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656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切断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断工具,在该切断工具中,在内置驱动马达而产生驱动力的工具主体上安装从工具主体的前方突出的刀片,由此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使刀片在突出的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来切断被切断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般被称为往复锯(recipro saw)的切断工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往复锯大致具有工具主体,其内置驱动马达而产生驱动力;刀片,其从该工具主体的前方突出,并且借助驱动力在突出的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来切断被切断件。该往复锯能够通过使刀片进行往复移动来切断被切断件。此外,安装在这种工具主体上的刀片是能够更换的消耗品。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往复锯中,在工具主体的前方安装有切断辅助用具。该切断辅助用具一般被称为靴状件(shoe),能够改变该切断辅助用具相对于工具主体向前方突出的相对位置。根据安装有该切断辅助用具的切断工具,通过决定切断辅助用具相对于工具主体向前方突出的的相对位置,能够设定与被切断件接触的刀片的区域。即,在想要仅通过刀片的前端部分来切断被切断件时,将靴状件相对于工具主体的突出位置设定为尽量处于前方的位置。于是,能够将在靴状件的前方突出的刀片的区域仅设定为刀片的前端部分。由此,能够仅通过刀片的前端部分来切断被切断件,所以刀片的刀刃不会因工具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而发生局部磨损,能够均匀地使用刀片的刀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31954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上述往复锯中,也与一般的切断工具相同,在切断被切断件时从被切断件上产生作为锯屑的切屑。因此,在上述往复锯中,也与一般的切断工具相同,从作业者卫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具有吸引所产生的切屑的功能。然而,在上述那样的往复锯中,仅使刀片向最前方突出,因而难以在与切断被切断件的刀片接近的位置上配设吸引切屑的机构。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使一种切断工具具有在与刀片接近的位置上吸引切屑的功能,该切断工具具有工具主体,其内置有驱动马达而产生驱动力;刀片,其从该工具主体的前方突出,并且借助所述驱动力在突出的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来切断被切断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切断工具采用了如下手段。
S卩,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的切断工具具有工具主体,其内置有驱动马达而产生驱动力,刀片,其设置为从该工具主体的前方突出且能够更换,而且借助所述驱动力在突出的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来切断被切断件,其特征在于,该切断工具具有切断辅助用具,该切断辅助用具从所述工具主体的前方突出,通过改变切断辅助用具相对于该工具主体的相对位置来设定与被切断件接触的刀片的区域,在所述切断辅助用具上设置有吸引开口部,该吸引开口部受到设置在外部或所述工具主体上的集尘器的吸引作用,来收集被所述刀片切断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此外,所述切断辅助用具一般被称为靴状件,在切断被切断件时发挥辅助切断的功能。根据该第一发明的切断工具,在切断辅助用具设置有受到吸引作用的吸引开口部,以便收集被刀片切断的被切断件的切屑,受到吸引作用的吸引开口部设置在与刀片最接近的切断辅助用具上。因此,能够在与该刀片接近的位置上高效地吸引被刀片切断的被切断件的切屑。第二发明的切断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发明的切断工具上,由所述切 断辅助用具自身上形成切屑搬运用的搬运通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切屑搬运用的搬运通路用于搬运从所述吸引开口部吸引来的被所述刀片切断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根据该第二发明的切断工具,在切断辅助用具自身上形成切屑搬运用的搬运通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切屑搬运用的搬运通路搬运从吸引开口部吸引的被切断件的切屑,因而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通过以往设置的切断辅助用具设置切屑搬运用的搬运通路。由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使大小小型化。第三发明的切断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发明或所述第二发明的切断工具上,在形成所述切断辅助用具的壁部中,所述吸引开口部至少设置在位于最前表面上的前表面壁部上。根据该第三发明的切断工具,吸引开口部设置在形成切断辅助用具的壁部中的至少位于最前表面上的前表面壁部上,因而在吸引所产生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时,能够从切断辅助用具中的最近接的部分进行吸引。由此,在吸引所产生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时,能够更加高效地吸引切屑。第四发明的切断工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发明至所述第三发明中的任一项发明的切断工具上,在形成所述切断辅助用具的壁部中的位于所述刀片的与被切断件相对的刀刃的朝向的延长线上的壁部上,设置有切屑排出用的排出开口部,所述切屑排出用的排出开口部用于将从所述搬运通路送来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排出到外部,所述排出开口部能够与设置在外部的集尘器的吸引管相连接。在此,在这种切断工具中,一般在使刀刃在重力方向朝下的状态切断被切断件。因此,如该第四发明的切断工具那样,由于在形成切断辅助用具的壁部中的位于刀片的与被切断件相对的刀刃的朝向的延长线上设置切屑排出用的排出开口部,因而能够将吸引、搬运并排出所产生的被切断件的切屑的气流设定为不与重力方向相反。即,能够将吸引、搬运并排出所产生的被切断件的切屑的气流设定为顺着重力方向的方向,从而能够顺利地除去切屑。发明效果根据第一发明的切断工具,能够使切断工具具有在接近刀片的位置上吸引切屑的功能。根据第二发明的切断工具,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使大小小型化。根据第三发明的切断工具,在吸引所产生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时,能够更加高效地吸引切屑。根据第四发明的切断工具,能够将吸引、搬运并排出所产生的被切断件的切屑的气流设定为顺着重力方向的方向,从而能够顺利地除去切屑。


图I是示出了从侧面观察往复锯的外观时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了从正面观察图I所示的往复锯的外观时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了从正面观察靴状件的外观时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了从侧面观察靴状件的外观时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了沿图3的V - V剖视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了沿图4的VI-VI剖视箭头观察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了从下面观察靴状件的外观时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了连接有集尘器的吸引管的状态的局部切除剖视图。图9是示出了图8所示的吸引管的连接方式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切断工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示出了从侧面观察作为切断工具的往复锯10的外观时的侧视图。图2是从正面观察图I所示的往复锯10的外观时的主视图。图I及图2所示的往复锯10相当于本发明的切断工具。该往复锯10大致具有工具主体20、刀片30及靴状件40。如图I所示,工具主体20是内置驱动马达(未图示)而产生驱动力的部分。工具主体20大致具有外壳21、安装在该外壳21内的驱动机构部23、操作手柄部25以及电池部
27。外壳21发挥外罩体的功能,用于安装驱动机构部23等电气部件。在图中虽然简要地示出,但驱动机构部23安装在外壳21内,并且在驱动机构部23中内置有适当的驱动马达及驱动力传递机构。该驱动机构部23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图I所示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在该驱动机构部2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刀片30的安装部24。从驱动机构部23经由适当的驱动力传递机构向该安装部24传递用于进行往复移动的驱动力。操作手柄部25是在操作该往复锯10时由工具使用者用手握持的部分。因此,操作手柄部25具有工具使用者能够用手握持的把手形状。在该操作手柄部25上,在握持该操作手柄部25的手的食指的位置上,配设有操作扳机26。通过拉动操作该操作扳机26,来向上述的驱动机构部23发送进行驱动的控制信号。电池部27是具有能够充电的锂离子电池28的部分。该电池部27是在驱动上述驱动机构部23时供给电力的部分。此外,能够拆卸构成该电池部27的锂离子电池28,来利用专用充电器对锂离子电池28进行充电。此外,如图I所示,将配置该电池部27的一侧规定为往复锯10的下侧。
刀片30配设为从工具主体20的前方突出。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位于驱动机构部23的前端的安装部24上,安装刀片30的后端部31。在图I中适当省略(未图示前端部)地示出了该刀片30,但该刀片30从后端部31到前端部延伸成细长的板状。该刀片30的该后端部31安装在安装部24上。另外,在从该后端部31向前端部(未图示)细长地延伸的刀片30的下侧,形成有用于切断被切断件的刀刃35。S卩,该往复锯10在使刀刃35在重力方向上朝下的状态下从上向下移动工具主体20来切断被切断件,因此安装在安装部24上的刀片30仅在与工具主体20的配置了电池部27的一侧相一致的一侧的下侧部分上形成单刀刃。该刀片30借助上述驱动机构部23的驱动力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因此,往复移动的刀片的刀刃35能够往复移动地与被切断件接触来切断被切断件。此外,该刀片30的前端部(未图示)配置在后面说明的配设在工具主体20的前方的靴状件主体41的前方。因此,刀片30配设为穿过形成在靴状件主体41上的刀片贯通孔43 (参照图3)而向靴状件主体41的前方突出。其次,对相当于本发明的切断辅助用具的靴状件40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该靴状件40配设为被工具主体20支撑且从工具主体20的前方突出。另外,能够改变该靴状件40相对于工具主体20的相对位置。因此,该靴状件40能够根据靴状件40相对于工具主体 20的相对位置来设定与被切断件接触的刀片30的切断区域。图3是示出了从正面观察靴状件40的外观时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了从侧面观察靴状件40的外观时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了沿图3的靴状件40的V - V剖视线观察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了沿图4的靴状件40的VI-VI剖视线观察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了从下面观察靴状件40的外观时的侧视图。如图3及图4所示,靴状件40大致具有靴状件主体41、支杆部51、能够摆动地将靴状件主体41和支杆部51进行连接的轴部57。如上述那样为了设定刀片30相对于被切断件的切断区域而配置靴状件主体41。因此,在考虑与工具主体20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将靴状件主体41支撑配置在以下说明的支杆部51上。具体而言,如图3至图7所示,在靴状件主体41的前后左右上下形成有各壁部42。如图3所示,在该靴状件主体41上,在与最前表面相一致的前侧设置有前表面壁部421,在左右侧设置有左右侧表面壁部422、423,在上下侧设置有上下表面壁部424、425,在后侧设置有后表面壁部426 (参照图5),由此内部成为中空状。此外,前后左右上下的各壁部42具有适当的形状。在此,在该靴状件主体41上,能够使安装在上述工具主体20的安装部24上的刀片30穿过靴状件主体41而向前方突出。具体而言,如图3等所示,在靴状件主体41上具有刀片贯通孔43,该刀片贯通孔43在靴状件主体41的大致中央部位具有适当的左右宽度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该刀片贯通孔43是通过在形成该靴状件主体41的壁部42中的前表面壁部421和后表面壁部426上形成切口而形成的。在这样形成的刀片贯通孔43中,刀片30从该刀片贯通孔43的内部的稍微上方位置穿过。详细而言,空间被设定为,在刀片贯通孔43中配置了刀片30时,形成刀片贯通孔43中的刀片30的刀刃35相对的下侧(切断方向)的间隙比刀片30的刀刃35不相对的上侧的间隙大。另外,为了收集在利用刀片30进行切断时从被切断件上产生的切屑,在上述靴状件主体41上设置有吸引开口部45 (451、452、453)、461、465。这些吸引开口部45、461、465受到设置在外部的未图示的集尘器的吸引作用,并且以使靴状件主体41的内外成为连通状态方式在上述的适当的壁部42上设置有多个吸引开口部。在此,通过上述各壁部42使该靴状件主体41的内部成为中空状,中空的该靴状件主体41的内部形成为切屑搬运用的搬运通路48,来将从这些吸引开口部45、461、465吸引来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搬运至排出开口部47。即,在后面详细叙述,受到配置在外部的集尘器的吸引风(吸引作用)从吸引开口部45、461、465吸引从被切断件上产生的切屑,并通过搬运通路48从排出开口部47将切屑排出到靴状件主体41外部。接着,对上述吸引开口部45、461、465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如图3所示,在靴状件主体41的前表面壁部421 (构成靴状件40的最前表面44)上,设置有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形成该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以便有利地吸引如上述那样从被切断件上产生的切屑(锯屑)中的在靴状件40的前方产生的切屑。具体而言,该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具有三个开口部451、452、453。即,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由配设在隔着上述刀片贯通孔43的左右侧位置上的第一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1及第二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2和配设在刀片贯通孔43的下侧位置上的第三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3构成。该第一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1及第二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2形成为相互具有同样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形状。此外,第一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1及第二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比上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刀片贯通孔43的长度更长。另外,第三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3在上述刀片贯通孔43的下侧位置上形成为从正面观察时大致呈长方形的孔。此外,该第三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3的左右宽度设定为与刀片贯通孔43的宽度相同。这样形成的第一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1、第二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2及第三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3被设定为,在相对于如上述那样配设的刀片30的刀刃35而位于下侧的部分上形成更大的开口。此外,这样设定的理由是因为,相对于刀片30的刀刃35而位于下侧(重力方向)的部分是从被切断件上大量产生切屑的部分。如图5及图6所示,内侧吸引开口部461设置在形成上述刀片贯通孔43的左右侧的内周部分。具体而言,设定内侧吸引开口部461,以在形成刀片贯通孔43的左右侧的内周部分中的相对于上述刀片30的刀刃35而位于下侧的部分上使靴状件主体41的内外处于连通状态。此外,该内侧吸引开口部461的开口形状形成为与接着说明的下侧吸引开口部465相连。如图5及图6所示,下侧吸引开口部465设置在形成上述刀片贯通孔43的下侧的内周部分,设置为沿着接着说明的排出开口部47的开口方向。此外,如图5所示,该下侧吸引开口部465的开口形状形成为与上述内侧吸引开口部461相连且从该内侧吸引开口部461稍微延伸至后侧。如图7所示,排出开口部47设置在形成靴状件主体41的壁部42中的下表面壁部425上,该下表面壁部425是位于在刀片30的与被切断件相对的刀刃35的朝向的延长线上的壁部42。设置该排出开口部47,以便将从上述吸引开口部45 (451、452、453)、461、465吸引并通过搬运通路48搬运来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排出到外部。因此,该排出开口部47形成为与上述切屑搬运用的搬运通路48处于连通状态。另外,该排出开口部47能够与接着说明的设置在外部的未图示的集尘器的吸引管60相连接。图8是示出了连接有未图示的集尘器的吸引管60的状态的局部切除剖视图。SP,如图8所示,排出开口部47形成为能够与吸引管60的连接口 61相连接的开口形状。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排出开口部47形成为与吸引管60的连接口 61的开口形状相一致的圆形。此外,吸引管60具有管主体62和变形用波纹部63,其中,变形用波纹部63能够灵活地改变连接口 61相对于该管主体62的朝向。该吸引管60的连接口 61通过适当地插入到靴状件主体41的排出开口部47中,来成为相互连接的状态。此外,如图4及图7所示,在该靴状件主体41的左右侧表面壁部422、423的后侧部分,形成有用于将靴状件主体41连接在接着说明的支杆部51上的安装部49、49。该安装部49、49是左右侧表面壁部422、423的后侧部分进而向后侧延伸而形成的。如图6所示,在这样形成的安装部49、49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旋转支撑孔491、491。在该旋转支撑孔491、491中嵌合插入轴部57 (571、572),所述轴部57 (571、572)将靴状件主体41能够摆动地连接在接着说明的支杆部51上。此外,该轴部57 (571、572)还能够嵌合插入到设置在接着说明的支杆部51上的旋转支撑孔531、531中。接着,对经由上述轴部57 (571,572)与靴状件主体41连接且能够使其摆动的支 杆部51进行说明。支杆部51经由轴部57 (571,572)与靴状件主体41连接,并使靴状件主体41能够摆动,来支撑靴状件主体41,其使用了以往利用的结构。即,如图4及图5所示,支杆部51大致具有滑动支撑部52和安装部53。如图I所示,滑动支撑部52沿着上述工具主体20延伸的前后方向插入到工具主体20的内部(内部插入口),从而支撑在工具主体20上。因此,滑动支撑部52形成为在工具主体20的驱动机构部23延伸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20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在此,如图5所示,在该滑动支撑部52侧的端缘上,设置有在上表面部分交替形成凹凸的山形部54。如图I所示,该山形部54是与设置在工具主体20的内部的用于止动的轴部29嵌合的部分。另外,在滑动支撑部52的中间部分,在工具主体20的前后方向上以等间隔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嵌合孔55。该嵌合孔55与设置在工具主体20的内部的未图示的嵌合凸部嵌合。通过这样形成的嵌合孔55的嵌合以及山形部54与轴部29之间的嵌合,来决定借助滑动来发生变化的滑动支撑部52对于工具主体20的相对位置,并且通过工具主体20支撑滑动支撑部52。如图4及图5所示,安装部53形成为在上述滑动支撑部52的前端部分延伸,并且如图6所示适当地弯曲。因此,如图6所示,安装部53、53配置为与上述靴状件主体41的安装部49、49相邻。在该安装部53、53上,与上述靴状件主体41的安装部49、49同样地,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旋转支撑孔531、531。轴部57 (571、572)嵌合插入该支杆部51的旋转支撑孔531、531和靴状件主体41的旋转支撑孔491、491。此外,这样嵌合插入的轴部57 (571、572)被铆接而不能够从相互的旋转支撑孔491、531中拔出。由于支杆部51的前端部分的形状,所以这样与支杆部51相连接的靴状件主体41相对于支杆部51进行摆动。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往复锯10,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及效果。S卩,根据上述的往复锯10,在靴状件主体41上设置有用于受到吸引作用的吸引开口部45 (451、452、453)、461、465,以便收集刀片30进行切断的被切断件的切屑,受到吸引作用的吸引开口部45 (451、452、453)、461、465设置在与刀片30最接近的靴状件主体41上。因此,能够在与该刀片30接近的位置上有效地吸引刀片30进行切断的被切断件的切屑。另外,根据上述的往复锯10,在靴状件主体41自身上形成用于搬运从吸引开口部45 (451、452、453)、461、465吸引来的被切断件的切屑的搬运通路48,因而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通过以往设置的靴状件主体41设置用于搬运切屑的搬运通路48。由此,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使大小小型化。另外,根据上述的往复锯10,吸引开口部45 (451、452、453)、461、465设置在靴状件主体41的壁部42的最前表面44上的前表面壁部421上,因而在吸引所产生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时,能够从靴状件主体41中的最接近的部分进行吸引。由此,当吸引所产生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时,能够更加高效地吸引切屑。另外,在上述的往复锯10中,在使刀刃35在重力方向上朝下的状态下切断被切断件。因此,如上述的往复锯10那样,在形成靴状件主体41的壁部42中的在刀片30的刀刃35朝向被切断件的方向的延长线上,设置用于排出切屑的排出开口部47,因而能够将吸引、搬运并排出所产生的被切断件的切屑的气流设定为不与重力方向相反。即,能够将吸引、搬运 并排出所产生的被切断件的切屑的气流设定为顺着重力方向,从而能够顺利地除去切屑。此外,本发明的切断工具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对适当部位进行变更。例如,本发明的切断工具的吸引开口部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引开口部45(451、452、453)、461、465,也可以在上述壁部42的适当部位设置吸引开口部。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吸引开口部45、461、465受到设置在外部的未图示的集尘器的吸引作用。然而,作为该集尘器,也可以设置在工具主体上,而不设置在外部。另外,图9是示出了图8所示的吸引管60的连接的变形例的侧视图。S卩,如图9所示,与吸引管60的靴状件主体41连接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从靴状件主体41的下侧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在靴状件40A上设置适当的安装部41A来与吸引管60相连接。附图标记的说明10往复锯(切断工具)20工具主体21 外壳23驱动机构部24安装部25操作手柄部26操作扳机27电池部28锂离子电池29 轴部30 刀片31后端部35 刀刃40、40A靴状件(切断辅助用具)41靴状件主体
41A安装部42 壁部421前表面壁部422左侧表面壁部423右侧表面壁部424上表面壁部425下表面壁部426后表面壁部 43刀片贯通孔44最前表面45 (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1第一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2第二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53第三前表面吸引开口部461 (内侦彳)吸引开口部465 (下侧)吸引开口部47排出开口部48搬运通路49安装部491旋转支撑孔51支杆部52滑动支撑部53安装部531旋转支撑孔54山形部55嵌合孔57 (571、572)轴部60吸引管61 连接口62管主体63变形用波纹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切断工具, 具有: 工具主体,其内置有驱动马达而产生驱动力, 刀片,其设置为从该工具主体的前方突出且能够更换,而且借助所述驱动力在突出的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来切断被切断件; 其特征在于, 该切断工具具有切断辅助用具,该切断辅助用具从所述工具主体的前方突出,通过改变该切断辅助用具对于该工具主体的相对位置来设定与被切断件接触的刀片的区域, 在所述切断辅助用具设置有吸引开口部,该吸引开口部受到设置在外部或所述工具主体上的集尘器的吸引作用,来收集被所述刀片切断的被切断件的切屑。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切断工具,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切断辅助用具自身形成切屑搬运用的搬运通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切屑搬运用的搬运通路用于搬运从所述吸引开口部吸引来的被所述刀片切断的被切断件的切屑。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切断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切断辅助用具的壁部中,所述吸引开口部至少设置在位于最前表面的前表面壁部。
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断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切断辅助用具的壁部中的位于所述刀片的与被切断件相对的刀刃的朝向的延长线上的壁部上,设置有切屑排出用的排出开口部,所述切屑排出用的排出开口部用于将从所述搬运通路送来的被切断件的切屑排出到外部, 所述排出开口部能够与设置在外部的集尘器的吸引管相连接。
全文摘要
具有靴状件(40),该靴状件从工具主体的前方突出,通过改变该靴状件相对于工具主体的相对位置来设定能够与被切断件接触的刀片的区域。在该靴状件(40)所具有的靴状件主体(41)上,设置有受到设置在外部的集尘器的吸引作用的吸引开口部(45、461、465),以便收集通过刀片进行切断的被切断件的切屑。从该吸引开口部(45、461、465)吸引的被切断件的切屑受到集尘器的吸引作用而通过切屑搬运用的搬运通路(48)从排出开口部(47)排出。根据这样构成的切断工具,能够具有在与刀片接近的位置上吸引切屑的功能。
文档编号B23D49/14GK102821899SQ20108006588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奥村道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