述轴的轴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单元。
全文摘要
一种点焊用触头拆卸装置,能够以不需要动力且非常简单的结构而容易将嵌装于所述点焊用枪的触头卸下。用夹持部(21)的啮合片(22)和夹紧片(23)卡合随着点焊用枪直线移动的触头,使触头进一步直线移动,从而将夹在可动板(10)和可动板(14)之间的球塞(19)的卡合解除,并且夹住触头。之后,使触头一边向上或向下移动一边直线移动,从而用夹持部(21)夹住触头并使其旋转,将触头从点焊用枪上卸下。在可动板(14)上形成有长孔(15),该长孔(15)使立设于基板(10)的轴(16)间隙充足地插通,因此当触头一边向上或向下移动一边直线移动时,可动板(14)和夹持部(21)作为整体一边旋转一边动作。因此,能够由夹持部(21)夹持触头并使其旋转。
文档编号B23P19/04GK101890632SQ20101015704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9日
发明者铃木悟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