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自动扣压机上的芯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扣压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扣压机上的芯棒。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汽车用换档钢索总成的自动扣压机上采用的芯棒,通常为前后轴径均等的直段,对于加工不同内径的换档钢索总成,需要更换不同轴径的芯棒,更换芯棒通常为操作人员手动更换,操作不便,且降低了生产效率,生产不同内径的换档钢索总成需要配置不同轴径的芯棒,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扣压机上的芯棒,能够加工不同内径的换档钢索总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扣压机上的芯棒,包括棒本体、设置于所述的棒本体的一端部的连接部、一端部与所述的棒本体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插接部、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插接部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的第二插接部的轴径小于所述的第一插接部的轴径,所述的棒本体、所述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的第二插接部三者的轴心线相重合。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插接部的轴径为Φ 3. 7_。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插接部的轴径为C 2. 7_。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棒本体上设置不同轴径的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可以在不需要更换芯棒的情况下,对不同内径的换档钢索总成进行加工,力口工较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图中1、棒本体;2、连接部;3、第一插接部;4、第二插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I所不,一种用于自动扣压机上的芯棒,包括棒本体I、设置于所述的棒本体I的一端部的连接部2、一端部与所述的棒本体I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插接部3、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插接部3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插接部4,所述的第二插接部4的轴径小于所述的第一插接部3的轴径,所述的棒本体I、所述的第一插接部3、所述的第二插接部4三者的轴心线相重合。[0012]如图I所示,所述的第一插接部3的轴径为0 3. 7mmο所述的第二插接部4的轴径为 0 2. 7mm。通过芯棒的第一插接部3与第二插接部4之间的转换,能够满足一台机器上可以分别单独完成Φ8. 2 mm套管扣压和Φ9 mm套管扣压,还可以完成Φ8. 2 mm套管与Φ9ιμ套管循环交替扣压。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自动扣压机上的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棒本体、设置于所述的棒本体的一端部的连接部、一端部与所述的棒本体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插接部、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插接部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的第二插接部的轴径小于所述的第一插接部的轴径,所述的棒本体、所述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的第二插接部三者的轴心线相重合。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自动扣压机上的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接部的轴径为3. 7mm。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自动扣压机上的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插接部的轴径为 2. 7 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扣压机上的芯棒,包括棒本体、设置于所述的棒本体的一端部的连接部、一端部与所述的棒本体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插接部、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插接部的另一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的第二插接部的轴径小于所述的第一插接部的轴径,所述的棒本体、所述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的第二插接部三者的轴心线相重合,通过在棒本体上设置不同轴径的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可以在不需要更换芯棒的情况下,对不同内径的换档钢索总成进行加工,加工较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21D37/00GK202621707SQ20122019979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5日
发明者李旭 申请人:江阴市康乾车业有限公司