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32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易拉盖基本盖冲床,具体涉及一种易拉盖基本盖冲床上用的基本盖冲压模具,所述基本盖冲压模具是用于冲压出易拉盖的光盖形式。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罐装食品越来越多,其金属易拉盖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于易拉盖生产厂家来说,采用何种易拉盖生产设备是保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从易拉盖的制作过程上看,第一步就是要将金属料材经基本盖冲床冲压成一个个基本盖,所谓基本盖俗称“光盖”,是指整体外形已成型但还未刻线和铆接拉环的盖体。基本盖虽只是一盖体,但为了提高其耐压能力,其结构设计上还是较为复杂的,常规的基本盖结构为盖体上自圆形周边开始向中心延伸的主体设计成一个内凹的锥台结构,并且从盖体横截面上看,见附图1所示,从盖体周边至中心依次为封罐区31、向下延伸的埋头段32、转向的嵌环圆弧段33、嵌环向上延伸段34以及水平的中心盖面35,埋头段32和嵌环向上延伸段34之间形成环形凹槽36。为一次冲压出上述基本盖,就需要设计出相配的冲压模具,现有的基本盖冲压模具均为国外进口,其核心技术保密,成本高昂,而国内基本盖冲压模具的设计仍为空白;并且,国外的冲压模具还存在一缺陷冲压出的基本盖的埋头高度h直接由冲床的下压高度决定,虽从理论上说每次冲床的下压高度是一定值,但实际中冲床冷热机的下压高度会有所不同,其差值会达到0. 15 mm 0.25mm,故而基本盖的尺寸误差也会有0. 15 mm 0. 25mm,精度不高,质量不稳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以满足基本盖的生产需要,并提高基本盖的埋头高度的尺寸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所述下模主要由下模座、下模芯环、下模芯、下压料环以及下刀组成,所述下模座为上敞口的筒体,所述下模芯环为环形体,固定设于下模座内且与下模座同轴心;所述下模芯嵌设于下模芯环内,且下模芯环内在下模芯的下方密封形成一第一气室,以该第一气室的气压支撑着下模芯;所述下压料环为环形体,它环嵌于下模座和下模芯环之间,且下模座和下模芯环之间在下压料环的下方密封形成一第二气室,以该第二气室的气压支撑着下压料环;所述下刀为环形体,其固定于下模座的上敞口沿上,其顶部的内沿上设下刀刃;所述下模芯的顶端和下模芯环的顶端之间设有一用于嵌环成形的避让空间;所述上模主要由上模座、上模芯、上压料环以及上刀组成,所述上模座为下敞口的筒体;所述上模芯设于上模座内的中心,上模芯的底端与所述下模芯的顶端上下相对,且上模芯的底端端面的外缘上设有一圈向下凸起的凸缘,该凸缘与所述用于嵌环成形的避让空间相对;所述上模座上在上模芯的上方密封形成一第三气室,以该第三气室的气压抵压着上模芯;所述上压料环为环形体,它环嵌于上模座和上模芯之间,且上压料环的底端与所述下模芯环的顶端上下相对;所述上模座和上模芯之间在上压料环的上方密封形成一第四气室,以该第四气室的气压抵压着上压料环;并且,所述上模芯外周上设有朝下的与上压料环顶部配合的阻挡限位面;所述上刀为环形体,其固定于上模座的下敞口沿上,且上刀的底端与所述下压料环的顶端上下相对;所述上刀的底端外沿上设有与所述下刀刃配合的上刀刃。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方案如下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模芯由固定连接于上模座上的上模芯座以及固设于上模芯座底端的上模芯体组成;所述下模芯由固定连接于下模座上的下模芯座以及固设于下模芯座顶端的下模芯体组成。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模芯的顶端端面和上模芯的底端端面上开设有排气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工作原理是将上模的上模座固定于冲床的冲压滑块上,而将下模的下模座固定于冲床的台面上。冲压时,在下模的顶面上放置上金属料材,当冲床的冲压滑块下压使上模和下模闭合时,上刀与下刀配合在料材上裁切下圆形的坯料,然后上刀继续向下推压着下压料环;同时,上压料环和下模芯环夹持着坯料上的外周一圈,上压料环在下模芯环的推压下向上退;而所述上模芯和下模芯夹持着坯料的中部,上模芯上的凸缘伸入下模上的用于嵌环成形的避让空间中,以此使嵌环成型到位;然后,上压料环在下模芯环的推压下继续向上退,使坯料的外周一圈相对坯料的中部出现高度差,直至上压料环的顶部抵触到上模芯上的阻挡限位面,从而使坯料的中部相对坯料的外周一圈的高度确定, 即埋头成型,从而整个盖体成型。即使冲床的下压高度大,使上模继续下压,上压料环也会顶着上模芯一同上移,从而精确保证了盖体的埋头高度尺寸。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可一次冲压成型基本盖,精确保证盖体的埋头高度h 尺寸,使埋头高度h尺寸精度达到公差士 0. Imm ;并且,整套模具制作也较为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1为易拉盖基本盖的剖视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示意图,该图表示上模和下模冲压合模前的状态;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示意图,该图表示上模和下模的合模的状态;附图如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冲压过程第一步示意图;附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冲压过程第二步示意图;附图如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冲压过程第三步示意图;附图4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冲压过程第四步示意图,该图表示嵌环成型的状态;附图如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冲压过程第五步示意图,该图表示埋头成型的状态。以上附图中1、上模;2、下模;3、下模座;4、下模芯环;5、下模芯;6、下压料环; 7、下刀;8、第一气室;9、第二气室;10、下刀刃;11、用于嵌环成形的避让空间;12、上模座; 13、上模芯;14、上压料环;15、上刀;16、凸缘;17、第三气室;18、上刀刃;19、上模芯座;20、上模芯体;21、下模芯座;22、下模芯体;23、排气孔;24、排气孔;25、排气孔;26、基本盖; 27、金属料材;28、第四气室;29、阻挡限位面;31、封罐区;32、埋头段;33、嵌环圆弧段;34、 嵌环向上延伸段;35、中心盖面;36、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2、附图3所示,一种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2组成。所述下模2主要由下模座3、下模芯环4、下模芯5、下压料环6以及下刀7组成。 所述下模座3为上敞口的筒体,所述下模芯环4为环形体,固定设于下模座3内且与下模座 3同轴心。所述下模芯5嵌设于下模芯环4内,且下模芯环4内在下模芯5的下方密封形成一第一气室8,以该第一气室8的气压支撑着下模芯5。所述下压料环6为环形体,它环嵌于下模座3和下模芯环4之间,且下模座3和下模芯环4之间在下压料环6的下方密封形成一第二气室9,以该第二气室9的气压支撑着下压料环6。所述下刀7为环形体,其固定于下模座3的上敞口沿上,其顶部的内沿上设下刀刃10。所述下模芯5的顶端和下模芯环 4的顶端之间设有一用于嵌环成形的避让空间11。所述上模1主要由上模座12、上模芯13、上压料环14以及上刀15组成。所述上模座12为下敞口的筒体;所述上模芯13设于上模座12内的中心,上模芯13的底端与所述下模芯5的顶端上下相对,且上模芯5的底端端面的外缘上设有一圈向下凸起的凸缘16,该凸缘16与所述用于嵌环成形的避让空间11相对;所述上模座12上在上模芯13的上方密封形成一第三气室17,以该第三气室17的气压抵压着上模芯13。所述上压料环14为环形体,它环嵌于上模座12和上模芯13之间,且上压料环14的底端与所述下模芯环4的顶端上下相对。所述上模座12和上模芯13之间在上压料环14的上方密封形成一第四气室28, 以该第四气室28的气压抵压着上压料环14。并且,所述上模芯13外周上设有朝下的与上压料环14顶部配合的阻挡限位面29。所述上刀15为环形体,其固定于上模座12的下敞口沿上,且上刀15的底端与所述下压料环6的顶端上下相对;所述上刀15的底端外沿上设有与所述下刀刃10配合的上刀刃18。所述第一气室8、第二气室9、第三气室17及第四气室28上各设有充气通路,可以由充气装置经充气通路向第一气室8、第二气室9、第三气室17及第四气室28内充气,调整和保持其内部气压。所述上模芯13由固定连接于上模座3上的上模芯座19以及固设于上模芯座19 底端的上模芯体20组成;所述下模芯5由固定连接于下模座3上的下模芯座21以及固设于下模芯座21顶端的下模芯体22组成。并且,为了排除合模时内部的空气,所述下模芯5 (即下模芯体22上)的顶端端面中心开设有一排气孔23,端面周边上也开设有多个排气孔24,所述上模芯13 (即上模芯体 20)的底端端面中心上也开设有排气孔25。使用时,将上模1的上模座12固定于冲床的冲压滑块上,而将下模2的下模座3 固定于冲床的台面上。冲压时,在下模2的顶面上放置上金属料材27,见附图2所示,当冲床的冲压滑块下压使上模1向下移,见附图4a ;上刀15与下刀7配合在料材上冲切下圆形的坯料,见附图4b ;然后,上刀15继续向下推压着下压料环14,而上压料环14和下模芯环 4夹持着坯料上的外周一圈,上压料环14受下模芯环4的推压开如向上退,见附图如;而所述上模芯13和下模芯5夹持着坯料的中部,上模芯13上的凸缘16伸入下模2上的用于嵌环成形的避让空间11中,以此使嵌环成型到位,见附图4d;接着,上压料环14在下模芯环 4的推压下继续向上退,使坯料的外周一圈相对坯料的中部出现高度差,见附图如;直至上压料环14的顶部抵触到上模芯13上的阻挡限位面四,见附图3所示,从而使坯料的中部相对坯料的外周一圈的高度确定,即埋头成型,从而整个盖体成型。即使冲床的下压高度大, 使上模继续下压,上压料环14也会顶着上模芯13 —同上移,不会加大埋头的高度,从而精确保证了盖体的埋头高度h尺寸。本实施例结构设计巧妙,可一次冲压成型基本盖,精确保证盖体的埋头高度h尺寸,使埋头高度h尺寸精度达到公差士0. Imm ;并且,整套模具制作也较为方便,成本较低。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主要由下模座、下模芯环、下模芯、下压料环以及下刀组成,所述下模座为上敞口的筒体,所述下模芯环为环形体,固定设于下模座内且与下模座同轴心;所述下模芯嵌设于下模芯环内,且下模芯环内在下模芯的下方密封形成一第一气室,以该第一气室的气压支撑着下模芯;所述下压料环为环形体,它环嵌于下模座和下模芯环之间,且下模座和下模芯环之间在下压料环的下方密封形成一第二气室,以该第二气室的气压支撑着下压料环;所述下刀为环形体,其固定于下模座的上敞口沿上,其顶部的内沿上设下刀刃;所述下模芯的顶端和下模芯环的顶端之间设有一用于嵌环成形的避让空间;所述上模主要由上模座、上模芯、上压料环以及上刀组成,所述上模座为下敞口的筒体;所述上模芯设于上模座内的中心,上模芯的底端与所述下模芯的顶端上下相对,且上模芯的底端端面的外缘上设有一圈向下凸起的凸缘,该凸缘与所述用于嵌环成形的避让空间相对;所述上模座上在上模芯的上方密封形成一第三气室,以该第三气室的气压抵压着上模芯;所述上压料环为环形体,它环嵌于上模座和上模芯之间,且上压料环的底端与所述下模芯环的顶端上下相对;所述上模座和上模芯之间在上压料环的上方密封形成一第四气室,以该第四气室的气压抵压着上压料环;并且,所述上模芯外周上设有朝下的与上压料环顶部配合的阻挡限位面;所述上刀为环形体,其固定于上模座的下敞口沿上,且上刀的底端与所述下压料环的顶端上下相对;所述上刀的底端外沿上设有与所述下刀刃配合的上刀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由固定连接于上模座上的上模芯座以及固设于上模芯座底端的上模芯体组成;所述下模芯由固定连接于下模座上的下模芯座以及固设于下模芯座顶端的下模芯体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的顶端端面和上模芯的底端端面上开设有排气孔。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易拉盖基本盖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下模主要由下模座、下模芯环、下模芯、下压料环以及下刀组成,下模芯环固定于下模座内;下模芯嵌设于下模芯环内,以第一气室的气压支撑着下模芯;下压料环环嵌于下模座和下模芯环之间,以第二气室的气压支撑着下压料环;下刀固定于下模座的上敞口沿上;上模主要由上模座、上模芯、上压料环以及上刀组成,上模芯设于上模座内的中心,以第三气室的气压抵压着上模芯;上压料环环嵌于上模座和上模芯之间,以第四气室的气压抵压着上压料环;上模芯上设有朝下的与上压料环顶部配合的阻挡限位面;所述上刀固定于上模座的下敞口沿上与下刀配合。本实用新型可精确保证冲压出的基本盖的埋头高度尺寸。
文档编号B21D51/44GK202239264SQ20112035756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熊康, 王炳生 申请人: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