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72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汽车排气管的卡带生产技术,特别是一种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式卡带的生产方法是在卷圆成型前要经过下料,包括切头切尾、冲孔、 冲字、带尾及带头弯曲、带尾折弯和带尾叠合等多道程序,这种生产方法,要形成生产流水操作,必须要有6台5吨的冲床,每台冲床都需要有相应的模具配合完成所需冲压任务,电机功率按每台1. 1千瓦计,共需6. 6千瓦,在每一道工序配备1人,则需6人;需要5次流转环节,占用周转器具也需5套。总之现有工艺方法落后,占用生产面积及中转仓库面积较大;生产辅助人员较多,如收发、记账、统计人员等;需付生产工资及管理费用很大等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一次成型,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其特征是在下模座上设有左导料板和右导料板,在左导料板和右导料板出口设有带尾冲孔切边凹模,在带尾冲孔切边凹模旁设有切带头凹模和带尾一弯凹模,再按位置关系依次设有带尾二弯下模、带尾折弯下模、带尾叠合凹模、分离凹模、在带尾叠合凹模对应位置设有带尾折弯摆杆,在带尾二弯下模的对应位置设有带尾二弯顶柱,带尾二弯顶柱设在带尾二弯顶柱座上,在上模座上分别设有卸料柱、带尾切头凸模、带尾弯曲凸模、 带头冲孔凸模、分离凸模,带尾折弯顶柱、带尾二弯压杆、带尾折弯压杆、带尾折弯摆杆,在下模座和上模座通过导柱对应定位,在下模座旁设有测压块。冲压时,按照工步将卡带体进行冲压成形,当每个凹模中都置有被冲压成不同状态的卡带体时,一次冲压就能完成多个模中所需冲压的卡带体的不同冲压工步。按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只需一台25吨的冲床,电机功率只有2. 2千瓦,生产过程只需一道工序即成品,人员配备也只需一人操作;流转环节也只需要一次,占用周转器也只需一套,冲压时进出工件的辅助工时不到现有工艺的六分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模具下模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生产工艺中折叠式卡带侧视状态变化排样图;[0011]图5是生产工艺中折叠式卡带俯视状态变化排样图。图中测压块1、左导料板2、下模座3、分离凹模4、切带头凹模5、带尾叠合凹模6、 带尾折弯下模7、带尾折弯摆杆8、导柱9、带尾二弯下模10、带尾二弯压柱座11、带尾一弯凹模12、带尾冲孔切边凹模13、右导料板14、卡带带尾15、卡带带头16、卡带体17、卸料柱21、 带尾切头凸模22、带尾弯曲凸模23、带尾二弯顶柱M、带尾折弯顶柱沈、分离凸模27、带头冲孔凸模观、上模座30、带尾二弯压杆32、带尾折弯压杆33、带尾折弯摆杆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3和上模座30,其特征是在下模座3上设有左导料板2和右导料板14,在左导料板2 和右导料板14出口设有带尾冲孔切边凹模13,在带尾冲孔切边凹模13旁设有切带头凹模 5和带尾一弯凹模12,再按位置关系依次设有带尾二弯下模10、带尾折弯下模7、带尾叠合凹模6、分离凹模4、在带尾叠合凹模6对应位置设有带尾折弯摆杆8,在带尾二弯下模10的对应位置设有带尾二弯顶柱M,带尾二弯顶柱M设在带尾二弯顶柱座11上,在上模座30 上分别设有卸料柱21、带尾切头凸模22、带尾弯曲凸模23、带头冲孔凸模观、分离凸模27, 带尾折弯顶柱沈、带尾二弯压杆32、带尾折弯压杆33、带尾折弯摆杆34,在下模座3和上模座30通过导柱9对应定位,在下模座3旁设有测压块1。冲压时,按照工步将卡带体17进行冲压成形,当每个凹模中都置有被冲压成不同状态的卡带体17时,一次冲压就能完成多个模中所需冲压的卡带体17的不同冲压工步。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使用时按以下几个工步生产第一工步为“切带尾、冲三孔、冲字或标志”第二工步为“带尾切边”以利于带尾的多次弯曲第三工步为“切带头及带尾第一次弯曲” 第四工步为“带头切边及带尾第二次弯曲,,第五工步为“带尾折弯及带头弯曲”第六工步为“带尾叠合及分离”根据图4、图5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工步,卡带带尾15和卡带带头16根据模具形状作出了切边、弯曲、叠合及分离的不同状态,最终获得所需形状的折叠式卡带。
权利要求1. 一种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C3)和上模座(30),其特征是在下模座C3)上设有左导料板( 和右导料板(14),在左导料板( 和右导料板(14)出口设有带尾冲孔切边凹模(13),在带尾冲孔切边凹模(1 旁设有切带头凹模( 和带尾一弯凹模(12),依位置关系依次设有带尾二弯下模(10)、带尾折弯下模(7)、带尾叠合凹模(6)、 分离凹模G)、在带尾叠合凹模(6)对应位置设有带尾折弯摆杆(8),在带尾二弯下模(10) 的对应位置设有带尾二弯顶柱(M),带尾二弯顶柱04)设在带尾二弯顶柱座(11)上,在上模座(30)上分别设有卸料柱(21)、带尾切头凸模(22)、带尾弯曲凸模(23)、带头冲孔凸模 ( )、分离凸模(27),带尾折弯顶柱(沈)、带尾二弯压杆(32)、带尾折弯压杆(33)、带尾折弯摆杆(34),在下模座C3)和上模座(30)通过导柱(9)对应定位,在下模座C3)旁设有测压块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其特征是在下模座上设有左导料板和右导料板,在左导料板和右导料板出口设有带尾冲孔切边凹模,在带尾冲孔切边凹模旁设有切带头凹模和带尾一弯凹模,在上模座上分别设有卸料柱、带尾切头凸模、带尾弯曲凸模、带头冲孔凸模、分离凸模,带尾折弯顶柱、带尾二弯压杆、带尾折弯压杆、带尾折弯摆杆,在下模座旁设有测压块。按本实用新型得到的折叠式卡带的生产一次成型模具,只需一台25吨的冲床,电机功率只有2.2千瓦,生产过程只需一道工序即成品,人员配备也只需一人操作;流转环节也只需要一次,占用周转器也只需一套,冲压时进出工件的辅助工时不到现有工艺的六分之一。
文档编号B21D53/00GK201940483SQ201020683980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徐鈁 申请人:宁波易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