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频感应加热摩擦排渣复合型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052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频感应加热摩擦排渣复合型焊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频感应加热焊接设备,应用于环形截面零件的焊接,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机械行业中,环形截面零件的焊接方法包括二氧化碳保护焊接、埋弧焊接、摩擦焊接和真空电子束焊接等。这些焊接方法各自运用在环形截面零件存在下列不足之处二氧化碳保护焊接、埋弧焊接耗用大量辅材(如焊丝、二氧化碳保护气体、焊剂等),大量生产时会产生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的有害烟尘和废气,且加工效率低,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摩擦焊接是利用焊接件端面相对运动中相互摩擦产生的热,能使端部达到塑性状态,然后迅速顶锻,完成焊接的一种压焊方法;它必须使工件高速旋转,转速达120r/s以上,产生摩擦热源使端部达到塑性状态,因此设备的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只适用于大批量集中加工时,才能降低焊接生产成本,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品种和产量相对较少时很难实现较低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中型小企业现有资金不足情况,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工作性能稳定、操作方便,适合中型小企业批量生产时使用的工频感应加热焊接设备。所述工频感应加热焊接设备,由机身、主轴系统、加压系统、装夹系统组成,主轴系统包括两个主轴头,间隔一定距离,轴间安装于机身上,加压系统,装夹系统同时安装于机身上相应位置,各系统电连接,所述两主轴头之间设有感应加热系统。所述感应加热系统采用工频感应线圈加热升温的工频感应机。采用上述技术问题的有益效果是用工频感应加热代替摩擦加热,使被焊零件端部达到塑性状态,然后迅速顶锻,不需要高速旋转来产生热源,操作安全,在设备的投入上比摩擦焊接设备少,不需要专业的机床厂生产,可由零部件加工厂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设计和生产,降低投入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工频感应加热焊接设备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局部放大视图。图中1-机身、2-主轴系统、3-液压夹紧装置、4-加压系统、5-工件I、6_工频感应线圈、7-工件II、8_三爪夹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工频感应加热焊接设备,由机身1、主轴系统2、加压系统4、装夹系统组成,主轴系统包括两个主轴头,间隔一定距离,轴间安装于机身1上,加压系统4,装夹系统同时安装于机身上相应位置,各系统电连接,所述两主轴之间设有感应加热系统。所述感应加热系统是采用工频感应线圈6加热升温的工频感应机;所述装夹系统包括安装于机身1上的液压夹紧装置3和安装于主轴头端部的三爪夹紧装置8。由于本实用新型焊接设备采用工频感应加热,主轴系统不需要很高的转速,它的旋转只起到去除焊接面杂质的作用即可;加压系统为液压装置;机身采用卧式结构,工作时主要承受轴向压力,起导向和承载作用,需要较高的强度和刚度。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将待焊工件I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用液压夹紧装置3 压紧,待焊工件II固定在两端主轴头上,用三爪夹紧装置8旋紧,两端同向旋转并向中间移动,当两焊接件端面贴合,自动起动工频感应线圈6,用工频感应机对焊缝位置进行加热,当焊缝位置达到塑性状态时,加压系统4自动起动,两端迅速顶锻,同时主轴停止转动,完成整个焊接过程。即通过工频感应线圈加热一零件低速旋转去除焊接面杂质一端部达到塑性状态 —迅速顶锻一完成焊接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所焊部位的大小确定工频感应线圈的直径及圈数,图例所示焊接设备,可焊接零件的外部直径在50 300mm范围内,壁厚在6 30mm之间。适用于任何金属与金属间的焊接。
权利要求1.一种工频感应加热摩擦排渣复合型焊接设备,该焊接设备由机身(1)、主轴系统 (2)、加压系统(4)、装夹系统组成,主轴系统包括两个主轴头,间隔一定距离,轴向安装于机身(1)上,加压系统(4),装夹系统同时安装于机身上相应位置,各系统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主轴头之间设有感应加热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频感应加热摩擦排渣复合型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系统采用工频感应线圈(6)加热升温的工频感应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频感应加热摩擦排渣复合型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系统包括安装于机身(1)上的液压夹紧装置(3)和安装于主轴头端部的三爪夹紧装置 (8)。
专利摘要一种工频感应加热摩擦排渣复合型焊接设备,该焊接设备由机身、主轴系统、加压系统、装夹系统组成,主轴系统包括两个主轴头,间隔一定距离,轴间安装于机身上,加压系统,装夹系统同时安装于机身上相应位置,各系统电连接,所述两主轴头之间设有感应加热系统。本实用新型焊接设备用工频感应加热代替摩擦加热,使被焊零件端部达到塑性状态,然后迅速顶锻,不需要高速旋转来产生热源,在设备的投入上比摩擦焊接设备少,不需要专业的机床厂生产,可由零部件加工厂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设计和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3K13/01GK202199926SQ201120191810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
发明者何勇, 余盛刚, 刘忠, 刘波, 吴均, 敖再廷, 黄炜 申请人:贵州航天红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