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37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机的控制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组装于铣床、车床等加工机上用于控制进刀行程的极限开关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的加工机,如铣床、车床……等,通常会在其走刀器上设置一极限开关控制器,用来自动感知两相对进刀方向或切削方向的极限行程。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如中国台湾第532553号专利所示,其在使用时,加工机上的冷却水、油等液体很容易随着两驱动杆的伸缩作用,从该两驱动杆与壳体两侧通孔间的缝隙流入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另外该液体也可能从壳体与固定板之间的接缝处渗入,渗入的液体便易造成位于该壳体内部的触控开关发生短路甚致烧毁的情形。尤其是,该加工机的走刀器常会因操作人员的设定错误或不小心发生行程超过的情形,而发生此情形时,即使该极限开关的驱动杆被走刀器推动而及时的关闭或停止走刀器的驱动装置,走刀器移动时的惯性力仍旧有可能会使其移动小段距离,进而撞击到该极限开关壳体的侧面。而该现有极限开关的两侧面并未有任何防护碰撞结构,因此很容易在这种直接碰撞的力道下发生破损或故障的情形。因此,目前组装在加工机上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其使用寿命通常不长,而如此大的损坏率、故障率及消耗造成加工机业内人员非常大的困扰。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针对上述的问题,深入构思,积极研究改良试做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液体渗入及可避免受碰撞损坏以进而可大幅延长使用寿命的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种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包括一壳体,具有一朝背侧开口的容室,该壳体的两侧分别向外凸出有一凸部,两凸部中分别具有一朝背侧开口的导槽及一由该导槽贯通到外部的导出口,两凸部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通孔贯穿该导槽并与所述容室相通;两驱动杆,分别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驱动杆的内端凸伸至所述容室中并具有一较大外径的凸缘;两垫片,分别套在两驱动杆上,分别位于两导槽中;一压缩弹簧,两端分别结合在两驱动杆的内端;两触控开关,设在所述容室中,分别具有一供两驱动杆的凸缘按压以形成开、关状态的触压钮;一盖体,封盖住壳体容室的开口 ’及一固定片,其由硬质材料制成,组装于加工机上,该固定片结合在所述盖体的外侧面,具有两防撞片分别延伸到壳体两凸部的外侧面,在两防撞片上分别具有一供两驱动杆穿过的穿孔。还包括一油封,所述壳体容室的开口端具有一较大的凹槽,所述油封嵌设在该凹槽中且被夹在壳体与盖体之间。还包括多个螺栓,所述固定片上具有多个螺孔,所述螺栓穿过壳体、油封、盖体而分别螺锁在该固定片的多个螺孔中。所述壳体容室的底面具有一导引槽道,所述两驱动杆凸缘的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一凸片,该两驱动杆一侧的凸片分别伸入该导引槽道中,两触控开关的一侧分别具有一可摆动的触压弹片,两触压弹片的内侧分别抵靠在两触压钮的端面,两触压弹片的端部分别延伸抵顶于两驱动杆的凸片上。所述壳体的一侧面具有一缺口贯穿至所述容室,该缺口供一导线穿过,该导线连接两触控开关。所述两防撞片上的穿孔延伸到一侧边呈开口状。所述两驱动杆的内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供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嵌入的弹簧槽。所述固定片为金属材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借由两垫片可挡住随着两驱动杆带入的冷却水、油等液体,而且可使该液体留在导槽中并由导出口排出壳体外。这样,便可防止该加工机的冷却水、油等液体侵入至壳体的容室中,以进而可避免设在壳体内部的触控开关发生短路或烧毁的情形。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可借由硬质的防撞片挡在壳体的两侧,使该极限开关控制器受到加工机的走刀器撞击时,壳体因此不会受到直接的碰撞, 进而避免其发生破损或故障的情形。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大幅延长使用寿命的效益。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放大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侧的立体组合放大图;[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的A-A剖面示意图;[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左侧驱动杆的动作示意图;[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右侧驱动杆的动作示意图。[0030]其中[0031]壳体1容室10[0032]凸部11导槽12[0033]导出口 13通孔14[0034]凹槽15导引槽道:[0035]缺口 17导线18[0036]驱动杆2凸缘20[0037]凸片21弹簧槽22[0038]垫片 3触控开关5触压弹片51
压缩弹簧4 触压钮50 油封6盖体7螺孔8O穿孔 82
固定片8 防撞片81 螺栓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包括一壳体1、两驱动杆2、两垫片3、一压缩弹簧4、两触控开关5、一油封6、一盖体7、一固定片8及四个螺栓9。 其中壳体1中具有朝背侧开口的一容室10,在壳体1的两侧分别向外凸出有一凸部 11。两凸部11中分别具有一朝背侧开口的一导槽12及一由该导槽12下侧贯通到外部的导出口 13。两凸部11的相对外侧面分别具有一通孔14贯穿导槽12并与容室10相通。容室10的开口端具有一较大的凹槽15,容室10的底面具有一导引槽道16。壳体1的一侧面具有一缺口 17贯穿到容室10,缺口 17可供导线18穿过,导线18连接到一加工机走刀器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两驱动杆2分别可伸缩地穿设在两通孔14中,且两驱动杆2的内端凸伸到容室10 中并具有一较大外径的凸缘20。该凸缘20的内、外侧分别具有一凸片21,其中内侧凸片21 伸入导引槽道16中,使两驱动杆2只能顺着导引槽道16直线移动。在两驱动杆2的内端面上分别具有一弹簧槽22。两垫片3分别套在两驱动杆2上,且分别位于两导槽12中。在本实用新型中,两垫片3可为橡胶、塑料……等材质。压缩弹簧4的两端分别嵌入在两驱动杆2内端面的弹簧槽22中,以提供一使两驱动杆2朝向壳体1外的方向相对弹性移动的弹力。两触控开关5设在容室10中,且分别与导线18连接。该两触控开关5分别于一侧面具有一触压钮50及一可摆动的触压弹片51。该两触压弹片51的内侧面靠中央处分别抵靠在两触压钮50的端面,两触压弹片51的端部分别延伸抵顶于两驱动杆2内、外侧凸片 21上,两驱动杆2可分别推动两触压弹片51摆动以按压两触压钮50形成开、关的状态,并借由导线18将开、关讯号送出至走刀器的驱动装置。油封6嵌设在壳体1的凹槽15中,在本实用新型中油封6可以是橡胶、硅胶…… 等材质。盖体7封盖住壳体1容室10的开口,且配合壳体1将油封6夹于其间。固定片8由硬质材料(如金属……等)制成,组装在该加工机上。该固定片8位于盖体7的外侧面,且具有四个螺孔80。固定片8具有两防撞片81分别延伸到壳体1两凸部11的外侧面。两防撞片81上分别具有一延伸到一侧面呈开口状的穿孔82分别供两驱动杆2穿过。[0054]四个螺栓9穿过壳体1、油封6及盖体7而分别螺锁在固定片8的四个螺孔80中。请参阅图7所示,当左侧驱动杆2被加工机的走刀器推动而缩入时,左侧驱动杆2 的内端会推动内侧触控开关5的触压弹片51摆动,进而按压触压钮50呈“关”的状态,这样,导线18便会把“关”的讯号送出至走刀器的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停止走刀器移动。反之,当走刀器不再推压左侧驱动杆2时,压缩弹簧4的弹力会使左侧驱动杆2向外伸出,触压弹片51会摆回原位,同时触压钮50不再受到触压弹片51的按压而恢复到“开”的状态, 这样,导线18就会把“开”的讯号送出至走刀器的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走刀器朝一方向移动。请参阅图8所示,当右侧驱动杆2被加工机的走刀器推动而缩入时,右侧驱动杆2 的内端会推动外侧触控开关5的触压弹片51摆动,进而按压触压钮50呈“关”的状态,这样,导线18便会把“关”的讯号送出至走刀器的驱动装置,以使驱动装置停止走刀器移动。 反之,当走刀器不再推压该右侧驱动杆2时,压缩弹簧4的弹力会使右侧驱动杆2向外伸出,触压弹片51会摆回原位,同时触压钮50不再受到触压弹片51的按压而恢复到“开”的状态,如此导线18便会把“开”的讯号送出至走刀器的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走刀器朝另一方向移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两垫片3可挡住随着两驱动杆2带入的冷却水、油等液体,而且可使该液体留在导槽12中并由导出口 13排出壳体1外。因此,可有效的防止加工机的冷却水、油等液体侵入至壳体1的容室10中,以进而可有效的避免设在壳体1内部的触控开关5发生短路或烧毁的情形。另外,借由油封6的阻隔,也可防止加工机的冷却水、油等液体由壳体1与盖体7的接缝处渗入,进一步防止壳体1内部的触控开关5发生因液体侵入而短路或烧毁的情形。特别是,本实用新型可借助硬质的固定片8所延伸出的两防撞片81 分别挡在壳体1的两侧,使该极限开关控制器受到加工机走刀器的撞击时,壳体1不会直接受到碰撞,可有效避免其发生破损或故障的情形。因此,本实用新型借由上述特殊结构设计可达到大幅延长极限开关控制器的使用寿命的目的。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具有一朝背侧开口的容室,该壳体的两侧分别向外凸出有一凸部,两凸部中分别具有一朝背侧开口的导槽及一由该导槽贯通到外部的导出口,两凸部的外侧面分别具有一通孔贯穿该导槽并与所述容室相通;两驱动杆,分别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驱动杆的内端凸伸至所述容室中并具有一较大外径的凸缘;两垫片,分别套在两驱动杆上,分别位于两导槽中;一压缩弹簧,两端分别结合在两驱动杆的内端;两触控开关,设在所述容室中,分别具有一供两驱动杆的凸缘按压以形成开、关状态的触压钮;一盖体,封盖住壳体容室的开口 ;及一固定片,其由硬质材料制成,组装于加工机上,该固定片结合在所述盖体的外侧面, 具有两防撞片分别延伸到壳体两凸部的外侧面,在两防撞片上分别具有一供两驱动杆穿过的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油封,所述壳体容室的开口端具有一较大的凹槽,所述油封嵌设在该凹槽中且被夹在壳体与盖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螺栓,所述固定片上具有多个螺孔,所述螺栓穿过壳体、油封、盖体而分别螺锁在该固定片的多个螺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容室的底面具有一导引槽道,所述两驱动杆凸缘的两相对侧分别具有一凸片,该两驱动杆一侧的凸片分别伸入该导引槽道中,两触控开关的一侧分别具有一可摆动的触压弹片,两触压弹片的内侧分别抵靠在两触压钮的端面,两触压弹片的端部分别延伸抵顶于两驱动杆的凸片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面具有一缺口贯穿至所述容室,该缺口供一导线穿过,该导线连接两触控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防撞片上的穿孔延伸到一侧边呈开口状。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驱动杆的内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供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嵌入的弹簧槽。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为金属材质。
专利摘要一种加工机的极限开关控制器包括一壳体、两驱动杆、两垫片、一压缩弹簧、两触控开关、一盖体及一固定片,该壳体中具一容室及两相对侧分别具一凸部,该两凸部中具一导槽及一由该导槽贯通到外部的导出口,该两凸部的外侧面分别具一通孔贯穿该导槽并与该容室相通,该两驱动杆可伸缩地设在两通孔中,两垫片分别套在两驱动杆上且位在两导槽中,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结合在两驱动杆的内端,该两触控开关设在容室中且分别具一触压钮可供两驱动杆的内端按压,该盖体封盖住该容室的开口,该固定片由硬质材料制成可供组装在一加工机上,该固定片结合在该盖体的外侧面,且具两防撞片分别延伸到该壳体的两凸部的外侧面,于两防撞片上分别具有一穿孔供两驱动杆穿过;借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防止液体渗入及可避免受碰撞损坏的功效。
文档编号B23Q11/08GK202021504SQ201120038558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4日
发明者何建华 申请人:何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