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穿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74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穿孔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新型穿孔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穿孔机。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穿孔机是用在机械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现有的穿孔机结构大致为 包括主机架,主机架的中间设置有辊轧箱,主机架的上方设置有机架大盖,机架大盖上配有上导板架、上导板架压下传动机构等,上导板架的下方设置有动滑板,在使用中,动滑板需要与辊轧箱之间存在间隙,大约3-5mm,目的是为了调整的需要,辊轧箱必须能在水平方向前后移动,且要求运动自如,这样,当开启轧辊向下转动时,遇圆管坯则开始碾轧,扭矩产生的切向抗力(向上)带动轧辊箱向上跳动,又因为辊箱与动滑板之间的间隙(3_5mm)为常态,对轧辊箱没有约束紧力,所以引起轧辊箱震动,加快滑板磨损,间隙再增大,震动再次加剧,恶性循环,转动刚性渐趋恶化,影响轧制精度。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穿孔机,所述的新型穿孔机可以达到防止辊轧箱震动的目的。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穿孔机,其中,包括主机架,主机架的中间设置有辊轧箱,主机架的上方设置有机架大盖,机架大盖上配有上导板架、上导板架压下传动机构,上导板架的下方设置有动滑板,还包括第一汽缸和前第一压下推杆和后第一压下推杆,所述第一汽缸安装在所述上导板架的上方,所述前第一压下推杆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所述前第一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前第一压下推头,所述前第一压下推头的下端与动滑板的顶端连接在一起, 所述后第一压下推杆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所述后第一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后第一压下推头,所述后第一压下推头的下端与动滑板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汽缸的顶部设置有传动件,所述前第一压下推杆和所述后第一压下推杆的顶端分别安装有前第一直角连杆和后第一直角连杆,并且所述前第一直角连杆的右端设置有前第一传动臂,所述后第一直角连杆的左端设置有后第一传动臂,所述前第一传动臂和所述后第一传动臂均与传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新型穿孔机,所述前第一压下推杆和所述前第一压下推头之间设置有前第一碟簧,所述后第一压下推杆和所述后第一压下推头之间设置有后第一碟簧。所述的新型穿孔机,所述第一汽缸安装在所述上导板架的右上方。所述的新型穿孔机,还包括第二汽缸和前第二压下推杆和后第二压下推杆,所述第二汽缸安装在所述上导板架的上方,所述前第二压下推杆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所述前第二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前第二压下推头,所述前第二压下推头的下端与动滑板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后第二压下推杆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所述后第二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后第二压下推头,所述后第二压下推头的下端与动滑板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汽缸的顶部设置有传动件,所述前第二压下推杆和所述后第二压下推杆的顶端分别安装有前第二直角连杆和后第二直角连杆,并且所述前第二直角连杆的右端设置有前第二传动臂,所述后第二直角连杆的左端设置有后第二传动臂,所述前第二传动臂和所述后第二传动臂均与传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新型穿孔机,所述前第二压下推杆和所述前第二压下推头之间设置有前第二碟簧,所述后第二压下推杆和所述后第二压下推头之间设置有后第二碟簧。所述的新型穿孔机,所述第二汽缸安装在所述上导板架的左上方。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穿孔机,在上导板架上设置汽缸及相关配件,组成下压机构,开动气缸,推动直角连杆向前后两侧同时转动,向下压迫压下推杆,从而向下压迫压下推头,最终将压力传递到动滑板,将动滑板和辊轧箱之间的空隙抵消,进而挤压轧辊箱使其静止,当然,在调整时,即需要3-5mm空隙时,再关闭汽缸将状态重新归置与初始阶段即可。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穿孔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型穿孔机中汽缸及相关配件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穿孔机,包括主机架1,主机架1的中间设置有辊轧箱2,主机架1的上方设置有机架大盖,机架大盖上配有上导板架3、上导板架压下传动机构,上导板架3的下方设置有动滑板4,还包括第一汽缸5和前第一压下推杆6和后第一压下推杆7,第一汽缸5螺装在上导板架3的右上方,前第一压下推杆6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前第一压下推杆6的下方设置有前第一压下推头8,前第一压下推杆6和前第一压下推头8之间设置有前第一碟簧10,前第一压下推头8的下端与动滑板4的顶端卡装在一起,后第一压下推杆7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3中,且后第一压下推杆7的下方设置有后第一压下推头9,后第一压下推杆7和后第一压下推头9之间设置有后第一碟簧12,后第一压下推头9的下端与动滑板4的顶端卡装在一起,第一汽缸5的顶部设置有传动件13,前第一压下推杆6和后第一压下推杆7的顶端分别螺装有前第一直角连杆14和后第一直角连杆15, 并且前第一直角连杆14的右端螺装有前第一传动臂16,后第一直角连杆15的左端螺装有后第一传动臂17,前第一传动臂16和后第一传动臂17均与传动件13螺装在一起。还包括第二汽缸和前第二压下推杆和后第二压下推杆,第二汽缸螺装在上导板架的左上方,前第二压下推杆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前第二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前第二压下推头,前第二压下推杆和前第二压下推头之间设置有前第二碟簧,前第二压下推头的下端与动滑板的顶端卡装在一起,后第二压下推杆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后第二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后第二压下推头,后第二压下推杆和后第二压下推头之间设置有后第二碟簧,后第二压下推头的下端与动滑板的顶端卡装在一起,第二汽缸的顶部设置有传动件,前第二压下推杆和后第二压下推杆的顶端分别螺装有前第二直角连杆和后第二直角连杆,并且前第二直角连杆的右端螺装有前第二传动臂,后第二直角连杆的左端螺装有后第二传动臂,前第二传动臂和后第二传动臂均与传动件螺装在一起。其中的第二汽缸、前第二压下推杆、后第二压下推杆、前第二压下推头、后第二压下推头、前第二碟簧、后第二碟簧、前第二压下推头、后第二压下推头、前第二直角连杆、后第二直角连杆、前第二传动臂和后第二传动臂均与第一汽缸及相关配件结构相同。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穿孔机,包括主机架,主机架的中间设置有辊轧箱,主机架的上方设置有机架大盖,机架大盖上配有上导板架、上导板架压下传动机构,上导板架的下方设置有动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汽缸和前第一压下推杆和后第一压下推杆,所述第一汽缸安装在所述上导板架的上方,所述前第一压下推杆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所述前第一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前第一压下推头,所述前第一压下推头的下端与动滑板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后第一压下推杆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所述后第一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后第一压下推头,所述后第一压下推头的下端与动滑板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汽缸的顶部设置有传动件,所述前第一压下推杆和所述后第一压下推杆的顶端分别安装有前第一直角连杆和后第一直角连杆,并且所述前第一直角连杆的右端设置有前第一传动臂,所述后第一直角连杆的左端设置有后第一传动臂,所述前第一传动臂和所述后第一传动臂均与传动件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穿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第一压下推杆和所述前第一压下推头之间设置有前第一碟簧,所述后第一压下推杆和所述后第一压下推头之间设置有后第一碟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穿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汽缸安装在所述上导板架的右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穿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汽缸和前第二压下推杆和后第二压下推杆,所述第二汽缸安装在所述上导板架的上方,所述前第二压下推杆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所述前第二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前第二压下推头, 所述前第二压下推头的下端与动滑板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后第二压下推杆的底端深入上导板架中,且所述后第二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后第二压下推头,所述后第二压下推头的下端与动滑板的顶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汽缸的顶部设置有传动件,所述前第二压下推杆和所述后第二压下推杆的顶端分别安装有前第二直角连杆和后第二直角连杆,并且所述前第二直角连杆的右端设置有前第二传动臂,所述后第二直角连杆的左端设置有后第二传动臂,所述前第二传动臂和所述后第二传动臂均与传动件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穿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第二压下推杆和所述前第二压下推头之间设置有前第二碟簧,所述后第二压下推杆和所述后第二压下推头之间设置有后第二碟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穿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缸安装在所述上导板架的左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穿孔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穿孔机防止辊轧箱震动,其中,包括主机架,主机架的中间设置有辊轧箱,主机架的上方设置有机架大盖,机架大盖上配有上导板架、上导板架压下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汽缸和前第一压下推杆和后第一压下推杆,前第一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前第一压下推头,后第一压下推杆的下方设置有后第一压下推头,第一汽缸的顶部设置有传动件,前第一压下推杆和后第一压下推杆的顶端分别安装有前第一直角连杆和后第一直角连杆,并且前第一直角连杆的右端设置有前第一传动臂,后第一直角连杆的左端设置有后第一传动臂,前第一传动臂和后第一传动臂均与传动件连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B21B19/04GK201978938SQ20112002644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4日
发明者岑孟庆 申请人:岑孟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