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31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汽车悬架的骨架,通过安装衬套、减振器等弹性元件及其他元件组成汽车悬架,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缓冲路面冲击,衰减车身振动,传递车轮与车身各种力和扭矩,保证汽车行驶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副车架的各项性能数据中,其外倾角和前束角直接影响汽车操作稳定性、行驶安全性和平顺性,其加工角度值的精确与否成为决定汽车悬架整体性能好坏的重要参数之一。在汽车后副车架的加工程序中,外倾角和后前束角均为通过双头铣床加工其轮毂垫片侧面而得出,常见的铣夹具多采用纵臂和衬圈作为定位基准,弹簧托盘作为辅助定位,这就势必存在以下问题在实际生产中,轮毂垫片和轮毂支架间是存在焊接误差的,轮毂支架与纵臂同样也存在焊接误差,最后形成的累计误差造成加工后的外倾角和后前束角其角度甚至方位都极易与图纸尺寸间产生极大差异,进而严重影响汽车后副车架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能够在保证对副车架整体的准确可靠固定的同时确保对副车架的正确定位,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汽车后副车架的外倾角和后前束角的制造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包括用于放置后副车架本体的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后副车架两侧衬圈进行定位的衬圈定位轴和用于卡接衬圈定位轴的衬圈固定块,衬圈固定块固接于底板上,夹具还包括用于对后副车架两侧轮毂垫片上的定位孔进行孔部定位的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需加工的后副车架外倾角和后前束角均为加工汽车后副车架的轮毂垫片外侧面而成,当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以后,摈弃传统的使用纵臂作为定位基准的定位方式,而采用后副车架两侧轮毂垫片上的定位孔进行孔部定位, 从而通过提高夹具相对待加工部的定位精度,从而极大提高了汽车后副车架外倾角和后前束角的制造精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夹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定位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包括用于放置后副车架60本体的底板10,所述底板10 上设置有用于对后副车架60两侧衬圈61进行定位的衬圈定位轴20和用于卡接衬圈定位轴20的衬圈固定块30,衬圈固定块30固接于底板10上,所述夹具还包括用于对后副车架 60两侧轮毂垫片62上的定位孔进行孔部定位的定位机构40,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机构40设置于后副车架60内侧,即定位机构40位于后副车架60的衬圈61、横梁64以及纵臂63三者围成的半封闭区域内, 如图1及图2所示。同时如图3,所述的定位机构40包括定位轴41以及安置于底板10上的用于固定定位轴41的定位支架42,为确保本实用新型可对后副车架60两侧轮毂垫片62 上的定位孔实施准确的孔部定位,所述定位轴41的轴线平行底板10且定位轴41与定位孔同轴设置,同时,所述定位轴41插接固定于定位孔内且其直径与其相对应配合的定位孔的内径吻合,以保证两者间的配合可靠而稳定,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两者间的配合误差,保证夹具相对待加工部的定位精度。由于后副车架60两侧轮毂垫片62上的定位孔通常由一个主定位孔配合若干辅助定位孔构成,如图1及图2所示,为确保本实用新型对于后副车架60的进一步准确可靠定位,所述定位轴41包括与轮毂垫片62中心孔配合定位的主定位轴411和与其旁侧小孔配合定位的辅助定位轴412,实际操作中,主定位轴411起主要定位及夹持作用,辅助定位轴 412在辅助定位的同时主要起到工件在加工时受到外力作用时防止工件可能产生的偏移或旋转状况。进一步的,由于轮毂垫片62外侧面即其板面相对后副车架60的另一侧面为加工面,为避免实际加工时定位轴41的一端部在与定位孔进行配合的同时与加工刀具间发生干涉,所述定位轴41呈台阶轴状,其小端的轴向长度小于定位轴41轴肩至轮毂垫片62待加工面间的轴向距离,如图4所示,从而保证加工面与定位轴41小端面间在定位轴41轴长方向上始终存在差值,进而防止了干涉现象的产生,此外,在定位轴41上设置定位台阶部, 也有利于在实际生产中工作人员的快速夹持装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进一步的,为实现上述的定位支架42与定位轴41间的可靠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述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的定位支架42为定位块,所述定位支架42上开设有与定位孔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的定位轴41 一端设置于通孔内,其另一端顺延至轮毂垫片62 处并与轮毂垫片62上的定位孔间构成插接配合。更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为便于定位支架42的制作,降低其加工成本,所述定位支架42外形呈易于制作的板条状,具体安装时则可将定位支架42板面垂直轮毂垫片62 上的定位孔的轴线设置。为进一步的增强本实用新型对于后副车架60的夹持定位的可靠稳定,所述底板 10上对应后副车架60两侧轮毂支架处设置有用于托撑纵臂63的纵臂垫块50,如图1所示。 同时,由于后副车架60的纵臂63其横截面通常都呈圆形,为保证所述的纵臂垫块50在与纵臂63间的贴合稳定可靠,纵臂垫块50在与纵臂63贴合处开设有与其外形吻合的弧形定位槽51,如图2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包括用于放置后副车架本体的底板(10),所述的底板 (10)上设置有用于对后副车架两侧衬圈进行定位的衬圈定位轴00)和用于卡接衬圈定位轴00)的衬圈固定块(30),衬圈固定块(30)固接于底板(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还包括用于对后副车架两侧轮毂垫片上的定位孔进行孔部定位的定位机构G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GO)设置于后副车架内侧,所述的定位机构(40)包括定位轴Gl)以及安置于底板(10)上的用于固定定位轴Gl)的定位支架(42),所述定位轴的轴线平行底板(10)且定位轴Gl)与定位孔同轴设置,所述定位轴Gl)插接固定于定位孔内且其直径与其相对应配合的定位孔的内径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包括与轮毂垫片中心孔配合定位的主定位轴Gil)和与其旁侧小孔配合定位的辅助定位轴 (4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Gl)呈台阶轴状,其小端的轴向长度小于定位轴Gl)轴肩至轮毂垫片待加工面间的轴向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支架0 为定位块,所述定位支架0 上开设有与定位孔同轴设置的通孔,所述的定位轴 (41) 一端设置于通孔内,其另一端顺延至轮毂垫片处并与轮毂垫片上的定位孔间构成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0 呈板条状,所述定位支架0 板面垂直轮毂垫片上的定位孔的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0)上对应后副车架两侧轮毂支架处设置有用于托撑纵臂的纵臂垫块(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臂垫块(50)在与纵臂贴合处开设有与其外形吻合的弧形定位槽(5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副车架铣夹具。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放置后副车架本体的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对后副车架两侧衬圈进行定位的衬圈定位轴和用于卡接衬圈定位轴的衬圈固定块,衬圈固定块固接于底板上,夹具还包括用于对后副车架两侧轮毂垫片上的定位孔进行孔部定位的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对副车架整体的准确可靠固定的同时确保对副车架的正确定位,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汽车后副车架的外倾角和后前束角的制造精度。
文档编号B23Q3/06GK201960189SQ20112001553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吴谦, 杨健 申请人: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