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回流焊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行业中,经常需要对表面贴装电子元件后的电路板进行焊接,以将电子元件固定在电路板上。热风回流焊机便是工业上常用的实现电子元件固定在电路板的设备,热风循环加热装置是其核心部分。热风回流焊机通过重新熔化预先分配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板焊盘上的膏状软钎焊料,实现表面贴装的电子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与PCB板焊盘之间的机械与电气连接。如图1所示,图1为传统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一般包括外胆3、内胆9、蜗壳5、发热丝4、整流盒10、法兰6、马达7和离心叶轮8。其中,法兰6设置在外胆3的底部通孔内侧,内胆9的底部和顶部侧面分别与法兰6和内胆侧板12相连接。蜗壳5与内胆9的内侧相连,发热丝4放置在蜗壳5和整流盒10之间,在外胆3和内胆9之间铺满保温棉。传统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在工作时,空气由马达7带动离心叶轮8驱动,经蜗壳5增压后从两个出风口经过滤网11流进整流盒10,再从整流盒10顶部的喷嘴板2的小孔喷出到PCB板1的表面,对PCB板1进行加热。换热后的气体再经过发热丝4后,从上面抽回蜗壳5,依此循环。传统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固然可以实现热风循环,但是其保温效果不够理想,由于法兰6设置在外胆3的内侧,即位于外胆3和内胆9之间,在现实铺保温棉过程中,需要将整张保温棉进行多次裁剪,以避开法兰6的位置。不但其制作效率较低,而且影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保温效果。另外,发热丝4只具有简单的隔热措施,外围没有专门的保温措施,容易导致热量在其外围散失,热效率较低。蜗壳5和内胆9直接连接,加大热传导面积,不利于保温。再者,由于马达7和蜗壳5仅依靠内外胆保温棉进行隔热,而蜗壳内聚集有刚刚经过的发热丝加热过后的热空气,马达轴直接置于其中,因此对于马达寿命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如何避免保温棉为了避开法兰的位置,而必须对整张保温棉进行多次裁剪的弊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保温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以避免保温棉为了适应避开法兰的位置,而必须对整张保温棉进行多次裁剪的弊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温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11]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内胆、外胆、填充于所述内胆和所述外胆之间的第一隔热保温层以及设置与所述内胆内部的蜗壳、电热丝、整流盒和离心叶轮,该离心叶轮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法兰设置于所述外胆上,所述法兰设置于所述外胆的外侧。优选的,在上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胆底部的第二隔热保
温层ο优选的,在上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中,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和所述第二隔热保温层均为隔热保温棉层。优选的,在上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蜗壳和所述驱动装置之间的隔热装置。优选的,在上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中,所述蜗壳通过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内胆和所述外胆的支板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优选的,在上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中,所述发热丝置于所述蜗壳和所述整流盒之间,且与所述整流盒平行设置。优选的,在上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中,所述发热丝的一端穿过所述外胆,所述发热丝伸出所述外胆的一端设有固定在所述外胆上的发热丝保温盖。优选的,在上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中,所述整流盒的顶部设有开有多个喷孔的喷嘴板。优选的,在上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中,所述内胆和所述外胆的顶部设有分别与二者相连的保温侧板。优选的,在上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中,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马达。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通过将其用于装配驱动装置的法兰设置于外胆的外侧,在现实铺设隔热保温层过程中,不需要将整张隔热保温层(即保温棉)进行多次裁剪,以适应避开法兰的位置。不但提高铺设隔热保温层的工作效率,而且由于没有法兰的阻挡,使得隔热保温层的铺设更加均勻,提高了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保温效果。另外,由于法兰的外置,还增大了驱动装置和蜗壳之间的距离,即加大了热量传导至驱动装置的热传导距离,通过增大热传导距离,从而降低了驱动装置工作时的环境温度,提高了驱动装置的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中,在蜗壳和驱动装置之间设有隔热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壳并非通过内胆对其进行支撑,即蜗壳不直接和内胆接触,从而减少内部热量的损失,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而且在蜗壳和驱动装置之间设置隔热装置,可防止温度较高的蜗壳将其热量传导给驱动装置,影响驱动装置的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发热丝的一端穿过外胆,且发热丝伸出外胆的一端设有固定在外胆上的发热丝保温盖,通过在发热丝的出口端单独增加发热丝保温盖,可防止发热丝的热量或离心叶轮扰流出的热空气沿发热丝与外胆之间的缝隙向外部散失,进一步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传统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以避免保温棉为了适应避开法兰的位置,而必须对整张保温棉进行多次裁剪的弊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温效果。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内胆9、外胆3、填充于内胆9和外胆3之间的第一隔热保温层以及设置与内胆9内部的蜗壳5、电热丝4、整流盒10和离心叶轮8。第一隔热保温层填充于内胆9和外胆3之间,用于防止加热丝4散发的热量沿内胆9和外胆3向外部流失。 离心叶轮8与驱动装置7相连,驱动装置7通过法兰6设置于外胆3上,法兰6为驱动装置7提供安装基础,其中,法兰6设置于外胆3的外侧。内胆9和外胆3的顶部还可设有分别与二者相连的保温侧板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装置7为驱动马达、驱动电机等能够提供旋转动力的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在工作时,空气由驱动装置7带动离心叶轮8转动,离心叶轮8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内胆9外部的空气经过加热丝4加热后,吸至离心叶轮8的位置,并排入蜗壳5内。热空气经蜗壳5增压后从其两个出风口经过滤网11流进整流盒10内,再从整流盒10顶部喷出到PCB板1的表面,对PCB板1进行加热。换热后的气体再经过发热丝4后,从上面抽回蜗壳5,依此循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与传统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将其法兰设置于外胆3内侧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其用于装配驱动装置7的法兰6设置于外胆3的外侧,在现实铺设隔热保温层过程中,由于法兰6不会干涉隔热保温层的铺设,因此不需要将整张隔热保温层(即保温棉)进行多次裁剪,以适应避开法兰6的位置。不但提高了铺设隔热保温层的工作效率,而且由于没有法兰6的阻挡,使得隔热保温层的铺设更加均勻,提高了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保温效果。另外,由于法兰6的外置,还增大了驱动装置7和蜗壳5 (被加热丝4加热后的热空气,被离心叶轮8直接送入蜗壳5内,因此蜗壳5的温度较高)之间的距离,即加大了热量传导至驱动装置7的热传导距离,通过增大热传导距离,从而降低了驱动装置7工作时的环境温度,提高了驱动装置7的寿命。一般为了适应驱动装置7的驱动轴能够伸入内胆9内部与离心叶轮8相连,会在内胆9和外胆3上的相应位置开设通孔,以便于驱动装置7的驱动轴能够伸入内胆9内部并与离心叶轮8相连。但是在内胆9和外胆3上开设通孔,必然会导致内胆9内部的热量散失。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设置于外胆3底部的第二隔热保温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胆3的底部设置第二隔热保温层,该第二隔热保温层能够有效地防止内胆9内部的热量沿内胆9和外胆3上开设的通孔向外部散失,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效
^ ο第一隔热保温层和第二隔热保温层可均为隔热保温棉层。保温棉非常坚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且不会腐烂,能抵御微生物、真菌、细菌、昆、酸、盐和碳氢化合物。它无味也不会释放污染物,并含有防水纤维,并且100%可回收利用。由于驱动装置7和蜗壳5仅依靠第一隔热保温层进行隔热,而蜗壳5内聚集有刚刚经过的发热丝4加热过后的热空气,驱动装置7的驱动轴直接置于其中,因此对于驱动装置7寿命有着直接影响。为了避免上述影响,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设置于蜗壳5和驱动装置7之间的隔热装置81。蜗壳5通过支板与驱动装置7或法兰6相连,即支板一端分别穿过内胆9和外胆3,且与驱动装置7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蜗壳5并非通过内胆9对其进行支撑,即蜗壳5不直接和内胆9接触,而是通过与驱动装置7或法兰6对其进行支撑,防止温度较高的蜗壳5将其热量传导给内胆而造成热量的散热,或将热量传导给驱动装置7,影响驱动装置7的使用寿命。而且在蜗壳和驱动装置之间设置隔热装置81,可防止温度较高的蜗壳5将其热量传导给驱动装置7,影响驱动装置7的寿命,不但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而且提高了驱动装置7的使用寿命ο发热丝4置于蜗壳5和整流盒10之间,且与整流盒10平行设置,发热丝4的一端穿过外胆3,且发热丝4伸出外胆3的一端设有固定在外胆3上的发热丝保温盖41。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热丝4的出口端(即伸出外胆3的一端)单独增加发热丝保温盖41,可防止发热丝4的热量或离心叶轮8扰流出的热空气沿发热丝4与外胆3之间的缝隙向外部散失,进一步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整流盒10的顶部设有开有多个喷孔的喷嘴板2。热空气经蜗壳5增压后从其两个出风口经过滤网11流进整流盒10内,再从整流盒10顶部的喷嘴板2的喷孔喷出到PCB板1的表面,对PCB板1进行加热,通过在整流盒10顶部设置喷嘴板2,可通过对喷嘴板2上喷孔的布置,交均勻的将热风喷射在PCB板1的表面,以形成对PCB板1各位置均勻的加热。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内胆(9)、外胆(3)、填充于所述内胆(9)和所述外胆⑶之间的第一隔热保温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胆(9)内部的蜗壳(5)、电热丝0)、整流盒(10)和离心叶轮(8),该离心叶轮(8)与驱动装置(7)相连,所述驱动装置(7)通过法兰(6)设置于所述外胆C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6)设置于所述外胆(3)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胆(3)底部的第二隔热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保温层和所述第二隔热保温层均为隔热保温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蜗壳(5)和所述驱动装置(7)之间的隔热装置(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 通过一端分别穿过所述内胆(9)和所述外胆(3)的支板与所述驱动装置(7)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4)置于所述蜗壳(5)和所述整流盒(10)之间,且与所述整流盒(10)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丝(4)的一端穿过所述外胆(3),且所述发热丝(4)伸出所述外胆C3)的一端设有固定在所述外胆C3)上的发热丝保温盖Gl)。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盒(10)的顶部设有开有多个喷孔的喷嘴板(2)。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9)和所 述外胆(3)的顶部设有分别与二者相连的保温侧板(12)。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7)为驱动马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内胆、外胆、填充于所述内胆和所述外胆之间的第一隔热保温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胆内部的蜗壳、电热丝、整流盒和离心叶轮,该离心叶轮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法兰设置于所述外胆上,所述法兰设置于所述外胆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不但提高了铺设隔热保温层的工作效率,而且由于没有法兰的阻挡,使得隔热保温层的铺设更加均匀,提高了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保温效果。另外,由于法兰的外置,还增大了驱动装置和蜗壳之间的距离,即加大了热量传导至驱动装置的热传导距离,通过增大热传导距离,从而降低了驱动装置工作时的环境温度,提高了驱动装置的寿命。
文档编号B23K3/053GK202155626SQ20112021107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李斐 申请人:深圳市浩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